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击》,一部中国棒球人的奋斗图鉴

2023-03-08 08:16:21 来源:网络

「在国内做体育纪录片和从事棒球运动有类似的境况:各自拥有一批忠实拥趸,却很难广泛地融入生活中。从业者都是凭着坚定的勇气和热爱,坚持着各自的事业。纪录片标题《升·击》是一个组合词,相比起‘升’,‘击’字才是重点。不断上升只是故事发展的结果,拥有敢于挑战出击的勇气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内核。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让大家多关注棒球运动,也能关注到专注纪录片领域的我们。」——导演严泳俊

文 / 大江

编/ 郭阳

见到纪录片《升·击》制片人蔡秋德当天,他们团队正忙于后期审片阶段,这部记录中国棒球队备战World Baseball Classic世界棒球经典赛的影片此时还在做最后的调整,为上线做着最后的准备。广大棒球迷们翘首以盼,暌违已久的第五届世界棒球经典赛也将在3月8日开赛,时隔6年后重回大众视野。

而中国队的比赛将从3月9日在东京巨蛋体育场开打,届时中国队将与两届经典赛冠军日本队、明星球员众多的韩国队、实力不容小觑的捷克队和澳大利亚队分别展开较量。同组对手实力强劲,中国国家棒球队将迎来不小的挑战。《升·击》纪录片战略合作伙伴氪体特别联系到拍摄团队,希望能通过主创团队的视角去看到更多此次中国棒球影像记录有关的幕后故事。

《升·击》由铛蛙体育出品,中国棒球协会与MLB指导单位,ECO氪体战略合作,熊猫体育提供场馆支持

本部纪录片的导演,是铛蛙体育团队的青年导演严泳俊。严导有过在四年在日本留学进修导演的经历,在棒球文化浓厚的近邻土壤耳濡目染,倒是对棒球这项运动也有一些基础认知。

从进入位于广东中山的熊猫训练基地正式开拍算起,《升·击》导演组曾遇到如何用镜头语言精准表达棒球运动,如何简化棒球的专业部分又让大众容易理解棒球等问题,也在拍摄中遇到过运动员爬上摄像高台模仿蕾哈娜热舞的自由创作,也经历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残酷时刻。

在《升·击》整个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棒球协会和MLB美职棒大联盟的大力支持,以及ECO氪体的战略合作和熊猫体育的场馆支持,所有点滴细节汇聚在一起,真实记录了一段中国职业棒球人的生活时光。

这一次,铛蛙体育团队在多年的实战纪录片经验中,把镜头对准身处其中的棒球人,带领观众走进他们的训练生活,这部撷取了可能在棒球人看来稀疏平常的纪录片,却在新时期,会给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传递出新的人生感悟。

导演严泳俊(最右)前方剧照

点击播放《升·击》上集

自动播放

以备战为主线,共性与个性的兼容

一部属于中国棒球人的竞训图鉴

受国内棒球认知环境的影响,如何在影片中简化棒球专业知识,打造深度又有人情味的内容,是团队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来展现中国棒球队当下真实的训练状态与精神面貌。」制片人蔡秋德介绍,这也是2023年开春之后,所有赛事逐渐回归秩序,大家终于可以重返球场,去拥抱体育赋予生活的热爱,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纪录片还是很有意义的。

体育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对教练、运动员的状态和心理进行挖掘,似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队给摄制组的签名

「从创作逻辑上来说,我们以参加世界棒球经典赛这件事情为主线,这个是第一位的。」其次,导演严泳俊在人物故事线的设计上也考虑了几种情形,比如上一代棒球人对于下一代棒球人的传承,还有新生代在队中的成长故事以及球队如何从刚开始松散的状态,到后面凝聚成为一支有队魂的队伍。

不同于三大球,棒球运动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主力阵容,故事不便于围绕一个固定群体展开。于是《升·击》导演组选择了几位处于不同阶段的职业棒球人,其中既有中方教练、也有外籍教练、还包括进队不久的年轻运动员等等,通过跟踪他们的生活,共同折射属于中国棒球人的日常剪影。

值得一提的是,MLB为国家队邀请到了有大联盟经验的总教练迪恩·特雷诺,他和同样有MLB背景的张宝树一起,为球队提升整体战力的同时,也为纪录片带来了不少看点

对于团队而言,整部纪录片的拍摄难度,反而是如何根据棒球运动的特点,可以呈现出精彩的攻防场面,包括内外场选手的快速轮转,加深对棒球运动的理解,是他们要学习的地方。「拍摄过程中肯定有些小遗憾,好在我们也积累了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应对方案的经验,最大的难度其实是适应棒球运动。」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得到了拍摄各方支持,MLB支持力度很大帮忙协调了各方资源,中国棒球协会也一路开绿灯,给到很多深度拍摄的许可,不管是在生活寝室,还是在训练场地,只要不干扰队员训练和比赛的拍摄都被允许。这也给团队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去与教练运动员交流,从制作体育纪录片的角度,这是生产制作好内容的前提条件。

镜头里的人物们也在逐渐融入拍摄过程,起先镜头在旁边,有的队员会比较紧张,到了后面也开始主动对着镜头打招呼,拍摄团队的人员也在融入他们的训练生活中,感受棒球文化的洗礼。

