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军:印度边境挑衅将长期存在 我军亟需改善边防条件

2021-02-20 20:18:37 来源:网络

英雄永在,边关必宁

作者:杨承军,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9日《国防时空》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同日《解放军报》当日也刊发了我军中印边境部队官兵卫国戍边的先进事迹,发布了中央军委对四名官兵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追授一等功的决定。报道首次公布了去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的伤亡数字:我军有四人牺牲,一人重伤。也讲到了在那次边境冲突中,我边防官兵英勇作战,打得印军溃不成军,丢下大量伤亡人员狼狈逃窜。

在反复阅读和收看相关报道之后,多次让我潸然泪下。正是有了这些为国而战的军人英雄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发展,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

印度不断对华挑衅的背景

印度不断对华挑衅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一是霸权背景。在印度背后,一直有着大国从武器装备和情报信息的支持,让印度当局愈发感到有恃无恐。他们本想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特别是在领土上占到便宜,但当前美国都自顾不暇,就连达成一项贸易协定的幻想都落了空。

二是疫情背景。面对着严峻疫情,印度政府甩锅中国,大肆编造“中国病毒”言论,然而其新冠感染病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而手足无措。

三是经济背景。印度经济2020-2021财年已萎缩7.7%以上,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莫迪的农业法改革已失去民心,国内的反对党也在利用农民起义事件以及撤军问题大肆炒作。

四是军事背景。对这次加勒万河谷事件,印军早有预谋,他们从2020年4月开始,就越界搭建便桥、修建道路,频繁在边境越线争控,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导致边境局势不断升温。这次更是公然违反与中方达成的共识,其印度第3步兵师师长巴帕特少将下令悍然越线挑衅我军官兵。对此我军10名官兵出面交涉,遭到印军突然袭击,随后我军70人首批增援队伍赶到,击败总数约600人的印军。结果是印军丧生约30人,被俘近50人,受伤人数约100人。

为了转移矛盾,印度政府转而煽动边境冲突以转移国内矛盾的注意力,不断在中方边境挑衅,致使2020年边境冲突次数再创新高。但在我军官兵的严守之下,印度寸土未得,其军队更扛不住高原的恶劣环境,导致其战略判断和决策的一再失误。

我国捍卫领土的决心意志不会动摇

我外交部发言人谈到,去年6月份发生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责任不在中方。我们为了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推动局势降温和缓和,保持了高度克制。但印方多次对此炒作,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国际舆论。

针对印度把T-72坦克部署到边境的现实,我军也部署了99A主战坦克、15式轻坦、歼-20等先进武器装备,让印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

今天的加勒万河谷前哨,我军官兵时刻高度戒备,牢牢扼守河口;在风雪飞扬的驻训场,官兵们驾驶新型战车精训苦练,随时准备迎敌亮剑;在新型保温营房内,官兵们齐装满员、战斗生活物资充足,完全具有长期驻守的实力。

领土不能丢失,英雄不能遗忘。我们应大力弘扬边防部队战友们热爱和平、忠诚使命、捍卫正义的英雄精神。烈士将为国人所永恒铭记,他们是戍边的卫士,是守国的英雄,和历史上保卫祖国领土的英雄一样,他们将永载史册!

国家需要英雄、需要血性

央视和《解放军报》的报道,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事实真相,也表达了对英雄官兵和烈士的崇高敬意。中国之所以选择在半年后公布这段历史,是因为通过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双方达成了“尽早启动边境脱离接触”的共识,位于班公湖南、北两岸的两国军队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撤军,西线局势得到了进一步缓和。

然而对此,印度陆军北部战区司令乔希,居然对媒体称,此次撤离是印方在对峙后取得的重大胜利,还不断强调这是“印度的成功”,称让“中国丢了脸”,还再次表达了印度“绝不屈服”的信息。印度这种一贯的狂妄、无知和疯狂,一定会长期存在。

我对中印边境下步形势的分析和思考是,从近期看,我军会坚决、果断地粉碎和回击印度的挑衅;从中期看,双方都会继续加强战场建设,加强一线官兵、装备,后勤基础设施;从长远看,需要规划彻底解决领土纷争方案,从战略上不再把西部作为次要战略方向,加强对该处的各种投入,特别是大幅加强战场建设,这里虽然我军居高临下,但日常驻军仍是边防团及边防哨所,驻军人数也远少于印军。

二十多年前,我到南疆军区出差时,和机关同志到过这附近,亲眼看到这里环境险峻复杂,极度荒凉,气候恶劣,虽然后来我们扩建了公路,改善了巡逻条件,安装了摄像机,有了一线投送能力,但与对面的印军相比,其军事优势并不显著,这些都亟需得到改善。

我们必须加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面对来自印度的军事挑衅,我们必须让世界和国人看到,中国为捍卫领土主权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对于任何敢于来犯之敌,我们必须坚决还击,并将其打痛、打残,让侵略者永远记住与中国为敌的结果和下场!

