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代变迁:回望军营盘中餐

2019-10-14 01:54:45 来源:网络

来源:解放军报

图①:今日官兵餐桌。图②:野战饮食训练。图③:利用野战给养器材制作热食。杨帆、韩海建 摄

共和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吃饭是个大问题。

年逾古稀的吴立香,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那个年代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吃上一个白面馒头能高兴好几天,地里的红薯叶还没长大就被摘了。”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后方“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炒炒面”。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一个苹果轮着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线官兵通过开荒生产、养猪种菜等方式实现自给自足。曾在北疆边陲当兵、如今已年逾八旬的老兵王峰锐回忆:“当时部队的饮食保障品种单一,白菜、萝卜、土豆是主要食材,主食多为用小米面、玉米面蒸出来的窝窝头。”

70年光阴荏苒,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2835亿公斤。品种多样的蔬菜鲜肉走上国人餐桌,反季节蔬菜瓜果也成餐桌“常备”。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饮食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军队饮食保障。

全军部队官兵伙食费标准不断提升。今年初,《关于调整部队基本伙食费标准的通知》出台,对伙食费灶别标准、过节伙食补助费标准及伤病员、疗养员伙食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文职人员伙食费标准,进一步提高部队伙食保障水平。

今天的军营餐桌,“六菜一汤”已成标配,鸡蛋、牛奶、水果天天见。随着野战给养单元、新型野战快餐的推行,“军字头”饮食保障逐步向野战饮食实战训练延伸……

小小军营餐桌,浓缩时代变迁。一张张“军字头”食谱,记录下我军后勤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的时代印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74集团军某旅,跟随回营老兵一起回忆军营“食”代变迁。

■老兵回营,发现连队日常伙食比当年“加餐”还要丰盛

盛夏时节,第74集团军某旅四连迎来了17位从四面八方回到连队“探亲”的老兵。

从20世纪70年代起,这批老兵会不定期回“家”看看。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军营,这里也留着他们一生珍藏的回忆。

再次走进老部队,“50后”老兵李昌健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午餐的“六菜一汤”让李昌健一度以为,是上级特意为了他们的到来加了餐。

连长陈俊良笑着说:“这就是连队官兵的日常伙食标准。”那天,李昌健特意要了一个白面馒头。咬了一口,这位64岁的老人笑得开心极了。

从一个馒头开始,李昌健和老兵们拼凑起脑海中的“伙食记忆”。

20世纪70年代初,物资相对匮乏,地方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定量供应。李昌健在农村长大,家中兄弟姐妹五个,小时候最大愿望就是天天有肉吃。长大后,李昌健一心想到部队锻炼:“军人保家卫国,当兵光荣;另外,部队待遇不差,到了部队不挨饿。”

经过2次征兵考核,李昌健圆了军营梦。李昌健记得,他在部队的第一顿饭吃了6个馒头。那会儿早餐天天就着咸菜喝稀饭,馒头一周吃三次,每次都被吃个精光。逢年过节伙食最好,连队热热闹闹地杀猪宰羊,让官兵们“打牙祭”。

这样的伙食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老兵陈成1987年来到连队,那会儿刚好碰上“斤半加四两”的伙食改善期。

“早餐有三白,午餐有双椒。”陈成介绍,当时大家把早餐白馒头、稀饭、萝卜称为“三白”,午餐的红椒、青椒称为“双椒”,每顿饭都能吃上“零星”肉片,虽然没啥油水,但吃饱饭已不成问题。

为保证上级规定的“每人每天1.5斤蔬菜、1两肉、1两禽鱼蛋、1两豆制品、1两动植物油”的食物定量,连队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

“早中晚三下菜地,种菜喂猪人人都会。”陈成回忆说,当时每个排都有自己的菜地,每天都要侍弄菜地;全连养着猪羊鸡,还有人因为养猪养得好立功受奖……

李昌健记得,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官兵开饭前唱得最响亮的一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说,吃饭前想想前辈们在朝鲜战场“一把炒面一把雪”,心里就特别知足。

那时,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连队部分官兵参与了其中的一次战役。一位从前线下来的老兵告诉陈成,他在战场就靠饼干、罐头充饥,能吃上一次蔬菜都算运气好……“和冲锋在一线的战友们相比,我们在后方的同志就更没有理由对伙食挑挑拣拣了。”陈成说。

回顾军营伙食变化,许多老兵都会由衷地说出两个字——知足。1992年,老兵王星辰入伍到了某连队,他印象最深的是:“入伍第4年开始,每天早上都有鸡蛋吃。”有趣的是,去年新兵刘书行到了连队,他有了“幸福的烦恼”——“部队伙食这么好,长胖了可咋办?”

