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半“

2018-09-28 10:07:30 来源:网络

又是一年“七月半”,父亲远在贵阳打工。我则因工作原因。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今年的“包”是写不成了。家里也就没有过节的那种热闹。一种莫名其妙的凄凉便涌上心头。

小时候最喜欢的日子就是春节和鬼节。这两个日子。再穷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把晚餐弄得丰富。其他的节日可以减办些。原因很简单。春节是一年最后的日子。送岁时讨个吉利。再穷的人家都想把穷日子送出去。不不把宴席办得丰盛些说不过去。“七月半”送鬼。也是纪念先人的节日。对待自己的先人。没有哪一家不尽心的。这一天的伙食也就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过“七月半”?我问过父亲。父亲说得很模糊。只说是中元节。是祖先被发配边疆的时候。有“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之分。“调北征南”的人早到南蛮之地的贵州。先人去世的要早一些。所以过七月十三。“调北填南”的是从明代后调到贵州来开发贵州的先民。属于“擘脚老祖公”,去世的时间要晚一些。所以过“七月十四”.至于为什么要过这个非常庄重的节日。父亲也说不清楚。直到长大了。上网去查。才知道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我的家乡是不是因为这个过月半。没有考察过。不得而知。

但是。过节的隆重和风俗却是不变的。我理解为。这是爱的一种传承。

奶奶在世的时候。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然后奶奶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我在一旁或者后面。听着奶奶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奶奶。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奶奶。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奶奶说不清楚。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奶奶疼我。知道我想什么。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在我的老家兴仁。鬼节开始其实是从七月初就开始的。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最忙碌的是母亲。进了七月。母亲为了让老祖人不觉得自家寒碜。计划着该背包谷去买的。逢赶场天就把包谷卖了。换了米、肉、豆腐、粉丝、水果、香烛、两沓草纸。

农活再忙的人家。到了初十这日。都会停下所有的活计。女主人早早的起床。热好洗脸水。逐一的把孩子们叫醒。给孩子们洗脸。然后当家的男人才泡眉肿眼的起来。洗了脸。开始做“迎老祖人”这件大事。有的又叫“接祖”,绝对不能说“迎鬼”,这是大忌讳。从谐音上有引鬼进屋的意思。怕有厉鬼进屋。就不好了。

我家也是这样有程序的过七月半的。父亲洗了脸。就把母亲早早洗干净的水果用盘子摆好。放在香炉旁。然后到香火堂上抽出六柱香。点燃。作揖。依次放在该放的位置。撕了一大把钱纸。点燃蜡烛。烧了钱纸。父亲就对着香火三叩九拜。样子非常虔诚。嘴里念念有词。无怪乎就是请老祖人们进屋。安心休息。等待晚辈供奉之类的话。

迎祖的事情做完后。就开始分帮做事了。妹妹们只能帮着母亲洗腊肉。淘米。蒸饭。烧火。折金银纸。太小的妹妹就只能在旁边看。父亲则吩咐我和他开始折钱纸、打钱纸。封包、写包、捆包。打钱纸的时候还特别讲究。用钱斬打钱纸时。只能打三排。每排只能打七个钱眼。说是“七金六银五锡”,给老祖人用的钱。当然是金最好。打钱纸时还不能用铁锤。而是要用木榔头。把钱纸打好了。就开始封包。不能用浆糊之类的东西。必须是用技术。拿封皮纸来折好。把钱纸放在中央。然后封得严严实实。

吃完早饭。准备好纸和笔。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父亲一般是写总包。我写分包。因为我对老祖人的称呼不熟悉。又不能写错。否则是对老祖人不敬。写包时还要分花包和白包两种。花包是写给逝去三年以上的先人的。白包是写给三年以内的亡人的。写包时有个原则。从近到远写起。从亲到疏写起。特别不能怠慢了自己的亲人。要写包时。父亲要列出“包单”,然后按照包单的顺序写下去。这样就不会错乱了。原先不知道有很多讲究。和父亲写包单多次了。也就谙熟于心。写包时得从右面往左面写起。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把写好的包分类用棕叶捆好。父亲就开始把包供在香火堂上。忙碌的一天也就完了。晚间吃晚饭后。围着火塘。父亲就会给我们摆一些关于写包的事情和烧包时的笑话。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本村一个叫罗银安的人不识字。写包时就找李宝前的人给自己写包。姓李的很不仗义。给罗家写包时。却在包上写的全是自家老祖人的名字。等到罗银安烧包给自己的老祖人时。有个识字的亲戚来串门子。见到包上全写的是李姓人家的祖宗的姓名。就问:老罗。你家什么时候改姓李了?罗银安说:我怎么改姓李了?客人就说:你家写的包上全是李宝前家的亲人的名字。你不是白过一回月半吗?罗银安一顿的乱骂之后。恨自己不识字。下一年改为烧钱纸了。一边烧一手提着一根锄把。大声的说:这堆是我老祖的。这堆是我老祖太的。这堆是我爹的。这堆是我妈的。你们要自家拿自家的。不给哪个狗日的乱抢哈!每当父亲说到这里时候。我们姊妹都会笑的前仰后翻。然后父亲就会忠告我们要好好读书。不然将来就会闹笑话。这也是我们认真读书的原始动力。现在想想今天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还得感谢父亲潜移默化的教育。

