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核武更新换代,“高卢雄鸡”欲继续雄起

2021-03-11 09:43:10 来源:网络

近期,法国国防部长称,正式启动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发生产项目,该型潜艇计划建造4艘,本世纪3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

启动新战略导弹核潜艇研制、研发新洲际导弹、提出“欧盟核计划”……马克龙政府这两年涉核军事动作频频,加快核武库更新换代,透露了高卢雄鸡新的核雄心。法国为何在核武领域发力?法国核力量如何更新换代。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澎湃防务”将推出“法国 ‘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法国核政策、核武库现代化等话题。

法国的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项目命名为“SNLE-3G”,预计将采用一系列更新型的技术设备,同时,配套的海基潜射弹道导弹也将采用新版本的M51型号,法国的核武库升级之路轮廓逐渐清晰。

法国升级核武库有现实考虑

法国此时宣布升级其核武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法国现有的核作战装备从研发立项算起已经达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间。法国的核威慑以海基核力量为骨干,用于取代法国现役“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凯旋”级研发设计始于1981年,现役四艘中的第一艘开工建设于1989年,1997年服役,按照每三至四年开工一艘的速度,第四艘“凯旋”级于2000年开工,耗时十年、直到2010年才最终服役。虽然“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年纪不算老”,但如果算上研发立项的时间,距今已有四十年。因此,算上法国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发设计时间,装备一代、研制一代,替代“凯旋”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项目近些年立项并不意外。早在2012年,法国国防采购局就为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制定了研发预算,此后的2013年至2018年,配套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改进研发、声呐等技术设备的研发纷纷上马。按照法国官方披露的细节,2035年,首艘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入役,此后每五年建造交付一艘,预计第三代法国海基核力量将服役至本世纪90年代。

“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法国核力量的核心装备,该潜艇配备了M-51潜射弹道导弹。

“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法国核力量的核心装备,该潜艇配备了M-51潜射弹道导弹。

其二,近些年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纷纷进行核武库的现代化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法国加速自身核武库的升级换代。近年来,美俄两个世界核格局中第一梯队的核强国都在进行核武库的升级换代。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核门槛,增加核武器使用范围的政策,其中也不乏对已有核武库的升级换代。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拿下了美国下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订单,还在2015年拿下了美国下一代隐身远程轰炸机的研发订单,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获得了美国下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的研发订单,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武库已经初现图形。

俄罗斯方面,自2018年国情咨文中展示了例如“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核动力潜航器、“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等多款新型核武器。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公开核武库的发展建设情况,在2020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宣布,俄罗斯在制造新型核武器方面首次超越其他国家。英国的核武库现代化进程也稳步推动,2006年,英国启动了对核力量的升级,和法国一样,英国主要倚重海基核力量,新型的“继承者”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2030年开始取代现役的“前卫”级。对比来看,欧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法国的核武库现代化在时间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尽快启动核武库的升级对法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法国谋求通过核武加强领导欧洲

核武器对法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安全角度,核武器是法国国家安全的基石,这一思维在法国二战后的历届政府中根深蒂固。近代法国历史上,首都巴黎遭受过三次入侵: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侵入巴黎;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人进入巴黎;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占领巴黎。在法国人看来,常规军事力量不能带来国家的绝对安全,核武器才能。此外,法国一直奉行独立的防务政策,虽然身为北约的一员,但是法国不同于英国那般对美国言听计从,法国与美国维持着微妙且复杂的稳定关系,法国甚至怀疑美国是否会在危急关头冒险保卫欧洲,进而更想拥有自己的核威慑力量。核武器的出现以及核武器强大的威慑效应让法国看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绝对”武器。

法国从核力量的建设研发、使用决策、国内设备制造等均独立运作,虽然独立发展核武器耗资巨大,但走出二战废墟的法国仍不遗余力投入资源。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法国自拥有核武器起一直独立研发战略威慑力量,在美苏冷战对抗的阴霾下,成为了欧洲的“核武库第三极”。但凡涉核事务,法国不惜投入高昂费用,2020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在未来5年内,法国将投入高达370亿左右欧元进行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改造。

