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考验还没到 西方担忧严寒改变俄乌战局

2022-09-14 08:38:40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陈康 柳玉鹏】9月12日是俄乌冲突爆发200天。近两天来,乌克兰“收复”的领土“迅速膨胀”。乌总统泽连斯基12日晚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乌军已经从俄方手中“收复”了6000平方公里领土。3天前,这一数字仅为“1000平方公里”。如此“快捷”的行动令许多俄网友嘲讽,“乌军难道是坐飞机来收复这些土地的吗?”对于乌方的反攻,俄官方反应淡定,但民间要求俄军打击乌发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呼声在增加。美联社也担忧,即使俄军在军事前线遭受重创,然而俄总统普京还没有打出的大牌就是严寒的冬季带来的艰巨挑战,这将考验欧洲的团结程度将会是什么样。

乌克兰:“给我更多武器,我能打败俄罗斯”

乌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2日晚发表视频讲话称,乌克兰近来在该国东部和南部已“收复”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乌武装部队“正继续前进”。

13日,乌克兰哈尔科夫一名男子正在劈柴为冬天做准备。(视觉中国)

不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乌方给人的印象是乌军轻而易举地就将俄军从其控制了6个多月的土地上赶跑。然而,战场上的真相远非这么清晰。获准独家到库皮扬斯克采访的CNN记者发现,这个城镇远远没有在乌克兰的完全控制之下,那里的战斗仍然激烈。该镇的一名居民说,数天来“俄罗斯士兵仍然在炮击”。报道还称,最终证明维持乌方“能对这些新收复地区实施有效控制可能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俄方12日针对哈尔科夫、波尔塔瓦、苏梅等州的发电厂进行的导弹打击,泽连斯基称,目前这些地方能源供应已得到恢复。不过,据乌媒体报道,乌方这些能源设施随后再度遭袭,哈尔科夫等地再度停电。

泽连斯基还称,俄罗斯应该为“能源恐怖主义行动”负责。他最后质问道:“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如此残酷地发动战争?原因只有一个——对俄罗斯的压力不足。”他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最重要的是加快军事装备的供应”。

在乌克兰取得“大捷”后,要求西方加大援助是乌方官员讲话调子的最终落脚点。乌克兰外长库列巴12日接受美国“政治”网站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改变事态发展,我们需要盟友提供更多重型武器。我们现在获得的军事援助越多,这场战争就会越早结束。”库列巴11日在基辅会见来访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时也称,这次反攻“获得成功”再次说明,乌方“完全可以击败俄军,不过乌军需要更多的西方武器和军事援助”。他还点名要求德国提供“豹2”主战坦克。贝尔伯克承诺“德国对乌的支持绝不会动摇”,但她没有回应提供坦克的事。

法新社称,乌军几乎掏空了欧洲的军备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上周曾警告,欧盟内部武器库存“很大程度上已经枯竭”。

“基辅迫使俄打击其基础设施”

对于乌方的反攻,俄国防部11日曾简单解释称,这是为了“重新部署再战”,“以实现解放顿巴斯的首要目标”。随后,俄方总体表现淡定。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3日照惯例通报称,俄军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的152个地区摧毁乌军12个指挥所、47个炮兵分队和军事技术装备。乌军和外国雇佣兵死伤达800人。此外,俄空天军用高精度导弹摧毁了乌军5座弹药仓库。

与此同时,俄国内要求打击乌基础设施的呼声越来越高。俄罗斯《观点报》13日发表题为“基辅迫使俄打击其基础设施”的文章称,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克拉索夫称,乌军一直打击顿巴斯等解放领土上的能源基础设施,这是针对生活在这些领土上的俄族居民。而此前俄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很少对乌发电厂、通信站等基础设施进行打击。如今,俄被迫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发起反击。

俄“自由媒体”网站13日称,当年美国和北约在南联盟和伊拉克大量轰炸桥梁、变电站和其他民用基础设施,甚至包括医院,以实现华盛顿设定的目标。俄军此前一直不愿对这些民用设施实施打击,使乌方有能力进行反击。今后俄军将有系统地打击此类目标,这将使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能很快实现”。

最大考验还没来到

《纽约时报》称,突如其来的“胜利”也给乌军带来新问题。由于乌军开始远离后勤中心,使燃料、弹药、增援等补给线变得紧张。实际上,俄罗斯在武器和补给方面仍保持着优势,而普京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放松军队进攻的迹象。报道引述五角大楼一名高级军官的话称,乌方能够“收复”这些土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军为避免被包围而进行的撤退。报道称,如果乌军继续往前推进,可能会踏进陷阱。这些都提醒乌方:尽管俄输掉了这次战斗,但战争还远未结束。

美联社称,对于乌方的庆祝,美国自总统拜登以下的领导人却非常谨慎。曾任北约高级指挥官的前美国空军退役将领布里德洛夫称,尽管俄罗斯近来遭受了战场失利,但是普京仍然有大量的部队和资源可以利用,俄军仍控制着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他警告说,普京关闭了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随着天气变冷,能源价格将继续飙升,这将考验欧洲的舆论和民众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乌克兰“奉献”。

德国mdr电视台13日报道称,周一,德国全国多地再次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活动的核心是要求停止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并要求开放“北溪-2”天然气管道,以降低高昂的能源价格。一名抗议者称:“这不是我们的乌克兰战争。”

,最大家长育儿 考验还没到 西方担忧严寒改变俄乌战局

相关:

中国军队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22”演习影像集萃并肩砺精兵 携手卫和平——中国军队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22”演习影像集萃当地时间8月31日至9月7日,“东方-2022”演习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等地举行。中国、阿尔及利亚、印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等国派出部队,与俄军一起参加此次演习。闭幕式现场,中方参演官兵士气高昂走过主席台。据中方导演部导演韩林介绍,这是中国军队第4次派部队参加俄军年度战略演习。中方成建制、成规模、成体系出动..

想象英女王的“阅读人生”:在位70年,她都读过哪些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成为女王,当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接受过家庭教育,但..

年过半百之后,我想和父亲一起老去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也许我们都有在孩提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经历,彼时彼刻,我们会感到害怕,感到无助。“你和妈妈会不会死? ” 这是本文作者、中国台湾作家郭强生,在幼年第一次面对死亡问题时试图做出的无助发问。不过,彼时的郭强生,也只是远远地张望着这一切,毕竟,对一个孩童而言,这一切都还很遥远。而在经历了母亲病逝、父亲迟暮后,在“初老的年纪”,五十岁的郭强生对生命的归途有了新..

十万个秋天,从诗里来见我鸿雁来,玄鸟归,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渐入佳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他们对秋的感怀凝练于诗词之中,只待后人有缘,便可从中领略到秋天里的万千世界。本文作者、 作家李 修文 就是这样一位“有缘人”。 他在敦煌这片苍凉大地的行走中,调动了 自己的身体感受,并由此“联通”了万古诗文中的秋天。在下文中,我们将跟随他的感受力 ,一同 抵达那潜藏在不同时空中的 “ 十 万个秋天 ” ;也许,我们也能从中 凝..

从凡人到圣人:关羽的千年升职记在每个少年的英雄梦里,都有一位“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 在每部香港黑帮电影里,你也都能看到“义薄云天”关二爷的神位。关羽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红脸、美髯、绿袍、赤兔马、偃月刀…… 而关羽的民间地位又是如 此不可动摇:作为“神”和“圣”,他“身兼数职”,不仅 是忠义的化身,也象征勇信,有着护民、护法的职能,还是财神……但你可知道,关羽生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民间的影响也很有..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