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视察“飞地”震动波罗的海 波兰的反应最惊慌

2022-09-02 08:38:18 来源:网络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1日赴加里宁格勒进行工作访问,这也是俄乌军事冲突半年多来,普京第一次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在波罗的海国家集体站到反俄战线最前沿、立陶宛多次威胁中断加里宁格勒物流通道的背景下,此行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波兰的反应最为强烈。“为什么俄罗斯总统会出现在靠近波兰边境的地方?”有波兰媒体这样问。俄罗斯《独立报》称,普京访问加里宁格勒令波兰感到惊慌,好像普京不是去庆祝“知识日”和与加里宁格勒州州长阿里汉诺夫谈论货物过境问题,而是去向华沙发射“伊斯坎德尔”导弹或“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似的。

临行前悼念了戈尔巴乔夫

临行前悼念了戈尔巴乔夫

9月1日,在动身前往加里宁格勒之前,普京向苏联时期的最后一位领导人致哀,他在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戈尔巴乔夫的灵柩旁留下了鲜花,瞻仰遗像并鞠了一躬。这也是戈尔巴乔夫的遗体第一次对公众展示。不过,克里姆林宫当天宣布,由于工作日程的关系,普京将不会出席定于9月3日举行的戈尔巴乔夫的葬礼。

“普京到了!”当地时间1日下午3时左右,俄新社发出快讯。据报道,抵达加里宁格勒后,普京为奥林匹克和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领域竞赛的获胜者上了一堂公开课,他在课上表示:“俄罗斯将继续积极发展。”9月1日是俄罗斯“知识日”,根据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日程,普京当天还将在加里宁格勒参观博物馆、剧院和教育综合体,与加里宁格勒州州长举行工作会议,并参观纳希莫夫海军学校的一所分校。

在普京抵达的当日,立陶宛铁路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已经收到了250万欧元的付款,将为加里宁格勒州提供三至四周的货物过境服务。此前,据俄《观点报》报道,自9月1日起,通往加里宁格勒的列车面临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停运,这次将停运的不仅是货运列车,也包括客运列车。原因是立陶宛银行拒绝接受俄罗斯铁路公司支付的过境款项。此前,立陶宛也曾以“欧盟制裁”为由阻止过通往加里宁格勒的交通。

“俄罗斯踩在北约和欧盟大门上的一只鞋”

西方媒体对于普京到访加里宁格勒的目的进行了种种揣测和炒作,其中波兰的反应尤为强烈。据波兰“Polsat”电视台1日报道,波兰副外长雅布隆斯基当天表示,政府正在持续监测普京的访问,已经掌握了一些“不能透露的情报数据”。他说,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欧洲的飞地,“俄罗斯把武器存放在该地区,是为了吓唬欧盟和北约,所以这样的行动可以成为一个象征。”波兰前驻俄大使卡纳伦茨称普京此访并非为了“知识日”,而是会借此访发表一些“强有力的、象征性的声明:我认为可能是一种类似大规模军事力量的威胁”。

“为什么俄罗斯总统会出现在靠近波兰边境的地方?”波兰《直言》周刊网站预测称,普京在视察加里宁格勒时将专注于“赞扬乌克兰战争中俄罗斯士兵的爱国和英雄态度”。

而波兰新闻网称,加里宁格勒就是个定时炸弹。这个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区域,实际上是“俄罗斯踩在北约和欧盟大门上的一只鞋”。“这个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巨大兵营是一颗潜在的炸弹,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借口爆炸。普京需要加里宁格勒来勒索欧盟和北约邻国——仅此而已。” “普京对本国最西部地区的访问从未在波兰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俄《独立报》分析称,近期俄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配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俄罗斯米格-31K战机,或许引起了波兰的担心。报道称,实际上,莫斯科不会这样做,从加里宁格勒到华沙的直线距离只有277公里,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就能够覆盖波兰,“匕首”导弹有其他更遥远的目标。文章称,华沙是将普京访问加里宁格勒作了军事化的联想,“他们担心的其实是俄罗斯与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目前极为紧张的关系”。

