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东方-2022”演习后中俄或将再次联合巡航

2022-09-05 08:48:51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9月3日,参加“东方-2022”演习的中方海上战术群在日本海相关海域与俄方舰船联合展开编队航行、摧毁浮雷等科目演练。专家分析,中俄海军在“东方-2022”演习结束后不排除会进行第二次海上联合巡航。2021年10月17日至23日,中俄海军曾进行首次海上联合巡航。

据《解放军报》报道,当地时间3日下午,“东方-2022”演习举行全员全装全要素实兵实弹合练。中方参演部队陆上、空中力量在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参加合练,海上力量在日本海相关海域参加合练。中方海上战术群在日本海相关海域与俄方舰船联合展开编队航行、摧毁浮雷等科目演练。

“东方-2022”演习于9月1日至7日进行,演习共动用5万多名军人,5000多件武器和军事装备,其中包括140架飞行器,60艘战舰、快艇和保障船。

此前,俄国防部新闻处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海军派出太平洋舰队舰艇编队,其组成包括:“克雷洛夫元帅”号指挥舰、“响亮”号、“完美”号和“俄联邦英雄阿尔达尔∙齐坚扎波夫”护卫舰、3艘大型登陆舰以及辅助船队船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演的是055型驱逐舰南昌舰,导弹护卫舰盐城舰和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

9月4日,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东方-2022”军事演习中,俄罗斯乌拉干自行式22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发射炮弹。(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南昌舰、盐城舰及东平湖舰都和俄海军有过合作。其中,2014年,盐城舰和俄舰艇参加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联合护航,南昌舰和东平湖舰则参加了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

有表示,中俄舰船在“东方-2022”演习结束后非常大可能会开展第二次海上联合巡航。

2021年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结束后,中俄海军组成联合编队,自彼得大帝湾海域出发,横渡日本海,经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穿越大隅海峡后抵达东海海域,完成首次海上联合巡航。期间,双方组织实施了联合航渡、联合机动、实际使用武器等多课目演练,展开了突破性的深度合作。

当时,新华社引用中方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少将副司令员柏耀平的评价称:“此次联合巡航进一步提高了双方海上联合行动能力,摸索了常态化联合巡航的组织和协商机制。”

军事专家宋忠平4日表示,当前中俄军事各领域交往已经实现常态化,“不排除在演习结束后中俄举行第二次联合巡航。当前形势下,中俄强化全面合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军事领域合作,有助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但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宋忠平表示,此次“东方-2022”演习中方出动了陆、海、空兵力,双方合作是全方位的,既有陆地演练、空中演练,还有海上演练。其中,海上项目参与方只有中俄两国,从目前公开报道,双方演习科目既有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有传统安全领域演练,比如反潜科目。

有匿名军事专家表示,中俄海上常态化联合巡航有利于加深两国战略互信,提高各自的海上作战能力,共同应对海上威胁能力。

军事专家张学峰认为,中俄海上联合战略巡航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俄可以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水域展开联合战略巡航。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中俄进行第二次联合巡航,西方媒体依旧会老挑重弹炒作中俄的不断靠近。但此前的事实一再证明,中国参加什么演习、巡航,和谁一起演习、巡航,都是正常的军事行动,与外军进行的正常军事交流,绝不会看西方的眼色。

,专家:“东方-开关电源原理 2022”演习后中俄或将再次联合巡航

相关:

终于有机会,给大家讲点“鬼话”“阴间”和“鬼”,存在于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当中。同时,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xx鬼”“鬼话”“鬼故事”……事实上,在中国,“阴间”文化向来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它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规范,是“阳间”生活的“副产品”。下文中,作家贾行家将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和“鬼”,去探究:“阴间”如何在儒释道以及世俗力量的博弈当中不断“进化”?“鬼神”传说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统治阶层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

王赓武: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几年以前,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下我在怡保成长的故事。我知道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因为过程中我努力回想父母当年的样子。我和父母同住一城的岁月,除开1948年间的九个月,只有孩提时代到十九岁为止。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离家前我的世界有多不一样,好让他们了解对身为孩子的他们而言,有什么变了,以及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变了。内人娉婷(Margaret)知道我的故事,也赞成我趁着力所能及把故事讲出来。之所以决定出版..

贾浅浅被骂上热搜,多数人依旧不懂新诗几天前,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一份名单,“文二代”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名列其中。争议随之而起:作协的入选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正如她的诗歌被重新翻出来所呈现的那般,这并非贾浅浅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批评家唐小林发文《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让贾浅浅和她的诗歌首次置于公众审视之下。之前,有网友以“浅浅体”命名其诗歌,如今则直接称为“屎尿体”……当然,围绕贾浅浅的争议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诗歌,其实内里..

王尔德的毒舌金句,谁还没引用过几句呢?1881年,王尔德坐船横跨大洋来到美利坚,进关的时候骄傲地对海关官员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当然这只是一段野史,但即便是伪造,这句话也完全符合王尔德的身份、性格和气质,因为王尔德就是如此恃才傲物的毒舌天才。在王尔德短短46年的传奇人生里,他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金句”,其中不少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表达出来的。王尔德笔下的某些金句甚至曾在牛津某报纸上刊行过,为的是以“对年轻人有用的格..

“争当完美母亲”是一种应该被推翻的暴政她的孩子,是她成就的顶点是她荣誉的勋章,是她骄傲的源泉看到孩子,她才终于觉得自己的人生值得有了目标,有了热情,有了活力没有孩子,她就会感到茫然、空虚和失落。你知道在年轻女性的愿望清单上有什么是比生儿育女这件事更常出现的吗?对许多女性来说,为人母的愿望压倒了一切,甚至比结婚的愿望更强烈。从和洋娃娃玩过家家的时候开始,大多数女性就开始梦想拥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们往往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的第二天性。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