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俄乌冲突蹭热点!台吹嘘自产无人机“赴乌参战”,被批不自量力

2022-08-25 18:26:02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马俊】俄乌冲突爆发后,台湾总是有意无意地蹭热点,试图在国际社会“刷存在”。近日多家岛内媒体得意地炒作称,台湾无人机已经前往乌克兰参战,也算是“对该国的支持”。然而这其中的水分,究竟有多大?

援助800架无人机?

台湾亲绿媒体《自由时报》23日称,记录俄乌冲突的荷兰开源情报网站“Oryx”持续更新发送给乌克兰的援助物资列表。该列表显示,台湾的无人机厂商在俄乌冲突中“也有不少的参与”,其中台湾企业“智动航科”捐赠10架EVOLVE 2侦察垂直起降无人机给乌克兰军方。另一家台湾企业橙森国际有限公司也出售大批Revolver 860攻击无人机给波兰,再由波兰转交给乌克兰使用。

Revolver 860,资料图

早在6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就显示,乌军使用Revolver 860无人机向俄罗斯军队投掷迫击炮弹。据称,Revolver 860外形与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类似,采用4臂、8旋翼设计,但在机腹安装了一个武器舱,采用转轮式设计,“有点像左轮手枪”。该无人机可以携带最多8枚60毫米迫击炮弹,可在空中停留20-40分钟,飞行范围2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2公斤。此外,该无人机也可以按照客户订单更换其他弹药,例如81毫米或120毫米迫击炮弹。

台媒称,在被问到是否有Revolver 860无人机已被送往乌克兰时,该公司代表回应说,购买的客户是波兰,至于波兰买家之后怎么用就不便再说明了,因为“已与客户签署了保密协议”。但该代表透露,“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不久,无人机采购量有所增加,此后订单稳步增长”。岛内媒体引用消息人士的话称,总共有800架该型无人机经波兰被送往乌克兰。

性能不怎么样

在俄乌冲突中,各种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应的战损也非常大,因此俄乌双方都在努力从国际军火市场上补充库存。从台湾媒体透露的信息看,Revolver 860无人机虽然号称“军用”,但本身性能并不出色,有效载荷、续航能力等关键指标甚至还比不上国际先进的民用大型多旋翼无人机。

这也是台湾无人机领域整体落后的缩影。除去台湾民间公司的产品,就连台湾军方所属的“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倾力打造的军用无人机也是问题重重。今年4月,“中科院”发布的报告称,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攻击敌人的导弹发射场,或充当诱饵帮助确定敌人雷达的位置。该报告称,台军规划到2025年,将为新型无人机建造包括基地和修理厂在内的四个新设施。台“国防部”此前也宣布,计划开始制造“攻击型无人机”,年产量目标为48架。

但对于这个计划,岛内质疑不断。因为此前“中科院”花费十多年时间研制、号称台军现役最先进的“锐鸢”无人机就是一堆糊涂账。据称,该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秘密研制,直到2008年因为原型机坠毁于台东太麻里,首次为外界所知。2010年台湾陆军以“锐鸢项目”为名,采购8套共32架该型无人机。随后因为接收的第一批4架全部坠毁,迟至2013年才正式服役。由于“锐鸢”无人机价格不菲,使用不便,事故频发,被台陆军嫌弃,于2017年9月全部转给了台海军,从台陆军“战术侦察大队”转隶台海军“战术侦搜大队”。据统计,自服役以来,至少11架“锐鸢”无人机因不同原因坠毁。

而台湾另一种重点型号“腾云”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同样命运坎坷。相关研制计划起始于2013年,但第一代产品研制出来后,台军经过试用认为“不符合军方要求”,根本没有正式采购。台军在2018年要求“中科院”重新设计第二代“腾云”无人机,换装新式发动机,其构型、系统均重新设计以加挂武器。改进后的“腾云”无人机于2020年9月16日开展测评试飞。2021年2月,其中一架原型机因技术故障在台东森林公园草地迫降后损毁。目前“腾云”系列无人机仍在研制中,由于进度迟缓,台军已决定从美方采购MQ-9B无人机,该无人机未来命运难测。

被质疑“不自量力”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民进党当局频繁借乌克兰问题蹭热点,比如在之前宣布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队伍,3月又宣布向乌克兰捐助1亿元新台币。结果俄罗斯政府批准“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其中就包括台湾。岛内网民质疑民进党当局是“不自量力”,“民进党把台湾推入火坑”。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祖嘉表示,台湾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占总进口的16.6%,自俄进口天然气也占总进口的9.6%,都是很重要的进口来源,另外还有从俄罗斯进口一些特殊气体如氖、氟,以及稀有金属钯,都是生产芯片的关键原料,一旦停止自俄进口,或是俄罗斯不卖给台湾,那该怎么办?