法国不遗余力独立发展核武器也与其大国心态有关。历史上,法国在过去三百年间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发挥着影响力,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过:“没有伟大,就没有了法国。”这种主导地位带来的光荣感渗透进了法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法国的国防安全战略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这种国家主义体现在法国对独立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在坚持独立性的同时,追求大国地位,追求领导地位,尤其是欧洲的领导地位也是法国发展独立自主核能力的主要考虑。早在戴高乐执政法国时,他的一系列谋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策思想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其中在防务问题上,就是要摆脱美国控制,欧洲人自己保护自己,而不要寄希望于大西洋对岸的美国,防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拥有足以威慑对手的力量,核武器就是这一力量的代表。

“凯旋”级核潜艇具有很强的战略打击能力。

“凯旋”级核潜艇具有很强的战略打击能力。

2006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就提到核威慑应用于欧洲共同防务的想法,他提及法国的核保护伞已经延伸到法国的盟友。同样,马克龙进一步强调法国的核威慑能力与法国在欧洲防务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马克龙在讲话中多次把法国和欧洲的安全并列在一起,例如提到核威慑能力对维持地区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欧洲;法国的核力量未来会进一步发挥威慑作用,法国的核力量增强了欧洲的安全;欧洲的利益就是法国的切身利益等。

现在欧洲情况对法国而言,可以说是其彰显欧洲领导力的较佳时机。一方面,英国脱欧,法国成为欧盟内部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英国脱欧前,欧洲事务主要由英法德这“三驾马车”共同主导,三国共同主导欧洲的政治走向,德国更关注经济,英法主导安全防务。但是,英国又和美国保持着密切关系,英国一直以岛国身份实施着“离岸平衡”战略,实际上对于欧洲的走向,英国更像美国安插在欧洲的代言人,欧洲呈现出“美英-法德”两股力量互动的局面。英国离开欧盟后,在欧洲大陆上,法国成为欧洲的防务主心骨,法国将成为欧洲安全尤其是战略安全的“盾牌”。在当前美俄对抗加剧的情况下,欧洲处于北约对抗俄罗斯的前沿,拥有核武器的法国在欧洲的安全主导地位会愈发稳固。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给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带来了消极影响,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的诸多政策行为,例如经济政策、贸易关税以及退出伊核协议等,加深了美欧之间的裂痕。在美欧关系出现消极因素的情况下,法国在欧洲主导力会更加明显。戴高乐曾提到,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理念在法国政界不乏拥趸。马克龙在2018年也提到了北约“脑死亡”论,实际上也是为了推动欧洲的所谓“独立”,即在法国的安全主导下,欧洲成为法国领导的世界一极。

英国脱欧,美国刚刚摆脱了特朗普,法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合法拥核国,法国现在可谓占尽了稳固欧洲领导力的“天时、地利”,至于“人和”,则是法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英国脱欧后,欧洲形成了“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欧洲的经济“马车”德国的立场和态度值得关注。德国认为欧洲的防务应该处于北约的框架之下,这实际上正是与法国唱反调,作为经济“马车”的德国或许不希望看到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一家独大。也即是说,法国在表面看来似乎成为了欧洲的领导者,但是就现实而言,欧洲内部就法国的领导力还存在着不一致的声音。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军备控制与国家安全方向)

,加快医药代表简历 核武更新换代,“高卢雄鸡”欲继续雄起

相关:

老师,如果我们待在这儿,可能会死掉!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随后引发巨大海啸,致使1.8万人遇难。共75个孩子不幸身亡,其中竟有74人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预警明明已经发出,大川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还是错过了逃生的窗口呢?2011年3月11日那个地狱般的下午,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摘自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的非虚构作品《巨浪下的小学》,帕里在六年的研究中发现,可能真正的问题正是日本本身。《旧世界的最后一小时》文/理查德..

刷脸泛滥,人工智能需要处理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吗?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人工智能的建议一再被来自科技界的代表提及。显然,人工智能系统已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好处,并且有潜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波特兰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梅拉妮·米歇尔在《AI 3.0:思考人类的指南》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你可能一直在使用的许多服务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有些甚至你都没有意识到,如语音转录、GPS导航和出行规划、垃圾邮件过滤、语言翻译、信用卡欺诈警报、书籍和音..

