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

2018-09-14 11:50:55 来源:网络

李文旺

老家在鄱阳湖边。是个彻头彻尾的水乡。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鱼。记得父亲对我说过:他小时候常常吃稀饭。可是有吃不完的鱼。我说:“爹。你小时候的生活真好。天天有鱼吃。”父亲点着我的头说:“小子。你以为那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没油没盐的。”父亲说。几次和人结伴去鹰潭卖鱼干。一卖就是五六百斤。晒成鱼干都有五六百斤。那得需要多少新鲜的鱼啊。近年来。年近九十的父亲话儿少多了。可是常常念叨的一句话竟然是:“十五斤的鳜鱼没有五斤的鳜鱼好吃。鱼太大了。鱼肉就木木的。”天啊。鳜鱼竟然有十几斤的。现在我连看也难得看到鳜鱼了。

鄱阳湖水乡的风光。如果点击电影《乡情》。那里的风光来得很真实。比我这笔杆子描绘的要鲜活的多。因为《乡情》拍的也是鄱阳湖的风光。那一群群水牛。那一条条小河。一阵阵牛群的哞哞叫声。还有那随风摇摆的芦苇。构成了水乡独特的风景。

离开家乡工作二十多年。水乡的牛群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啊。那憨厚的牛儿。迈着慢条斯理的步子在河边悠然地一步又一步。那健壮的牛群中。就有分给我家饲养的一头牛儿。我常常牵着它吃草、饮水。每到牛儿打架时。我会牵着我的牛儿躲得远远的。生怕让牛儿受伤。从读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家养牛的事情再也用不着我了。因为我妹妹长大了。她可以接我的班了。

一晃又是十几年。我已经是个相声迷了。从1980年开始。一个大器晚成的相声天才——牛群。引起了我的注意。听了牛群许多相声。我觉得他是姜昆的最好继承人。有的段子写的很好。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熟悉了牛群之后。水乡的牛群慢慢淡出我的记忆。后来。我不但说牛群说过的相声。还学着牛群的样子自己写相声。

又是经过十年的打拼。我在我所在的城里得到一个雅号——牛群。

后来。牛群对于相声不太热爱了。去当什么副县长去了。即使偶尔演出也是放弃了相声而拿起了小品。我觉得他有些不务正业。那时候。我才知道。真正长期坚持在相声一线的人。马季是一个。姜昆是一个。后来。我对于牛群很不理解。我常常很失落。

因为失落。我又常常想起乡下的牛群来了。

,至尊狂少

相关:

年轻只有一次,不疯狂点老了怎么和儿子话说当年年轻只有一次。不疯狂点老了怎么和儿子话说当年。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女儿学游泳李文旺 女儿长大了。很少去县里的岑山水库游泳了。甚至连提都不太愿意提起了。 1996年和1997年。女儿常常和我到水库去玩。那时候。只有四五岁的她最多也就是趴在水泥台阶上用力地打水。根本不会游泳。因为女儿很自觉。不会自己冒险。我常常把她放到水边。自顾自地游出一二十米远。真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到了1998年。女儿已经不满足于在水边玩了。非要我教她游泳不可。我说:“你还小。过两年教你吧。”女儿说:“爸。还要等..

元宵节李文旺 “过元宵。甘蔗俏”。这是老家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说实话。老家过元宵和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什么过元宵吃汤圆。在鄱阳湖边的人们并不一定遵守这个规矩。有些人吃。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吃汤圆。但是。过元宵吃甘蔗这个习惯倒是很浓。就像老家的另一个习惯一样—————每到端午节就划龙船。老家人划龙船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划龙船由于组织中会出一些问题。每隔四五年。划龙船就会有人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溺水身亡。可是。..

女生们、你们还敢喝酒吗?男的看了必评,女生必看一条繁忙的街上。一个冷清的共车站点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相爱了… 时间晃过。他们在一起已经快两年了。 男孩深爱着女孩。女孩也一样的深爱着男孩。 他们打算等今年女孩大学一毕业就结婚。 就这样。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一天男孩对女孩说:我不反对跟异性朋友交往。但是只要是有异性朋友在的时候就不许你喝酒。一滴酒都不许碰… 女孩乖巧的点了点头低声的说了声:知道了。老公… 就这样。男孩也就没再..

感谢生活李文旺 1997年4月 从卫生系统调动到党史办。已经三周年了。想起这三年来的岁月。心里感慨良多。 刚刚离开卫生系统。我踌躇满志。想:终于到了自己喜欢的部门了。早在1989年。我不太喜欢卫生系统的工作。常常看的是一些党史方面的书籍。看的多了。自己就动手写起了有关的党史文章。那一年的国庆节期间。我花了整整七天的时间写就了《党史三字经》。周围看过它的人都说这个三字经很有新意。因为大家的鼓励。我又爱上了写作古体诗词..

妻离徒散!波波仍旧笑容面对 又现身指导美国男篮训练今年夏天对马刺来说是多事之秋,对波波维奇同样如此。一个70多岁的老头在一个夏天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之事,想一想都让人心疼,爱妻离世,一个爱徒闹矛盾离开,一个爱徒自己离开的马刺,还有一个爱徒直接选择了退役。也许我们也看不到波波维奇在场边再坐上几年时间了,最主要的是他身边的人渐渐离开,不忍心看到场边孤独的他。波波维奇对马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他在,即便马刺阵容再差,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今年夏天在马刺与勇..

母亲的唠叨周六回家。天好的很。一到家。妈就又开始了她的絮叨:麦子怎么不好浇、地里的一些树长病死了还有几棵活着也不像样、买了棉花种子和黄豆种子拿不准树地里到底种什么好、家里的几只鸡哪个肯下蛋等等。没完没了。 原来的时候。一听到妈念叨这些。就心烦。脾气暴躁地会立刻大声呵斥她。妈的脾气也非常拗:谁叫你来的。你来了就呵斥我。走。什么时候也别来了。好。走就走。于是推起车子。就想走。可是想想。如果真的那样。妈心里会是..

母亲的织布机李文旺 母亲以前曾经是一个织布的师傅。她为村里人织过多少匹布。也许只有天上的星星知道。因为她在1970年到1980年之间。常常在家里打夜工织布。 1970年。我只有六岁。常常不愿意一个人到床上去睡觉。因为胆小。也因为冬天没有人捂被子而觉得寒冷。父亲有时候去村里的队部登记公分或者聊天而没回家时。我就常常催促母亲早些睡觉。母亲常常说:“乖儿子。等织完了这最后一根纱锭就去睡。"可是。母亲的最后一根纱锭常常是一而再再..

宠物的命运李文旺 曾几何时。在人们的生活中突然生发出宠物的饲养。什么遛狗啊。养猫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竟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猫万(玩)狗梨花开”。 只有四十五岁以上的人都会有对于“破四旧”的印象。就算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许多日子。人们还是不会养狗的。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那时候。人们压根也不会往养宠物上想。就是养金鱼。这么高雅的爱好也是鲜有人问津的。大概到了九十年代。宠物热慢慢兴起来了。进入二十一世纪。..

朱德和李刚李文旺 朱德和李刚。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不要说是八竿子打不着。就是一百八十竿子。一千八百竿子也打不着。为什么这样说。一个是赫赫有名的高级领导人。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的无名小辈。可是。这两个人没有一点共同点吗?要说有的话。只能说他们属于相反相成的一对人物。 “我爸是李刚”。成了这几年人们讽刺的对象。不能怪大家讽刺这种仗势欺人。以势压人的封建主义思想。因为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对于这种作风深恶痛绝。虽然有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