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旗袍情结

2018-09-24 19:54:24 来源:网络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早对于旗袍的印象。是来自电影电视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夜夜笙歌艳舞灯红酒绿的百乐门。那些身着旗袍的女子。个个浓妆艳抹。妖冶、魅惑。像朵朵盛开到极致的罂粟花。带着隐隐的毒。盈握迷魂的酒。饮醉行行色色的男人。饮醉整个夜上海。

于是。那时候对旗袍的印象。是妖媚的、神秘的。带着风月的色彩。仿佛哪个女子一旦与旗袍有染。便沾了些许风尘的味道。

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对历史知识的不断了解。才慢慢对旗袍有了新的认知。

在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身着素雅的旗袍。细细碎碎的脚步踩着淡淡的忧伤。那款款摇曳的旗袍。应是淡紫色的。或浅蓝色的。亦或是天青色的;素净。清雅。散发着丁香花般幽幽的芬芳。她静默地走来。烟雨般的眼神。朦胧。凄迷。宛如初夏的清晨笼着薄雾的乍醒的青莲。她悠悠地走过。慢慢消失在微雨濛濛的视野……由此领悟了。旗袍。她应是纯净的。圣洁的、不染一丝纤尘的。像一个盛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瓶中的梦。是不能轻易触碰的。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我又领略了旗袍的另一番风韵。成熟、典雅、矜持、绰约、忧郁。她浸润着女子万千心事。千种风情。她涟漪着深闺女子寂寂长夜不眠的梦。这时候的旗袍染上了古典诗的韵味。寂寞惆怅谁人诉?她湿润、柔软成一枚清词。长满了细细密密的青苔般的相思。

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旗袍是知性的、优雅的。她可以是大家闺秀。也可以是小家碧玉。她可以千娇百媚。“侍儿扶起娇无力”。惹人怜惜;也可以高贵冷漠。高处能胜寒。拒人于千里之外。

旗袍是婉约的、雅致的、细腻的、旖旎的、华丽的、也可以是洒脱的;但不可以是张扬的、豪放的。更不能是狂野的。粗俗的。她不属于市井。她挑剔。需有一张温婉的、娟秀的、精致的面孔。更要有一副窈窕的、曼妙的。丰满的、凸凹有致的身材。还需要有一种含蓄的、内敛的经得起岁月磨砺的兰心惠质。才能诠释出旗袍的无限丰韵。

旗袍是属于东方的。她是中国女人的专利。她是摇曳在每个中国女人内心深处一个奢华、瑰丽的梦。

年少时。旗袍对于我来说。是奢侈的。她像水中月。她像镜中花。她是华宇丽舍中的千金小姐。于是便渴望: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一睹芳容。拥有自己的一条旗袍啊!

很幸运的。还是赶上了好时机。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时代。旗袍。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金小姐。终于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中姗姗走来。轻移莲步。迈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十岁那年。买回来两条裙子。一条浅紫。一条浅蓝。它的样式很像旗袍。只是领口处略微开低了些。压了一圈窄窄荷叶边。下面的裙摆也稍比传统的旗袍略肥了点。加了点西洋的味道。虽然自己没有出众的容貌。但身姿也还曼妙、妖娆。加之当时年轻。皮肤细致、颜色润红。那个夏天。因了这两条旗袍裙子。确实招惹了不少艳羡的目光。心里暗暗窃喜。感谢父母。赐我一副窈窕的身材。即使芳华不再。也还自信满满。

那天逛商场。一件靛蓝底碎白花的旗袍吸引了我。仿佛被使了魔力一般。毫不犹豫地试穿上了。没有想到。十年过去了。效果却非常得好。在店主和同伴的惊羡声中。我快乐地收入囊中。

那天。穿上旗袍。将头发松松地在脑后挽了一个髻。用镶着蓝钻的发结系住。在镜子前照了照。不禁嫣然。上苍竟这样垂怜于我。四十出头的女人了。脸上虽染了些岁月的沧桑。身材却依然曼妙。肥瘦均匀。凸凹有致。

但旗袍毕竟太束缚人。她好像只适宜直立或行走。适合于观赏。适于站成街边或宴会或商城里的风景。根本不适合家居。更别说我们这些需要开门七章的烟火女人了。因此。上街办完事。走了一圈。回来赶紧脱掉。让我美丽的旗袍复归宁静、高雅吧。

女儿暑假回家。出去打工。在一个大酒店试做了一天礼仪小姐。晚上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妈。我今天穿旗袍了。你知道我穿旗袍什么样子吗?我笑。我能想象出来。女儿继承、发扬了我和那个人所有的优点。已经出落得很美貌很出众了。穿了旗袍。无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唉。旗袍。究竟是你成全了女子。还是女子成全了你?

旗袍。你让一代一代的女子为你痴迷。又让一代一代的女子来传承你优雅细致的文化。来承载你对美的不变的追求和东方女子不老的梦!

