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防部:已摧毁乌军超2050辆装甲战车、百余架飞机

2022-04-12 00:17:04 来源:网络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表示,自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已摧毁乌克兰超过2050辆坦克等装甲战车。

科纳申科夫称:“自特别军事行动展开以来,俄军已摧毁乌克兰127架飞机、98架直升机、436架无人驾驶飞行器、2052辆坦克等装甲战车、232台多管火箭炮、894门野战火炮和迫击炮、1975辆特种军用车辆以及234套S-300、‘山毛榉-M1’、‘黄蜂AKM’等防空导弹系统。”

科纳申科夫此前表示,俄军已使用高精度导弹摧毁了多个大型油库,这些油库向尼古拉耶夫和顿涅茨克方向的乌克兰军队提供油料。

,俄国防部:已摧毁燕隼 乌军超2050辆装甲战车、百余架飞机

相关:

泰坦尼克号事务110周年:船上的中国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110年前的今天(4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这场著名的海难已经成为了人类20世纪最难忘怀的公共记忆之一,尤其自《泰坦尼克号》电影于1998年在中国公映之后,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也承载了许多中国人的共同回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甚至《泰坦尼克号》电影结尾,杰克与罗斯生离死别情节的拍摄灵感,也来自于一位中国人漂浮在沉..

卢梭: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虑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在走路时沉思,思维和脚步一起迈向远方。走路——这种恐怕是人类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作家索尔尼的眼中,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通行。在《走路的历史》这本书中,她系统地考察了走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源流发展。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在一次步行探访好友的途中,从随身带的《法国信使》一书里获得启发,开始把行走和思考这两件事结合在..

写出了《牡丹亭》的汤显祖,他在澳门看到了什么?为何《牡丹亭》能成为经典,并且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一样有粉丝?澳门作家穆欣欣认为,这是因为观众对《牡丹亭》这部作品在人物、情感、环境等各方面超越时代的认同——“现在热衷于将自拍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人,和四百年前杜丽娘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作为戏迷,她在新书《文戏武唱》中带着读者仔细体会了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超越生死的“情”;作为澳门人,她带着文化视角考察了汤显祖16世纪的那场澳门“自由行”。我们也许熟悉《牡..

谁是王小波“门下喽啰”?| 王小波逝世25周年你可听说过“王小波门下走狗”?它并不是来自批评和讽刺,而恰恰是王小波最初的粉丝们给自己的“荣誉称号”。25年前的今天,王小波离开了我们。1997年4月11日凌晨,45岁的王小波突发心脏病,倒在电脑前。去世前,他还在写作继时代三部曲之后的新小说集《黑铁时代》,没想到这本书竟成为遗稿。生前,王小波曾说:“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当时的王小波还不在主流作家圈中,他的作品也还没来得及在国内出版。去世..

将无聊的日常写到极致,才是《金瓶梅》最了不起的处所数百年来,《金瓶梅》一直被视为“淫书”“禁书”,然而在学者叶思芬的眼中,它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书中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金瓶梅》最了不起的地方却在于将琐碎、无聊的日常生活写得很精彩,又不改其无聊的本质。”这些“道是平常也动人”的世情风貌,在叶思芬看来,恰好是《金瓶梅》超越《红楼梦》的地方:“我个人越来越觉得,如果没有《金瓶梅》,或许就..

我们与“食人动物”有过精神联系,只不外越来越弱了在现代社会,人类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食人动物”不过是一个艺术性的概念,它往往只存在于文学、绘画以及电影的创作中。然而,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还是难免会看到一些新闻,在景区或山区,可怕的食肉动物将人 (游客) 致伤或致死,这是人类所熟知的一种灾难,唤起了人们真实而古老的恐慌,而这也残酷地提醒着,人并非随时随地都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这种灾难寓意深长。在人类最初的自我意识中,必然包含了在猛兽面前“身为鱼..

在手艺成瘾的社会中,你躲不了无处不在的“赌钱机”在中国,“赌博”是一个不太能摆上台面的行为。即便是早已风靡大街小巷的娱乐活动——麻将,在道德上也常常遭遇诟病。公共话语中的麻将,常常与“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相联系,在城市街头的公共空间里扮演着一个令人既爱又恨的角色。不过,在这种文化语境的影响下,我们也可能错失一些洞察现代文化的良机。2021年,美国人类学家娜塔莎·道·舒尔(以下简称舒尔)的作品《Addiction by design》引进国内,中译名定为《运气..

作家们怎么书写封锁与独处?这些天,一定有不少读者们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里。时间跨度至少两周的被迫“宅家”,打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惯性,如果你又恰好一个人独处,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方式来抵御焦虑?有一种工作,它的“从业者”常常会待在家里、沉浸在孤立的焦虑中并反思自己的内心生活。这是一种依靠自我隔离来将个人的孤独感转化为创造力的“职业”,这个“职业”创作的内容也“负责”安慰他人孤独的灵魂。这个“职业”就是写作。封闭独处有时候能给予作..

泰坦尼克号事务110周年:船上的中国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110年前的今天(4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这场著名的海难已经成为了人类20世纪最难忘怀的公共记忆之一,尤其自《泰坦尼克号》电影于1998年在中国公映之后,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也承载了许多中国人的共同回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甚至《泰坦尼克号》电影结尾,杰克与罗斯生离死别情节的拍摄灵感,也来自于一位中国人漂浮在沉..

卢梭: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虑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在走路时沉思,思维和脚步一起迈向远方。走路——这种恐怕是人类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作家索尔尼的眼中,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通行。在《走路的历史》这本书中,她系统地考察了走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源流发展。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在一次步行探访好友的途中,从随身带的《法国信使》一书里获得启发,开始把行走和思考这两件事结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