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满半年,为何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越来越少?

2022-08-25 09:21:59 来源:网络

当地时间24日,美国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约30亿美元的军援。但据美国官员透露,这笔军援可能不会立即抵达欧洲。

与此同时,有研究显示,整个7月,欧洲六个大国没有发起任何新援助,仅兑现了部分之前的援助承诺。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俄乌冲突已满半年,局势仍然胶着。但是,为何此前“拱火”不断的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越来越少?

拱火半年,西方援乌多少“弹药”?

据法新社报道,在拜登24日宣布30亿美元巨额援助之前,该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10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资料图: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飞机将军事援助物资运抵乌克兰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

资料图: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飞机将军事援助物资运抵乌克兰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不但数额巨大,而且内容不断“上新”。从最初的飞机零件,到战机、榴弹炮,随后升级为“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反雷达导弹和无人侦察机。

美国嘴上“拱火”不停,实际行动不断,是当之无愧的“援乌大户”。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欧洲国家的援乌力度却各不相同。

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在1月24日到8月3日期间,波兰紧随美国之后,向乌克兰承诺了约18亿欧元的武器援助;英国、德国、捷克、丹麦等此前“坚定”挺乌的国家分别提供了约13.3亿欧元、6.6亿欧元、3.4亿欧元和2.7亿欧元的军援;俄乌冲突爆发后,早早派出“总统访乌团”的波罗的海三国,也承诺了1.2至2.5亿欧元不等的军援。

而长期斡旋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法国,虽是大国,军援额度却略低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约为2.3亿欧元。

后劲不足,军援越来越无力

随着西方军援陆续抵达,爆炸与袭击久久不能停止。

顿涅茨克地区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乌军称使用“海马斯”系统攻击了第聂伯河上的关键桥梁;8月来,扎波罗热核电站不时遭受的炮击令全世界担忧。

2022年6月18日,乌军士兵使用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向俄军阵地开火。

2022年6月18日,乌军士兵使用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向俄军阵地开火。

不过,在近期的舆论和消息中,似乎出现了另一种趋势:不少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慢慢减少或放缓。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8月18日数据显示,欧洲人口最多的六个国家(英、德、波、法、意、西)整个7月间没有增加对乌援助承诺, 6月新增的援助也远低于4月和5月的水平。

据该研究所分析,这一趋势也体现在了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援助承诺中。

即便在不断宣布提供援助的美国,兑现承诺的节奏也开始放慢。对于最新承诺的军援,有官员表示,美国承诺的装备可能在一两年内不会出现在战场上。

美国《政客》杂志援引知情官员消息,表示不同于以往满足乌克兰“迫切需求”的援助,最新一笔援乌资金主要是为了帮助乌克兰“保持中长期防御态势”。而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披露,截至8月3日,只有23.84%的美国军援“到货”。

自顾不暇,频尝反噬之痛

俄乌局势持续胶着,欧洲漫长的冬季在即,“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各国为何在此时放缓了援助的脚步?

2022年5月4日,英国一慈善项目的志愿者正在仓储中心处理食品。在英国,对食品银行和社区食品中心的需求飙升。

2022年5月4日,英国一慈善项目的志愿者正在仓储中心处理食品。在英国,对食品银行和社区食品中心的需求飙升。

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国家正在面临武器装备库存不足的问题。

美国军事分析家科夫曼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指出,这些欧洲赞助国可能已经达到了武器供应方面的极限,因此,可能即将迫使乌克兰进行“弹药节食”。

德国防长兰布雷希特的发言人近日表示,德国军方已经达到了能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可接受的上限”。

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此次军援数额虽大,但计划使用美国国会拨款的“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USAI)资金,而不是从美国现有的武器库存中提供。

另一方面,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许多国家自顾不暇。

欧盟统计局8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9国7月通胀率为8.9%,再创历史新高。欧洲的生活成本危机愈演愈烈,食品和能源价格攀升,罢工、抗议时有发生,再加上对于天然气供应不确定性的担忧,欧洲民众对乌克兰的关注度下降。

英国《卫报》指出,欧洲民众普遍担忧俄乌冲突对能源、食品价格和生活成本造成的连锁反应。

俄乌冲突半年来,军事冲突的影响已经在欧洲充分显现。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已逐渐感受到伴随硝烟而来的经济民生之痛,为乌克兰送钱送武器一事上愈发“心有余力不足”。随着军援越来越少,越来越慢,西方或将迎来援乌方式和态度转变的“关键时刻”。

,俄乌冲突已满半年,恋夜秀场1 为何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越来越少?

