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欲借与印度军演熟悉中国战机性能?专家:难如愿

2022-09-13 08:14:02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山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印度《欧亚时报》11日称,印度和日本正在加强双边军事合作,“争取早日举行首次印日战斗机演习”。报道特别提到,印度空军将出动俄制苏-30MKI战斗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进行对抗,让日本有机会借机了解中国同类型重型战斗机的性能。

报道称,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外交部长苏杰生与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于8日在东京举行“2+2”会谈。印度国防部在声明中说,“印日双方一致认为,早日举行首次战斗机演习,将为两国空中力量的更大合作和互操作性铺平道路。”

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

据称,早在2019年印度和日本首次“2+2”会谈期间,双方就决定举行联合战斗机演习。当时计划印度出动苏-30MKI战斗机,于2020年6月在日本小松基地与航空自卫队的F-15战斗机共同训练。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该演习被推迟,改在2021年7月在日本百里基地与自卫队F-2战斗机进行对抗演练,但由于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大流行,该演习最终被取消。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对日本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日本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与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进行联合演习。”日本防卫省宣称,截至3月的过去12个月内,“为拦截接近的中俄战斗机”,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共紧急起飞1004架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9架次。“这是日本航空自卫队2016年创下紧急起飞1168架次的记录之后的第二高数字”。报道称,中国空军装备有苏-30系列战斗机和其他基于俄罗斯原始设计的喷气式战机,因此与印度苏-30MKI战斗机进行联合训练,对日本航空自卫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它将为日本战斗机飞行员提供有关苏-30战斗机基本能力的情报,例如空中机动性、巡航范围、油耗以及维修周转时间等。“如果与中国发生潜在冲突,这些信息对日本军事规划者来说是无价的”。

印度媒体称,印度空军的苏-30MKI 多用途战斗机的最高速度达1.9马赫、最大航程3000公里,有效载荷能力为8吨,可以发射R-27R、R-73和R-77等多种空对空导弹以及Kh-29L/T/TYe、Kh-31A/P、Kh-59M等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最重要的是,印度苏-30MKI战斗机拥有以色列和法国提供的先进航电设备和电子战系统”,比中国使用的苏-30MKK系列战斗机更为先进。

而日本可能将出动升级版F-15J战斗机与印度战斗机进行联合演习。报道称,F-15J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为2.5马赫,可携带美制AIM-9、AIM-7和AIM-120空对空导弹,以及日本自行研制的AAM-3和AAM-4空对空导弹。此外,升级版F-15J还将配备新的电子战系统和航电设备,包括APG-82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波音公司的高级显示核心处理器II,后者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任务计算机”。《欧亚时报》特别提到,印度苏-30MKI凭借矢量推力发动机,特别适合帮助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为需要快速机动的视距内空战场景做好准备”。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12日表示,单从性能上看,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采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三翼面布局、矢量推力发动机等技术,与解放军装备的苏-30系列战斗机其实存在较大不同。日本航空自卫队通过苏-30MKI战斗机,可以掌握苏-30系列战斗机的基本能力,但现代战斗机的火控雷达、航电设备以及机载武器等对其战斗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与苏-30系列战斗机外形相似的歼-16战斗机,其实性能已经截然不同。因此日本想要以此练兵、寻找应对中国战斗机的方法,难以做到。此外,解放军大量装备的歼-10、歼-20等国产战斗机早已摆脱俄制战斗机的影响,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练兵”更没有多少针对性。

但该专家也强调说,日本与印度在防务合作上的持续走近值得警惕。《欧亚时报》称,2020年,日本和印度签署了《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允许两国武装力量共享后勤服务和物资,这意味着自卫队可以借助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印度重要军事基地进行补给,印军也可以利用日本驻吉布提基地。

,日本欲借与印简短洋气的英文名女 度军演熟悉中国战机性能?专家:难如愿

相关:

想象英女王的“阅读人生”:在位70年,她都读过哪些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成为女王,当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接受过家庭教育,但..

年过半百之后,我想和父亲一起老去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也许我们都有在孩提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经历,彼时彼刻,我们会感到害怕,感到无助。“你和妈妈会不会死? ” 这是本文作者、中国台湾作家郭强生,在幼年第一次面对死亡问题时试图做出的无助发问。不过,彼时的郭强生,也只是远远地张望着这一切,毕竟,对一个孩童而言,这一切都还很遥远。而在经历了母亲病逝、父亲迟暮后,在“初老的年纪”,五十岁的郭强生对生命的归途有了新..

十万个秋天,从诗里来见我鸿雁来,玄鸟归,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渐入佳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他们对秋的感怀凝练于诗词之中,只待后人有缘,便可从中领略到秋天里的万千世界。本文作者、 作家李 修文 就是这样一位“有缘人”。 他在敦煌这片苍凉大地的行走中,调动了 自己的身体感受,并由此“联通”了万古诗文中的秋天。在下文中,我们将跟随他的感受力 ,一同 抵达那潜藏在不同时空中的 “ 十 万个秋天 ” ;也许,我们也能从中 凝..

从凡人到圣人:关羽的千年升职记在每个少年的英雄梦里,都有一位“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 在每部香港黑帮电影里,你也都能看到“义薄云天”关二爷的神位。关羽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红脸、美髯、绿袍、赤兔马、偃月刀…… 而关羽的民间地位又是如 此不可动摇:作为“神”和“圣”,他“身兼数职”,不仅 是忠义的化身,也象征勇信,有着护民、护法的职能,还是财神……但你可知道,关羽生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民间的影响也很有..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