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2022-08-25 21:29:47 来源:网络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文|凤凰网军事特约作者 艾彦

核心提要:

1.俄罗斯公布杜金之女遇刺经过,提供了乌克兰特工行动的影像证据。可以看出刺杀行动非常粗糙,能成功全靠俄方毫无防范。

2.乌克兰情报机构脱胎于苏联“克格勃”,然而大多成员并不负责情报战,冲突爆发后又经历大规模清洗和改组,相关经验严重不足。

3.俄乌情报机构人员在战前相互流转频繁,严重威胁到隐秘战线的安全。乌克兰安全局长因手下叛国且放纵俄方渗透而被总统免职。

4.战线僵持之际,俄乌两国在秘密战线上的斗争日益重要。在新的社会、战局与技术条件下,这场糟糕、乏味的情报战,仍有可能酝酿出新的变数。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0日晚9点45分,俄罗斯政治思想家亚历山大·格列维奇·杜金之女达莉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杜金娜,在莫斯科郊外死于汽车炸弹刺杀,终年29岁。这场刺杀引发了俄罗斯国内的剧烈震动,普京高度赞扬了杜金娜本人,并将一枚勇气勋章追授给了杜金娜。8月2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公布了杜金娜一案的调查结果,称是名为纳塔利娅·沃夫克的乌克兰女特工实施了这次刺杀,并公布了这名特工实施刺杀与出逃的影像证据。对此,乌克兰予以完全否认。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还是让乌克兰情报系统在俄罗斯境内的破坏活动浮现在世人面前。

杜金在女儿的追悼会上

杜金在女儿的追悼会上

此前,凤凰网军事《前哨站》也曾对俄罗斯情报系统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前哨站|普京“清洗”情报机构 承包商模式暴露重大隐患)。与大名鼎鼎的FSB相比,乌克兰的情报机构的知名度要小很多。在过去的八年来,俄乌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两国情报系统之间的厮杀也逐渐激烈。今天的《前哨站》主要讲述这场同门之战。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俄罗斯视角的杜金娜刺杀案

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与俄罗斯媒体呈现的信息,刺杀杜金娜的乌克兰特工名为娜塔莉亚·沃夫克,或按照现任丈夫夫姓称为娜塔莉亚·沙班。娜塔莉亚1976年出生于马里乌波尔,成年后曾在乌克兰军队中服役。俄罗斯还称,娜塔莉亚与其现任丈夫丹尼尔·沙班都是亚速营的成员,并公布了娜塔莉亚的证件照片。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2022年7月23日,娜塔莉亚驾驶一辆挂有顿涅次克车牌的Mini Cooper小轿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同行的还有她十几岁的女儿。在进入俄罗斯境内后,娜塔莉亚为座驾更换了哈萨克斯坦车牌照,前往莫斯科并租用了公寓,这间公寓与杜金娜所住的公寓位于同一栋楼上。之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娜塔莉亚使用假发更换了发色,并对杜金娜的行程进行了记录和研究。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8月20日,娜塔莉亚将重约800克的炸弹放置到了杜金娜乘坐的丰田陆地巡洋舰SUV上,据信杜金当晚将于女儿一起乘坐这辆车参加活动。在放置炸弹后,娜塔莉亚就驾车前往爱沙尼亚,进入欧盟境内,并再一次更换了车牌,这次是乌克兰的。随后,娜塔莉亚又经由爱沙尼亚向西前往中欧。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对以上信息,乌克兰方面予以坚决否认,并对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证据提出诸多质疑。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势力也宣称对此案负责(虽然其所宣称的“俄罗斯国民共和军”是否真实存在都是疑问)。但在当前情势下,即便俄罗斯拿出的证据存在漏洞,杜金娜被乌克兰特工刺杀,仍是俄罗斯国内倾向且容易接受的解释。