今年7月,岛内热传“乌军从台湾收到了一批60毫米的迫击炮弹”,吓得台军紧急声明称,网传照片弹药批号与台军编码方式不同,“相关内容并非事实”。岛内网民嘲讽称,“缩了?不是要让世界看到台湾?”“台湾将1450网军援助乌克兰抗俄,为台湾打知名度”。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表示,民进党当局借乌克兰问题刷存在、蹭热点,完全是乘人之危、意在谋“独”。他们借政治操弄煽动对抗、制造敌意的图谋不会得逞。

,借俄乌冲突蹭热点!台吹嘘廉政谈话 自产无人机“赴乌参战”,被批不自量力

相关:

张仲民丨“卿何为也?”张尔田书札中的胡适《张尔田书札》,梁颖等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332页,58.00元张尔田作为一位忠清的遗民学者,学术兴趣广泛的张尔田(1874-1945)著作很多,涉足领域很广。以浙东史学传人自居的张氏自谓他已得章学诚真传又能超越章氏,“能用章氏而不为章氏所用”(239页)。故他以章学诚捍卫者自居之余,与章氏同样鄙视乾嘉考据学风:“譬如拙著《史微》,首引实斋之言,欲诋鄙书即不能不诋实斋,诋实斋正所以诋张尔田耳。文章则薄..

汪曾祺写“吃”:粗茶淡饭,十分快乐吃,大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当然也是小说创作中非常常见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描写达官贵人,还是描写贩夫走卒,一旦涉及对他们生活的刻画,“吃”的话题肯定是绕不开的。不同的“吃”法,背后是不同的人生。正因如此,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擅长写“吃”。一饮一食之间,不仅可以反映人情世故、世间百态,还可以传递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对人事的针砭。在本文作者、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看来,汪曾祺便是一位很擅长写“..

嫁给苏轼,是种什么体验?一、王弗那一年,我十六,他十九。在学堂的朗朗书声中,我曾见过他妙年洁白的身形。他,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而如今,我该唤他一声“郎君”。他喜欢在朝云初起时眺望天际,喜欢在昏昏灯烛中抚卷沉吟。家中书房虽然窄小,我总赖在他旁边,光是看他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眉目耸动,就有无穷的趣味。有时他背书卡住了,我便轻轻提醒,倒惹得他大为惊诧。他在书架前上蹿下跳,试图把我考住,终究未能得逞。从此,他看向我的眼神,似乎比从..

不要成长为《小王子》中的那些奇怪的“大人”啊!提起《小王子》,或许我们都会立马想起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与玫瑰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事实上,《小王子》书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欧根·德雷维尔曼看来,《小王子》中关于“大人”们的描写也非常值得玩味。沉迷于虚幻权力的“国王”、热衷于虚张声势的“爱慕虚荣者”、一心忘记和抹杀自己的“酗酒者”、渴求财富的“赚钱上瘾者”、恪尽职守的“点灯者”、痴迷于永恒之事的“地理学家”……这些形形色色的古怪“大人..

熬过了40岁的鲁迅,终于放自己“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在五四文坛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青年”的领袖与导师,可他本人却并不是“新青年”。当他进入五四文坛时,已是将近四十岁的“老人”。他所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新青年们的故事,而是一些过去的、没落的人的故事。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看来,鲁迅“这个‘老新党’与‘新青年’的参差对照,是解读鲁迅的一个重要关节。”张业松认为,鲁迅在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离开大家庭被迫“自立”,以及真正的新青年许广平对他的追求,也..

是他,就是他,中国古代第一叛逆少年戴着混天绫、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1979年的影史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那个桀骜少年形象,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世纪之初,热播的动画片《哪吒传奇》则塑造了一个聪明顽皮又充满正义感的小哪吒形象;而近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给哪吒添上了几分邪气,不过,电影最后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表明了表面顽劣不堪的哪吒内心深处有着对突破“邪恶”宿命的渴望。..

迷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林语堂,写下了畅销75年的《苏东坡传》1947年,林语堂以全英文写作并出版《苏东坡传》。时隔75年,《苏东坡传》依旧没有过时,在电商的直播间里创造出一天卖出两万多册的“奇迹”。在评论家眼里,林语堂在写作《苏东坡传》时的文献取向与他本人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他追慕的完美人格,也确实很像他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甚至下文..

“爱是深植于人内部的,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像盲肠一样没有用”马尔克斯曾在《番石榴飘香》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过往:一次与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一起乘飞机时,他问格林,“你自己觉得为什么不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而格林则迅速地回答:“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格林被连续提名21次,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喜爱格林的读者中却不乏诺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从大学起沉迷于格林的小说:“格林是读得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所有的书。”威廉·福克纳则声称其小说..

我们终日的忙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并且,这些为了工作而消耗的时间,看上去毫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将这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称之为“狗屁工作”。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经历巨大的痛苦,下文分析了狗屁工作痛苦的来源——大卫·格雷伯认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

李泽厚:把哲学归还给生活,归还给常人去年年末,九十一岁的哲学家李泽厚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部《美的历程》,更有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曾在“美学热”中名声大振,被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而后,他远走美国,潜心学术,低调地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晚年的李泽厚常常采用通俗答问的形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论述,对此,李泽厚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哲学本是从对话、答问开始的,老祖宗孔、孟和西方的柏拉图不都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