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抢占北极战略高地 对俄战略围堵步步紧逼

2021-01-14 06:53:06 来源:网络

美国军舰在北极海域进行补给作业

美国军舰在北极海域进行补给作业

近期,美俄战略博弈持续升级,军事对峙日趋白热化。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军事动作频频,在各战略方向不断向俄示威示强,围堵挤压俄战略空间,反映出美国将俄罗斯定位为全球主要战略对手、对其进行战略打压的根本立场,也折射出美俄之间结构性矛盾难以缓解,战略互信缺失的基本态势,未来两国关系还将面临更大考验。

抢占北极战略高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北极航道的适航性不断提升,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运输距离大大缩短,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开掘潜力日渐凸显。1月5日,美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官联合签发《蓝色北极——北极战略蓝图》,提出未来20年美海军为应对北极航道适航性提升、北极海域战略环境复杂化所采取的战略举措。为实现目标,美海军将寻求在邻近北极圈地带增建港口与机场、加强极地任务相关装备与战术研发、提升通信能力和情报监侦能力,强化与盟友间的军事合作。

同日,美海军部长布雷斯韦特表示,美海军将在俄附近的北极海域开展定期巡航,从而遏制俄罗斯在北极领域的扩张。他提到,美海军将进入巴伦支海,经该海域前往俄北方舰队所在地科拉半岛附近海域,更加频繁地展现军事存在。

报道称,科拉半岛北临巴伦支海,东南临白海,靠近芬兰。岛上有俄罗斯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是半岛上的主要海港。苏联时期,摩尔曼斯克是一个重要的潜艇生产中心,现在仍是俄北方舰队总部,对俄军力投送至关重要。

近年来,美军各军种相继在北极展开行动,加速北极军事化。2018年10月,“杜鲁门”号航母舰队群27年来首次越过北极圈进入北极,参加该年度北约“三叉戟”军演。2020年7月,美空军和太空军发布首份军种《北极战略》,系统阐述其战略目标与规划。目前,美军在阿拉斯加部署的第二支F-35A战机中队已经成立,包括空间跟踪系统在内的预警网络不断完善,北极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得以强化。美陆军也加紧展开系统训练,提升士兵在北极高寒作战环境下的作战技能。

此外,美国国防部、海岸警卫队与海运局近期正在联合评估在北极建立深水港口与海军基地的可能性。新建港口与基地将具备停泊、维护、补给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能够储存物资与武器装备,甚至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投送兵力的前沿阵地。

强化黑海军事部署

在俄罗斯西南边界,美国也持续加紧对俄监视与围堵。据美《星条旗报》网站1月5日报道,美国驻欧洲和非洲空军司令部发布消息表示,美空军已将90名空军人员和未知数量的MQ-9“死神”无人机调至罗马尼亚肯皮亚图尔济市的空军基地进行长时间部署,以支持北约的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工作。该型无人机巡航高度达1.5万米,续航时间超过15小时,可携带4枚AGM-114“地狱火”空对地导弹,具备察打一体能力。

2020年6月,美军MQ-9“死神”无人机首次部署至俄邻国爱沙尼亚。分析指出,由于爱沙尼亚紧邻俄罗斯边界,并正对俄海军进出波罗的海的咽喉水域,因此在常态化密集监视行动下,俄方行动基本一览无余,这将对俄海军在波罗的海的活动构成威胁。此次美国又故技重施,将MQ-9“死神”无人机部署在罗马尼亚,意图监视俄黑海舰队的一举一动。

外媒评论称,MQ-9“死神”无人机在罗马尼亚的部署将有助于提升北约常态化情报监视和侦察行动效能,使北约更加准确掌握俄黑海舰队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干扰,甚至封堵俄黑海舰队前出路径。同时,美方还可借此加强同黑海沿岸国家的军事合作,加强双边关系。

对俄打压或继续加码

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美俄关系急转直下,长期在谷底徘徊。虽然美现任总统特朗普在执政初期表现出对普京的赞赏,外界一度对美俄关系转圜抱有期待,但很快期待化为泡影。美俄双方在干预美大选、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上旧怨未解,又在《中导条约》、委内瑞拉等问题上频添新仇,加之美俄为争夺地缘空间博弈不断,随着美当选总统拜登即将入主白宫,双方长期的战略分歧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

一方面,拜登政府对俄政策或将更加强硬。拜登此前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对俄罗斯的不满。2018年,拜登在美《外交》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如何抗衡克里姆林宫——捍卫民主,对抗敌人》的文章,抨击特朗普出卖美国利益,呼吁对俄采取强硬立场。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拜登直言“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敌人”。

另一方面,出于维护北约的考量,美方将增加欧洲安全投入。拜登一贯主张增强北约军事力量,依靠有力的联盟体系与俄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平衡等问题上展开斗争。未来,美国或将改变对北约成员国在防务费用等问题上进行胁迫的做法,重塑与传统盟友关系,加强对俄军事围堵。

,美军抢wda 占北极战略高地 对俄战略围堵步步紧逼

相关:

“我定有缺点 定是古怪的人”豆瓣有个短评,说“好多卑微者的情诗啊,不过我喜欢”。卑微吗?或许。又或者不是卑微,只是年轻……诸事都不能确定。比如这首《……是自由》:有那么一些瞬间:我认为一切都是真的。曾发生过者,毋庸置疑。河水倒流。雷峰塔坍塌你终会爱我,而真正的情感取之不竭。有那么一些瞬间。‍‍2011.8.2当年为什么轻信,为什么失望,为什么热情,为什么写诗?好多也已经忘了。‍‍‍——by 文珍以下诗歌都摘自作家文珍的诗集《鲸鱼破冰..

