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达到半年节点 美媒:世界站在刀刃上

2022-08-23 10:29:57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周三(8月24日)是乌克兰第31个独立日,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整半年的时间节点。6个月过去了,俄乌在顿涅茨克等地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扎波罗热核电站的警报仍未解除,围绕俄知名学者杜金女儿的死因又在激烈争吵(内容详见本期第二版),而从乌克兰港口断断续续驶出的运粮船,似乎并不足以承载人们对于停火与和平的期盼和重托,更无法弥补整个世界为这场冲突付出的沉重代价。

过去的6个月给了北约新一轮扩张的借口,给了美国军火商丰厚的订单,却唯独没能带给乌克兰想要的安全保障。过去的6个月给了美国、欧洲及其小伙伴站队展示“团结”的舞台,也给了许多拒绝加入反俄阵营的国家推高世界多极化声浪的契机。美国彭博新闻社认为:“过去6个月已经不可估量地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以及世界秩序。”《华盛顿邮报》22日则称,“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当地时间8月20日晚,杜金娜所乘汽车在莫斯科州爆炸后的画面。图源:俄罗斯独立电视台视频截图

袭击阴影不断,宣传战升级

俄乌军事冲突仍在持续,双方均声称对方将在24日的时间节点发起新的“挑衅”。据乌克兰TSN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因安全原因,基辅市当局已取消22日至25日的所有群众性活动,政府工作人员也被要求在本周居家办公。另据俄罗斯NSN网站22日报道称,23日19时至25日7时,哈尔科夫州将采取宵禁措施,乌克兰铁路公司已经取消前往哈尔科夫的火车。

而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本周对乌克兰来说非常重要,乌总统泽连斯基指出,基辅正在为独立日庆祝做准备。近日乌克兰高官宣称,不排除对克里米亚进行新的袭击。计划在23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平台”在线峰会,将有包括北约秘书长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基辅或许获准使用北约武器来加强对克里米亚的军事挑衅。

俄罗斯22日迎来国旗日。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表示,“国旗象征着我们对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传统价值观的信念……决不允许任何外国霸权发号施令。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选择自己道路的愿望,已成为我们人民的基因密码的一部分”。

据塔斯社22日报道,俄国旗日当天,曾爆发激战的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上空展开一面200平方米的俄罗斯国旗。据统一俄罗斯党青年近卫队负责人说,这一举动是为宣示“顿巴斯解放区”的生活已基本步入正轨,“未来会更好”。

另据俄罗斯“自由媒体”22日报道说,俄正在赫尔松、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地区的“解放区”建设和平生活。现在当地居民正在为学生开学做准备,俄罗斯护照全面发行,数字电视在赫尔松开通,在马里乌波尔开通渡轮服务。

俄新社22日称,在马里乌波尔组建首个审判“亚速营”被俘人员法庭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完成。而泽连斯基表示,如果俄方审判在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战俘,那么乌俄“将不再有举行任何谈判的可能”。

俄乌冲突爆发6个月之际,双方都加大了宣传战攻势。据乌国家通讯社22日报道,乌军总参谋部在脸书上列出俄军在前6个月的损失,包括损失兵力超过4.54万人等。报道还引用一名俄军事专家的话称,“乌克兰正处于巩固成功的阶段”。

俄国防部发言人22日也列出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共摧毁乌军267架飞机、148架直升机、1790架无人机等战果。

看不到结局,或只是序幕?

法新社22日称,6个月前,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他们原本希望是“闪电战”的军事行动,如今已经变成一场艰苦的“消耗战”,而且看不到明确的结局。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区已处在俄罗斯军队的控制之下。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遭受西方的制裁,但很少有人预测普京会很快结束对乌克兰缓慢而稳步的深入行动,因为他把这场冲突定性为俄罗斯抵制北约扩张的一部分,表示任何失败都是不可接受的。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称,6个月来,俄乌双方都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但双方似乎都不愿意考虑停火。