今年初,新下发的《关于调整部队基本伙食费标准的通知》,再次上调官兵基本伙食费标准,官兵的训练生活有了健康科学的营养保证,大家关于“吃”方面的获得感说也说不完。

■从不锈钢盆到分餐盘,从“大锅饭”到“卡路里”

“过去用不锈钢盆盛菜,如今人手一个餐盘。”聊起部队伙食变迁,老兵黄志祥感慨不已。

“以前有啥吃啥,连队食谱跟着季节走。”黄志祥记得,有一年夏天,全连一个月都在吃葫芦瓜。南方部队冬天还能吃到绿菜,黄志祥表哥服役的驻辽宁某部队,整个冬天吃的都是萝卜、土豆、大白菜。

数十年来,我军多次调整食物定量标准、优化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物品种和数量,各类食物营养摄入量精确到“克”……部队餐桌从“粗放型”向注重营养、“卡路里”摄入的“精细化”转变。

在二营食堂展板公布的一周食谱上,每一餐菜品的“营养配比”一目了然。

“现在是该吃啥吃啥,菜式跟着食谱走。”陈俊良向老兵介绍说,“如今连队的早餐品种丰富,新增了炒饭和面条,还配有小炒菜……每天保证牛奶、鸡蛋、玉米供应,午餐晚餐‘六菜一汤’,有鱼有肉有水果。”

这些变化,体现在驻守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部队——

在南沙华阳礁,随着远海冷链运输保障能力的提升,官兵每天都能吃上新鲜水果,第一代守礁人“靠压缩饼干、罐头过日子”早已成为历史。

在高原雪野,西藏军区某边防连餐桌上,摆着青椒、小油菜等新鲜蔬菜。老连长王德丰在微信中看到老连队的新变化,含着眼泪说:“我们当年吃脱水蔬菜和罐头,这份苦今天的娃娃们再也不用吃了!”

几十年过去,全军官兵伙食费标准从每天几角钱涨到数十元,伙食保障标准也由“吃得饱、吃得好”向“讲科学、讲营养”转变。

今年初,听说伙食费标准提升的消息,教导员任刚高兴极了,他连夜带人筹划全营新食谱的制订——“早餐重营养、午餐重质量、晚餐重调剂。一定要依据训练计划、官兵身体状况,对食谱进行针对性调整。”

翻开该营食谱,为了“吃得科学、吃得营养、吃出战斗力”,任刚和司务长可没少想办法——高温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训练,餐食相应增加黄瓜、绿豆;夜训期间,炊事班组织安排夜宵;新兵入营,主食及高蛋白食物供应量相应增加……

“不同课目训练强度不同,不同阶段官兵身体营养需求有异,在‘精准度’上做文章,才能真正吃出战斗力!”任刚笑着说。

今天,随着陆军新型合成营的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保障模式的调整——炊事员归属营部编制,昔日“火头军”正式嵌入合成保障体系。

昔日一间房的“连队食堂”,成了如今一栋楼的“营食堂”;昔日烟熏火燎的厨房,成了现代化操作间,燃气灶、压面机、蒸箱等炊事设备一应俱全……70年伙食保障模式更迭,看得见摸得着。

给养供应模式也在变革。近年来,随着全军后勤社会化保障模式的推进,旅队全面取消营连农副业生产活动,昔日镌刻着老兵们“迷彩记忆”的菜地、猪圈,正在被一个又一个野外训练场取而代之。

“部队再不用养猪种菜了,官兵们练兵备战的气氛更浓了,动力更足了。”任刚说。

■从“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野战饮食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

