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是谁在蓄意擂响俄乌战鼓?CIA全力避免再次难看

2022-01-28 08:26:56 来源:网络

俄媒:是谁在蓄意擂响俄乌战鼓?CIA努力避免再次丢脸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 《俄罗斯报》网站1月25日发表题为《美国如何盘算让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打起来》的文章,作者是亚历山大·加修克。全文摘编如下:

围绕着鼓吹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论调,华盛顿利用所有渠道急剧升级反俄歇斯底里情绪。美国多名官员公开声称“俄罗斯必然袭击乌克兰”和美国将以“地狱般制裁”回应,操控媒体披露所谓克里姆林宫在基辅发动政变的计划,积极散布华盛顿专家对俄乌即将开战的评论——种种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迫使俄罗斯接受身处顿巴斯地区的俄罗斯妇女儿童将被使用美国武器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杀害一事。但既然俄罗斯永远不会容忍此事,战火难免会在欧洲燃起。

战争预测毫无根据

是谁在擂响战鼓?为什么这样做?

俄罗斯与西方1月初在日内瓦、布鲁塞尔和维也纳举行的马拉松式外交谈判尚未真正结束,美国常驻欧安组织代表卡彭特就跳出来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欧洲应该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因为“战鼓擂得响亮”。

美国总统拜登关于普京将对乌克兰采取行动的预测给华盛顿煽动虚假宣传火上浇油。问题是,美国领导人得出如此断然的结论有何依据?此类预测通常只由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给白宫,情报部门官员小心翼翼地将这类绝密文件放入《总统每日简报》里。拜登从中读到的内容以及中央情报局加剧紧张局势的动机都一目了然。

美国的17个情报机构还记得2003年在伊拉克问题上因所谓“可靠情报”而蒙羞,2021年在阿富汗彻底失败,以及美国政客对中情局未能预判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尖锐批评,它们如今正努力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避免再次丢脸。倘若战争将在顿巴斯展开,美国情报部门会说,“我们已经提前警告过了”。如果什么都没发生,他们会说,这是因为“莫斯科害怕我们提出的制裁”。

近日有关美国和英国驻基辅大使馆部分员工及其家属撤离的消息也给媒体增加了散布恐慌的新闻。但是,除了他们自己编造的对“俄罗斯坦克”的恐惧之外,威胁英美外交官的还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华盛顿和伦敦的相关表态只能被视为对俄罗斯发动的又一轮“神经战”的原因。

盟友反俄讨好美国

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主要是英国)在帮助华盛顿增加对莫斯科的信息施压。正是伴随着英国外交部近期的表现,所谓莫斯科计划在乌克兰发动政变的消息才被散播到国际媒体上。

伦敦进行的又一次反俄袭击像回旋镖一样,反而伤害了约翰逊内阁。至少,正是在唐宁街10号目前面临的内政困境背景下,英国《观察家报》看到了英国指责俄罗斯的根本原因。该报指出,对莫斯科提出的指控没有任何细节和依据。这一切可能表明英国首相笨拙地试图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其政治生涯上转移开来。他在实施抗疫封锁措施期间参加社交聚会的丑闻不断发酵。英国的做法缺乏新意,而来自波罗的海的美国盟友更直接、更公开地反俄。例如,在美国的允许下,拉脱维亚宣布打算向乌克兰提供“毒刺”地空导弹,爱沙尼亚有意向基辅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

理性声音不是主流

1月中旬,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了题为“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分析报告。它在地图上详细地、“令人信服”地描述了攻击路线,以及克里姆林宫占领全部乌克兰领土的“战略行动”的各个阶段。该报告的内容已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其作者曾为美国军方和与美国情报部门关系密切的兰德公司效力。

不难想象这类作为信息心理战经典作品的报告的真实客户是谁。令人欣慰的是,除了这种“幻想型专家”,美国政治领域也有务实派专家,包括小布什总统的俄罗斯问题顾问托马斯·格雷厄姆和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拉詹·梅农。两位在1月初撰文提议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讨论冻结20年或25年,以便寻求妥协,缓和欧洲当前的紧张局势。唯一的问题在于,那些在华盛顿做决定的人是否会听取这样的意见。

,俄媒:是谁在蓄意pcgame 擂响俄乌战鼓?CIA全力避免再次难看

相关:

俄外长:西方在乌克兰行为激发“军事狂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6日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就是议会下院就外交政策发表演讲。在谈到当前持续紧张的乌克兰局势时,拉夫罗夫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从乌克兰撤离人员的同时,又在向乌克兰输送武器,这种行为正在引发“歇斯底里的军事狂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 只要看一看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在邻近我国边境地带的挑衅性军事行动,就足够了。美国及其盟友吸引乌克兰加入北约 ,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并怂恿乌克兰,直接..