“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华盛顿邮报》22日称,战争的迷雾、意识形态甚至是历史遗产的冲突仍然笼罩着乌克兰这个如今已经布满战壕的国家。乌克兰人认为自己处于“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全球战争前线,而俄罗斯不这么认为,它把乌克兰看成一个“傀儡国家”,称其政权是“西方的棋子”。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该国一半的外汇储备被冻结,数百家西方公司撤出俄罗斯市场,关键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产品现在被打折出售。但西方的乐观情绪可能很快会减弱:在欧洲,冬天的临近以及能源成本飙升的黯淡却确定的前景引发人们的疑问:在未来6个月,西方是否能像过去半年那样坚定地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而现在人们尤其担心风险范围会不断扩大:从对平民区的破坏性袭击,到跨境暗杀和破坏阴谋,再到永远存在的核误判威胁。“6个月漫长的战事,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即使经过了6个月的战争,西方在永久安全保障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可以提供给乌克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21日称,战争的头6个月挑战了各种试图乐观的假设:外交手段失败了,美国的威胁失败了,北约加强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也没能震慑住俄罗斯。文章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将是“旷日持久的”,而这场战事的结果取决于西方国家在武器和财政支持上能坚持多久。

“纳闷我们的政客怎么能如此盲目?”英国《卫报》21日称,在德国,知识分子在一份请愿书上征集了数千个签名,要求德国政府停止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因为这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要的是和平政策,而不是战争。”他们写道。而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向基辅承诺“很快”会提供更多“最现代化和最高效的”武器设备。

重创世界经济,改变国际秩序

彭博社22日称,过去的6个月已经不可估量地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以及世界秩序,而未来6个月也许同样不可预料。印度《国家先驱报》22日则直指这是一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乌克兰只是战场”。文章问道:“如果西方的野心是要坚决地削弱普京,那么泽连斯基能阻止这场战争吗?”

美国沃克斯新闻网称,俄乌冲突的实质或许是“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回归”。拜登政府描绘了一个盟友团结起来对抗俄罗斯的世界,但实际情况显示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虽然欧洲和北约重新找到动员起来反对俄罗斯的理由和目标,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并没有坚定地站在西方一边参与对俄制裁。分析人士观察了这些国家的回应,认为这是一种“重新活跃的不结盟运动”。

眼下,国际间对于俄乌冲突的前景有各种预测,但这场冲突已经对世界经济构成“毁灭性威胁”则成为共识。美联社21日称,在新冠病毒大流行蹂躏全球贸易两年多后,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预期,这是该组织在一年内第四次下调全球经济预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说,不断上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使全世界7100万人陷入贫困。巴尔干半岛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多年来一直依赖俄罗斯油气的欧洲处于衰退边缘。

CNN21日报道称,在俄乌冲突持续半年后,欧洲人比泽连斯基更希望看到这场战事“能够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未来几个月,不少欧洲人将不得不“在取暖和吃饭之间作出选择”。鉴于欧洲国家已经收容了大量乌克兰难民,他们的政府很难证明花费金钱和精力支持一个遥远的国家是合理的。

,俄乌冲聊斋志异婴宁 突达到半年节点 美媒:世界站在刀刃上

相关:

中国创“苏沃洛夫突击”接力赛历史最好战绩8月21日,备受关注的“国际军事比赛-2022”“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接力赛火热开赛,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4国参赛队展开巅峰对决。中国参赛队以优异的竞技水平、默契的协同配合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并创造“苏沃洛夫突击”接力赛历史最好战绩。截至目前,“国际军事比赛-2022”中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比赛全部结束,中国参赛队2号车组获得“最佳车组”第一名,“最佳车组”第二名由中国参赛队3号车组和俄罗斯参赛队2号车组..

被朝鲜视为“侵朝战争演习” 韩美军演要练啥?【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刘海生】韩美两军22日正式启动备受争议的“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根据韩美双方披露的相关细节,这次演习将全面测试韩军“应对全面战争”的总体战能力,包括史无前例地集中实施13个领域的野外联合演习课目。由于该演习被朝鲜定性为“侵朝战争演习”,韩国媒体22日披露,就在演习开始的当天,美国出动EP-3E电子侦察机在朝鲜半岛上空巡逻,监视朝鲜可能的军事反应。规模相当庞大据韩联社22日报道,韩..

