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联合攻击 “东方-2022”演习开始实弹演练

2022-09-08 08:59:47 来源:网络

中方参演部队在“东方-2022”演习训练场。解放军报记者 刘 丹摄

“东方-2022”演习实兵实弹演练,于当地时间6日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和日本海正式举行,中国、俄罗斯、印度、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军队,共同上演了一场现代化联合战役行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现场观看了“东方-2022”演习实兵实弹演练。

16时50分许,实兵实弹演练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演练持续了约40分钟,实践了联合体系下多国部队防守反击作战行动。

演练结束后,中方导演部导演韩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军队第4次派部队参加俄军年度战略演习,参演各方基于同一想定背景进行联合战役筹划,并实际使用武器对多种典型目标实施联合火力突击,取得了预期效果。中方成建制、成规模、成体系出动地面装备,并首次派出海军舰艇赴日本海方向协同演练,首次组织空航陆航力量境内部署、跨境演练,充分锻炼了我军与多国部队联合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

9月6日,“东方-2022”演习实兵实弹演练在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和日本海正式拉开帷幕。

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是丘陵地形,地势高低起伏、植被丛生。初秋又正值当地多雨时期,叠加近期台风影响,训练场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雨倾盆。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给实兵实弹演练增加了不少难度,也让这场演习的实战化色彩更为浓厚。

此次演习课题为“指挥运用部队集群守卫东部地区安全”。据中方联合战役指挥部参谋陈宝龙介绍,此前,联合部队集群指挥部已完成战略战役筹划。根据演习计划,实兵实弹演练中,中方参演部队将与各国参演部队协同配合,区分夺占有利地区、实施集火打击、转入进攻3个阶段,阻滞“敌”进攻并组织反击。

当地时间16时50分许,实兵演练正式开始。起伏泥泞的山路上,由99型坦克、04A型步战车为主组成的中方前沿防守队率先对“敌”重要目标发起攻击。随后,中方防空队的双35高炮、便携式防空导弹对“敌”空中来袭目标进行毁伤拦截。部署在后方的中方火力打击队使用自行榴弹炮压制“敌”装甲集群。

坦克、步战车纵横驰骋,导弹、火炮发出阵阵怒吼,让大地为之震颤。一波又一波来自中方参演部队发出的炮弹,直扑“敌”各个目标,大地腾起阵阵烟雾。

中方参演部队与多国参演部队陆上力量密切配合,在纵深开进中运用密集火力有效杀伤前沿和纵深之“敌”,击溃“敌”滨海联合作战部队主力集群。

首轮火力打击结束,“敌”前沿防御力量被悉数摧毁。多国参演部队迅速展开机动反击行动,以猛烈的联合火力突击,杀伤“敌”有生力量,制止和粉碎“敌”进攻。多国机动反击队的数十辆坦克和步战车超越前沿防空队,对“敌”实施联合突击。综合扫雷车使用火箭爆破器,炸开未爆弹等阻碍物,为步战车和坦克进攻开辟通路。

在多国一体火力联合打击下,“敌”方残余力量被全部歼灭。

此前,在日本海相关海域,中方海上战术群南昌舰、盐城舰、东平湖舰与俄方舰船编队密切协同,联合展开模拟对空对海等科目实弹射击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实兵实弹演练持续了约40分钟之后圆满结束。

砺兵卫和平。现场观摩的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张文茹介绍,中方各战术群实践了联合体系支撑下的防守反击作战行动,与多国部队联合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多国联合攻击进出口经营权 “东方-2022”演习开始实弹演练

相关:

乌克兰称在反攻中告捷 俄方:乌军遭重大损失乌克兰和西方媒体近日高调宣传,乌军在一系列反攻中告捷。然而俄罗斯方面表示,乌军的进攻遭受重大损失。同时,扎波罗热核电站仍在遭受炮击,乌方则表示将对克里米亚发动攻击。乌克兰告捷?乌克兰国家通讯社6日报道称,泽连斯基5日表示,乌军已夺回南部赫尔松地区两个居民点、东部顿涅茨克地区一个居民点和利西昌斯克─斯维尔斯克部分高地。此外,乌军摧毁俄罗斯一个重要弹药库,里面存放着计划向哈尔科夫市发射的S-300防空导弹..

俄媒解读顿巴斯炮战:无人机让火炮赢得新生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据《俄罗斯报》网站9月1日报道,“炮兵是战神”这句话如今在顿巴斯也被证明所言非虚。阿夫杰耶夫卡方向上,火炮昼夜怒吼——“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第一军和俄军的大炮将乌军经营8年的防御工事夷为平地。直到不久前,地下隧道、混凝土掩体和装甲机枪碉堡都成功保护了乌克兰军人。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代号“阿贾克斯”的第100旅第三炮兵连指挥官说:“战士们让火炮准备战斗的时间不超过战前标准——3分钟,..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