相关:

俄联合飞机公司CEO:俄正研制隐形战机舰载型号,将搭载于俄航母上【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防务前哨》网站23日报道,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尤里·斯尤萨透露,俄正在研制苏-57隐形战斗机的舰载型号,它将搭载于俄海军航母上。报道称,相关消息是尤里·斯尤萨在“军队-2022”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告诉俄罗斯媒体的。他提到最近发布的俄海军学说呼吁“先进的航母”,因此“伴随航母战斗群的诞生,应该配备新飞机和无人航空系统。而苏-57计划奠定的基础,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俄海军..

英国首相约翰逊现身基辅并宣布新一轮对乌援助计划(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8月24日,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发表声明称,英国看守首相约翰逊访问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并宣布了向乌克兰提供约5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37亿元)的新一揽子军事援助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是乌克兰第31个“独立日”。声明截图声明称,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约翰逊第三次访问该市,旨在表明对乌克兰的声援。约翰逊告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乌克兰“能够并且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此番英国对乌军事援..

不要成长为《小王子》中的那些奇怪的“大人”啊!提起《小王子》,或许我们都会立马想起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与玫瑰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事实上,《小王子》书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欧根·德雷维尔曼看来,《小王子》中关于“大人”们的描写也非常值得玩味。沉迷于虚幻权力的“国王”、热衷于虚张声势的“爱慕虚荣者”、一心忘记和抹杀自己的“酗酒者”、渴求财富的“赚钱上瘾者”、恪尽职守的“点灯者”、痴迷于永恒之事的“地理学家”……这些形形色色的古怪“大人..

熬过了40岁的鲁迅,终于放自己“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在五四文坛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青年”的领袖与导师,可他本人却并不是“新青年”。当他进入五四文坛时,已是将近四十岁的“老人”。他所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新青年们的故事,而是一些过去的、没落的人的故事。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看来,鲁迅“这个‘老新党’与‘新青年’的参差对照,是解读鲁迅的一个重要关节。”张业松认为,鲁迅在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离开大家庭被迫“自立”,以及真正的新青年许广平对他的追求,也..

是他,就是他,中国古代第一叛逆少年戴着混天绫、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1979年的影史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那个桀骜少年形象,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世纪之初,热播的动画片《哪吒传奇》则塑造了一个聪明顽皮又充满正义感的小哪吒形象;而近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给哪吒添上了几分邪气,不过,电影最后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表明了表面顽劣不堪的哪吒内心深处有着对突破“邪恶”宿命的渴望。..

迷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林语堂,写下了畅销75年的《苏东坡传》1947年,林语堂以全英文写作并出版《苏东坡传》。时隔75年,《苏东坡传》依旧没有过时,在电商的直播间里创造出一天卖出两万多册的“奇迹”。在评论家眼里,林语堂在写作《苏东坡传》时的文献取向与他本人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他追慕的完美人格,也确实很像他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甚至下文..

“爱是深植于人内部的,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像盲肠一样没有用”马尔克斯曾在《番石榴飘香》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过往:一次与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一起乘飞机时,他问格林,“你自己觉得为什么不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而格林则迅速地回答:“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格林被连续提名21次,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喜爱格林的读者中却不乏诺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从大学起沉迷于格林的小说:“格林是读得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所有的书。”威廉·福克纳则声称其小说..

我们终日的忙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并且,这些为了工作而消耗的时间,看上去毫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将这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称之为“狗屁工作”。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经历巨大的痛苦,下文分析了狗屁工作痛苦的来源——大卫·格雷伯认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

李泽厚:把哲学归还给生活,归还给常人去年年末,九十一岁的哲学家李泽厚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部《美的历程》,更有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曾在“美学热”中名声大振,被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而后,他远走美国,潜心学术,低调地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晚年的李泽厚常常采用通俗答问的形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论述,对此,李泽厚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哲学本是从对话、答问开始的,老祖宗孔、孟和西方的柏拉图不都如此吗..

大唐三才女:她们用才情换来短暂而不安的自由薛涛、鱼玄机和李冶,是唐朝颇负盛名的三位才女。在风气开放的唐朝,女性得以冲破社会的桎梏,获得在各自的领域脱颖而出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三位主人公可以选择不将自己的人生捆绑于夫家,她们不需要拘于“贤内助”的传统角色,而能以自身才气博得才子们的敬重与钦慕;她们勇敢地追寻自己心中所爱,尽管未必总能如愿,却活出了独立潇洒的人生。不过,早年的“诗谶”经历,似乎又预示着她们命运的坎坷。在经历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