俄乌局势最新消息:乌多地区防御俄军突袭俄军使用“口径”导弹摧毁敖德萨弹药库俄国防部21日发布公告称,俄军继续打击乌方军事设施。俄国防部称,俄军使用海基“口径”巡航导弹,在敖德萨地区摧毁了一个存放有包括美制“海马斯”火箭弹和西方防空导弹在内的弹药库。俄军还在扎波罗热地区摧毁了乌军一个燃料库,在赫尔松地区摧毁两门美制M777榴弹炮。俄军三度对乌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1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透露,俄罗斯武装力量在乌克兰的特别军..

英国支招澳大利亚用无人潜艇应对“中国威胁”【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 阳】澳大利亚去年撕毁与法国签署的12艘常规潜艇采购合同、改为与美国和英国达成奥库斯协议以获得8艘核动力潜艇的“后遗症”正在逐步显现。澳大利亚媒体警告称,澳大利亚根本等不到核潜艇服役,就会因为现役“柯林斯”级常规潜艇的严重老化而失去水下作战能力。为弥补潜艇战力空白,澳大利亚可谓是想尽办法。“澳大利亚新闻”网站22日称,在取消法国的潜艇交易后,堪培拉一度对获得英美提供的核潜艇兴趣..

迷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林语堂,写下了畅销75年的《苏东坡传》1947年,林语堂以全英文写作并出版《苏东坡传》。时隔75年,《苏东坡传》依旧没有过时,在电商的直播间里创造出一天卖出两万多册的“奇迹”。在评论家眼里,林语堂在写作《苏东坡传》时的文献取向与他本人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他追慕的完美人格,也确实很像他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甚至下文..

“爱是深植于人内部的,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像盲肠一样没有用”马尔克斯曾在《番石榴飘香》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过往:一次与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一起乘飞机时,他问格林,“你自己觉得为什么不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而格林则迅速地回答:“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格林被连续提名21次,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喜爱格林的读者中却不乏诺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从大学起沉迷于格林的小说:“格林是读得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所有的书。”威廉·福克纳则声称其小说..

我们终日的忙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并且,这些为了工作而消耗的时间,看上去毫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将这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称之为“狗屁工作”。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经历巨大的痛苦,下文分析了狗屁工作痛苦的来源——大卫·格雷伯认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

从“找工作”到“团建”,复杂思维如何理解职场?专访罗家德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高频词语。在一个“黑天鹅乱飞,灰犀牛乱跑”的年代,职场中避免不了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与焦虑。试想,你是否遭遇过以下问题的困扰:刚入职没多久,就遭到了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波;陷入职业倦怠期,找不回曾经的工作热情;同事各个像“社牛”,怀疑自己是“社恐”;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为什么我总是提不起劲;不愿加入“内卷”,难道就只能“躺平”?……长期研究社会网络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

李泽厚:把哲学归还给生活,归还给常人去年年末,九十一岁的哲学家李泽厚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部《美的历程》,更有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曾在“美学热”中名声大振,被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而后,他远走美国,潜心学术,低调地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晚年的李泽厚常常采用通俗答问的形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论述,对此,李泽厚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哲学本是从对话、答问开始的,老祖宗孔、孟和西方的柏拉图不都如此吗..

大唐三才女:她们用才情换来短暂而不安的自由薛涛、鱼玄机和李冶,是唐朝颇负盛名的三位才女。在风气开放的唐朝,女性得以冲破社会的桎梏,获得在各自的领域脱颖而出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三位主人公可以选择不将自己的人生捆绑于夫家,她们不需要拘于“贤内助”的传统角色,而能以自身才气博得才子们的敬重与钦慕;她们勇敢地追寻自己心中所爱,尽管未必总能如愿,却活出了独立潇洒的人生。不过,早年的“诗谶”经历,似乎又预示着她们命运的坎坷。在经历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