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称在反攻中告捷 俄方:乌军遭重大损失

2022-09-08 08:59:37 来源:网络

乌克兰称在反攻中告捷 俄方:乌军遭重大损失

乌克兰和西方媒体近日高调宣传,乌军在一系列反攻中告捷。然而俄罗斯方面表示,乌军的进攻遭受重大损失。同时,扎波罗热核电站仍在遭受炮击,乌方则表示将对克里米亚发动攻击。

乌克兰告捷?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6日报道称,泽连斯基5日表示,乌军已夺回南部赫尔松地区两个居民点、东部顿涅茨克地区一个居民点和利西昌斯克─斯维尔斯克部分高地。此外,乌军摧毁俄罗斯一个重要弹药库,里面存放着计划向哈尔科夫市发射的S-300防空导弹。乌军方声称,俄方在哈尔科夫库皮扬斯克的战斗中损失100多名军人,两辆战车被摧毁,在赫尔松市则损失30多名军人、损毁3辆坦克。泽连斯基还称,将继续推进对俄反攻,以此报复俄罗斯对数座乌克兰城镇的炮击。不过,他拒绝说明下一步将在哪些地区展开行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在乌军似乎颇有斩获的情况下,俄控制下的赫尔松当局5日以安全为由推迟了入俄公投。俄方表示,乌克兰的猛烈炮击致使关键的赫尔松桥无法通行,而俄罗斯正是依靠这座桥展开运输等行动。此外,运送平民的第聂伯河驳船遭到炮袭,该市基础设施也受到影响。

西方似乎对乌克兰战局很有信心。美国战争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乌军在南部打击了俄罗斯的人员、装备、指挥中心和后勤中心,削弱了其后勤供应能力。乌克兰的反攻大大削弱了俄罗斯在乌南部的后勤和行政潜力,阻止了俄在被占领土上举行公投的计划。所有进程都出于安全原因停止。BBC表示,外界普遍认为,俄军正面临士气低迷、军纪混乱、缺乏作战装备等严重问题。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也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6个多月后,尚未实现其任何战略目标。俄在战争中继续损失大量装备和人员,这些损失将对俄未来的战斗力产生持久影响。

俄方反驳

俄方对乌克兰披露的战斗情况进行了反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称,俄国防部表示,俄空天军战斗机和防空设备在尼古拉耶夫州击落乌克兰军队3架苏-25攻击机。过去24小时,乌克兰在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罗格方向损失坦克12辆、 步战车11辆、其他装甲车辆8台,有生力量损失超210人。而乌军4日晚对赫尔松边界地带的另一场进攻,也被俄空降部队战斗机击退,最终被迫撤退。

俄罗斯《观点报》援引俄军事博主米哈伊尔·奥努弗里恩科的分析称,在赫尔松方向过去一周的战斗中,乌武装部队遭受至少两个机械化旅的伤亡,装甲车总损失超300辆,而“这样的数量无法在一个月内甚至在年底之前用西方供应来补充,乌克兰的合作伙伴根本没有足够库存”。

此外,赫尔松州军民政府副主席基里尔·斯特列穆索夫表示,基辅当局隐瞒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多次袭击赫尔松州后遭受巨大损失的数据。他称,自8月底以来,乌军已损失约3000人和100件来自德国、波兰等国的军事装备,而乌军实际伤亡数字应该是其公布的3到4倍。

针对俄军士气低落的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表示,这些指控来自各种西方媒体和情报机构,应该受到质疑,且有必要仔细甄别。

扎波罗热核电站再遭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称,安赫德市政府表示,基辅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特殊大楼进行新的打击,导致距两个发电机组不远的一个蒸馏水容器损坏。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就此指责基辅政权继续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挑衅,制造人为灾难。不过,乌克兰方面仍坚称是俄方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了炮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日呼吁在核电站附近设立安全区,防止因军事行动造成的物理损害引发核事故。”

此外,基辅正推进大规模反攻克里米亚计划,称要“把俄军逐出这块遭占领的乌克兰土地”,并提醒当地民众应备好防空洞并囤积物资。对此,俄塔社6日报道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表示,克里米亚人支持俄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基辅这些年来一直在克里米亚开展破坏活动,当地人期望“解放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对于基辅所谓的“反攻”计划,他表示“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基辅没有半点取得军事胜利的机会。”

,乌克兰进出口权 称在反攻中告捷 俄方:乌军遭重大损失

相关:

俄媒解读顿巴斯炮战:无人机让火炮赢得新生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据《俄罗斯报》网站9月1日报道,“炮兵是战神”这句话如今在顿巴斯也被证明所言非虚。阿夫杰耶夫卡方向上,火炮昼夜怒吼——“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第一军和俄军的大炮将乌军经营8年的防御工事夷为平地。直到不久前,地下隧道、混凝土掩体和装甲机枪碉堡都成功保护了乌克兰军人。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代号“阿贾克斯”的第100旅第三炮兵连指挥官说:“战士们让火炮准备战斗的时间不超过战前标准——3分钟,..

疾病与灵媒:一个江南村落里的平行世界如果生了病,或是觉得不舒服,你会怎么做?在今天,人们大概率会选择吃点药,若实在难受,就去医院看看。但对于中国不少乡村地区的民众而言,首先要看这病是“真病”还是“假病”。类似身子发软、寝食难安,却又说不出原因的“不对劲”,当地人的办法是先去“问一问”。生病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或是与人的运道有关,又或是牵扯出一段家族中的恩怨。在江南杭嘉湖平原的九里..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在墓志连续性的书写之后,可以看到的只是某些书写者想要表达的片段,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重点。这位三十岁后才入宫的宫女八十六年的..

露从今夜白:岁月忽已晚,但不必太伤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白露也是特别的。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个候应皆为鸟类,并且都站在南方的视角:北方的鸿雁为避寒已陆续抵达;过一候,耐不住冷的燕子也将回到南方;再隔一阵子,所有的鸟都会增养羽毛,并为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忙碌。“便有西风吹白露,炎凉分得两重天”,之前乍而出现、但又被某一日..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