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迎来“关头节点” 美媒:迫近最危险阶段

2022-06-16 08:58:35 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隋鑫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 柳玉鹏】“乌克兰局势到了关键节点,可能决定长期结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5日报道说,随着俄军在乌克兰东部重要城市快速推进,“正在用尽苏联旧武器”的乌克兰军队面临困境,乌克兰官员不仅对西方军援“零碎地流入战斗”表示失望,也担心西方的承诺“会在关键时刻软化”。卢甘斯克州州长14日称,俄方目前已经控制乌克兰东部工业城市北顿涅茨克大约80%的地区,并摧毁出城的所有三座桥梁。英国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网站15日称,俄乌冲突“最危险的阶段正在逼近”。而法国总统马克龙15日在访问罗马尼亚期间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不得不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15日报道称,俄军炸毁了北顿涅茨克的最后一座桥梁。

英媒称“俄占领北顿80%的地区”

CNN15日报道说,目前,军事冲突主要集中在北顿涅茨克河两岸的两个姊妹城市——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乌克兰军队在北顿涅茨克几乎被完全包围。尽管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更有可能保卫地势较高的利西昌斯克,“但已经有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俄罗斯正试图通过从东南部推进来切断该市的补给线”。泽连斯基上周就表示,这两个城市的争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决定着顿巴斯地区的命运”。

俄军方宣布,于当地时间15日8时起,在北顿涅茨克亚佐特厂区开辟人道主义的平民撤离通道,与此同时要求在北顿涅茨克的乌克兰军队“停止毫无意义的抵抗并放下武器”。 英国《独立报》15日称,在北顿涅茨克的较量最后阶段似乎与上月马里乌波尔的情况类似。目前俄军已经占领北顿约80%的地区,大部分乌克兰军队则被逼到郊外。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5日报道,14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乌克兰军队在北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附近的战斗中遭受惨痛的损失。而据法国《世界报》15日报道,乌克兰官员称,俄军的火力仍远胜乌军,现在每天有100至200名乌克兰士兵因为“两军军力完全不平等”而阵亡。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5日宣布,俄军舰队用“口径”巡航导弹摧毁了乌克兰利沃夫州一个存放着美国制造的M777榴弹炮等外国武器配套弹药库。

马克龙:俄罗斯永远在欧洲

法国总统马克龙14日起对乌克兰两个东部邻国——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访问引发广泛关注。据路透社报道,这位法国总统此前一直受到乌克兰和北约一些国家的批评,他被认为在俄乌冲突中“立场模糊”。

14日晚马克龙抵达罗马尼亚的黑海港口城市康斯坦察,看望驻扎在当地的法国士兵时表示:“站在(北约东部边界)最前沿的是法国的骄傲!”

在这个黑海沿岸基地驻扎着约800人的北约部队,其中包括500名法国士兵和来自荷兰、比利时等其他北约国家的士兵。法国还在这里部署了地对空导弹系统。据路透社报道,15日,马克龙在这个北约军事基地发表讲话时,试图采取更强硬的对俄立场。他说:“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阻止俄罗斯的战争部队,帮助乌克兰人及其军队。”但他并没有提供任何细节。他表示“希望乌克兰赢得战争”,同时又坚称乌克兰终须与俄罗斯谈判,“我们共享一个大陆。地理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俄罗斯就是其中之一。它昨天在这里(欧洲),今天在这里,明天还会在这里。”

当地时间15日晚些时候,马克龙将飞往摩尔多瓦,这是法国总统自1998年以来首次访问这个与乌克兰相邻的原苏联共和国。据消息人士透露,16日,马克龙将前往基辅,与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一起访问乌克兰。

和平还是非和平?

《纽约时报》15日称,当法德意三国领导人计划对乌克兰展开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联合访问之际,他们和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必须决定,是加大对乌克兰的武装力度,还是施压乌克兰与莫斯科进行谈判,以结束冲突。西方领导人似乎一致认为,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乌提供重型武器的速度和数量。但他们也担心,持续下去会导致北约国家的介入,导致局势的残酷升级。欧洲官员还担心通货膨胀和高能源价格对本国经济造成的损害,以及国内可能出现的政治反弹。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5日报道,美国也有官员对俄乌局势表示担忧。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在国会听证会上发言时表示担心对俄罗斯的制裁“被过度使用”。他说,仅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机构和个人“就实施了1000次制裁”。

《纽约时报》15日用5句话总结当前的俄乌局势——俄罗斯人的精确制导武器快用完了;乌克兰人的苏联时代弹药快用完了;世界对这场冲突已经失去了耐心;拜登政府已经无计可施;而中国正在关注局势进展。

“和平还是非和平?乌克兰处在十字路口。”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5日称,自俄罗斯改变进攻战略以来,冲突已经进入某种程度的僵局,俄罗斯最近几周在乌克兰东部取得稳步进展,“据估计俄罗斯已经攻下乌克兰大约1/5的领土,而西方一些政治家已经开始质疑东欧地区长期陷入冲突的危险性”。《国家利益》杂志称,旷日持久冲突的高昂成本和风险,应该促使基辅至少重新考虑与俄罗斯和谈的前景,“继续冲突将推高成本,即便乌克兰取得胜利,也会阻碍它的发展”。

,俄乌冲突迎叹为观止的意思 来“关头节点” 美媒:迫近最危险阶段

相关:

18门大炮+3.6万发炮弹 美发布对乌10亿军援明细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6月15日发布了美对乌克兰价值10亿美元最新安全援助计划的明细。根据国防部发布的声明,美国现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总共约63亿美元的安全援助。根据国防部发布的声明,10亿美元的最新援助计划中包含18门带有战术车辆的榴弹炮,36000发用于榴弹炮的155毫米弹药,以及用于火炮的备件和其他设备。还包含了“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的弹药和“回收设备”的战术车辆。此外,作为乌克兰安全援助计划(USAI..

