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束缚 法媒:德国“野心”或破坏北约军事平衡

2022-09-05 08:49:04 来源:网络

摆脱束缚 法媒:德国“野心”或破坏北约军事平衡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8月22日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野心或将破坏法德平衡。

报道称,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5月份的一番言论并未在海外引发很多评论,德国总理当时保证说:“很快,德国将拥有欧洲最大的常规军队。”鉴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现状,这样的雄心既可博人一笑也可能引发忧虑。在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德军参谋长遗憾表示现在是“身无分文”,意思就是说没有足够的手段来满足应对危机的需要。自此之后,人们开始谈论军队和军力。在德国需要对世界承担“责任”的论调出现了近10年之后,付诸行动的时刻要到来了。

法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让-路易·蒂埃里奥称:“法国必须小心,不要(哪天)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光辉的’第二位了。”法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将在今年秋季参与讨论下一部军事规划法案。蒂埃里奥表示:“法国军队要维持和德国的平起平坐。”

报道称,在德国,相关公告已经发布。将拨付一笔1000亿欧元的特别资金用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现代化。这笔资金将是逐步支付的,从明年开始将以微薄的80亿欧元起步。总体上,400亿欧元将用于获取美国的F-35战斗机;200亿欧元将用于指挥系统建设;200亿欧元用于海军;160亿欧元用于陆军。这样规模的资金将有助于弥补累积多年的落后。联邦国防军什么都缺,它的通信系统并不完全和北约其他国家兼容,德国军队远未达到超过法国或英国的能力。

长期以来在国防领域一直落在后面的德国还同样保证要达成北约划定的军费开支达到GDP的2%的目标。德国国防部的预算在未来几年将要跨过500亿欧元的门槛,将超过法国的预算。让-路易·蒂埃里奥表示:“鉴于联邦国防军不用像法军那样承担威慑的成本,从预算角度来看,它可以成为欧洲第一大军队。”

报道称,在欧洲和北约内部,军事平衡都必然会变化。蒙田研究所在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已经开始的趋势将会强化德国军事行动的自主能力。”报告的作者们认为:“德国可能会利用这种能力为本国产业利益及其在国际舞台上责任的增加而服务。这必将动摇欧洲地缘战略平衡。直到目前,法国是唯一有能力在欧盟内部的防务领域寻求领导地位并在国际上使用这种力量的国家。”

在法国,军方人员谨慎评价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雄心。在7月份国民议会的一场听证上,陆军参谋长希尔将军表示:“我不知道德军能否成功将可用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军事能力。”他曾同德国同行开展过商讨。“我强调了以下这一点的重要性,即如果不购买我们的装备,至少也要与法国建立一个可互联的整体。”两国军队都在等待他们的政府作出政治选择。法德部长级会议将在9月初举行,有关决策将在届时作出。

报道称,要想变得可靠,德国联邦国防军需要摆脱束缚。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问题专家保罗·莫里斯认为,“直截了当地说,一项没有战略的预算是毫无用处的,或者只能购买一些玩意儿”。在一项柏林应会在年底前公布的安全战略中,联邦国防军将要回答包括执行何种任务在内的一些关键问题。莫里斯说:“德国军队不想仅仅成为他人战略的执行者。”

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防务问题专家克劳迪娅·马约尔在7月份发表的一份有关北约未来的纪要中写道:“如果德国作出明智的投入,它可以成为北约的常规支柱。鉴于其位置,德国也可以成为其领土东部潜在的北约任务通过的后勤枢纽。”

,摆脱束缚 开关电源芯片 法媒:德国“野心”或破坏北约军事平衡

相关:

专家:“东方-2022”演习后中俄或将再次联合巡航【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9月3日,参加“东方-2022”演习的中方海上战术群在日本海相关海域与俄方舰船联合展开编队航行、摧毁浮雷等科目演练。专家分析,中俄海军在“东方-2022”演习结束后不排除会进行第二次海上联合巡航。2021年10月17日至23日,中俄海军曾进行首次海上联合巡航。据《解放军报》报道,当地时间3日下午,“东方-2022”演习举行全员全装全要素实兵实弹合练。中方参演部队陆上、空中力量在谢尔盖耶夫..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

王赓武: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几年以前,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下我在怡保成长的故事。我知道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因为过程中我努力回想父母当年的样子。我和父母同住一城的岁月,除开1948年间的九个月,只有孩提时代到十九岁为止。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离家前我的世界有多不一样,好让他们了解对身为孩子的他们而言,有什么变了,以及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变了。内人娉婷(Margaret)知道我的故事,也赞成我趁着力所能及把故事讲出来。之所以决定出版..

贾浅浅被骂上热搜,多数人依旧不懂新诗几天前,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一份名单,“文二代”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名列其中。争议随之而起:作协的入选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正如她的诗歌被重新翻出来所呈现的那般,这并非贾浅浅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批评家唐小林发文《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让贾浅浅和她的诗歌首次置于公众审视之下。之前,有网友以“浅浅体”命名其诗歌,如今则直接称为“屎尿体”……当然,围绕贾浅浅的争议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诗歌,其实内里..

王尔德的毒舌金句,谁还没引用过几句呢?1881年,王尔德坐船横跨大洋来到美利坚,进关的时候骄傲地对海关官员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当然这只是一段野史,但即便是伪造,这句话也完全符合王尔德的身份、性格和气质,因为王尔德就是如此恃才傲物的毒舌天才。在王尔德短短46年的传奇人生里,他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金句”,其中不少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表达出来的。王尔德笔下的某些金句甚至曾在牛津某报纸上刊行过,为的是以“对年轻人有用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