那些消失不见的老北京服务行当儿老北京的服务行当儿有很多, 剃头、绱鞋、修理雨伞、磨刀、锔碗、箍漏锅、焊洋铁壶、修理竹门帘等。在过去,这些手艺人大多走街串巷,胡同里的叫卖声连同“响器”发出的各种声响不绝于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司空见惯的老行当儿,如今只能在记忆和文字里找寻。作为一位地道的“老北京”,孟繁强年复一年地写下自己的记忆,讲述着他经历的岁月和变革。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看看他笔下老北京的服务行当儿是什么样的。以下..

梦里的时间和现实中的一样快吗?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窘境:当闹钟响起的时候,立刻按下暂停开关,缩回温暖的被窝里继续打盹,当我们再次醒来的时候,往往发现时间已经流逝,甚至因此错过了早上去公司的班车,或是朋友间难得的聚会。唉,为什么时间从不歇歇脚,与我们一起打会盹呢?当我们悔恨交加的同时,也会回想刚刚睡着时做的梦。梦里的情景千奇百怪,有些与生活相关,有些是超现实,还有些纯属噩梦。有一个问题一直在那里,却很少被人提起:梦里的时间和..

"我快没时间了!""我没空!":我们的时间是如何加速的?通过查看钟表、日历或手机,我们知道了某一时刻的“时间”,并把它与事件、人物和地点建立联系。这是人类自近代以来完成的统一时间、统一叙事。差别只在于时区不同,“当地时间”亦有所不同。古往今来,从神秘学说、哲学到现代物理学,每一种知识体系都先后在争夺解释时间。在今天尤其被普遍信任的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解。它几乎打碎了关于时间的一切坚固的观点。时间的流逝并非“人人平等”、并非只有一个方向,更不存在唯一一个时..

名校情结、地狱考试、焦虑妈妈……日本教育系统内卷实录“系统”表示在从事社会政治追求的方方面面中存在着一套关系,也表明一些无法逃避的强制力安排,它暗示了某些超乎民主政治潜在矫正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论日本政治的时候,“系统”这个词就非常有用: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社会”,但不管怎样,它都决定着日本人的生活该如何,以及谁该服从谁。——卡瑞尔·范·沃尔夫伦荷兰记者、政治评论家沃尔夫伦用“系统”这个词解释日本的权力结构。在东京长达30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沃..

大文豪们写作时都有哪些怪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每个写作者必经的过程,那些传世之作的诞生更是如此。在《怪作家》这本书中,作者化身一名“文学侦探”,为人们揭秘世界名著诞生的种种细节,以及名作家们写作时的怪癖与执迷。内容看似猎奇八卦,实则透露出写作的无数艰辛。文章来源:文汇报01 普鲁斯特、D.H.劳伦斯:孤绝于卧室,或到树林里写作写作的更多时候,马塞尔·普鲁斯特选择把自己孤绝于卧室。他夜里写作白天睡觉,时间的倒错使得他进一步抽离..

“梓X”成2020新生儿爆款名 陈凯歌投诉恶搞博主|文艺周报文艺周报 Volume 33凤凰网读书文艺周报,盘点一周国内外文化新闻,在碎片化信息洪流里,留下值得被记录的部分。过去的一周文艺关键词有:“梓x”成2020新生儿爆款名;陈凯歌投诉恶搞博主;虾米音乐宣布2月5日关停; 于正、郭敬明道歉,《晴雅集》下线;新文学杂志《小鸟 Aves》上线;B站跨年晚会直播峰值破2.5亿;宫崎骏迎80岁生日,《龙猫》简体中文绘本授权出版;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颁出;《仙剑》《逆水寒》将翻拍..

宫崎骏八十岁了,为什么人人都爱他?“如果你在下雨天的车站,遇到被淋湿的妖怪,请把雨伞借给它,你会得到森林的通行证噢~”一位网友的这样一句话,大概表达出了许多看过《龙猫》的观众偷偷藏进心底的美好幻想。在宫崎骏的故事里,温情又奇异的世界属于所有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谁都抵不住那份纯真奇妙带来的会心一笑。那个世界里,总是有着褐色的泥土、齐腰的绿植、参天的树木、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安逸的村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与精怪,万物有灵,平..

村上春树的最新作品:终于完整谈起了父亲、自我与猫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来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2019年,村上春树曾撰文自曝“家丑”,首次对外公布父亲的侵华战争史,一时激起舆论热议(详见: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村上春树与父亲绝交二十多年,父亲人生中经历过的动摇与恐惧,也成为了他对世界的迷茫与不安。在2021年出版的这本新作中,村上春树冷静地书写父亲的整个人生,将自己与父亲漫长的隔阂、决裂与和解转..

“在这里,自由、疯狂、死亡说了算”“历史进程对于音乐起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不同观点严重对立。对于古典音乐来说,长时间以来占上风的观点,是认为音乐与社会隔离,断定音乐是自身完备的语言。在高度政治化的20世纪,这种隔离一再发生破裂。”在《余下只有噪音》的前言中,亚历克斯·罗斯这样描述古典音乐与20世纪。可能1900对于现代人来说过于遥远,但是德彪西、托马斯·曼、李斯特、勋伯格等引发巨大回响的名字,却是作者“聆听”20世纪的肇始。请伴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