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防部:“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沉没

2022-04-15 08:22:15 来源:网络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沉没

当地时间1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被拖往目的地港口的过程中,船身失去稳定性,在狂风大浪中沉没。俄罗斯国防部此前证实,“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起火并导致舰上弹药爆炸,舰体严重受损。

乌克兰方面则称“莫斯科”号是被乌方用“海王星”巡航导弹重创的。

此前报道:俄国防部发布关于“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火灾的声明

当地时间1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关于“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火灾的声明。声明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上的火源已被控制,不存在明火,弹药已不再爆炸。

俄国防部称,巡洋舰仍然保持浮力,主要的导弹等装备没有损坏。巡洋舰上的船员已经被疏散到该地区的黑海舰队舰艇上。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将巡洋舰拖到港口。火灾的原因正在确定中。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俄国防部已向普京报告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相关情况。

14日早些时候,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发生火灾并引发军舰搭载的弹药发生爆炸,导致舰体遭到严重损毁。

,雪贝尔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沉没

相关:

俄军卡-52直升机摧毁乌军伪装阵地 现场视频曝光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摧毁乌军目标(俄国防部)海外网4月14日电 俄《消息报》14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当日公开了一段卡-52武装直升机摧毁乌军伪装阵地的视频。直升机上的屏幕录像展示了导弹发射过程。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摧毁乌军目标(俄国防部)俄国防部表示,俄军发射导弹精确打击乌克兰武装部队的装甲车,隐蔽在树林里的所有目标均被卡-52武装直升机摧毁。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摧毁乌军目标(俄国防部)俄国防部称,在特别军..

“炸弹卡车”上线 翱翔员驾国产新战机进行编队练习近日,空军航空兵某旅严密组织新机编队训练。训练中,换装国产某新型战机的飞行员需要在空中完成多种编队机动,为尽快完成新机改装打下基础。

俄国防部:发射6枚“口径”巡航导弹 超千名乌军战胜钦佩俄罗斯国防部13日公布了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的画面。画面显示,俄黑海舰队舰艇发射了6枚“口径”高精度巡航导弹,打击了乌克兰的地面目标。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当天表示,在俄军进攻下,驻守在马里乌波尔市伊里奇冶金厂的1026名乌克兰军人放下武器投降,其中包括162名军官。这批乌克兰军人隶属于乌海军陆战队第36旅。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公告称,俄方已经从亚速营武装分子手中完全解放马里乌波尔港口,所..

我为什么纪念喷香港片子?曾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港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数百部港片成为了一代人成长的坐标与参照——“吴宇森的热血枪战兄弟情、王家卫的爱恋纠缠男女怨、周星驰的诙谐恶搞无厘头、徐老怪的是非恩仇江湖叹”……当我们一提起港片,这些经典的镜头与片段裹挟着青春的回忆涌现。而那些随着时光老去或已不在的香港电影人,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时代越是仓皇,难免越想在已被定义的昔日时光里找寻慰藉..

43岁往后,他不再因无常而绝望 | 蒋勋重读苏轼苏轼的诗歌,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又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在台湾作家蒋勋看来,苏轼“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当然,不同时期的苏轼在不同心境下写出的诗词全然不同,这些对于生命经验的自然书写、对于生命的片段领悟,让苏轼建立起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与豁达。下文摘选自《蒋勋说宋词》,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可豪迈,可深..

四月是最为残酷的月份:艾略特与《荒漠》一艾略特在文学史上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荒原》开创了一代诗风,引领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潮。作为批评家,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评论在西方文学界赫赫有名。除了诗和文论,他也写过几部诗剧,因此他的第三个身份是剧作家。但诗剧主要是诗,然后是剧,而艾略特的诗本身就具有戏剧结构,所以他写诗剧算得上是轻车熟路,很讨巧。艾略特推崇的是一种近乎智性的写作。他重视经验,强调象征,而..

城市到底属于谁?1961年,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借此告诉大家,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甚至有了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

包慧怡:所有的灵光,都呈此刻精神放空的片段 提到女性学者,你会想起谁?这份名单一定不长,这是因为——女性,从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无论是高校教席,还是学术成果发表,越往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读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在高等教育阶段,诸如此类的声音试图阻止女性踏入科研大门。而当她们进入高校系统,生..

家乡回不去,是因为这些村子糊口图景已磨灭不见了丝瓜架下或扁豆花开,这些典型的乡村景象,离着大多数人越来越遥远。城市中掀起的“露营热”看似让人们更加靠近自然,却难以带着你我真正穿越回村庄去过那种质朴而踏实的生活。作家于兰在其书《声在树间》,重绘村庄里遥远的记忆,寻找那些消逝的乡村事物,带着我们去观察那些叫不上名字来的野草、或是当年从未抓住过的野生小动物。村子里那一草一木、一瓜一藤等野生而自由的生命,仿佛总蕴含着让我们再次热爱生活的力量。本文经..

纽约的餐桌:一份城市打工人记实纽约是一座海纳百川、活在当下的城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人间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街区、车站、公寓、广场,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群。一日三餐,人生百味。纽约人的餐桌,纽约人的饮食,诉说着怎样的故事?美国调查记者、非虚构作家,该书作者艾娜·雅洛夫(Ina Yalof)居于纽约,食于纽约。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撰写过健康、信仰和幸福等多种主题的文章,作品见于《GQ》《时尚芭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