蔡秋德认为,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目的不是要观众学会看比赛,不是要观众理解棒球规则,最主要的是借助人物故事线,让观众看到棒球运动员的幕后生活的状态是什么样,帮助观众能够进一步理解棒球运动员的成长就好了。「体育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荷尔蒙、氛围感、仪式感等情绪,这是体育纪录片中最宝贵的部分。」

在《升·击》的故事中,一些年轻运动员与繁华世界隔绝,但却有着和同龄人共同的青春懵懂和激情;导演组没有过多设计去展现群体的特殊性,朴实的手法则令故事更加具有感染性和说服力,一切都在以最真实的形式交代给观众。

当然,运动生涯中的不如意是避免不了的,导演组也没有刻意逃避并不那么美好的故事。为了实现戏剧张力与情感共鸣共存,《升·击》也把运动员受伤等血淋淋的残酷片段记录下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记录对象的挖掘上,共性与个性的兼容实则是团队最大的挑战。

抓取人物和情绪,跟拍过程的感同身受

根据纪录素材,铛蛙体育团队在正片的基础上,剪辑推出了人物版纪录片。短片记录了罗锦骏、陆昀、寇永康等各有特点的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与正能量感言。

其中,中国棒球队游击手陆昀这一期模仿蕾哈娜的热舞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位堪称队内氛围调节器的运动员,也梦想能比博尔特更快地冲过一垒垒包,他也将在世界棒球经典赛的赛场上自由的奔跑了。

又比如李宁平时对拍摄和剪辑都很有兴趣,导演组有一天给队员拍摄的时候,他一直想要试试器材,最后成功给队友陆昀拍了几条片子。

紧张、温情,遗憾,信念感透过镜头娓娓道来,这些真实又日常的训练,与人物的持续相处,给了导演组别样的感受: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4岁,新人比较多,所以他们对世界棒球经典赛的比赛热情是很足的,全队上下都想借此机会打好每一场球,这种氛围,特别有活力。

氪体了解到,在人物的抓拍中,导演组也在前期进行了踩点和调研工作,避免有些队员只停留在「造概念」阶段,而纪录片是无法论证结果和证实对错的。有些人可能个性鲜明,是很好的素材,但在较短时间的拍摄周期里,也无法将有个性的运动员的过程交代清楚,需要不断浓缩以及平衡。

据了解,拍摄运动员的主要取材维度是人物和情绪。这是因为在跟拍过程中,在相对封闭的训练环境中,只能通过导演的敏锐度和捕捉经验来尽可能对现场情况有效地挖掘素材。

蔡秋德对话王伟教练

「我们没有刻意制造什么。」在与导演组的交流中,他们对片子的拍摄过程说得并不多,反倒是在不断地输出他跟队训练生活的感受,也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第一次体验到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之辛苦,去感受运动员如何排解大赛来临前的压力。

事实是什么样就如实呈现,这还不够力量吗?

平日中国棒球队队员早上8点出发,抵达球场参加完训练布置会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下午训练结束后,会有安排比赛,就这样以车轮战的形式,每天循环往复,检验训练比赛成果。在结束当天的训练后,队员才会回到宿舍,如果当天有力量训练的话,还会进行力量训练。更有一些球员,会在晚上进行加练夜训。

跟拍的日子呈现了部分运动员观众看不到的生存面貌。平日看上去的憨憨运动员反而成了最有戏的群体。他们可以在训练的间歇稍作放松,但为了比赛,即使再苦再累也一刻不能停下来。导演严泳俊一句「确实辛苦」,也道出了多少职业运动员的不易。

就像有人说,棒球赛场不只属于专业的运动员们,只有你亲身体验后,才能感受到棒球是共性与个性兼具的一项运动,每个人在跨越心理的些许紧张后,都能在棒球场找到其中的乐趣,成为挑战自己的冠军。

摆出共情共感小故事,

打碎刻板印象的体育纪录片

看完影片,一个真实的感受是,纪录片没有线性地讲述中国棒球队备战的情况,而是把发生在队内的,有共情共感的小故事摆出来,在物料制作上没有讨巧或猎奇性地抓取一些片段,而是尽量保证主线的故事完整性以及展现出人物情绪。

依靠着体育纪录片基因的传承,铛蛙体育团队更擅长将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观察,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不同,体育纪录片的情怀、传承、价值观体现更为重要。这些在铛蛙体育深度内容的产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类深度内容,也将伴随着民众对体育运动的深入解读,跟随年轻化、潮流化的趋势传播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视野中。

作为国内知名的体育纪录片厂牌,团队代表作《足球少年养成》第二季豆瓣评分高达9.2,入围米兰体育电影节;国内首部青少年足球全景纪录片《足球优少年》获得中国足协颁发年度「中国足球新闻奖」;此外,中甲联赛官方纪录片《战甲》《我的足球我的城》以及盛力世家拳击纪录片《赤手空拳》,去年推出的上海申花纪录片《阿拉申花》都由该团队制作。