美媒:美下一代撵走舰隐形机能缩水 设计“令人迷惑”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月25日发表题为《海军下一代导弹驱逐舰在隐形性能上缩水》的文章,作者是凯尔·沟上。全文摘编如下: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公开了下一代导弹驱逐舰DDG(X)的初步概念设计。这款尚未命名的军舰是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它将取代较老的“伯克”级驱逐舰和体型更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第一艘DDG(X)可能于本世纪30年代初开始服役。DDG(X)项目..

长辈问候保留指南不管你是否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可能都少不了与亲戚的聚会。一提到这种家庭聚会,当年被“审问”期末考了多少分、排班里第几名的恐惧又来了,只不过这份恐惧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容变成了工作、结婚、买房、生娃……这种看似的关切,其实大多是潦草的寒暄,就如李宗盛在歌曲《和自己赛跑的人》中所唱:“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大多来自酒肉朋友或是远房亲戚。”台湾资深心理医师刘仲彬在其书《推开心理诊室的门》中,针对这种“年节症..

“过了春节再说吧”对于大多数异乡人来说,春节返乡意味着回归村里的家长里短,或者一连几场的初高中同学聚会,也意味着故乡的气息瞬间将自己“打回原形”——“回乡前:都市丽人,回乡后:村口小芳”。作家韩浩月在其书《世间的陀螺》中,细数自己返乡前后跌宕的心情。在他的笔下,故乡仿佛静态地居于山东大地上:“尽量不使用新语言,也别谈什么新话题,在故乡,只有谈论过去才是安全的、欢快的。”他也坦承自己作为“故乡的逃离者”,被故乡“打..

中国科幻翻译的初步:凡尔纳与《八十日环纪行》儒勒·凡尔纳一直是“科幻小说之父”头衔的有力竞争者,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其作品的大范围流行,毕竟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统计,凡尔纳的作品被翻译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近日,改编自同名小说、由PBS发行的电视剧《八十天环游地球》第一季开播,在国内外都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也把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法国科幻作家上。《八十天环游地球》可谓妇孺皆知,兴许很多人都看过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推..

“谁拥有了文化,城市就对谁有利”“逃离北上广深”一直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这些一线城市总是以其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薪水、更丰富的生活、更自由的环境吸引着更多的人留下来。选择留下,就要面对城市生活的各种弊端——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工作内卷、过高的房价,以及由此导致的无处不在的压力……德国学者马兹达·阿德里致力于“城市压力”课题的研究,并在其书《城市与压力》中,给出 7 条“大城市技能”,他认为,“谁拥有了文化,城市就对谁有..

从这一天起头,数着指头候着过年“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对中国人来说,年隆重又漫长,似乎从刚刚进入冬天开始,人们就着手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制作美食、除旧、添新,处处彰显着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尽管当下年味儿日渐冷淡,但“过年”依然承载着我们诸多寄望与愿景。作家邹汉明出生的塔鱼浜,是位于浙江桐乡西北的一个小村庄,它因拆迁而变成一片废墟,自此,与年味儿和童年相关的一切都成为他往后余生的旧时光。邹汉明用文字..

向这个余华探询此外一个余华2021年,余华又一次出圈了。这一次,他获得了一个新身份:脱口秀新秀。因为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上映,贡献了其中大部分笑点的余华,其往年的访谈或者演讲现场实录也被扒了出来,比如被问到《活着》这本书一共赚了多少钱的时候,余华巧妙回答:“我靠活着活着。”全网都知道了余华童年的时候因为装病而被切掉了阑尾、或者因为第一份工作看过太多人的口腔、羡慕对面文化馆的工作不用打卡而逐渐走上文学的道路……面对2021年..

《白鹿原》中大量的性描写,为什么确实有需要?谈及《白鹿原》,似乎总是绕不过陈忠实对“性”大量又细致的描写。学者梁鸿立足于乡土社会的传统风俗,从性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分析《白鹿原》中的性描写。在梁鸿看来,《白鹿原》是“以对族权的争夺为经线,以性的活动为纬线来描写中国家族制度的命运”的——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性与权力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这种秩序根植于封建家族制度的伦理与文化模式当中。因此,在白、鹿两大家族的权力争夺中,性成为了禁忌,想要获得权力就..

莫言&张清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种子莫言 张清华(摄影:超侠)小说本身具有像树木一样的自我成长过程,跟人一样张清华:莫言老师好,岁末年初受《文艺报》委托,就您的作品问几个问题,同时也由此说开去,聊一些有关的话题。那我们就先从《晚熟的人》开始吧。《晚熟的人》是您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所创作的小说结集,汇集了这几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版以后读者反响热烈,您自己关于这个小说集有些什么想法?莫言:实际上,这个小说集的创作过程是很漫长的,其中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