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智慧人生

2018-09-28 12:26:59 来源:网络

每每漫步书海中。都会感到身心愉悦舒适自在的欢乐。读林语堂。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的那个高雅世界之中。舒缓而有灵气的文字。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喜欢林语堂。非常欣赏他的“自我”和“闲适”以及“旷达”和“幽默”,喜欢听他说起安卧眠床的舒适。坐躺椅中的安逸。听他烹茶煮酒。在雪茄的烟雾缭绕中款款讲述庄子、陶渊明等一切淡泊名利、体察真谛的名家。从听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渐渐了解。享受悠闲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是漳州人。是一个走着看世界的漳州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个失散于太平天国战火的家庭的后裔。一个出生于暗淡年份的婴儿。一个出自于天宝农民牧师家庭的孩子。生于乱世。有走世界的嗜好。喜欢玩味某些生活细节。不愠不火的调侃。淡淡的幽默。于是。那个年代的战争、死亡、疾病、饥饿也就不远了。林语堂算得上一个生活的大人。力挺中国文化中细腻的情思表现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林语堂是一个谦和的学者。用散文的形式来陈述一些人生见地和个人观点。带着我们感受生活的奥妙。

林语堂的散文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推心置腹。多娓娓闲谈。亦庄亦谐。深入浅出。于灯下。于窗前。于旅途。静静地翻看他的书。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文字中洋溢的智趣及练达的闲适深深地感染。无孔不入的机智与幽默。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加以揶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为这种生活式的幽默平添了灵魂。轻灵。通透。散发着智者的光芒。语堂先生的哲学并不是彰显自己学贯中西的理论知识。而是把自然主义由哲学的高度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潜移默化而成为人们日常的常识和习惯。对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以及行为进行一种自然自觉的指导。以一种近乎平淡的心境闲适地生活。然而这种“淡”并不是提倡以消极颓废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而是崇尚本身、洁身自好、纤尘不染。

喜欢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地生活。”语堂先生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追逐理想。而是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自己内在的欢乐为基础的。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人之本质的东西渐渐在寻寻觅觅中丢失。在人们汲汲于功名的同时追逐使人香气四溢的财富、地位、美貌。灯红酒绿的下面或许是心灵的苍白。欢歌笑语的背后或许是难言的孤独。豪华奢侈的下面往往是精神的贫穷。辉煌灿烂的背面可能是深深的空虚。长嘘短叹。纷纷叫嚷。“活着真累”,然而这种累并非汗流浃背、腰酸腿疼或是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而是精神上的负累。我把这种“累”归结为四点:交际过多。苦于应酬;受制于人。唯唯度日;迎合社会。失去自我;欲望过高。心为行役。也许我们在“累”的同时失去的不仅仅是纷纭世事中对自我品味的坚守。而且是一种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的生活情趣。

纷繁杂芜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林语堂先生闲适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保持一种淡然的心境。返璞归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抽点时间看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抽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适境而生。适境而居。从容达观地活着。乐天知命地活着。也许这时更能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能意会到水木清华、似水流年的气度和妙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堂先生洞明了世事人情。怀揣那一份心灵的从容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以一种近似庄子、陶渊明的隐逸者的姿态禅悟人生哲理。实现清纯明净、练达无争的独步气韵。保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虚怀若谷的谦虚者的姿态。至少不要让世风渐下、人心不古成为世人的慨叹。不要让“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成为生命的一种警示。

读林语堂是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宜坐。宜卧。正如禅师所说。活在当下。于是许多人果然活在当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心坦率地活着。正如曾经看过的一段话。“生活开始物化的时候。非物质的愉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精神逸出。即便简单的生活。也总能过出层层叠叠的意思来。”试想古人尚能饮酒品茶。诗意栖居。别让这种简单地生活情趣在物质发达的今天倒成了一种奢侈。

或许。我们应该偷得浮生半日闲。笑笑。看日光一点一滴从窗外移入。在窗台或茶几上留下一片一片的黄。又一点一滴地移出。窃喜。活着。端一本语堂的书。或坐或卧。任凭思绪无声地氤氲。去留无意。我自云淡风轻……

,排水管 艺术生活,智慧人生

相关:

远去的1980土地 相比之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村庄比现代城市更加繁庶与热闹。五月麦浪铺展。八月稻谷璀璨。只要走在田埂上。随时都可以听见黄豆剥落出急切的心跳。那浸淫在溽暑高温下的面孔仿佛蕴含着无限的能量。使出浑身解数挣脱出黄土地的麦粒稻穗诱惑着村人们。弯腰、举起镰刀、割倒一气呵成。比起疼痛。更需要用一场仪式来完成它们成熟的典礼。以昭示成熟的魅力。于麦客稻客而言。完成这场盛大的典礼便是挥舞着热汗和镰刀。一排排倒..

