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网球员的自我奋斗,她再也不用借钱请体能师了

2023-03-16 20:27:08 来源:网络

卡洛琳娜·穆霍娃。

卡洛琳娜·穆霍娃。

2021年2月,当第116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墨尔本开赛后,卡洛琳娜·穆霍娃的名字跃入了人们的眼帘。

她以25号种子的身份出战,一路闯入女单四强,晋级过程中击败了普利斯科娃以及前法网女单冠军、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阿什利·巴蒂。

两年之后在WTA1000级赛事印第安维尔斯公开赛,她先后战胜本土球员贝纳尔达·佩拉、罗马尼亚好手索拉纳·克里斯蒂、东京奥运会金牌得主本西奇以及3号种子杰西卡·佩古拉,闯入8强。

对于拥有2次大满贯八强、1次大满贯四强经验的26岁捷克姑娘来说,这是她在面对经济困扰和伤病挑战后,第一次参加本站赛事。

穆霍娃已经克服了伤病。

穆霍娃已经克服了伤病。

借钱聘请体能师

观看穆霍娃的比赛有这样一种体验——她有着强大的预判力、球拍控制力、大局感和宏观的球场视角,总是能够贡献出精彩绝伦的回合。

“我不是故意要打出这些回球的,我想可能是我小时候就比较有创造性吧?有的时候它们看上去有点过于炫技,有的时候非常管用,也有的时候很糟糕……那个时候我就会想:‘我到底在干嘛?’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在直觉和现实之间。”

1996年8月21日,卡洛琳娜·穆霍娃出生于捷克奥洛穆茨州奥洛穆茨市。她的父亲约瑟夫·穆霍夫曾经效力于捷克甲级足球队,她和哥哥从小就练很多个体育项目,包括风靡捷克的手球。12岁时,她把网球变成了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

“我可能不记得那个节点了,反正每次我去学校练习别的项目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想:‘我要打网球。’当时我不知道那个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我是一个没有‘B计划’的人,所以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回头。”

认定了一条路就绝不回头,这是穆霍娃所恪守的信条,无论在球场下还是球场上。

穆霍娃在比赛中。

穆霍娃在比赛中。

她选择了网球,同时也在坚持上学,她和家人都认为这对她的人生有益。为了完整地修完高中课程,她错过了很多青少年比赛,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她陷入了困境。

因为在更小的时候,她可以排在捷克国内的前三位,当时很多人都看好她,也有俱乐部提供赞助。不过,当她努力地想要在学习和练球之间找到平衡的时候,16岁的她因为身体发育比较晚而看上去“非常瘦小”,那些对她感兴趣的人开始慢慢消失了。

“我有点失望,甚至有些受伤,你能懂那种感觉吗?我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的身体能够承担职业球员的负荷吗?当然,我还是没有停止向前,而是练得比以往更多、更有质量。”

16岁以后,穆霍娃的身高迅速蹿升,如今已经来到了1米80的高度。

那段不被看好的经历也让她懂得职业球员必须拥有和“职业”两个字相匹配的身体素质,于是她向家人和朋友借了一些钱,来聘请专业的体能师跟自己一起训练。

“LAST 8”俱乐部

“LAST 8”俱乐部

对穆霍娃来说,借钱是一次重要的决定。

“你得给自己一些压力,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现在我已经可以负担更好的理疗师的费用了,他们会陪我到处参赛,这是一种投资。”

“我是个淡漠的人,我不知道这一点是好还是不好,但我想说的是,我可能天生如此吧。”

她用了“phlegmatic”这个词,和普通的“calm”“sober”不同,其意义更多地偏向“冷漠”“冷淡”。这倒是和她最近几年的比赛形成很好的互文——她从来不怕大场面,更不怕遇见“大人物”。

2021年澳网,穆霍娃的名字在首轮就被提及。当时,她以7比5、6比2击败了2017年法网女单冠军叶莲娜·奥斯特朋科。随后她在第二轮以6比4、6比1横扫德国选手蒙娜·巴瑟尔,跻身32强。