客观地讲,无论是杜金本人还是杜金娜,对于俄罗斯政策制订的实际影响力都被严重高估了。在FSB提供的作案过程中,刺杀者的行动计划相当粗疏,与谋杀无异,甚至与一般性的恐怖袭击的策划与实施都有很大差距。杜金与杜金娜的安全保障,与一般的俄罗斯公民无异,但凡安全部门予以基础的监控保障,FSB所描述的这一作案过程都会被提前遏止。

从另一面来讲,乌克兰情报机构的能力本也不算出色,这种弱势可以说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导致乌克兰特工在刺杀、破坏、渗透等方面一贯乏力。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乌克兰的情报机构

与乌克兰武装力量一样,乌克兰的情报机构也直接脱胎于苏联。其体系沿革与结构,都与源出同门的俄罗斯高度相近。但两国情报机构虽然渊源极深,但实际区别却非常大。

当前的乌克兰情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安全局(SBU),负责乌克兰国内的反情报与反恐怖工作,直接向乌克兰总统负责。该局前身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即“克格勃”)乌克兰分部,1991年9月,在乌克兰独立一个月后,该局正式成立。根据乌克兰法律,国家安全局属于军事部门,总部直辖25个局/处,还有26个地方分局,总编制高达30000余人,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安全机构。乌克兰最大的特种作战力量——乌克兰“阿尔法”小组也由该局领导。在2022年7月17日,该局局长伊万·邦卡诺夫被总统泽连斯基解职,原因是反俄罗斯谍报渗透不利,副局长瓦西里·马留科作为代理局长直至当下。

乌克兰安全局旗帜

乌克兰安全局旗帜

对外情报局(SZR),负责在乌克兰境外展开情报搜集工作与秘密行动,并展开相应的国际合作。该局较为年轻,前身为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情报处,2004年10月正式成立,并直接向乌克兰总统负责。该局也属于军事部门,目前编制4350人,其中4010人有军籍。现任局长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是乌克兰最资深的情报官员,也是乌克兰地位最高的战略学者之一。

乌克兰对外情报局旗帜

乌克兰对外情报局旗帜

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GUR),负责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行动提供情报支持,并组织特种作战。1992年2月,该局在原苏军基辅军区情报部的基础上建立,最初名为乌克兰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1994年,该局被划归国防部直辖,这一过程本身也与乌克兰独立后,政府对乌克兰军队的猜忌有关。在2014年对俄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内部不断进行清洗与改组,导致军官团大幅年轻化,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也是如此,现任局长凯里洛·布达诺夫出生于1986年,在2014年还是一名前线情报军官,也因此,他成为少数和前克格勃毫无渊源的乌克兰高级情报官员。

乌克兰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的徽章“剑插俄罗斯”,曾引发俄罗斯激烈反应

乌克兰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的徽章“剑插俄罗斯”,曾引发俄罗斯激烈反应

乌克兰安全局虽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都出自克格勃,但克格勃乌克兰分部的大部分成员,在苏联末期克格勃改组之前都属于第五总局,该局负责的是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方面的相关工作,这也显示出苏联时代对乌克兰的安全工作的重心所在。也因为这一历史渊源,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在国外情报搜集与国内反情报方面的经验较为匮乏。

乌克兰安全局的组织设计,完全仿效苏联克格勃,其25个总部局/处加26个地方分局的结构,也被国际情报界评价为“非常臃肿”。虽然模仿克格勃建立了“阿尔法”小组,但这支拥有十营兵力的特种部队战力与一般特警无异,一直以来也没有经受过高强度任务的锻炼,在业内的评价也不算出色。