到了七月十三这天。全家人都很忙碌。特别是母亲。把一年最好吃的东西经过翻、炒、烩、炖、焖、煮、撕。丰盛的饭菜就上桌了。看得我们姊妹清口水长淌。父亲开始供饭了。依旧是繁琐的程序。摆完碗、上筷、斟酒。烧香、点烛。燃钱纸、叩头。然后就念咒语似得请老祖人来就餐:历代的高曾远祖。远近的亡魂。内外姻亲。一律普请。千神共箸。万灵共杯。吃了各位先人。对着家神。各自安顿!三五分钟后。就是我们姊妹大快朵颐的时候了。往往我们要动筷子之前。母亲就会找来一个碗。从每一样菜碗中夹出一点来。再盛上点米饭。加点水。放在我们和猫狗都动不了的地方。才叫我们吃饭。

累了一天。妹妹们有的睡觉了。父亲和母亲则要守到要交天气时才分别把他们叫醒。准备送老祖人了。要开始烧包了。就是在七月十四凌晨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送祖。就是送自己家祖宗的鬼魂。一般就叫送鬼。说自己家祖宗。当然不能这么说。得叫送祖。待包全部化成灰后。父亲才将妈妈先前准备的“水饭”反手倒出去。大声说道:孤魂野鬼。请吃良家水饭。然后就领着我们姊妹回屋。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没人说得清楚。也没有必要深究。反正。接祖。送祖或者说送鬼。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缅怀。一种思念而已。

现在在外工作。许多人家已经嫌麻烦。能简单则简单。就在七月半这一天。既接祖。又送祖。接鬼迎鬼送鬼都在这一天。有的干脆不接祖接鬼。直接在七月半黄昏。到大门外或者僻静的路边。把包封的金银定和纸钱烧给祖先。在那里喊叫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来拿金银定和纸钱。享受酒肉供果等祭品。意思是叫他们享受完祭品后。拿着烧给他们的金银定和纸钱冥币。就回阴间去。当然。大家都怕鬼。既然表达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关怀了。家门都不让他们进一下。也可以。何况没有多少人信任真有鬼神?何况三辈以上。亲情就淡了嘛?今天的人。还能记得祖先。简单。草草地缅怀一下祖先。已经不错了。

如今。疲于奔命。忙于工作。今年。连包都没有写了。我是不是真的数典忘祖了呢?

,泡温泉 又是一年”七月半“

相关:

阿木和少年若藤后来。若藤对阿木说。我第一次见你时你穿着白色的短袖。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在夏日的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色彩。阿木微笑。她想。若藤。我见你时比那还要更早。 那是夏日里一个如火如荼的日子。阿木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到新学校报到。当她挤过人头攒动的人群。好不容易享受到报到处的一丝凉风时。她便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他。阳光走过崎岖的道路。弯弯曲曲地从窗口折射进来。轻轻浅浅地落在了他的头发上。好似再怎样的跋山涉水只为见..

叶子,不哭宇宙混沌。天地颠覆。青春懵懂。爱情迷蒙。光阴的流逝。悔恨的泛滥。 爱情已不存在就像天使已不完美。爱情里。我错了。 曾经的我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我梦想自己会像童话里的公主。有一天。我会遇到自己心仪的王子。穿上美丽的蕾丝边礼服与我的王子踏进婚姻的殿堂。幸福而美满。可谁可以料到:我爱的人毁了我的梦。 他是我的初恋。那时我19岁。和很多的小女生一样幼稚。记得第一次他吻我。就像只很久没尝过荤腥的老虎。那么热..