“世界主义者”陈乐民:做“有灵性的沙粒”《查理周刊》惨案、伦敦的爆炸、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蔓延欧洲的新冠疫情……近年来新闻里不时传来欧洲的坏消息,让我们不由得产生困惑:曾经光辉的欧洲文明已经沉沦了吗?欧洲文明还重要吗?新近出版的九卷本“陈乐民作品新编”可以被看作是对这种困扰的回应。陈乐民生前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与欧洲学家。解读欧洲文明进程的轨迹,并把这种对异域文明的观察最终落到对本土文明的省察,是陈氏文明史书写的独特思想路径。陈乐民(1930-2..

余华时隔八年写出的《文城》是“纯文学爽文”吗?“尽管我对作为小说的《文城》评价有很大保留,但我依然要承认,《文城》背后的余华有些打动我——与此相比,《第七天》背后的那个余华就会让我感到不适,他功成名就,却偏要来不可靠地代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愤怒和残酷。”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说:评余华《文城》文 | 李壮让我们开门见山地说:在我个人看来,余华的新长篇《文城》,是个好故事,不是个好小说。接下来,让我来具体解释一下这句很短却又很绕的话。01“小说”和“故..

有人把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都画出来了卡尔维诺在经典作品《看不见的城市》里假借马可·波罗之口,向忽必烈讲述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见过的城市。书中,马可共讲述了55座城市,卡尔维诺将这些城市固定在11个系列里,每个系列5个片段,这些片段被重新组合,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

这一次,我们听她说——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故事在属于“妇女”的节日里,我们见到最多的称呼却是“女神”“小仙女”“少女” ,似乎超脱于俗世烦恼、家务琐事、岁月流逝,女性的魅力才真正焕发。有这样一群少女,她们的呼喊隐没于战争史诗中;有这样一些 “仙女” 和 “妖精” ,她们成为英雄凯旋故事里的 “花边” 和 “作料” ;还有那样几个女人,被称为 “毒妇”“巫婆”“疯女” ,背负上 “祸水” 的骂名。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们她们在奥林匹斯山巅俯瞰人间冷..

成为母亲后,她写下母职的另一面过去几年,在关于女性话题的种种讨论声中,母职与女性身份的冲突问题常常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母职是否与生俱来?成为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当代女性来说,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想要从中厘出个头绪,也绝非易事。在又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想要重拾母职话题,探讨常常被主流话语所掩蔽的“母职暗面”。为此,我们请到了今年刚出版《我本不该成为母亲》的加拿大作者阿什莉·奥德兰(Ashley..

白先勇:王国祥走后,我孤独至深以下文章来源于往事叉烧 ,作者叉少说起华语文学,白先勇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出身名门,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小姐,导演谢晋称呼他为“最后的贵族”。白先勇不到三十岁就写出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到今天为止,这本书在20世纪中文小说中依然名列第七,是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白先勇一生只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孽子》,《孽子》为华语同志文学开山之作,曾推动台湾地区同志运动的发展。白先勇一生..

埃莱娜·费兰特:作为女性,我们要建立丰富广阔的文学世界“我只有采用一种简洁、清醒、强悍的女性声音,类似于这个时代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声音,我用这种声音开始写,才会觉得能写一个好故事。”——埃莱娜·费兰特注:本文摘自埃莱娜·费兰特的书信、访谈集《碎片》,原文刊登于2015年《巴黎评论》。因篇幅限制,内容有删减。妇女节快乐!埃娃:你觉得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之间有什么根本的差别?费兰特:我通过我的个人经历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从小——十二三岁——就非常确信,一本好书..

《我的心迟到了》:佩索阿爱情诗中奇特的四重奏佩索阿在文学中创造了“异名”奇迹。对众多异名的使用使佩索阿的爱情诗成了一座爱的迷宫。大体而言,卡埃罗是爱的实践者,佩索阿是爱的描述者,冈波斯是爱的反思者,雷耶斯是爱的倾诉者。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爱情诗中奇特的四重奏。撰文丨程一身《我的心迟到了:佩索阿情诗》作者:(葡)费尔南多·佩索阿译者:姚风版本:果麦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12作为佩索阿的译者,我知道他有过短暂的恋爱史,其情诗有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