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红场阅兵装备,在俄乌沙场上默示若何?

2022-05-10 17:46:25 来源:网络

【特约记者 柳玉鹏 晨阳】5月9日是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俄军按照惯例都会在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今年的胜利日阅兵时值俄乌冲突战事正酣,参加阅兵的不少装备都在战场上亮相,它们的表现如何。

地面装甲车辆在乌克兰战绩毁誉不一

2S35“姆斯塔河-S”自行火炮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日接受采访时称,由于天气原因,红场阅兵的空中检阅部分被取消。此前曾在彩排过程中亮相的图-160战略轰炸机、苏-35S战斗机、米格-31K等在俄乌冲突有突出表现的机型,错失了参加这次阅兵的机会。

根据俄官方统计,参加5月9日红场阅兵的包括1.1万名军人和131件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在徒步方阵通过红场后,大批军事装备方队登场。首先出场的依旧是二战中功勋卓著的苏联T-34中型坦克。随后,各型现代化装备依次通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阅兵中,绝大部分武器参与了俄乌冲突。但由于俄军对前方消息的严格管控,外界很难从俄罗斯方面了解这些装备的战场表现,只能通过乌克兰方面的通报和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消息加以整理分析。

排在T-34坦克之后出场的是“台风”系列装甲防雷车。这是俄军最先进的轮式装甲输送车,拥有良好的防御能力,能抵御地雷和轻武器的袭击。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就有大批“台风”系列装甲车投入前线,尤其是在基辅方向,配备“台风”装甲车的俄空降兵频繁在各大媒体上亮相。

参加红场阅兵的主战坦克包括T-72B3M、T-90M和“阿玛塔”等型号。其中T-72B3M在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但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西方分析家根据开源情报统计,仅4月9日以来就有超过675辆俄军坦克被击毁或击伤,其中大部分都是T-72M系列。后者属于苏联时代T-72主战坦克的现代化改进版本,T-72B3M就是该系列坦克中的最新型号。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不少T-72B3M被击中后发生剧烈的弹药殉爆,以至于炮塔与车体“头身分离”。这证明T-72B3M的防护能力不足,弹药安全性设计存在严重瑕疵。

由于“阿玛塔”主战坦克迟迟没有开始大批量生产,因此T-90M成为俄军量产坦克中的最强型号。它采用重新设计的炮塔,并加装了复合装甲,使其防御能力极大提升。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主炮和火控系统,基本与西方主战坦克相当。但该坦克属于全新制造而非在原有车体上改装,因此造价相当昂贵,目前仅装备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少量部队,总数还不到100辆。4月底,目击者发现T-90M坦克现身哈尔科夫前线并多次击退乌军坦克进攻。但5月5日,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展示了一辆被击毁的T-90M坦克。不过该坦克车体基本完好,并未出现俄式坦克常见的弹药殉爆。

俄军多型导弹表现颇为抢眼

在坦克装甲车方阵之后,俄军在红场阅兵还展示了“龙卷风-G”自行火箭炮、“伊斯坎德尔-M”导弹以及2S35“姆斯塔河-S”自行火炮等远程打击火力。它们也都在俄乌冲突中表现抢眼。

“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

其中在媒体上出镜最多的当属“伊斯坎德尔-M”导弹。这种战术弹道导弹具备发射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打击乌军的高价值目标。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当天,俄罗斯就对乌克兰军事目标发射了160枚各型导弹,其中相当部分都是“伊斯坎德尔-M”导弹。俄罗斯国防部3月公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俄罗斯如何用“伊斯坎德尔”导弹摧毁基辅附近的乌克兰“山毛榉”导弹系统:空中巡逻的俄军侦察无人机首先发现了乌军“山毛榉”导弹并将其位置信息发送到“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车,俄军随即发射导弹并准确命中目标,整个过程都被无人机拍摄下来。

尤其让西方注意的是,“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非常难以被拦截。美国情报部门还首次注意到,俄军使用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配备有独特的诱饵装置,能帮助导弹避开防空系统的拦截,因为它们可以“欺骗防空雷达,愚弄热追踪导弹”。

2S35“姆斯塔河-S”自行火炮作为俄军现役最先进的远程火炮,也备受西方关注。俄乌冲突进行到第二阶段后,俄乌双方都加强了对于重型火力支援的重视。乌克兰从美国获得的M777等拖曳式火炮尽管性能先进,但发射前后的准备和撤离时间过长,并不利于躲避对手的报复性火力攻击。而2S35自行火炮不但拥有高达70公里的最大射程,而且配备了数字化火控系统,能实现“快打快撤”,具备更好的生存力。

此外,参加阅兵的还有俄罗斯无人装备,包括“天王星”系列无人战车。西方认为,为减少人员伤亡,俄军很可能将会把这些无人战车投入到残酷的阵地争夺战里。

作为压轴戏登场的是“亚尔斯”洲际导弹发射车。作为俄罗斯最具现代化的战略武器系统,“亚尔斯”洲际导弹能打击多个目标,最大射程达1.2万公里。俄方称,“亚尔斯”洲际导弹无法被对手拦截。按照俄军计划,2024年俄战略火箭部队将完全用“亚尔斯”洲际导弹取代目前在役的苏联时期生产的洲际导弹。尽管俄乌冲突中并没有使用洲际导弹这种“末日武器”,但俄军无疑将其作为震慑西方的核心装备。4月20日,俄军发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命中远东堪察加半岛的目标。观摩发射的俄总统普京表示,“萨尔马特”将确保俄罗斯的安全,并使试图威胁俄罗斯的人头脑清醒。显然,俄军在红场展示“亚尔斯”导弹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俄军喜爱网 红场阅兵装备,在俄乌沙场上默示若何?

