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乌军拒绝“最后通牒”继续抵当 俄军强攻亚速钢厂

2022-04-19 08:06:09 来源:网络

数千乌军拒绝“最后通牒”继续抵抗 俄军强攻亚速钢厂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 柳玉鹏】俄罗斯宣布从4月18日起封锁马里乌波尔的出入口,并警告将“过滤清查”留在城内的所有男性。亚速钢铁厂成为乌克兰军队在马里乌波尔的最后堡垒,俄方18日证实仍有约2500名乌克兰士兵和约400名外国雇佣兵拒绝“最后通牒”在此坚守。“莫斯科正逐渐接近完全控制这座城市”,英国《卫报》18日称,马里乌波尔是亚速海最大的贸易港口,乌克兰通过这里出口粮食、钢铁和重型机械,而占领这座乌南部城市意味着俄罗斯将“完全获得”一条通往克里米亚半岛的陆地走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表示“准备与俄战斗10年”,而美媒18日称,尽管美国和北约近日加大了向乌克兰运送坦克、直升机等重型武器的力度,但对乌克兰的军火援助“可能会在几天内用完”。

俄军开始发放通行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8日报道,乌克兰和美国官员声称,俄军在他们控制的马里乌波尔市区“过滤清查”所有男性平民,对他们进行“生物辨识审查”、没收手机等,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会“被强制遣送到俄罗斯”。马里乌波尔市市长顾问安德留申科17日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俄军已宣布18日封锁马里乌波尔出入口,并开始在城内发放通行证:“数以百计市民必须排队领取通行证,无通行证者从下周(18日)起不仅将无法在城内各区之间流动,也无法出门上街。”

CNN称,马里乌波尔自3月1日以来就被俄军包围,如今该城“大部分地区已落入俄方手中”。俄罗斯国防部向亚速钢铁厂的乌军喊话,表示要活命就弃械投降,但乌克兰守军拒绝了俄方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国防部曾要求马里乌波尔的乌军在当地时间17日下午 1 时前投降。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称,俄继续空袭马里乌波尔,可能正在准备两栖登陆,以增援他们的地面部队。

泽连斯基17日也称,“俄军接近占领马里乌波尔”。他告诉《乌克兰真理报》,那里的情况非常困难,“我们的士兵被封锁了,伤员出不来”。泽连斯基称,俄罗斯的袭击已经造成马里乌波尔“数万人死亡”,“超过10万人仍被困在那里,几乎无法获得食物和水”。《纽约时报》18日则称,俄罗斯方面估计,有2500名乌克兰士兵和约400名外国雇佣兵驻扎在占地超过11平方公里、布满隧道的亚速钢铁厂。

据俄罗斯《观点报》18日报道,车臣“东方营”营长霍达科夫斯基当天介绍马里乌波尔的情况称,“最近出现了乌军大规模投降”,但仍有“大约1500至2000 名‘亚速营’武装分子留在亚速钢铁厂内”,“事实上,我们没看到的可能还更多。有平民告诉我,在我们进城之前,‘亚速营’武装人员招呼他们一起去了避难所。现在有相当多平民根本无法脱身”。谈到18日的军事行动,霍达科夫斯基表示:“我们继续保持包围圈,并逐渐压缩它。目前攻击进展缓慢。今天我们的空天军和大炮参与行动。前一天,我们要求‘亚速营’人员投降。但现在那里有数百个不同的小团体,每个团体2至5人藏在不同的建筑物、地下室和地下通道中。他们甚至没有机会相互交流。即使乌军指挥部下达了离开的命令,也根本到达不了他们那里。”

一夜摧毁16个军事目标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少将18日宣称,在刚刚过去的一夜,有16个乌克兰军事设施被高精度导弹摧毁,俄罗斯防空系统击落了两架乌克兰米格-29战机和一架苏-25 战机,还有11架无人机。

18日,谷歌地图开始以最大分辨率提供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卫星图像,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所、秘密试验场等在内的俄战略要地均可查看。

据美联社报道,乌克兰官员称,俄罗斯18日清晨对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发动了总共5次导弹袭击,至少4枚导弹击中利沃夫火车站周围,造成至少7人死亡。另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8日报道,俄罗斯在前一天夜间轰炸了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和首都基辅。基辅州布罗瓦里市市长萨伯格科表示,俄罗斯的导弹摧毁了基辅以东多处基础设施。俄罗斯国防部18日也宣布,俄军使用高精度导弹摧毁了布罗瓦里的一家军工厂。

哈尔科夫州行政长官西涅古博夫18日在社交媒体表示,俄军在继续猛烈炮击这座城市,他敦促市民待在掩体和地铁站内。不过,他表示,尽管有袭击,乌克兰军队“还是把俄罗斯人赶回了城市的东部”。

北约的弹药“迟到了”

俄罗斯《独立报》18日引用五角大楼消息人士的话称,俄在乌领土上的进攻预计将在未来几天“进入新阶段”。激烈的战斗即将到来,乌军无力击退俄军,因为基辅的军事潜力“已经耗尽”,而北约国家的武器弹药供应“迟到了”。俄国防部称,截至4月17日,乌军常规兵力已损失了1/10。据俄《观点报》18日报道,顿涅茨克民兵领导人巴苏林称,在马里乌波尔,乌军第36海军独立陆战旅旅长巴拉纽克已被打死。目前乌军的弹药、补给品都用光了,“他们成群结队地投降,有些人穿着女装,试图跑出去,他们每天被俘虏60多人”。