往事并不如烟。

“当年营养跟不上,身上却有使不完的劲儿。”昔日“2块压缩饼干”的故事,至今让陈成津津乐道。

一次全师综合演习,陈成担负“敌情”侦察任务,他靠着2块压缩饼干,巧妙伪装后埋伏在蓝方纵深阵地前一整天,为指挥所提供情报。演习结束,炊事班专门给他做了一碗鸡蛋面补充营养……

今年8月,四连上等兵王俊义在演训场立下奇功。实兵对抗演练,王俊义通过“3换伏击阵地,毙敌13人”,成功在侧翼牵制“敌方”进攻,为对抗演练胜利作出贡献。

与陈成有所不同,王俊义携带“09式单兵自热食品”参演,连队还为他“加餐”——2个鸡腿;当年陈成身高1.7米,体重51公斤;如今同样身高1.7米的王俊义,体重有64公斤,是个实打实的“肌肉男”。

四连连史馆的老照片很能说明问题。在“温饱型”伙食条件下,老一辈连队官兵颧骨突出、肩膀瘦削。如今科学训练加之合理膳食搭配,练出“T”型身材、提高军事素质,成为新时代官兵的青春梦想。

走进该营健身器械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塑身训练的官兵大有人在,就像王俊义说的“练出一身肌肉才最酷”。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该旅实现从传统步兵师到新型合成旅的转型。新的作战编成,新的武器装备,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成为常态。野外训练场上,官兵时常处于高强度、高负荷和恶劣环境之中,如何向“吃”要战斗力,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今年,旅队全面推开野战饮食实战化训练——营连每月必须有3天不生火不做饭,一日3餐只吃野战食品、喝凉水。

起初,一些官兵吃不上热食,直呼受不了,旅领导语重心长地说:“野战食品口感不如日常饭菜,但打起仗不可能有佳肴美味、热菜热饭”“伙食保障条件越来越好,‘吃’的训练也愈发重要”……

今天的部队饮食保障,正在从“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正因为不好吃,所以才要训练,这不但是生存需要,更是作战胜利的需要。”陈俊良说。

一次野外驻训,战斗间隙,陈俊良和战友们通过食用野战食品补充能量。在生疏地域,他们自己挖灶做饭,依靠携带食材保证饮食供应。

三级军士长古官华认为,从吃上提高战斗力,不亚于一场革命——

军人的适应能力决定战争的持续能力,未来部队饮食保障,必须重塑官兵饮食结构,从习惯吃野战食品开始。

“吃”已成为全军共同训练课目。今年,军委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野战饮食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进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部队结合野外驻训开展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作战部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连续7天的实吃实训。

明天野战饮食保障到底啥样?

陈俊良也有期待:“我们与外军联训发现,他们的战场饮食社会化保障已成为一个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基层官兵期待新时代的战场饮食保障能迈出更大的步伐。”(潘仲齐 雷国鸿 本报特约记者 程锡南)

编辑:张骄瀛

,“食”代变迁:回望军君临天下之九王夺位 营盘中餐

相关:

开眼了!原来直升机还能这么飞“哇塞!”“好酷!”“快看!”……你没听错这些不绝于耳的惊叹声统统都是第五届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的现场观众对“风雷”飞行表演队飞行表演的赞叹10月12日直博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前不久首次公开亮相的直-20跟随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与直-10和直-19一起共同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空中芭蕾”▲表演课目:四机开花。(乔梦 摄)本次直博会是继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后展示陆航风采的一项重大活动也是参演直升机最多的一..

1.5亿美金:以色列无人机公司又获东南亚国家大单援引外媒消息称,以色列公司Elbit Systems10月6日宣布,将以1.53亿美元的价格向东南亚国家提供1000多架THOR无人机和其他产品。据了解,此前塞浦路斯将在10月3日从以色列公司AeronauticsLimited购买1300万美元的无人机。THOR是一种多旋翼垂直起降微型无人机。Elbit将在未来两年内提供各种无人机,包括THOR,SkylarkLEX,Skylark 3和Hermes 450战术无人机系统,以及地面控制站。Elbit总裁Bezhalel Machil表示:“该合同的授予..