“在总统飞往加里宁格勒的那一刻,我们不能排除来自波罗的海三国,甚至波兰的各种挑衅。”普京启程前,俄罗斯波罗的海研究协会主席梅热维奇称,一年前当地局势还算平衡,现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精英都快疯了”。他说,专机在途经爱沙尼亚凡德洛岛附近的空中走廊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但相信俄海军和空天军部队能保证总统专机的安全。

当前,受地缘关系和制裁等因素影响,俄国内飞往加里宁格勒的航班只能绕行国际中立海空域,行程耗时较以往大幅增加。

加里宁格勒是“潜在热点”

上个月,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俄空军一架MiG-31战机降落在加里宁格勒俄空军基地的视频,并称,作为“战略威慑额外措施”的一部分,3架携带高超音速导弹的MiG-31战机已部署到该地区。美联社称,此举正值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日益紧张之际。加里宁格勒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莫斯科反击北约敌对政策的前沿阵地,克里姆林宫正在那里有条不紊地加强军事力量。虽然普京尚未公开攻击北约的计划,但他警告说,任何在俄乌冲突中“对俄构成战略威胁”的国家都将面临“报复性打击”。

另据路透社8月31日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佐恩当天警告称,绝不能低估莫斯科的军事实力。他说,俄罗斯有“开辟第二条战线的空间”,“加里宁格勒就是一个潜在的热点”。他说,加里宁格勒位于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俄罗斯威胁说,如果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在那里部署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佐恩补充说,除了陆军之外,“俄罗斯海军的大部分尚未部署到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空军仍然具有巨大潜力,这也对北约构成威胁”。

,普京视察“昆仑雪菊 飞地”震动波罗的海 波兰的反应最惊慌

相关:

海陆空聚齐!俄明星装备亮相“东方”军演俄罗斯“东方-2022”军演于9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吸引了外界高度关注的大规模演习是俄罗斯传统上最大规模的战略军事演习之一,本次军演邀请了中国、印度等13个国家参加。关于这次演习动用了哪些装备,更是引起了外界好奇的目光。俄军装甲部队向演习地点集结。正在出海的“克雷洛夫元帅”号导弹测量船地面装备俄国防部9月1日宣布,俄军东部军区各参演部队正在向演习场集结。演习共分兵力集结部署、联合战役筹划、联合战役实施..

日本将造2艘新宙斯盾舰 吨位堪比“出云”据日本时事通讯社9月1日报道,日本防卫省计划建造两艘搭载宙斯盾战斗系统舰艇,标准排水量与正在进行“航母化”改装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相当。对于日本近年来大幅增加防卫支出,中国外交部此前指出,日本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严重违背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政策,严重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报道称,日本防卫省8月31日向财务省提交的2023防卫费概算申请中存在两艘搭载宙斯盾战斗系统舰艇的建造计划。虽..

中国运-20运输机抵达“空中力量-2022”航展现场8月31日,奥地利军方发布了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抵达“空中力量-2022”航展举办地采尔特韦格的视频。“空中力量”系列航展长期以来被称为“欧洲最大航空展”。据介绍,本届航展将在9月2日至3日进行,有来自20个国家的200架军用和民用飞机参展。

泽连斯基签署命令撤销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代表团据俄罗斯RBC网站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9月1日签署命令,宣布废除2020年5月5日的 "关于乌克兰代表团参加三方联络小组 "的命令以及2020-2021年间关于三方联络小组代表团工作的六项总统令,因此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中乌克兰代表团实际上已被撤销。2014年4月,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乌克兰政府军和当地武装的大规模冲突。在冲突导致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调解,建立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以及“诺曼..

拍照嘛,随便一点才能记录真实的生活在过去,摄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往往被用来服务于宏大叙事,并自带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神圣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摄影这项活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要随手一拍,并随手一上传,便可完成从拍摄到分享的整个过程。美颜、P图也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操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摄影形式,私摄影悄然兴起于网络社区,彰显着年轻一代有异于他们..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我们由此选摘了九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

王赓武: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几年以前,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下我在怡保成长的故事。我知道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因为过程中我努力回想父母当年的样子。我和父母同住一城的岁月,除开1948年间的九个月,只有孩提时代到十九岁为止。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离家前我的世界有多不一样,好让他们了解对身为孩子的他们而言,有什么变了,以及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变了。内人娉婷(Margaret)知道我的故事,也赞成我趁着力所能及把故事讲出来。之所以决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