别样的爱玲,别样的人生怀着一颗憧憬且兴奋的心情。捧着泛着浓重墨香的爱玲文集。我走进这位天才般的优雅女子。感悟她醉人文字折射的点点滴滴的愁情。沉醉于那“繁华而苍凉”的别样的风情。 旧上海的纸醉金迷、深深小巷的窈窕清幽。欲说还休的爱情、艰难竭蹶的生活被爱玲那轻盈、飘逸、内秀的文字演绎得淋漓尽致。爱玲的文字具有东方女性特有的兰心气质和感性色彩。散发着幽幽的怀旧的气息。有点慵懒。有点颓废。梦幻与现实静静地交织。一如紫色的丁香..

遵从自己的心来到机场。我点了一杯冰咖啡。从不知咖啡也有冰的。服务员将咖啡端来。我静静地凝视了一会儿。年轻时。喜欢追求另类。学人喝咖啡不加糖。故意品尝那苦涩的味儿。而如今的自己。却想遵从自己的心。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慢慢将糖和牛奶倒入杯中。缓缓搅拌。看着乳白色的牛奶和纯净的咖啡色混合。那种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平缓和愉悦。轻轻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还是有浓浓的苦涩味儿。不过也有一丝丝的甜浸入心里。或许这就..

牵你的小手家到幼教中心。仅仅五百米。那短短五百米的距离。是我每天必不可省的幸福旅程。 每天清晨。牵你的小手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都像走向一段新的旅途。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与惊喜。 通往幼教中心的马路是这个县城内最充满生机与欢乐的所在。初夏的清晨真美。有阳光的时候。天空蓝得澄明动人。两旁的树儿伴着你一同成长。碧绿的叶儿在阳光下发着光。鲜嫩蓬勃得像你生动的小脸。晨风中带着植物的清香。偶尔有鸟儿在对我们唱着歌问好。..

不可方物的爱恋一袭微雨。划过静好的夏日。洗涤岁月的尘埃。润了一份心境。给季节留下一抹清凉。风捻着心事。在岁月素白的笺上暗香盈袖。清浅的时光。岁月的花瓣悄然绽放。芬芳了素指流年;如水的情怀。氤氲了一怀爱梦。凝结一束心间的思念。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 于千万人之中。我遇见了一世倾情的你。于千万年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恰好碰到了你。是一种奇特的缘份!初见你时。你娥眉轻轻的蹙着..

岁月如花始盛开岁月如花。昨日已凋谢。今日始盛开。明日在孕蕾。窗前品茗。窗外细雨。园子角落的花木上。经霜的。或迎春的叶片。有的黄橙枯槁。有的红艳缤纷。有的生机盎然。色彩纷呈。雨珠细细霏霏。象是在阅读过往的履历。轻轻叹息。轻轻感慨。盘点去岁。惊喜地发现。收获还真的不少!与我有关的。与我无关的。我总是觉得高兴。 央视新闻的天气预报有了钓鱼岛。我心里有底了!家有宝地。贼人觊觎终不会得逞。尤其是海峡那边也发出同一个声音..

闲看花落时淡粉色的花瓣飞落。飘飘洒洒落了一地。像一场如画的江南烟雨。在这场丝丝点点的江南雨中。携一杯香茗。细细品味茶香与花香。倚立树旁。闲看花落…… 闲看花落。不是一种做作。而是静心心净的释然。是淡定看待人生的态度。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喜大悲。静下心来泰然处之。方是人生真谛。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实社会。存在着太多太多的起起伏伏。就像一个早已设置好的圈子。限制着人们的身心。在这个圈子里。有些人浮躁地沉沦了..

关不上的窗借着夜的幕帘。细细品夏。这夜的窗呵。把时间留住。把风留住。把心情留住。把人也给留住了…… 心上绽开一朵莲花。虽在污泥之中。却洁净超脱。暗香如故。风吹过。幽香;雨来。恬静。因何心上有莲。谁又如莲?夜幕下。一帘心绪。如风飘飞。 有位朋友信奉佛。我半开玩笑:“信我吧!我是一尊小佛!”朋友一笑。顺从地答应。我清楚。是朋友给面子。不想让我难堪。虽不信佛。但我是敬畏佛的。因为参透了一些东西。佛的精妙在于平衡。..

我不是淑女、但是个好姑娘可能你第一次见到我。正好我安安静静地坐着 没有说话。此时你认为我很安分。很文静。很淑女 我不会意外 再次你接触我。看到我和朋友打打闹闹疯疯癫癫开怀大笑 那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我很活泼。很开朗 我也不会意外 慢慢慢慢你和我混熟。聊天过程中我突然冒出几句脏话 这时候的你。必然会否决一切之前的看法 我更不会意外。 我想说。这只是我。与你无关 不管你心目中的我是淑女。是蛮女。还是大爷 这都是我。一个立足于你..

封建主义的尾巴之(算命)十岁那年。我脖子上生出了一个肿块。父亲带我找到村里医疗室的挺爷。挺爷看了看。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然后又找到了镇上老王。老王诊所里的老王同样表视无奈。外婆跟我母亲说:八爷能治。母亲就带着我就找到八爷。我这也才知道了八爷。 八爷原名李七一。不知道什么的。村里人就给他凑成了“八”,八爷自小吃百家饭长大。以给人算命为生。文革时算命先生作为封建主义尾巴的代表。成了村里人批斗的对象。八爷的一只眼给打瞎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