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村古抛绣球楼前的思索

2018-09-18 21:14:01 来源:网络

西递村古抛绣球楼前的思索

出黄山东行约50千米便到了西递村古民居。西递村是一个历史有久、钟灵毓秀的古老村落。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称“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村至今仍保存224幢明清古民居。古村落船形布局。规范整齐;以山造屋。傍水结村;三条小溪东往西流。西川八景优雅静谧;大街小巷深幽宁静。青石铺路曲径弯弓;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砖木石雕满目琳琅。高昂翘首古朴典雅;民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描金飞彩;庭院园林景色如画。漏窗盆景进锦上添花;题额眉刻绚丽多姿。楹联书画浓郁芬芳。

西递村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绵延而形成的古村落。他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950余年历史。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从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1826年261年间胡氏家族就出现130多名官吏。

李唐后裔。徽商泰斗胡文光是西递徽商的佼佼者。也是“徽、儒、官”三商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文光官封正三品。通议大夫。经商数十载。号称拥有“七条半街”店铺。“三十六典当”资产。一生讲究商德和修养。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中是:“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

然而就在“商、仕、仁”一体的胡氏民居里。居然还有。仅有一处抛绣球楼。很让人费解。我知道胡氏家族婚姻嫁娶很是细心。一来讲究门当户对。二来是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形式。一般到了婚嫁年龄。便有媒婆重中作媒。通过排八字。换庚帖。选定“鸳鸯礼书”。准备晚婚时。男方备送礼包。托媒人去女方家“求亲”。女方选下吉日。写书面红纸回帖。送给男方。名为“送日子”。在西递一边是农历四月求亲。送子日。腊月或正月举行婚礼。男方送给女方的二节礼。数量要多于一节礼。俗称送给女方“酒水钱”。女方嫁妆多少是经济情况而定。贫人家只有“一个马桶三个盆。两只蜡台一盏灯”。俗称“三支灯”。嫁妆中最讲究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马桶。内放红枣、花生、橘子等物。寓意“早生贵子”。一是同鞋。把新娘的新鞋套在新娘的鞋中。以为“同偕(鞋)到老”。出嫁的头天。要“待囡”。陪女儿吃顿离别酒。男方要在新房里办桌酒席。叫“吃暖房酒”。结婚之前。男方邀请族中长辈两位老人(“好命老倌”和“好命老孺”)陪伴新郎、新娘。结婚那天。新娘花轿抬出“敬爱堂”正厅落下。青年礼生交替向前铺袋直送新娘进屋。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拜天地以后。新郎、新娘和交杯酒。好命老倌要唱祝词:“一对金杯金线连。三生世上结良缘。男边酒真香。女边酒真甜。吃下交杯酒。到老都不嫌。”婚礼三天。由好命老孺陪同新婚夫妇上堂“分大小”。同时。新郎新娘要“双回门”。要对岳父家诸长辈行大礼。新娘回门。当天须返回婆家。未满月。新娘不能在娘家住宿。回门转来后。晚饭前。好命老孺带新娘下厨房。口言吉利好话:“一切肉。二切鹅。做好媳妇再作做婆”。“一 金。二 银。三 给囝焙行裙”。古时候男尊女卑。讨媳妇热热闹闹。嫁女儿却是冷冷清清。

在男尊女卑的大气候里。在胡氏几百口人、经过900多年的历史中。在宏大的建筑群中。仅有一所抛绣球楼。这在胡氏族谱里没有一字的记载。就是在其他的记载中也很难找到。专为女子出嫁修建的专门的抛绣球楼。抛绣球那可是“儿戏”。但细一项。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要求抛绣球出嫁的。待嫁女子已经是名花有主。通过抛绣球来掩人耳目。堂而皇之的出嫁。二是实在找不出去婆家。将“累赘”不论老少、贫富。一嫁了之。

在庞大的建筑群里这个抛绣球楼只在其中的一角。抛绣球楼前面是一块30平方多米的三角形的开阔地带。更有意思的是在抛绣球楼下有一条1米多宽的通道。抛绣球楼只有两层。楼为木质结构。二楼有一抛绣球台。台与我们的阳台大小相差无几。但又一镂空雕花墙和起居室隔开。

,西递村古抛绣洗衣机排行榜 球楼前的思索

相关:

游虎跳峡游虎跳峡 我参加云南丽江的一个研讨会。有幸游虎跳峡。 从丽江走茶马古道到虎跳峡镇坐车将近3个小时。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峡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峡景观。传说那时候丽江统治者——木老爷富极一时。身边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个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爷算算。据说木老爷生时大富大贵。但是死后却无..