,杨承军:印度边境赵珈萱 挑衅将长期存在 我军亟需改善边防条件

相关:

少年情事老来悲:匆匆分手不再相见,成为一生的遗憾能够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能够被抹去的爱情,未必称得上爱情。爱情很短,遗忘很长。自号“白石道人”的南宋词人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邂逅过一段短暂的爱情。他们曾同游元宵灯节,阔别近二十年,他依旧如期想起。公元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仍然未仕,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靠卖字和朋友接济度日。是年春节,他连写数首《鹧鸪天》,将少年情事老来况味,尽付一阕阕词曲。撰文 | 三书01诗鬓无端又一春/ /《鹧鸪..

七大姑与八大姨:中国人复杂的亲属称谓是怎么来的?正月里头走亲访友,如何称呼长辈疏忽不得。许多中国孩子在学说话时恐怕都曾为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属称谓晕头转向——中国亲属称呼非常复杂,英语世界用“uncle”指代的父辈男性亲属,在中国就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五种称谓;“cousin”的概念更是涵盖了汉语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八种情况。中国人为什么会发明如此复杂的亲属称谓呢?汉语言研究者郑子宁在《东言西语》一书中指出,..

《刺杀小说家》:杀死那个理想主义者距离双雪涛辞掉银行柜员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已经十年了。今年将有两部根据他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上映,一部就是即将在今天后春节档公映的《刺杀小说家》;另一部则是悬疑要素和东北元素都很突出的《平原上的摩西》。从世俗角度来看,双雪涛似乎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了,但他却在前几天的采访中说:“‘成功’这个词用在作家身上很奇怪,我觉得还是活下来了,以作家的身份活下来,而且基本上是相对自由的,以自己比较..

武汉实体书店海外展业 新加坡卓尔书店开幕沁人心脾的书香,从江城漂洋过海到狮城。2月8日,卓尔书店新加坡店盛大开幕,将为这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增添新的人文色彩。伴随首家海外店开业,卓尔书店首次走出国门,为海外华人及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经典书籍,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汇交流。卓尔书店新加坡店位于繁华的新加坡乌节路德丰广场,共两层,总面积433平方米。一楼是咖啡吧与儿童读物空间,二楼是文学、艺术、历史、工具书和畅销英文书,此外还设有小画廊..

出租屋里的流动图书馆:一个不算成功的成长实验两年多来,流动儿童浩哲几乎每周都会从mini图书馆借书,书里装着一个连父母都无法为他描述的世界,陪着他在远离家乡的出租屋里漂流。出租屋闷热幽暗的楼道里,8岁的浩哲跺跺脚,踩亮了楼道里的灯,走到书架前——这是他每天都要光顾的“mini图书馆”。他扫了一眼这个四层的书架:平常每周都更新的书半个月没换过了。浩哲有些失落,马上进入三年级,他的个子窜高了,看书的胃口也变大了——一个晚上就能翻完两三本。看到书没有更..

杨贵妃一曲胡旋舞,梦回敦煌飞天本 文 约 7330 字阅 读 需 要 20 min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何为飞天金庸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

《数据要素领导干部读本》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2021年1月30日,《数据要素领导干部读本》出版座谈会在线上举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广东省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晓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

我们的问题不是自我太多,而是没有自我近期,诗人惠特曼最著名的长诗《自我之歌》中译版出版。《自我之歌》是惠特曼对“自我”最丰沛恣肆的一次袒露和歌颂。2019年是诗人诞辰200周年,曾引发了一轮对惠特曼诗歌遗产的新讨论。《自我之歌》也让我们对惠特曼的理解更加立体与深入。北京,197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14岁的孩子在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文艺晚会上听到一首诗,让他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兴奋”,从此他的生命状态改变了。那首被人艺演员周正朗诵的诗出自沃尔特·..

《情人》作者杜拉斯: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的作者,《奥蕾莉娅·斯坦纳》的导演,被称为横跨文学与电影的“作者导演”。但她却始终认为,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本文节选了《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的译后记和部分章节,以展现她的电影观、文学观。图片亦来自该书。《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李宗盛心中依然住着那个少年每当听到自我剖白的音乐,总能想到李宗盛的那首《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还未如愿见到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遗憾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台湾金曲奖在颁奖词中说道:“《山丘》写出每个人心里深藏甚至尚未发现的部分,一举击中人心。”本文作者姚谦是一位作词人,他在介绍两位少年的“自传体”歌曲时都同李宗盛的《山丘》进行了对照,这两位少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