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称将扩大在印太军事部署 中方:将引起不好联想

2022-09-02 09:21:54 来源:网络

德称将扩大在印太军事部署 中方:将引起不好联想

据路透社8月31日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佐恩表示,德国密切关注中国军队的大力建设,并将通过派遣更多军舰以及与盟国举行演习,来扩大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中国专家9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德国朔尔茨政府对华政策较默克尔时代有所改变,但德国并无能力和真正意愿扩大在印太的军事存在。

针对佐恩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日表示,对方宣称“要彰显德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恐怕将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好的联想”。佐恩对路透社表示,德国联邦国防军计划明年派遣部队,参加在澳大利亚的训练演习,而海军将在2024年向印太地区派遣一支由多艘舰船组成的舰队。“这就是我们希望巩固我们在该地区存在的方式。”佐恩称。

德国《南德意志报》8月31日称,德国政府对印太地区的承诺在政治上受到其中国战略的影响。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促使政府给予印太地区伙伴国更多的支持。

去年底,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驶入南海,系20年来首次有德国军舰驶入南海。今年8月,德国又派遣13架军机,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联合演习(如图),这也是德国空军二战后在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部署行动。德国空军方面表示,此行并不会途经台海。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德国在安全政策上一直比其盟友更加缩手缩脚一些,更注重国际关系中的贸易方面。”路透社评论称,但近年来,西方其他国家呼吁德国发挥更大的领导力,匹配其欧洲最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国家的实力。

路透社报道称,2020年,柏林发布了新的印太战略,重点是加强与该地区民主国家的联盟。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承诺,将大幅增加军事开支。此外,“减少对华依赖”“同中国‘脱钩’”的论调近来也在德国舆论场上被频频提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默克尔当政时期,德国采取稳健的防务政策,在军事上不刺激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他国,在北约中也并非一味跟随美国的全球战略。朔尔茨主导的三党联合政府执政后,由于两个小党在防务上有相对激进的主张,德国的防务政策开始更多地倒向美国和北约,并寻求增加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此外,朔尔茨本人的防务理念也逐渐从此前的“克制文化”转向“主动进取”,在对华关系中也未展现出此前默克尔那样的坦诚互信。

不过,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认为,尽管德国的对外政策存在一些变数,但德国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俄罗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理由干涉印太事务。宋忠平表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很难想象德国会把中国作为头号对手。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于德国自身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技术上说,德国的军事能力非常有限,要达到加强在印太军事存在这一目标,需要很长周期才能实现。

“中德关系不仅有经济互补性,也有超越政治价值观的长期韧性。最重要的是,中德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这和中美关系有巨大不同。”赵俊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商报》此前评论称,面对中美日益激烈的对抗,德国需要做好准备。不过,但凡严肃的政治人物或者专家学者,都不会要求德国经济与中国彻底“脱钩”。由于中国多个领域的较高增长率,外国企业在中国依然能获得不菲的利润。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也同样是外企在华经营的理由。

,德称将扩大昆虫的特征 在印太军事部署 中方:将引起不好联想

相关: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

王赓武: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几年以前,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下我在怡保成长的故事。我知道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因为过程中我努力回想父母当年的样子。我和父母同住一城的岁月,除开1948年间的九个月,只有孩提时代到十九岁为止。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离家前我的世界有多不一样,好让他们了解对身为孩子的他们而言,有什么变了,以及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变了。内人娉婷(Margaret)知道我的故事,也赞成我趁着力所能及把故事讲出来。之所以决定出版..

贾浅浅被骂上热搜,多数人依旧不懂新诗几天前,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一份名单,“文二代”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名列其中。争议随之而起:作协的入选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正如她的诗歌被重新翻出来所呈现的那般,这并非贾浅浅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批评家唐小林发文《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让贾浅浅和她的诗歌首次置于公众审视之下。之前,有网友以“浅浅体”命名其诗歌,如今则直接称为“屎尿体”……当然,围绕贾浅浅的争议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诗歌,其实内里..

王尔德的毒舌金句,谁还没引用过几句呢?1881年,王尔德坐船横跨大洋来到美利坚,进关的时候骄傲地对海关官员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当然这只是一段野史,但即便是伪造,这句话也完全符合王尔德的身份、性格和气质,因为王尔德就是如此恃才傲物的毒舌天才。在王尔德短短46年的传奇人生里,他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金句”,其中不少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表达出来的。王尔德笔下的某些金句甚至曾在牛津某报纸上刊行过,为的是以“对年轻人有用的格..

“争当完美母亲”是一种应该被推翻的暴政她的孩子,是她成就的顶点是她荣誉的勋章,是她骄傲的源泉看到孩子,她才终于觉得自己的人生值得有了目标,有了热情,有了活力没有孩子,她就会感到茫然、空虚和失落。你知道在年轻女性的愿望清单上有什么是比生儿育女这件事更常出现的吗?对许多女性来说,为人母的愿望压倒了一切,甚至比结婚的愿望更强烈。从和洋娃娃玩过家家的时候开始,大多数女性就开始梦想拥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们往往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的第二天性。她们..

孔子 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孔子是谁?是儒家所尊崇的圣人?是在孔庙门口做着拱手礼满脸胡子的老人?还是那个在乱世中颠沛惶惶,自己的学说、思想不被国君们重视的受挫者?青年学者、作家张经纬在下文中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而非带着“圣贤光环”的孔子。张经纬 将孔子的思想学说放回了春秋末期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辨认,让我们看到孔子追求的乌托邦的真实模样,也让我们看到 他的失败,以及这失败背后的原因。只有回到时代里认识孔子,我们才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