黄山挑脚夫黄山挑脚夫 上黄山能和挑脚夫碰面的人不多。能和挑脚夫交谈的人就更不多了。一般是没有这个机会。即使是有了这个机会。大多黄山挑脚夫也没有时间和游人交谈。而我在游黄山和挑脚夫碰面并与其和谐交谈是在上光明顶的一段路上。挑脚夫是到光明顶饭店送货。我是从玉屏楼、天都峰、莲花峰一路下来。天阴雨连绵。加之一上午的爬山已使我疲惫不堪。被团甩了下来。抄近路到光明顶饭店吃中饭。才在莲花峰到光明顶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幸和挑..

带徒一日带徒一日 和我一同巡线的黄洁岁数长我一天。昨天退休了。 今天一早。我早早来到大川女子供电所。环顾这伴我29年的供电所。当退休来临时。我还真有些恋恋不舍。信手拉开供电所荣誉室的大门。那一切一切是那么的亲切。我伸出袖子擦了擦一块块奖牌。全国优秀乡电管站、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看着看着。眼睛有些湿润了。突然。有人轻轻的碰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是所长高洁。 “所长。我也要退休了。可这……我欲言又止。 ..

小等小等 小等是我童年的伙伴。是一个盲孩子。算起来也有38年没见面了。 在我们屯里般大般的小伙伴中一般只知道小等姓宋。不知道他的大名。唯有我知道他叫宋祥。那时的农村孩子哪有叫大名的。见面只叫小名或者叫绰号。小等就是绰号。我们程家坨子屯的屯口有一个小土丘。土丘上长着一溜大榆树。大榆树下是一片被人们坐得光溜溜的沙土。每到三伏天。全屯的人都在大榆树下乘凉。我和小等也混在人群里。听大人们“扯闲白”。每到这时。小..

造屋造屋 60年代农村造屋是屯里的大事。也颇表现当时农村那种恬静和谐;大有夜闻鸡鸣。开门犬吠的桃花源式的田园生活风貌。 一家造屋。全屯帮忙。不管有钱没钱。只要想造肯定能造成。这家帮几根檩子。那家帮几根椽子。生产队批给2架樑陀。屋也就造起来了。那时造屋都是在春天。我家造屋时。爷爷牵着我的手到生产队刘队长家请示的。我刚记事。队长刚吃完晚饭。正拿一根炕席蘼剔牙。见我们进屋。从炕上慢慢下来。还在剔牙。听爷爷说这..

民工祭民工祭 每过清明节。我都伏案沉思。回忆爷爷奶奶的离去留下什么、带走了什么?爷爷说他经历过袁世凯“起洪宪”、中华民国、伪满洲国到“走社会”。可他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单干”。他们带走的是一个时代。留下的是期望”。 爷爷不识字。用自己的话讲是“睁眼瞎”。爷爷总跟我们说。他是祖爷爷用箩筐挑着来东北的。不知什么爷爷一直在讲老家是山东省永平府牛庄县。跟本不知道告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有一天爷爷奶奶或者我们回去..

想要有双翅膀有时侯我在想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出生难道?命住定我跟别人不一样。残酷的现实。我知道我不能改变什么。我是残疾人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是我?是不是上帝睡着了?为什么我是残疾人?我感觉上帝对我不公平。可是家人那么照顾我。他们那么疼我。从小到大。我想要什么东西他们会满足我。我心里不好受。我帮他们做什么?奶奶一直照顾我。总算上帝对我还不错。但是我不敢面对这个现实。看到别人歧视的眼光。我会难过。会哭。我要控..

谁的青春,永垂不朽一颗强大的心 。听说每个人都执着过。可是它再强大。被撕开后终究还是血肉淋淋。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一次次的挑战极限。直到累得喘不过气来才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之中那么伟大。有人说。爱笑的人都很脆弱。曾经很不屑于这种说法。后来才明白。什么叫作故作坚强。原来眼睛也可以骗人。笑靥也可以伪装。 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多愁善感。也曾说过。面向太阳骄傲的生活。可是有太多的从此以后。如今还在蔓延..

饥饿年代饥饿年代(原创散文) ——故园散记之二 (一)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到我二十五岁那年考上师范离开小村进城读书。饥饿的感觉就如影随形般一直没有离开过我。 1958年。全国各地兴办大食堂。小村也紧紧跟上大跃进的步伐。仿佛一夜间就进入共产主义了——家家户户都把粮食交到大队。自己家不用启火做饭。男女老幼统统都到村里办的大食堂吃饭。不要钱。当时像我家这种八九口人而且小孩子居多的人家。每天..

你好吗?我的朋友!站在红尘处。泡一壶香茶。远观着凡尘的喧哗。以一种静默的姿态。等待着你们。台下的朋友。在我这龙殿的大堂里。给你们留的最好的座位。等待着。你们的掌声响起来…… ------------龙行天下*梦娃娃 曾经以为。繁花落处的灯火。只会照影着我独处一人的身影。一个人走在路上。望着远处黎明前的曙光。收藏了张扬。学会了坚强。 虽说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却留着有许多的牵挂和思念。遇见了你们。我学会了念念不忘。你们眉眼中带笑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