乌克兰版的“阿尔法”小组,全副美械装备,但水平真的不咋地

乌克兰版的“阿尔法”小组,全副美械装备,但水平真的不咋地

乌克兰情报机构的另一股力量——军事情报系统,在苏联时代也只是军区级的。在苏联时代,军区军事情报机关主要负责为战役行动提供情报保障,只具备有限的战略情报保障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级的军事情报系统而言,这是非常不足的。而在乌克兰独立后的几年里,国家安全局与军事情报总局一直在争夺乌克兰情报系统核心的地位。虽然这一斗争最后以国家安全局的胜利告终,但两个系统之间的隔阂与疏离却一直没有改变。这对乌克兰在秘密战线上的行动是极为不利的。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同门斗法还是菜鸡互啄

乌克兰安全局(SBU)的第一任局长是尼古拉·戈卢什科,在苏联解体时,戈卢什科还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KDB)主席,在将所属部门重组为乌克兰安全局之后,他返回了俄罗斯,成为俄罗斯联邦反情报局的局长,这个组织来源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第二总局,在戈卢什科卸任后不久就又被重组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

曾经的乌克兰克格勃总部

曾经的乌克兰克格勃总部

这样的人事渊源,在俄乌两国情报系统中极为常见。俄乌两国之间的分流发生在30年前,这就意味着,目前普遍在50岁左右的乌克兰高级情报官员,在两国分流时不是刚刚分配工作,就是仍在克格勃的院校中学习。在2014年之前,两国官员之间的相互流转则更是常见,这种情况对于秘密战线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门口矗立着捷尔任斯基塑像的克格勃高等学院,俄乌高级情报官员大部分都毕业于此

门口矗立着捷尔任斯基塑像的克格勃高等学院,俄乌高级情报官员大部分都毕业于此

而对乌克兰几大情报系统而言,虽然各有特色,但在一个方面上却非常同步,那就是腐败。从乌克兰独立后开始,蔓延全国的侵吞国家资产的罪行之中,乌克兰安全局与军事情报总局堪称“双璧”,在这场腐败竞赛中几乎一路领跑。按照移居英国的乌克兰政治学者塔拉斯·库奇奥的说法,乌克兰安全局不仅采取措施篡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证明,还与当地黑社会联手,采用拘禁、拷打、绑架等等措施侵吞富商资产,多次闹出命案。这种情况在苏联老工业区顿涅茨克州尤其常见。不仅如此,两个部门还利用职权和曾经的秘密渠道,将乌克兰军队的装备向海外走私,其中有些交易渠道甚至是俄罗斯情报部门暗中搭建的。

对于情报部门而言,腐败是比个体叛变更加致命的泄密方式,这种方式会将整个系统的结构与问题一股脑地暴露出来。情报部门生活在那些或明或暗的渠道和线索之上,这些暗线的搭建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一旦变质,也将感染整个系统,糟糕的是,被感染的情报系统仍是难以替代的存在。可以说,乌克兰独立后十几年的腐败行为,对乌克兰秘密战线的打击一直持续至今。

这也导致乌克兰情报系统千疮百孔。直到2022年7月17日,也就是俄乌开战近五个月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拿下了安全局局长伊万·巴卡诺夫,罪名是放纵俄罗斯特工渗透与安全部人员叛国。伊万·巴卡诺夫是泽连斯基的密友,二人的友谊起源自儿童时代,并且是泽连斯基长期演艺事业所在的Kvartal 95 Studio工作室的负责人。从2019年8月29日被任命为乌克兰安全局局长以来,一直致力于肃清安全局内部的腐败问题,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却完全无法遏制安全局的系统性腐败,以及由此导致的安全漏洞。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在乌克兰试图赢得战争的所有努力中,扭转秘密战线上的颓势,无疑是其中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美国等北约国家对乌克兰战争机器诟病最多的地方。

开战以来,乌克兰安全局打着抓捕俄罗斯特工的名义,在乌克兰后方滥用私刑,甚至还在3月5日逮捕了乌克兰谈判代表团成员丹尼斯·基利耶夫(Denis Kireev),罪名是他为俄罗斯情报部门工作,随后又不经审讯就枪杀了基利耶夫,此举引发舆论哗然。但随后,乌克兰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就做出声明,称基利耶夫是在为该局秘密工作时遭到枪杀。