第三轮,穆霍娃和卡洛琳娜·普利斯科娃相遇了。面对3号种子,22岁的她通过一场超过3小时的鏖战,以4比6、7比5、13比11胜出,闯入个人职业生涯第一个大满贯八强。

穆霍娃闯入温网八强。

穆霍娃闯入温网八强。

那场比赛是她的“成名之作”,比赛结束后小姑娘开心地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了自己的温网“LAST 8”勋章:“OMG,#LAST8CLUB。”

“八强俱乐部”是大满贯为单打前八、双打前四以及混双决赛选手定制的“终身会员”,获得此荣誉的选手可以免费携带家人及亲友观看比赛,享受独立的休息间及茶点、收到赛会定制的礼物等。

而对于穆霍娃来说,在温布尔登获得这一殊荣之后,2021年她又在墨尔本公园球场复制了这一成就,而且还更进一步来到了四强。

带着澳网四强的经历,她又在马德里公开赛第二轮战胜了2号种子大坂直美,随后又淘汰了16号种子玛利亚·萨卡里。

2021年的温网,她也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八强,追平了自己在2019赛季的纪录,并将自己的大满贯“LAST 8”数字提升到3个。

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不过,她在2021年初澳网受到的腹部撕裂伤终于在美网之后爆发。

她在2021年9月之后就没有参加任何比赛,进入2022赛季也一直受困于此,这使得她的世界排名一直下滑,从职业生涯最高的第16位来到了第74位。

“对我来说,伤病总是会有点拖累我……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小心。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头铁的人,我不喜欢放弃,有时候顽固到甚至我的团队会来告诉我你不要再坚持了。”

2023赛季伊始,她终于摆脱了腹部伤势的困扰,在年初的WTA250级赛事奥克兰公开赛上闯入八强,在WTA1000级赛事迪拜公开赛上也跻身1/4决赛。

紧接着就是另外一项WTA1000级赛事印第安维尔斯了——她在8强战中将要迎战10号种子、去年的温网女单冠军莱巴金娜。

“我想,我应该已经达到了她们那个高度,至少我在接近那些最好的选手。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都必须要踏上球场去比赛,因为我已经错过了那么多机会。”

如今,26岁的她虽然世界排名还在第76位,但她的职业生涯总奖金已经达到了390万美元,不再需要借钱来维持训练和比赛了。

同时,她还在两年前把训练基地从距离小城奥洛穆茨20分钟车程的地方挪到了首都布拉格——那里有更好的网球环境和运动医疗保障。

“离开家乡让人难过,我始终都会这么认为……但现实情况是,在奥洛穆茨没有人和我一起练球,而捷克所有好的选手都在布拉格。”

“这里还有机场,我再也不用飞12个小时的国际长途,然后再转4个小时的汽车回家了。”

,一位女网球员半泽直树 的自我奋斗,她再也不用借钱请体能师了

相关: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古人写友情能多情深意重?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一个好朋友很难。朋友不在多,有一两个真心的就可以了。高山流水,可遇不可求。遇到这样的朋友,却要面临分别,就会感到很失落。民国文学大师梁实秋,在散文《送行》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

中年危机观察:在职场与婚恋中陷入彻底的“失语”“泡沫经济”时代的东京街头,人群拥挤在出租车扬招点,拿着一万日元大钞也打不到车。日本社会在二战结束之后,依托美国的援助,积极加入国际分工“拥抱战败”,很快便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大公司疯狂地扩编,所有大学应届生都有大量的工作机会,企业给出的待遇也极其优厚。这样的景气光景让日本人沉醉,以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与之相匹配的,日本人的感觉结构在那段狂飙的岁月里也发生了改变,那种曾经在明治维新时期风行..

苏东坡的坏朋友,具备了坏家伙的先天“素质”苏轼在凤翔交朋友,有好有坏。陈慥是他的好朋友,是美姬如云的酒徒、拔剑四顾的侠客。可是陈慥经常挨打,有时在大街上被打得抱头鼠窜。谁打剑客呢?是陈慥的父亲陈希亮。老知州有几个儿子,他认为小儿子陈慥最没有出息。老知州又是军人出身,鞭子不离手,动不动就挥向身背宝剑的陈慥。可怜一呼百应的陈大侠挨打似乎上了瘾:后来成家了,复被老婆柳氏追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句出于苏轼,后来“河东狮”成了..

