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凌晨空袭多座城市,乌克兰独立日在防空警报中开启

2022-08-25 09:22:12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隋鑫 柳玉鹏 任重】“乌克兰独立日的庆祝活动几乎在防空警报中开始。”8月24日是乌克兰独立日,又是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满半年的日子。据俄媒24日报道,为避免平民伤亡,俄军当天凌晨对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和顿涅茨克等地区的乌军设施进行了精确打击。而乌克兰政府则于独立日在基辅市中心展示了被烧毁的俄军坦克和装甲车。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美国国务院都声称俄军将在这一天加强对乌克兰目标的打击力度,华盛顿还敦促美国公民“立即离开乌克兰”。24日,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意外地出现在基辅,表达对泽连斯基的支持。同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总统网站上发文祝贺乌克兰独立日,他祝乌克兰人“拥有和平的天空,以宽容、勇气和力量成功地恢复体面生活”。

约翰逊卸任前突访基辅

据俄《真理报》网站24日援引来自乌克兰的社交媒体消息称,24日凌晨,俄军使用高精度制导武器对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和顿涅茨克等地区的乌军设施进行了打击。俄军当日动用的武器包括“伊斯坎德尔”导弹、“口径”巡航导弹、Kh-22反舰导弹,甚至FAB重型炸弹。乌知名军工企业马达西奇公司位于扎波罗热市的工厂也成为俄军当日打击的目标之一,该工厂目前承担着为乌军生产和维修军事装备的任务。报道称,俄军选择在凌晨实施打击行动以避免平民伤亡。

24日,泽连斯基和夫人走在为烈士纪念墙献花的路上。

24日,乌政府在基辅市中心展示被烧毁的俄军坦克和装甲车,并敦促民众认真对待空袭警报,在警报响起时作好自我庇护。当天,泽连斯基和夫人一起参加了在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的独立日祈祷活动,向乌克兰烈士纪念墙献花,并与乌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等人一起悼念了在俄乌冲突中牺牲的乌克兰军人。

泽连斯基在独立日向国民发表讲话。他誓言抵抗“俄罗斯的入侵”,并称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或妥协”。“只有胜利才能结束战争”,他说,经过6个月的抵抗行动,现在乌克兰“打算取得军事胜利”。他还说:“顿巴斯就是乌克兰的,不管这条路是什么,我们都会收回它。克里米亚也是乌克兰的,我们会收回它。”

24日晚些时候,唐宁街通过推特宣布,约翰逊正在基辅纪念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随后在社交网站上证实“很高兴在独立日见到乌克兰的好朋友鲍里斯·约翰逊”,并感谢他对乌克兰“不妥协的支持”。

另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24日表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正在按计划进行,“所有任务都将完成”。他同时强调,西方继续向基辅提供武器只会延长冲突时间和增加受害者人数。

“没有人会允许他们这样做”

此前,泽连斯基于23日晚发表视频讲话称,来自俄罗斯的“特别丑陋的”挑衅可能在独立日发生,并敦促乌克兰人特别遵守安全规则。他表示,乌克兰肯定会对俄罗斯的“任何恐怖行为”作出回应。

俄罗斯《独立报》24日则报道称,23日,俄罗斯并没有对基辅实施打击,但乌军用大口径火炮向顿涅茨克开火。乌军用美国提供的155毫米的M777榴弹炮击中了当地政府大楼、内务部和中央酒店。“对这些设施的打击表明,基辅并不担心俄罗斯的导弹报复”。报道称,基辅已下令不要在24日至26日在基辅举行群众性活动,实际上,俄军盯着更重要的目标。俄军对位于哈尔科夫的乌军设施发动了数次导弹打击。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已宣布对尼古拉耶夫地区发动进攻。俄政治学家谢斯列尔称,一旦攻占尼古拉耶夫,将为俄军打开通往敖德萨的道路。

另据俄《独立报》24日报道,克里米亚常驻俄总统办公厅代表穆拉多夫23日表示,北约似乎已默认乌军使用“海马斯”远程火炮对克里米亚实施打击是“合法的”,而这种挑衅只能意味着乌克兰国家地位的“毁灭”。“基辅希望占领克里米亚,或留给克里米亚一片焦土。没有人会允许他们这样做。”

“这是一场人人都输的战争”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6个月后,双方的敌意明显升高,而媒体的预测日趋悲观。欧洲动态网站称,军事冲突继续在欧盟边境肆虐,看不到尽头,世界正变得更加危险。“要么是乌克兰采取了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打击俄罗斯认为是其领土范围内的目标,要么是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寻求战事升级”。文章称,大家都在盯着乌克兰独立日这一天会发生什么,但欧盟国家可能需要保持长时间的警惕,因为本周很可能标志着“冲突的下一阶段”。

《华盛顿邮报》23日称,扎波罗热核电站“史无前例地”出现在冲突前线,“普京不会在乌克兰启动切尔诺贝利2.0的问题上退缩”。报道称,在此之前,核电站从未出现在重大战争的前线,如何应对这一危险时刻,正成为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考验。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3日称,6个月过去了,你可能会经常读到一些新的武器输送,称这些武器将帮助乌克兰在东部扭转局势,或在南部发动大规模反攻。但这些其实都没有发生。西方似乎给了乌克兰足够的武器,只是让它坚持下去,而不是赢得胜利。这就是事情的残酷真相。

