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逾越红线 俄大使批德国军援乌克兰致命武器

2022-09-13 08:14:15 来源:网络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江平】“俄驻德大使称柏林逾越了红线”,俄《消息报》1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俄罗斯驻德国大使谢尔盖·内恰耶夫接受该媒体采访时,批评德国在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而这些武器“被用来对付俄军和顿巴斯的平民”。

俄《消息报》:俄驻德大使称柏林逾越了红线

据《消息报》报道,内恰耶夫在采访中就“北溪-1”天然气管道涡轮机的供应、俄德关系等多个话题发表观点。谈及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内恰耶夫说,“向乌克兰政权提供德国制造的致命性武器,是德国政府本不应逾越的红线,这些武器被用来对付俄军和顿巴斯的平民”。

俄罗斯驻德国大使谢尔盖·内恰耶夫,图自塔斯社

报道称,内恰耶夫还指出,德国在北约的盎格鲁-撒克逊盟友也要求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么做只会导致冲突延长和死亡人数增加。

自俄乌冲突今年2月爆发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引起俄方强烈反对。当地时间8月2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还宣布,德国将再向乌克兰交付价值超过5亿欧元的武器。俄外长拉夫罗夫此前警告称,如果乌克兰从西方国家获得远程武器,俄军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区域就会发生变化。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此前也曾针对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发表声明,指责德方与先前在乌克兰问题上奉行的平衡路线背道而驰。

,不应逾越简短笑话 红线 俄大使批德国军援乌克兰致命武器

相关:

日本欲借与印度军演熟悉中国战机性能?专家:难如愿【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山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印度《欧亚时报》11日称,印度和日本正在加强双边军事合作,“争取早日举行首次印日战斗机演习”。报道特别提到,印度空军将出动俄制苏-30MKI战斗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进行对抗,让日本有机会借机了解中国同类型重型战斗机的性能。报道称,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外交部长苏杰生与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于8日在东京举行“2+2”会谈。印度国防部..

想象英女王的“阅读人生”:在位70年,她都读过哪些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成为女王,当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接受过家庭教育,但..

年过半百之后,我想和父亲一起老去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也许我们都有在孩提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经历,彼时彼刻,我们会感到害怕,感到无助。“你和妈妈会不会死? ” 这是本文作者、中国台湾作家郭强生,在幼年第一次面对死亡问题时试图做出的无助发问。不过,彼时的郭强生,也只是远远地张望着这一切,毕竟,对一个孩童而言,这一切都还很遥远。而在经历了母亲病逝、父亲迟暮后,在“初老的年纪”,五十岁的郭强生对生命的归途有了新..

十万个秋天,从诗里来见我鸿雁来,玄鸟归,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渐入佳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他们对秋的感怀凝练于诗词之中,只待后人有缘,便可从中领略到秋天里的万千世界。本文作者、 作家李 修文 就是这样一位“有缘人”。 他在敦煌这片苍凉大地的行走中,调动了 自己的身体感受,并由此“联通”了万古诗文中的秋天。在下文中,我们将跟随他的感受力 ,一同 抵达那潜藏在不同时空中的 “ 十 万个秋天 ” ;也许,我们也能从中 凝..

从凡人到圣人:关羽的千年升职记在每个少年的英雄梦里,都有一位“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 在每部香港黑帮电影里,你也都能看到“义薄云天”关二爷的神位。关羽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红脸、美髯、绿袍、赤兔马、偃月刀…… 而关羽的民间地位又是如 此不可动摇:作为“神”和“圣”,他“身兼数职”,不仅 是忠义的化身,也象征勇信,有着护民、护法的职能,还是财神……但你可知道,关羽生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民间的影响也很有..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