相关:

八十年前的留学生:分开巴黎,守护敦煌提到守护敦煌的人,你会想到谁?2019年,《我心归处是敦煌 : 樊锦诗口述自传》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樊锦诗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第三代“敦煌守护者”。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是对敦煌系统性研究、保护起到了开拓性作用的第一代“守护者”,常书鸿先生。20世纪30年代,常书鸿留学法国,学习美术。一次,他在巴黎偶然看到《敦煌石窟图录》,眼前由外国人所拍摄的敦煌艺术让他受到极大震撼。毕业之后,他毅然放弃一切优渥条件,挺身..

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日本记者斋藤茂男曾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这样形容错位的夫妻关系。近年来,围绕家庭实况、婚姻关系的报道见诸日本报端,成为社会层面热议的话题。真实世界的大多数故事中,一段婚姻的破裂也许并非在某个时刻骤临,而是在隐忍与妥协中,一方或双方逐渐意识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如果仍在貌合神..

布罗茨基:文明的理由,就是要去理解一小我在世的怪异性作为俄语诗人,布罗茨基年少成名,在列宁格勒地下文学圈很早确立了地位。他是文学教母阿赫玛托娃家的座上宾,深受器重。他的诗集在境外翻译出版,由大诗人奥登为之作序,受到英美斯拉夫学界的瞩目。以赛亚·柏林说,读布罗茨基的俄语诗,“从一开始您便能看到一位天才”。纳博科夫读了长诗《戈尔布诺夫和戈尔恰科夫》,说此诗“是用俄语罕见的格律写出来的”,并给诗人寄去一条牛仔裤作为礼物(牛仔裤在1970年的苏联是稀罕物品)..

传说中也有历史:“花衣魔笛手”中的历史与虚构提起“花衣魔笛手”,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格林童话。故事里,德国的哈默尔恩市正遭受鼠患。不知从何处来的吹笛人告诉市长,如果市民付给他报酬,他就帮忙驱赶老鼠。市长答应了。吹笛人的音乐把老鼠都引到了河里,鼠患解除了。可是人们在摆脱鼠患后,却用各种借口拒绝支付报酬。一年后,复仇的吹笛人又来到了哈默尔恩,这次他吹起笛子,带走了这座城市的孩子们。2021年,日本历史学者阿部谨也的《花衣魔笛手》有了中文译本。在读..

母亲节我把这本书送给妈妈如果让你在今天给母亲送一本书,你会送哪本?这个问题并不等同于对母亲表达感恩的「母亲节书单」,「给母亲的书」有着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答案。下文中,我们采访到9位朋友,发现他们的选择是如此丰富:有营养健康指南,有小说,有美食,有旅行故事……而你一定也还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在想送母亲什么书的时候,也是在思考要对母亲说的话。随着不断成长,我们都不断加深着对父母的理解。在一年一度的这个节日里,想对母亲说的话..

18年曩昔了,为什么我们一向对《老友记》记忆犹新?2004年的今天,《老友记》最后一集上映,延续了10年、共236集的《老友记》正式完结。这部围绕6位身处纽约的普通年轻人展开的剧集,却在全世界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老友记》的笑点与关怀,不仅美国人能分享,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会造成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十年十季的《老友记》,更是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老友记》如何真诚地让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更显真实?又如何获得更好的“笑果”?在下文中,作者凯尔西·米勒..

《1Q84》后,村上春树每出书一本书,就会有一些读者分开“跑步、做意大利面、听爵士乐、和媒体保持距离、与妻子十分恩爱……没有身世之谜,没有战争和流亡的历史,没有激进的政治立场,没有任何情爱绯闻”,这是村上春树近乎健康却略显寡淡的形象,仿佛“陪跑诺奖”是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的唯一悲剧性或脆弱性的时刻。在作家张悦然看来,村上这种“健康哲学”多少显得有点无聊,并且他笔下的主人公也仍旧停留在三十几岁“身体健康,性欲正常”的完美模样,不过,“没准我们喜欢村上春..

从此刻起头,要当真过炎天了|今日立夏五一假期结束了,夏天也到了。今日立夏,从现在开始,要认真过夏天了。正如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所写:“好久没有感觉出夏日的气息了。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此时的你,冰箱里的汽水和啤酒储备好了吗?背心和T恤是时候换新一波了,别忘了再搭配一双好看的拖鞋;至于周末,是在家里吹空调,等一场急雨?还是穿着你的新拖鞋和T恤跑进游泳馆?等这一次的疫情..

八十年前的留学生:分开巴黎,守护敦煌提到守护敦煌的人,你会想到谁?2019年,《我心归处是敦煌 : 樊锦诗口述自传》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樊锦诗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第三代“敦煌守护者”。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是对敦煌系统性研究、保护起到了开拓性作用的第一代“守护者”,常书鸿先生。20世纪30年代,常书鸿留学法国,学习美术。一次,他在巴黎偶然看到《敦煌石窟图录》,眼前由外国人所拍摄的敦煌艺术让他受到极大震撼。毕业之后,他毅然放弃一切优渥条件,挺身..

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日本记者斋藤茂男曾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这样形容错位的夫妻关系。近年来,围绕家庭实况、婚姻关系的报道见诸日本报端,成为社会层面热议的话题。真实世界的大多数故事中,一段婚姻的破裂也许并非在某个时刻骤临,而是在隐忍与妥协中,一方或双方逐渐意识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如果仍在貌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