17日,泽连斯基接受CNN采访时呼吁西方加快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他说:“今天或者明天就需要装备,而不是2个或3个月。”俄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18日在社交媒体上称:“我看到泽连斯基表示准备战斗10年。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会在几天内收拾你的。”

美国上周准备给乌发送8亿美元武器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俄罗斯在给美国的外交照会中警告,如果美国和盟国继续向乌克兰运送重型武器,将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7日称,西方终于开始援助乌克兰重武器了,他们加大了向乌克兰运送坦克、直升机的力度。但CNN18日报道称,即使最新的援助已经开始抵达乌克兰前线,一名美国官员警告称,随着顿巴斯激战的加剧,“援助可能会在几天内用完”。

,数千乌军拒绝“杏林指什么 最后通牒”继续抵当 俄军强攻亚速钢厂

相关:

俄国防部:俄军摧毁多量美国与欧洲援助乌克兰刀兵新华社莫斯科4月18日电(记者黄河)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8日说,俄军当天摧毁大批从美国和欧洲运抵乌克兰的武器装备。科纳申科夫在通报中说,18日早晨,俄空天军使用高精度空基导弹袭击了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地区一个乌军后勤保障中心,摧毁过去6天从美国和欧洲国家运抵此处的大批武器。科纳申科夫说,俄空天军当天对乌克兰84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摧毁1个导弹维修厂、2个弹药库、1个燃料库、47个乌军人员和装备集中区、22..

平易近国时代的酷女人,若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现代女性如何做到家庭与事业两全,似乎是当下每一个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已存在,民国时期“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教授,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的女性陈衡哲,在她的孕期完成了被胡适称为“开山之作”的《西洋史》,然而过程中她也认识到了成为母亲的代价:“你尽可以雇人代你抚育和教养你的子女,但你的心是仍旧不能自由的”。在下文中,学者张莉回溯陈衡哲身为女性一生的故事,在她看来,陈衡哲..

夷陵之战1800周年:万万不要歧视你的对手距今1800年前,刘备和陆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而在这场战争背后,有着诸多耐人寻味、深思的细节。我们从中也可以观察书生意气的发生、转变与影响。撰文 | 张哲时光倒流一千八百年,刘备和陆逊的军队正紧张对峙。乱世鲜有太平日子。为了替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一改讨伐汉贼的核心战略,对昔日的盟友孙权挥师相向。刘备派人开辟通路,联络异族,策反郡县,挑衅敌军。另一边,陆逊受孙权委派,在夷..

女性友情若何塑造了波伏瓦?4月14日是法国思想家、作家波伏瓦逝世36周年的纪念日。波伏瓦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者、思想家,也是法国享有盛名的小说家,在群星璀璨的巴黎左岸里,波伏瓦如同一柄利剑刺破男性森林,也用她耀眼和富有洞见的思考,启发女性思考自己的语言和生存定位。可是长久以来,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却是她和伴侣萨特的关系,一位深邃的女性思想家,却总被笼罩在萨特的阴影下。然而,波伏瓦的好友认为,早在波伏瓦遇到萨特之前,她就已..

我为什么纪念喷香港片子?曾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港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数百部港片成为了一代人成长的坐标与参照——“吴宇森的热血枪战兄弟情、王家卫的爱恋纠缠男女怨、周星驰的诙谐恶搞无厘头、徐老怪的是非恩仇江湖叹”……当我们一提起港片,这些经典的镜头与片段裹挟着青春的回忆涌现。而那些随着时光老去或已不在的香港电影人,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时代越是仓皇,难免越想在已被定义的昔日时光里找寻慰藉..

43岁往后,他不再因无常而绝望 | 蒋勋重读苏轼苏轼的诗歌,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又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在台湾作家蒋勋看来,苏轼“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当然,不同时期的苏轼在不同心境下写出的诗词全然不同,这些对于生命经验的自然书写、对于生命的片段领悟,让苏轼建立起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与豁达。下文摘选自《蒋勋说宋词》,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可豪迈,可深..

城市到底属于谁?1961年,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借此告诉大家,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甚至有了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

家乡回不去,是因为这些村子糊口图景已磨灭不见了丝瓜架下或扁豆花开,这些典型的乡村景象,离着大多数人越来越遥远。城市中掀起的“露营热”看似让人们更加靠近自然,却难以带着你我真正穿越回村庄去过那种质朴而踏实的生活。作家于兰在其书《声在树间》,重绘村庄里遥远的记忆,寻找那些消逝的乡村事物,带着我们去观察那些叫不上名字来的野草、或是当年从未抓住过的野生小动物。村子里那一草一木、一瓜一藤等野生而自由的生命,仿佛总蕴含着让我们再次热爱生活的力量。本文经..

纽约的餐桌:一份城市打工人记实纽约是一座海纳百川、活在当下的城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人间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街区、车站、公寓、广场,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群。一日三餐,人生百味。纽约人的餐桌,纽约人的饮食,诉说着怎样的故事?美国调查记者、非虚构作家,该书作者艾娜·雅洛夫(Ina Yalof)居于纽约,食于纽约。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撰写过健康、信仰和幸福等多种主题的文章,作品见于《GQ》《时尚芭莎》《纽约》..

卢梭: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虑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在走路时沉思,思维和脚步一起迈向远方。走路——这种恐怕是人类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作家索尔尼的眼中,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通行。在《走路的历史》这本书中,她系统地考察了走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源流发展。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在一次步行探访好友的途中,从随身带的《法国信使》一书里获得启发,开始把行走和思考这两件事结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