我曾听过,有人说

2018-10-16 10:09:38 来源:网络

啊山里的故事

爷爷对着奶奶笑说

辛辛苦苦半辈子

老婆子。弯腰驼背

老头子。白发须须

炕头上一碗小米粥。心窝里的惦念

儿孙呀莫要回头

手中的红丝线。为你在妣发盘旋

手提摇篮我把红薯说五月天

秋天的季节里你换上粉颜

唯美的珊瑚裙汗烟袋

我喊一声爷爷。又叫一声奶奶

奶奶。我想吃你的油酥饼在冬天

可是我如乱如烟

想起三毛。又忆起张爱玲

徽因、徽因。笔下留着永恒的情

我曾听过有人说。让我听

啊山里的故事

爸爸哼一曲小调

妈妈呢喃般的笑

还有我如此跑掉。你却找不到

——黛战

,云南高考

相关:

我是一个俘虏前世。我被留下烙印 一块红、一块青、一块紫 被上帝眷顾我紧闭的双眼 带着我离开幽冥的黑夜 去吧。孩子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我降临人间。带着祥和的紫玫瑰 化去我身上俘虏的气息 都说。山野烂漫四月天 早已红尘慢慢 慢慢、慢慢、心溃烂 誓言、誓言、深深怨 俘虏的容颜。悄悄见 ——黛战

鱼台水韵(一)在广袤地华东大平原东北角。镶嵌着一面安静、宽阔、美丽地湖。它就像一颗璀璨地明珠。在浩瀚无垠地大平原上闪闪发光光。这面湖不像美国作家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也不像苏东坡赞美的西湖。它没有瓦尔登湖那么静谧地美;也没有西湖那么多的水榭、亭台、历史古迹可圈可点。更没有那般娇滴滴雾蒙蒙“浓妆艳抹总相宜”。但它们两个加起来。甚至百倍地加起来也不足这面湖的一半面积大。这面湖给人的印象是宽阔、粗狂和物种繁多;它有一..

谁的多情在墙角高二的时候。《玉观音》热播。为了表达我对这部电视剧的热爱。我把主题曲《比我幸福》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好一阵子都觉得自己像林黛玉而不能自拔。 当时我的同桌是一个短头发的女生。她的个子矮矮的。但是力气却出奇的大。在所有女生身上。能够让人惊奇的事情。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应该就只有她的嗓门了。 为了让她的这两个特长都能有所发挥。她主动申请并且得到了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致同意的职位——卫生委员。 每次大扫除。她会..

鱼台水韵(二)第二章“神圣之水”让我徜徉 记不清哪位贤人曾说过。“江河、湖泊是劳动人民用眼泪和血汗汇成的”。多么富有哲理和形象贴切的比喻哦!其实。千万年以来。勤劳勇敢地劳动人民创造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流出的眼泪和血汗岂止是江河、湖泊所能容纳得了的。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应该是生命之水、神圣之水! 别处不说。就说我的家乡鱼台这片“在水一方”之地吧。自泰沂山脉隆起阻断海水后和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历经了无数次战..

《会唱歌的芦苇花》一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芦苇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温柔的月光下 用你宽阔的胸膛 暂时 温暖我吧 二 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 花前。月下 遥远的记忆里 满山的芦苇花 我可以 让时间定格吗 停留在那美丽的 你给我的童话 我可以开心的大笑吗 三 我的遥远的老式单车呢 我的金黄的咧着嘴的油菜花 我的清新的衣裙 我的地里的干渴的午休啊 我的从未扎过的蝴蝶花 我的英语练习:Iloveyou,loveyou 我在黑夜默默思念的心啊 我无数次 ..

菩提小妖一只小妖是个女山精。它很喜欢上人间去。小妖进化不完善。它没有思考能力。没有血肉之躯。它傻傻的头脑里总是考虑不清楚问题。 一日它到森林中遇到人类。被欺骗。它很伤心。于是它来到佛祖前。聆经。希望能得到开悟。 这就是菩提小妖的故事。它日日在佛祖前聆经。一直持续了很久。

鱼台水韵(三)第三章 无情水殇让我忧伤 水的祸福相生。是自有人类以来一个很难避开的话题。它一方面慷慨地给人类以生命之源。另一方面又残忍地摧残人类的生命和幸福家园。至今。人们对水既有敬畏。又有恐惧;既欣赏它。又防备它。驯服了它。就默默地为人类提供服务。反之凶猛如虎。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只要善于识别。哪怕是一把敲门槌。也能从中发现某个时代的精神和某个国王的面貌。” 当翻开鱼台那尘封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你就会明白..

《阮郎归》云端醉卧笑人间。难得一日闲。 问君何故意阑珊。红尘笑不穿? 名似水。利如烟。平添一世烦? 莫如携手入桃源。修成自在仙。

暗角里的希望响午还人挨人的街 薄暮时就剩下一片狼藉 就算天天都有人添新瓦 荒山岗也处处添新坟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总存活着这样的他和她 每一天每一天 都从拂晓到薄暮 为添新瓦滑入荒山岗 日复一日的叠加着 谁说谁不一样 谁又比谁更高尚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今秋从屋檐飞走的燕儿 明春还会不会归巢 谁都惦记着三月的雨 借那轻抚扫去冬的冰凉 每双浑浊的眼 都如老人拂晓时驶入大海的船 希望是那暖人心扉的汤 日复一日的勉..

鱼台水韵(四)第四章 一首悲壮激昂地治水赞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鱼台的水患。从解放后历任政府和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孜孜以求。在绝处中寻找逢生的希望。不知疲倦地跋山涉水。积极探索一劳永逸解决鱼台洪涝灾害的路子。 踏着贤达们为鱼台治水留下的一串串沉重地印痕。沿着治水劳动者用血和汗书写的行行阡陌小道。让我们去亲耳聆听鱼台人民是怎样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战。把那横亘在身边的荒湖涝洼水患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