在午夜的梦里在午夜的梦里 我编制了你完美的形体 把你的美。安放在我醒后的夜里 轻轻的夜风在悄悄地呼吸 雨后的绿茵放射出诱人的气息 灿烂的星辉洒落在我梦前梦后里 去追寻。任凭我的脚步 安放在你密闭的窗前 在午夜的梦里 我放歌。回旋在爱的心波 由于手中发黄的竹笛 在打通的洞悉里发出喜悦的欢歌 是前古的艺术家 要南山的老竹与人力的唱和 只要爱它的人不对它冷漠 它的语言就由于你的爱人。和谐而温柔 在午夜的梦里 我不再歌唱。我的歌词..

拥一颗琉璃的心,行走在江南古巷江南。一个山清水秀、空蒙迷幻的梦里水乡。如一阕曼妙婉约的宋词。钟灵毓秀的风景。风华绝代的神韵。被千载的风。万年的雨酿造成一坛醉人的女儿红。封尘着岁月和岁月里落花成冢的往事。 踏着黄昏的韵脚。迎着扑面而来的古风。我漫步于秋凉中的江南古巷。缘着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心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任岁月在肌肤上静然的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那高高的风火墙上随手可触得斑驳印迹。以及墙角试图爬满整个墙面的墨..

比的不是现在,而是整个人生我过的是自己的生活。如果我活在别人的说法中。那我就已经死了! 我比的不是现在。而是整个人生! 眼下的我。需要一步一步去走好!!

毕业后你还是我的这是一个小剧本 - - 无聊发来玩玩。 旁白;转眼就要毕业了。安静的校园内平日里不时传来的道别声在此刻更是不绝于耳。更添萧瑟。校园旁阴暗的小树林里。两个身影纠缠着。 场景1 冷倾书;唔……混蛋。你放开我>愤怒】 秦若风;呵呵。混蛋就混蛋好了。倾书。别反抗。我不想伤了你。你知道的。 冷倾书;混蛋。混蛋。秦若风你这个猪狗不如的禽兽。你给我停下。停下。你在摸哪里我操。混蛋。给我把手拿开。 秦若风;嗯哼。真的要停..

你说分手,然后头也不回的走这是一个剧本 - - 没事发来玩玩。 【我原本以为。是我哪里不好。才让你离开我。但是后来为什么我发现你一次又一次的骗我伤害我?我知道网恋不可靠。别人都劝我别玩心。但是遇上你。是我这辈子的劫。控制不住自己不去爱你。见到你又忍不住害怕你伤害你。像刺猬一样狠狠的用刺包裹住自己……我们究竟怎么了?】[哭声渐起。] 言灵: [嘟…嘟…嘟…] 欧阳:喂。我是欧阳。 言灵:……[沉默] 欧阳:喂? 言灵:……那个。有没有时..

陌小浅,我说我爱你陌小浅。我爱你。【矫情中。请无视 - - 】 陌小浅。我第一次认识你是什么时候……我也不记得了。 我记得那时候。认识你。但是不熟。兰大傻是猫的师姐。夏是兰大傻的对象。流氓沙是你的谁我也记不太清了了 但是我记得最后流氓沙成了你的小号。我记得那时候我和染哥淡淡心大的人混在一起。我追着淡淡跑。而淡淡满区的逛。我记得我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留在江夏。我记得有个叫臭水的魂淡老是叫我墨鱼。害大家都叫我墨鱼。我记..

日志梦中的你倘若、思念在彷徨 而你、会在哪里? 咫尺、还是天涯? 有时。我会后悔一些相遇 那些带着微微刺痛。却又让我心生甜蜜的相遇 佛却说: 每一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已安排。一切都是缘 而我。是否应该感恩这份缘? - 題記 〈初遇〉- 文/滄海孤狼 一直相信 并也坚信 坚信这世界上有一种相遇 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 一直希望 并也期待 期待这份相遇能够甜到心头 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回忆 也许相识不常。却相见如故 一眼相见。仿..

日志囚我于无期天依然然黑的很早 我的心也渐渐地暗淡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是夜的静 是香烟的陪伴 是音乐的共鸣 我最讨厌这样的时刻 因为我知道 我又会情不自禁的去想你 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 在这样静的夜 我的心事任由它们去猜想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惆怅 不知从几时起 心里始终感觉空空的。好像我的心已经被掏空一样 默念、默想、默爱 没有你的夜、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是沧海孤狼。 散文同路 QQ575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