被乌克兰安全局秘密处决的谈判代表团成员丹尼斯·基利耶夫(红框标注者)

被乌克兰安全局秘密处决的谈判代表团成员丹尼斯·基利耶夫(红框标注者)

在此次俄乌开战之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主导的对乌克兰的情报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引发普京对该局相关部门的大规模清洗。在这些清算之中,又曝出诸多丑闻。但在这些丑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乌克兰情报系统的反制,对俄罗斯安全局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俄罗斯特工纵使犯下如此之多的愚蠢错误,其谍报网仍没有被乌克兰方面摧毁。即便北约的电磁压制和信息战支持如此卖力,乌克兰境内纵深的情报仍被俄罗斯清晰掌握。

对于这场战争的观察者而言,这恐怕也是最令人失望的部分之一。两个苏联情报帝国的继承者之间的斗法,不仅没有再贡献出如佐尔格、鲁道夫·阿贝尔、“剑桥五杰”这样的精彩案例,反而不断提供令各国情报系统自我审视的殷鉴。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未来的可能性

俄乌情报战事实上从2014年就已经打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乌克兰一直极度被动,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腐败,让乌克兰情报系统几乎成为笑柄。而面对这样一个虚弱的对手,俄罗斯情报系统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平,并严重损坏了整个系统曾经的赫赫声威。

但随着战争不可避免的长期化,在和平年代延续的腐败情报网络开始逐渐崩解,俄乌两国的情报战线都在寻找新的代理人,搭建新的情报渠道,并针对自身暴露出的致命问题进行调整。同时,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已经被应用到了战场上,对于这两个长期忽视技术进步的情报组织而言,这也是必须应对的挑战。无论如何,两个组织都将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也必将对战局的发展产生新的变数。

与此同时,西方情报机关在这场战争中也不会袖手旁观。从2014年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五处、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等机构已经与乌克兰对外情报局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关系。在2月24日开战前,这些西方情报部门就已经在对俄军集结和意图的情报搜集中,证明了其技术与人力情报搜集能力。而最近两个多月以来,欧洲国家先后驱逐400余名俄罗斯外交官的情况,也从侧面显示出激烈的秘密战已经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2022年3月8日,美国情报界首脑在国会山听取俄罗斯对乌克兰情报行动的汇报

2022年3月8日,美国情报界首脑在国会山听取俄罗斯对乌克兰情报行动的汇报

战场僵持,两国又都受限于国际舆论,无法采取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等手段削弱对方国民的战争意志,秘密战线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未来,俄乌两国情报组织的工作重心,必然转向在敌后采取行动,无论是进行定点破坏、刺杀,还是动摇军心民意,都将越来越显著地影响战争的走向。

,前哨站刺杀普京“智囊”联想商城 之女幕后黑手是谁?揭秘俄乌另一场暗战

相关:

张仲民丨“卿何为也?”张尔田书札中的胡适《张尔田书札》,梁颖等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332页,58.00元张尔田作为一位忠清的遗民学者,学术兴趣广泛的张尔田(1874-1945)著作很多,涉足领域很广。以浙东史学传人自居的张氏自谓他已得章学诚真传又能超越章氏,“能用章氏而不为章氏所用”(239页)。故他以章学诚捍卫者自居之余,与章氏同样鄙视乾嘉考据学风:“譬如拙著《史微》,首引实斋之言,欲诋鄙书即不能不诋实斋,诋实斋正所以诋张尔田耳。文章则薄..

汪曾祺写“吃”:粗茶淡饭,十分快乐吃,大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当然也是小说创作中非常常见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描写达官贵人,还是描写贩夫走卒,一旦涉及对他们生活的刻画,“吃”的话题肯定是绕不开的。不同的“吃”法,背后是不同的人生。正因如此,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擅长写“吃”。一饮一食之间,不仅可以反映人情世故、世间百态,还可以传递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对人事的针砭。在本文作者、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看来,汪曾祺便是一位很擅长写“..