,殇

相关: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活着就不能自己打垮自己。自己打垮自己。生活就彻底地完了。 有段时间特别地爱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命运总是不如别人的好?别人可以几万几万的返公积金。而我在同样一个单位上班。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辛苦和努力。成绩也是显而易见。就因为体制不同。根本没的发。原来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就算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待遇也不一样。我知道这是体制问题。是社会、企业的问题。不是哪一个领导和哪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何况比我能干的一些人..

拈花一笑,岁月静好不管你有怎样的才情。没有修养我不交;不论你有怎样的美貌。没有善心我不交;不问你有怎样的名气。没有真诚我不交。外表是一时的。内涵才是永恒;名誉是虚浮的。快乐才是生活。 有时候总会莫名地忧伤。于寂静处将柔软的心尘封。回忆一些往事。恍若旧梦。望着未知的前方。眼神迷离。昨天、再见。今天、再会。明天。我又会遇见谁?你又会在哪里?有时候总会莫名地惆怅。穿梭在吵嚷的人群中却感到格格不入的孤单。悄然滑落的泪凝结..

青山翠,花香弥当五月的微风轻轻拂过面颊。大地芳草萋萋。乱花迷人的时候。北方的这个时节。也已是迎夏送暖。阳光明媚了。 清晨。打开窗户让阳光进来。目视着阳光下飞舞的粉尘。于流动的空气中凝结成旋转的孤度。悠悠然地飘浮着。心境于那一刻豁然开朗。不觉间哼起那首不知名的小曲来。 “妈妈。你唱的什么?”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天真地问 “没什么呀。妈妈看到夏天了!”我轻拍他的手臂。悠悠地说。儿子依然一脸纯真。甚或有些莫名其妙..

我们,失散后学会成长昨天晚上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我和以前的那些兄弟们在篮球场上打球。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家都没有像从前那样一边打球一边互相打趣。然后球场上不时传出我们哈哈大笑的声音。昨晚的梦里没有人笑。一个个表情凝重。我记得我用尽身上的力气来投篮。可一个也没投进。连篮板和篮筐的边也挨不到。之后。梦里的我坐在场边的石头上小声地哭。眼泪不停地流。止也止不住。最后我的周围满是人。一起大声地痛哭。 今天上午十点半。外面还在下..

炒粉的味道七八岁的时候到上海。说去吃夜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吃炒粉。姑姑扑哧一笑说。这里是上海。怎么会有炒粉。那东西这里人吃不惯的。我那眨巴眨巴的眼睛里因此多少划过了一点失落。自那以后。每次到外面。我就会去找有卖高安炒粉的小店。找到后必定饱餐一顿。可还是常常会遇到一粉难求的情况。基本上出了江西。再想吃。就难了。非得找高安老乡的聚居点。 蓝坊农贸市场。每逢农历二、五、八交流。这是给我留下炒粉最初印象的地方..

城镇到乡镇午夜或者是凌晨。一点。我和元帅走在碧落街上。结束或者是开始。一个日子。街旁两排樟树间插的几盏路灯。洒下的白光有几丝诡异地在学校门口绕了个弯。店铺关门。人烟息绝。我们堂而皇之地走在路中间。带着朦胧惺忪的睡眼。然后转了个弯。陷入一条只能靠触觉辨别方向的小巷。跌跌撞撞走了几步。推开一扇小铁门。上了楼。 两天后的今天。我再次从碧落路出发。骑着电动车。放慢车速。走了一遍走了无数遍的回家路。 下午五点钟的太阳..

迸发泥土烫恹了青山 青山是柴薪 沸腾天蓝 梦中人 你轻挥衣袖 抹掉旧江山 沙石是烈火 点燃金黄沙漠 它们扭曲了面容 化成蜿蜒长河 梦中人啊 你俯下脊梁 捧起带火长河 沙石烧尽了青山 泥土颠倒了江山 梦中人。你告诉我 哪里。哪里 哪里还有不屈的魂魄 十万个星星擦出晶莹的火 陨落。它们在陨落! 有两只飞蛾 飞蛾义无反顾——扑向 那火 世界美好 ——梦中好美 梦中人 你 用光明将那黑暗冲破 ——将那黑暗 冲破! ..

给梦中人--你我何时忘记过你 无论你是否被人提起 言语总会不知觉地绕到你的过去 谁的曾经 在现在颤抖着回忆 回忆忆回回忆 在每个清澈的梦里 扰碎了你本就模糊的身影 眼泪流干了梦 梦灌满了眼睛 我的眼睛哪里还是眼睛 一只是我。另一只是你 一只是现在。另一只是往昔 隔着鼻梁骨 流不过去

给梦中人云的天空变得灰黑 沉郁的窗外 没有一点艳丽的色彩 梦里。又何尝有过艳丽的色彩 往日高耸云霄的楼房 陷入迷濛的潭 几扇窗户透出的光 像守卫家门的怯弱眼睛 朦胧的梦里。有过火热的眼睛

给梦中人——祈愿喷泉飞溅虹灯织彩线 你一身素衣飘在天边 我低头不语虔诚祷念 祈愿你。安好一如从前 驰马飞鞭扬尘吹万年 我看尽天涯热血缠绵 你衣袂翩翩惹人想念 起落鞭 。往事捻指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