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美国之前没成印度军购伙伴 此刻有机缘了

2022-04-14 09:25:06 来源:网络

据俄塔社12日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和印度在华盛顿举行了由两国外长和防长参加的“2+2”部长级对话。在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美国呼吁所有国家不要从俄罗斯购买武器装备,而有关印度从俄罗斯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后可能遭到美国制裁的决定尚未做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布林肯说道,“我们继续呼吁所有国家避免购买俄罗斯武器系统的新的大型交易,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正在对乌克兰所做的事。”在回答有关美国是否会因为印度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而对其实施制裁的问题时,他表示,“我们尚未就可能的制裁或可能的制裁豁免做出决定。”

布林肯承认,“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包括在军事装备方面的关系有很长的历史。这些关系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扎根了,正如我所说,我们(美国)此前没有机会成为印度的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可以并准备成为这样的合作伙伴,成为印度在安全领域的优先合作伙伴。”当记者问道,从武器供应方面来说,美国可以做些什么来成为印度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及美国可以做些什么来让印度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时,布林肯回答说,“这是我们今天详细讨论的领域之一。”

布林肯提到,印度“向乌克兰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尤其是急需的药物”。他还表示,“印度必须就其应对这一挑战的态度做出独立决定。”他称,重要的是,“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加压力”,以此阻止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俄塔社称,印度军队目前装备有几款俄制武器系统,包括坦克、火炮、导弹系统。2015年,印度宣布打算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在2018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了价值54.3亿美元的S-400系统供应合同,这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满。美国方面威胁要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从俄罗斯购买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系统的国家实施制裁,而印度则表示不打算放弃S-400系统。

,布林肯:美迅雷下载加速器 国之前没成印度军购伙伴 此刻有机缘了

相关:

文科还有用吗?| 两位大黉舍长的谈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有一个勾股定律。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描述文理科的不同,却被很多人用作贬低文科的“拉踩”话术。今天,如果你大学想报文科专业,或者已经在读文科,想继续下去,比如说,准备考研,准备读博,那么你将很可能“收获”大量的劝谏,被告知走文科的道路是如何没有前途。时常听说,未来属于生物科学,属于人工智能,属于材料学,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未来属于人文科学。在高校中,人文专业的学生转社科、转..

结业即失踪业、十年难回国:季羡林的肄业时代高中毕业进入清华、获得奖学金前往德国留学、北大任教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季羡林的经历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光鲜而顺利,也让无数学子向往憧憬。但实际上,季老在他的求学期间,和我们今天一样,也经历着精神的苦闷和现实的种种困难。1934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时,他有“毕业即失业”的担忧;两年的德国留学,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无限延长,他因此滞留国外,有家难归,眼看“国破山河在”。在德国的他于饥饿和轰炸中完成论文写作,祖国..

四月是最为残酷的月份:艾略特与《荒漠》一艾略特在文学史上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荒原》开创了一代诗风,引领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潮。作为批评家,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评论在西方文学界赫赫有名。除了诗和文论,他也写过几部诗剧,因此他的第三个身份是剧作家。但诗剧主要是诗,然后是剧,而艾略特的诗本身就具有戏剧结构,所以他写诗剧算得上是轻车熟路,很讨巧。艾略特推崇的是一种近乎智性的写作。他重视经验,强调象征,而..

城市到底属于谁?1961年,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借此告诉大家,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甚至有了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

包慧怡:所有的灵光,都呈此刻精神放空的片段 提到女性学者,你会想起谁?这份名单一定不长,这是因为——女性,从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无论是高校教席,还是学术成果发表,越往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读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在高等教育阶段,诸如此类的声音试图阻止女性踏入科研大门。而当她们进入高校系统,生..

家乡回不去,是因为这些村子糊口图景已磨灭不见了丝瓜架下或扁豆花开,这些典型的乡村景象,离着大多数人越来越遥远。城市中掀起的“露营热”看似让人们更加靠近自然,却难以带着你我真正穿越回村庄去过那种质朴而踏实的生活。作家于兰在其书《声在树间》,重绘村庄里遥远的记忆,寻找那些消逝的乡村事物,带着我们去观察那些叫不上名字来的野草、或是当年从未抓住过的野生小动物。村子里那一草一木、一瓜一藤等野生而自由的生命,仿佛总蕴含着让我们再次热爱生活的力量。本文经..

纽约的餐桌:一份城市打工人记实纽约是一座海纳百川、活在当下的城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人间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街区、车站、公寓、广场,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群。一日三餐,人生百味。纽约人的餐桌,纽约人的饮食,诉说着怎样的故事?美国调查记者、非虚构作家,该书作者艾娜·雅洛夫(Ina Yalof)居于纽约,食于纽约。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撰写过健康、信仰和幸福等多种主题的文章,作品见于《GQ》《时尚芭莎》《纽约》..

泰坦尼克号事务110周年:船上的中国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110年前的今天(4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这场著名的海难已经成为了人类20世纪最难忘怀的公共记忆之一,尤其自《泰坦尼克号》电影于1998年在中国公映之后,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也承载了许多中国人的共同回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甚至《泰坦尼克号》电影结尾,杰克与罗斯生离死别情节的拍摄灵感,也来自于一位中国人漂浮在沉..

卢梭: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虑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在走路时沉思,思维和脚步一起迈向远方。走路——这种恐怕是人类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作家索尔尼的眼中,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通行。在《走路的历史》这本书中,她系统地考察了走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源流发展。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在一次步行探访好友的途中,从随身带的《法国信使》一书里获得启发,开始把行走和思考这两件事结合在..

谁是王小波“门下喽啰”?| 王小波逝世25周年你可听说过“王小波门下走狗”?它并不是来自批评和讽刺,而恰恰是王小波最初的粉丝们给自己的“荣誉称号”。25年前的今天,王小波离开了我们。1997年4月11日凌晨,45岁的王小波突发心脏病,倒在电脑前。去世前,他还在写作继时代三部曲之后的新小说集《黑铁时代》,没想到这本书竟成为遗稿。生前,王小波曾说:“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当时的王小波还不在主流作家圈中,他的作品也还没来得及在国内出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