嫁给苏轼,是种什么体验?一、王弗那一年,我十六,他十九。在学堂的朗朗书声中,我曾见过他妙年洁白的身形。他,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而如今,我该唤他一声“郎君”。他喜欢在朝云初起时眺望天际,喜欢在昏昏灯烛中抚卷沉吟。家中书房虽然窄小,我总赖在他旁边,光是看他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眉目耸动,就有无穷的趣味。有时他背书卡住了,我便轻轻提醒,倒惹得他大为惊诧。他在书架前上蹿下跳,试图把我考住,终究未能得逞。从此,他看向我的眼神,似乎比从..

不要成长为《小王子》中的那些奇怪的“大人”啊!提起《小王子》,或许我们都会立马想起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与玫瑰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事实上,《小王子》书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欧根·德雷维尔曼看来,《小王子》中关于“大人”们的描写也非常值得玩味。沉迷于虚幻权力的“国王”、热衷于虚张声势的“爱慕虚荣者”、一心忘记和抹杀自己的“酗酒者”、渴求财富的“赚钱上瘾者”、恪尽职守的“点灯者”、痴迷于永恒之事的“地理学家”……这些形形色色的古怪“大人..

熬过了40岁的鲁迅,终于放自己“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在五四文坛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青年”的领袖与导师,可他本人却并不是“新青年”。当他进入五四文坛时,已是将近四十岁的“老人”。他所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新青年们的故事,而是一些过去的、没落的人的故事。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看来,鲁迅“这个‘老新党’与‘新青年’的参差对照,是解读鲁迅的一个重要关节。”张业松认为,鲁迅在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离开大家庭被迫“自立”,以及真正的新青年许广平对他的追求,也..

是他,就是他,中国古代第一叛逆少年戴着混天绫、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1979年的影史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那个桀骜少年形象,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世纪之初,热播的动画片《哪吒传奇》则塑造了一个聪明顽皮又充满正义感的小哪吒形象;而近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给哪吒添上了几分邪气,不过,电影最后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表明了表面顽劣不堪的哪吒内心深处有着对突破“邪恶”宿命的渴望。..

迷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林语堂,写下了畅销75年的《苏东坡传》1947年,林语堂以全英文写作并出版《苏东坡传》。时隔75年,《苏东坡传》依旧没有过时,在电商的直播间里创造出一天卖出两万多册的“奇迹”。在评论家眼里,林语堂在写作《苏东坡传》时的文献取向与他本人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他追慕的完美人格,也确实很像他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甚至下文..

我们终日的忙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并且,这些为了工作而消耗的时间,看上去毫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将这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称之为“狗屁工作”。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经历巨大的痛苦,下文分析了狗屁工作痛苦的来源——大卫·格雷伯认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

李泽厚:把哲学归还给生活,归还给常人去年年末,九十一岁的哲学家李泽厚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部《美的历程》,更有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曾在“美学热”中名声大振,被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而后,他远走美国,潜心学术,低调地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晚年的李泽厚常常采用通俗答问的形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论述,对此,李泽厚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哲学本是从对话、答问开始的,老祖宗孔、孟和西方的柏拉图不都如此吗..

大唐三才女:她们用才情换来短暂而不安的自由薛涛、鱼玄机和李冶,是唐朝颇负盛名的三位才女。在风气开放的唐朝,女性得以冲破社会的桎梏,获得在各自的领域脱颖而出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三位主人公可以选择不将自己的人生捆绑于夫家,她们不需要拘于“贤内助”的传统角色,而能以自身才气博得才子们的敬重与钦慕;她们勇敢地追寻自己心中所爱,尽管未必总能如愿,却活出了独立潇洒的人生。不过,早年的“诗谶”经历,似乎又预示着她们命运的坎坷。在经历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