时隔三天日澳防长再接见会面 日媒:可能是着眼于中国【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5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当天与到访的澳大利亚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举行会谈。日本共同社15日报道称,两人12日在新加坡刚会谈过,3天后再度会谈实属罕见,此举可能是着眼于在太平洋地区扩大影响力的中国,意在彰显日澳紧密关系。据报道,在会谈期间,岸信夫表示:“深化两国防卫能力将是强化印太地区的安全保障。”马尔斯则回应称:“从复杂的国际环境来看,日本对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存在..

俄国防部:在乌多地摧毁西方输送的军事装备15日,俄军称其在乌克兰多地摧毁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输送的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而在卢甘斯克地区北顿涅茨克市,俄乌双方仍在发生激战,乌军称其仍然控制着北顿涅茨克市的工业区。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5日通报说,俄军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了利沃夫州一处储存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弹药的仓库。俄军还在顿涅茨克地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火车站摧毁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向乌方提供的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打击了顿涅茨克和卢..

萨莉·鲁尼笔下的“流离女孩”:千禧一代的普遍“漂浮感”流浪女性角色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不过,以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Sally Rooney)的《聊天记录》为代表,近年出版的多部小说正在尝试对其进行重塑,从出身背景到人物性格均有别于传统设定,“自相矛盾”成为她们最突出的特征。这类角色被称为“流浪女孩”(Waif Girl)。编译 | 申璐“世上的所有人都在受苦。”在萨莉·鲁尼的处女作《聊天记录》中,年仅21岁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如是说。这个年轻的女孩想不明白,为什么生..

陈楸帆谈人工智能与科幻写作陈楸帆(邵仄炯 绘)科幻作家陈楸帆的新作《AI未来进行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与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合作,有种理呆文傻手拉手走江湖的互补性反差萌。书的一半是十篇科幻小说,每篇对应一类科技应用,另一半是技术分析和科普,给文学故事提供科技现实的土壤。《上海书评》邀请作家小白和陈楸帆对谈,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当下介入与未来发展可能性,以及科幻写作和虚构类叙事的技巧。《AI未来进行式》,李开..

杰克·凯鲁亚克的四重列传:这一代人的道路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的《在路上》出版于1957年,《纽约时报》迅速予以“时代之作”的高度评价,书评作者吉尔伯特·米尔斯坦指出:“就如同《太阳照常升起》比20年代的任何一部小说都更能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信仰声明,《在路上》将被奉为‘垮掉的一代’的信仰声明。”按照凯鲁亚克的好朋友威廉·巴勒斯的说法,该书出版后“美国售出了亿万条牛仔裤和百万台煮咖啡机,并且促使无数青年人踏上了漫游之路”。《在路上..

“婚姻是一座围城”是谁说的:钱钟书与西方文学中的用典《名言侦探》,杨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当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欧洲人似乎正属于黄金时代的宠儿。他们所处的帝国掌握着世界范围的领土、财富和权益,而繁荣的商业往来、空前的人口流动与跨国界的意识形态的形成,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辉格主义式的进步观念,都承诺了20世纪空前的灿烂伟大。有个句子非常精准地表达了《围城》的主题:“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就像小说作者钱钟书的夫人..

男性不合理的应得权力感,若何催生了性别暴力?性别暴力问题无疑是当下迫切的社会议题。尽管近年来人们对性别暴力的容忍度有所降低,但就不断被曝光的新闻事件而言,性别暴力仍旧普遍且多样地存在于女性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有关唐山打人事件的讨论中,除却对于打击性别暴力的制度性追问,一个我们难以回避且反复述说的问题是:针对女性的暴力何以发生?它又如何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暴力?在近期出版的《应得的权利: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一书中,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

寻找费曼:做一个有趣的人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难,也更主要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生于1918年,成长于纽约的法罗克维,194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理查德•费曼(1918—1988)。“二战”期间,他是推动原子弹研发的重要人物。战后,费曼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是物理学家,费曼还是个作家、艺术家,擅长演奏手鼓,还能打开各类保险箱。1988年,费曼辞世。从小镇少年到诺奖..

在人世间糊口得越久,我就越喜欢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乡村生活了。如果没有房贷、养娃、养老的压力,可能很多人的梦想,是找一个山中的乡村,或者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每日望着天空数云朵发呆,种些蔬菜瓜豆,闲云野鹤般地生活。然而更多的现实是,大多数在农村长大的人们,自读高中住校或去读大学开始,与土地、庄稼、乡村就渐渐拉开距离。一代代年轻人正在逃离乡村、扎根城市、不再回归乡土。乡村的记忆逐渐远去,乡村生活方式逐渐被遗忘甚至消亡,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