舰载版终于曝光了!直20家族再添新丁,075的甲板正虚位以待恰逢第五届天津直博会的隆重举办,以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为首的陆军航空兵新一代装备的集体亮相,无疑给这届展会带来了十足的看点。正当大家在欣赏这些型号的精彩飞行表演的同时,为陆军航空兵最大短板的补齐而感到欣慰时,又一个巨大的惊喜接踵而至。据近期网络上曝光的照片显示,外界期盼已久的海军版直-20,也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并以十分完整的姿态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大家都在欣赏直-20的精彩表演时,又一惊喜接..

德法等欧洲多国宣布暂停向土耳其出售军事物资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法国和德国12日分别宣布,鉴于土耳其目前在叙利亚东北部地区的军事行动,将暂停或限制对土耳其出售军事物资。此前,芬兰、挪威、荷兰已作出相似表态。德国《图片报》网站12日报道,德国外长马斯日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鉴于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北部,德国将不再批准向土耳其出口所有可能被用于叙利亚的军品。他说,德国自2016年以来在对土耳其军售问题上一直采取..

气温骤降!看兵哥哥如何为装备“穿上秋裤”“天真冷,穿秋裤了吗?”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这句话成为了人们见面问候的“必答题”瑟瑟秋风里如果没有一条时(hou)尚(shi)的秋裤是万万不行的武器装备作为兵哥哥朝夕相伴的小伙伴自然也被“重点照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武器装备秋季换季保养现场看兵哥哥如何为心爱的武器装备“穿上秋裤”把仪式感升华为责任感,把责任感转化为行动力该旅依托勤务保障营抽调专业技术维修骨干组成修理小分队采取自查..

普京说俄罗斯愿从叙利亚撤军10月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会议。新华社/美联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惠晓霜)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说,在叙利亚非法存在的外国军队应撤出,而受到叙方邀请的俄方也愿意撤军。普京12日在访问沙特阿拉伯以前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说“所有在他国领土有非法存在的”国家、包括在叙利亚有非法存在的国家必须离开。普京说:“如果未来的叙利亚合法领导层说,不再需要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存在,这(撤军)当..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在长春举行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13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届时,空军多型武器装备将大规模、全系统亮相现场,歼-20、运-20等空军新型主力战机将同时展翅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展现空天力量、传播空天文化。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首次展翅长春航空开放活动为期5天,包括1个主题日和4个公众日,共有空中展示、地面展示和配套活动三大板块。空军参谋部张寿..

舞蹈风暴张艺凡多高 舞蹈风暴张艺凡个人资料简介舞蹈风暴张艺凡个人资料 湖南卫视综艺《舞蹈风波》热播中,节目中的选手也是各个都很有来头呢,第一期节目中被淘汰了的张艺凡更是被网友称为仙女,被淘汰之后甚至还因为仙女式哭泣上热搜了。张艺凡多大了?张艺凡多高?张艺凡是哪里人?这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张艺凡个人资料: 张艺凡 性别: 女 星座: 水瓶座 出生日期: 2000-02-10 职业: 演员 张艺凡,2000年出生,身高175,2017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本科,同年在第..

偶然发现的一天漫画作者是谁 偶然发现的一天更新到几集了偶然发现的一天漫画作者是谁 韩剧《偶然发现的一天》故事设定主角们所在的漫画《秘密》中的世界,这点和韩剧《w两个世界》有点像,那据说所说的这部漫画的作者是谁呢?是否像《w两个世界》一样,作者在暗中操纵着剧情呢? 因为目前来说女主和李道华这两个真正漫画中的人物觉醒了,所有很多人猜漫画作者的身份会不会是男主Haru或是看起来什么都知道的鱿鱼丝呢?其实都不是,这部剧一直就不存在破次元壁的剧情,所有的故事一直就..

偶然发现的一天李道华是谁演的 李道华为什么会觉醒偶然发现的一天李道华是谁演的 韩剧《偶然发现的一天》汇集了五个长腿帅哥,颜值上来说是很养眼的,只是帅哥多了很多人就有点脸盲了,特别是李道华和电视剧男主哈鲁,从身形到发型都很像,网友经常认错,李道华这个角色是谁演的呢?扮演者是郑建柱,95年出生,还是新人小哥哥呢。 郑建柱饰演李道华,18岁,漫画《秘密》中的男二,A3成员之一,顺位第二,标准的男二设定,看似各方面都很完美,但跟南柱(金勇大 饰)相比,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