“孤独的人,唯一的陪伴就只有一只猫。”人世间总是流传着关于猫狗的传奇,比如猫有九条命、猫能感知到死亡,或是狗能比任何医生或任何机器都更准确地嗅出癌症……让身边的宠物拥有神秘的力量,好像是个不错的主义,毕竟动物能获得人类无法获得的知识。不过,这种对宠物的期待,难道真的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吗?下文中,作者杰弗里·马森盘点了那些猫狗拥有的“超能力”——猫咪奥斯卡能准确预测到人类的去世,9·11事件中两只导盲犬带着主人成功逃生,轻抚一只咕噜咕噜..

《巴黎评论》采访大江健三郎:获得诺奖对写作几乎没有意义【编者按】作家访谈“小说的艺术”是知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栏目,在99读书人出版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中,收入了2007年对大江健三郎的访谈。《巴黎评论》:在你职业生涯早期,你采访了许多人。你是一个很好的采访者吗?大江:不,不,不。好的采访是把以前从未谈到过的某种主题揭示出来。我没有能力成为好的采访者,因为我根本不能提炼某种新的东西。一九六〇年,我作为入选的五位日本作家代表团成员去..

“你得学着和自己相处,不是跟别人。”| 孤独简史他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最活跃,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最不孤独。——[古罗马]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20世纪人本主义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在其名著《爱的艺术》中写道:“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原始时代的洞穴人、游牧民族、埃及的农民、腓基尼的商人、罗马的士兵、中世纪的僧侣、日本的武士、现代的职员和工人都..

祖父是叶圣陶,父亲是藏书家,他笔下的南京你读过吗?作家叶兆言家里有一间令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书房。数十个木质书架整齐摆放,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个书架都装满了书。从他家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长江流过。有时,他在天不亮时就起床写作,随着天光转换,他能看到晨光熹微中长江边的行人,看得多了,难免生出苍茫之感,让他感慨“逝者如斯”。叶兆言。图/九久读书人叶兆言的作品很多,有人说,光是把他作品的年表看上一遍,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其中,光是他自己作品的各种版本,就够放..

专访作家周游:一边写小说,一边研究小说,也算是读写相长“文笔有冯梦龙之趣,读来似二月河梦回。”这是著名作家萨苏对于《麒麟》的评价。作为作家周游的长篇小说出版处女作,《麒麟》确实令人惊喜。它具有中国传统世情小说的风貌和志趣,又内蕴关于现代主题的思考和发问。而以说书人视角讲述故事、推进情节、再融入故事,也是对传统小说书写的颠覆。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探索中,《麒麟》有着诸多成功的创新。《麒麟》是一幅呈现众生的画卷。帝王、官员、儒生、说书人、传教士、反叛者,我..

宋徽宗“再受命”危机及其应对蔡條在《铁围山丛谈》中写道,“大观、政和之间”,“日惟讲礼乐,庆祥瑞。”(蔡條:《铁围山丛谈》,以下称《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第28页)北宋徽宗朝祥瑞体系建设,尤其是艮岳作为神宵世界之神降场所,更历来为史家瞩目。(久保田和男:《宋代开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243页)政和年间,宋徽宗更将礼文符瑞与崇道熔于一炉,通过“元圭自至”,“上帝降格”等极致化的“神应”事件,将这..

《周四推理俱乐部》:“英式下午茶风格”推理“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故事发生在英国乡间高档养老社区,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每天组织板球、钩花、拼图社团,午后惬意地喝着啤酒晒太阳。当然,也有人不满足于这样的退休生活,前特工伊丽莎白拒绝“穿着纸尿裤,坐在轮椅上慢慢变老”,于是联络推理迷护士乔伊丝、工人罗恩、心理医生易卜拉欣组成“周四推理俱乐部”,每周四聚会,研究警方多年未破的悬案、疑案。在“周四推理俱乐部”刚成立不久,他们的身边就开始出现一连串错综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