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弹簧刀”巡飞无人机发射画面曝光

2022-09-09 08:18:54 来源:网络

9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无人装备日专题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无人机宣传片中,公开了包括彩虹-4、彩虹-5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内的多型攻击无人机的打靶画面。此外,有着中国版“弹簧刀”之称的飞鸿-901无人机/巡飞弹发射画面和彩虹-10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巡飞画面也罕见曝光。

自动播放

据悉,自2004年实现出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彩虹”和“飞鸿”两个系列无人机已出口多个国家,同时也在航空物探、森林消防、应急测绘以及应急等民用市场得到广泛运用,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运用数据,也将不断实现无人装备性能迭代升级。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无人作战体系论证及无人系统装备研发,已经形成了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固定翼旋翼兼具、从超近程、近程、中远程、巡飞作战等几十型无人作战系统和产品,型谱规划完整、系统高度自主。此外,作为新一代无人智能装备的代表参加了近期多次国内外阅兵式、重大演习及边境军事行动、反恐行动,还在应急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型产品获得出口立项批复,远销各大洲友好国家,用户产品体验良好。

,中金鳞岂非池中物 国版“弹簧刀”巡飞无人机发射画面曝光

相关:

从凡人到圣人:关羽的千年升职记在每个少年的英雄梦里,都有一位“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 在每部香港黑帮电影里,你也都能看到“义薄云天”关二爷的神位。关羽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红脸、美髯、绿袍、赤兔马、偃月刀…… 而关羽的民间地位又是如 此不可动摇:作为“神”和“圣”,他“身兼数职”,不仅 是忠义的化身,也象征勇信,有着护民、护法的职能,还是财神……但你可知道,关羽生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民间的影响也很有..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