“这是一场人人都输的战争。”《爱尔兰时报》称,6个月了,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并不顺利;对乌克兰来说,尽管顽强抵抗,但进展也并不顺利。这是近年来伤亡最惨重的冲突之一,俄军方面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万,乌克兰方面也不会少。还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情况还可能会变得更糟”。

,俄军凌晨空袭多恋夜秀场 座城市,乌克兰独立日在防空警报中开启

相关:

俄乌冲突已满半年,为何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越来越少?当地时间24日,美国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约30亿美元的军援。但据美国官员透露,这笔军援可能不会立即抵达欧洲。与此同时,有研究显示,整个7月,欧洲六个大国没有发起任何新援助,仅兑现了部分之前的援助承诺。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俄乌冲突已满半年,局势仍然胶着。但是,为何此前“拱火”不断的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越来越少?拱火半年,西方援乌多少“弹药”?据法新社报道,在拜登24日宣布30亿美元巨额援助之前,该国已向..

俄联合飞机公司CEO:俄正研制隐形战机舰载型号,将搭载于俄航母上【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防务前哨》网站23日报道,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尤里·斯尤萨透露,俄正在研制苏-57隐形战斗机的舰载型号,它将搭载于俄海军航母上。报道称,相关消息是尤里·斯尤萨在“军队-2022”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告诉俄罗斯媒体的。他提到最近发布的俄海军学说呼吁“先进的航母”,因此“伴随航母战斗群的诞生,应该配备新飞机和无人航空系统。而苏-57计划奠定的基础,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俄海军..

英国首相约翰逊现身基辅并宣布新一轮对乌援助计划(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8月24日,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发表声明称,英国看守首相约翰逊访问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并宣布了向乌克兰提供约5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37亿元)的新一揽子军事援助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是乌克兰第31个“独立日”。声明截图声明称,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约翰逊第三次访问该市,旨在表明对乌克兰的声援。约翰逊告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乌克兰“能够并且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此番英国对乌军事援..

不要成长为《小王子》中的那些奇怪的“大人”啊!提起《小王子》,或许我们都会立马想起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与玫瑰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事实上,《小王子》书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欧根·德雷维尔曼看来,《小王子》中关于“大人”们的描写也非常值得玩味。沉迷于虚幻权力的“国王”、热衷于虚张声势的“爱慕虚荣者”、一心忘记和抹杀自己的“酗酒者”、渴求财富的“赚钱上瘾者”、恪尽职守的“点灯者”、痴迷于永恒之事的“地理学家”……这些形形色色的古怪“大人..

熬过了40岁的鲁迅,终于放自己“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在五四文坛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青年”的领袖与导师,可他本人却并不是“新青年”。当他进入五四文坛时,已是将近四十岁的“老人”。他所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新青年们的故事,而是一些过去的、没落的人的故事。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看来,鲁迅“这个‘老新党’与‘新青年’的参差对照,是解读鲁迅的一个重要关节。”张业松认为,鲁迅在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离开大家庭被迫“自立”,以及真正的新青年许广平对他的追求,也..

是他,就是他,中国古代第一叛逆少年戴着混天绫、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1979年的影史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那个桀骜少年形象,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世纪之初,热播的动画片《哪吒传奇》则塑造了一个聪明顽皮又充满正义感的小哪吒形象;而近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给哪吒添上了几分邪气,不过,电影最后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表明了表面顽劣不堪的哪吒内心深处有着对突破“邪恶”宿命的渴望。..

迷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林语堂,写下了畅销75年的《苏东坡传》1947年,林语堂以全英文写作并出版《苏东坡传》。时隔75年,《苏东坡传》依旧没有过时,在电商的直播间里创造出一天卖出两万多册的“奇迹”。在评论家眼里,林语堂在写作《苏东坡传》时的文献取向与他本人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他追慕的完美人格,也确实很像他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甚至下文..

“爱是深植于人内部的,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像盲肠一样没有用”马尔克斯曾在《番石榴飘香》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过往:一次与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一起乘飞机时,他问格林,“你自己觉得为什么不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而格林则迅速地回答:“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格林被连续提名21次,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喜爱格林的读者中却不乏诺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从大学起沉迷于格林的小说:“格林是读得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所有的书。”威廉·福克纳则声称其小说..

我们终日的忙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并且,这些为了工作而消耗的时间,看上去毫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将这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称之为“狗屁工作”。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经历巨大的痛苦,下文分析了狗屁工作痛苦的来源——大卫·格雷伯认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

李泽厚:把哲学归还给生活,归还给常人去年年末,九十一岁的哲学家李泽厚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部《美的历程》,更有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曾在“美学热”中名声大振,被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而后,他远走美国,潜心学术,低调地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晚年的李泽厚常常采用通俗答问的形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论述,对此,李泽厚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哲学本是从对话、答问开始的,老祖宗孔、孟和西方的柏拉图不都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