随着Z世代的成长,国内体育纪录片需要在内容和传播渠道上贴合新时代用户,这样的调整与改变,是国内体育纪录片内容发展的必然阶段。当下这个时代,中国社会面临着剧烈的变革,在这个情况下,人的情感、价值观、生活方式都随之而发生变化。体育背后的人文社会,正是应该要挖掘的。

《升·击》中全队组织看超级碗

喜欢分享生活,强调生活细节表达的年轻人群走入主流,一些年轻人正在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节奏放慢。这个行业确实面临着新海岸,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纪录片,观众素养的提高赋予其更丰富的创作空间,在内容之外,商业模式的演化也会对从业者有所鼓励。

体教融合、「双减」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拿起球棒,沉下心,走进运动场,在运动中收获生活的正能量。或许棒球纪录片在快惯了的互联网时代会迎来一次新的机遇。

事实上,《升·击》背后铛蛙体育团队的初心也与MLB近年来在中国的推广策略相互映照——用更多元的内容推广棒球这项运动,通过更优质的内容还原体育的魅力,降低理解门槛,满足观众需求,让更多人可以充分了解到棒球的魅力。

随着《升·击》纪录片的上线,一股体育内容新风扑面而来,在这一次开放的、令人兴奋的拍摄体验后,没有太多宣传的标签,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我们不常看到的棒球训练和比赛,用镜头让你切身体验什么是棒球文化,棒球的魅力在哪里。

对于铛蛙体育,他们的小目标可以是一年至少稳定输出一部质量不错的体育纪录片,但对于更多人,放开后,我们应该要创造更多机会去拥抱生活,找回对体育的热爱。

世界棒球经典赛就要开赛,最后的冠军将会被世界棒垒球协会授予「世界冠军」的头衔,这份荣誉和使命感,吸引了全球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在众星云集的比赛之中,我们也将再度看到中国队与世界豪强们分庭抗礼的身影,希望他们努力拼搏,与全世界的球迷一同书写棒球的魅力。

,北京市环保局 《升·击》,一部中国棒球人的奋斗图鉴

相关:

德要在乌建坦克厂?梅德韦杰夫:将用导弹“祝贺”“德国计划在乌克兰建设‘豹’式坦克生产工厂?”近日,德国国防企业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珀格宣布,正就在乌克兰建设坦克生产厂进行谈判。德方这一计划遭到俄专家质疑,认为这一计划虽然完全符合西方将北约东翼军事化的战略,但坦克生产厂将成为俄罗斯有效打击目标。今日俄罗斯电视台5日报道称,帕珀格在接受《莱茵邮报》采访时称,在乌克兰计划建设的坦克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多达400辆最新的“豹”式坦克。他看好与乌政..

汾酒·凤凰军机处起底俄乌信息战在持续一年有余的俄乌大战中,信息战是在各方报道中曝光最多的概念之一。但信息战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俄乌两军在这方面的表现为何差距如此巨大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也是我们凤凰网军事频道未来一段时间将在众多节目、文章中探讨的话题。在今天的军机处节目中,我们邀请了两位老朋友回到演播间来启动这个话题。今天本文抛砖引玉,为大家讲述发生在2022年11月赫尔松前线的一场战斗。在2022年11月,俄军最精锐的野战部队之..

俄阻止对知名人士的谋杀 手段与杜金娜遇害案类似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当地时间3月6日发布消息,该部门成功阻止了对俄罗斯察里格勒集团公司负责人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的暗杀企图,嫌犯在马洛费耶夫的汽车底部安装了爆炸装置,其手法和此前俄罗斯记者杜金娜遇害事件类似。消息称,此次事件的主谋是本月2日涉嫌参与袭击布良斯克州的德尼斯·卡普斯京。另据俄联邦安全局信息,卡普斯京还试图在2022年8月组织对伏尔加格勒州的燃料和能源设施实施爆炸行动。

日本想用无人机拦截外国战机?专家:可能来“碰瓷”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5日报道称,日本自卫队正在考虑派遣无人机而不是有人驾驶的喷气式飞机来拦截接近其领空的外国飞机。对此,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鉴于无人机的可控性和机动性都比较差,拦截高速飞行的战斗机,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不能排除日本有“碰瓷”的想法。《日经亚洲》报道称,派遣无人机执行拦截行动的第一步是要培训无人机具备识别外国军舰的能力。日本自卫队最早将于今年在驱逐军舰的演练..

视察前线、会见指挥官 俄防长组织对部队的全面支持综合俄媒报道,近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动作不断。俄罗斯国防部5日表示,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区与部队指挥官举行了会议。据塔斯社报道,声明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特别军事行动小组指挥官举行了会见。绍伊古听取了指挥官对其负责地区当前局势的报告,以及未来行动的计划。”俄国防部表示,绍伊古着重要求关注为现场人员的安全部署创造条件,组织对部队的全面支持,并重点关注了医疗和后方部队的..

乌专家:巴赫穆特之战如同“一战的战斗”德国《商报》日前采访了乌克兰著名战地记者、曾在2020年担任乌克兰国防部顾问的布图索夫,专访摘编如下:德国《商报》问:布图索夫先生,您将巴赫穆特之战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那么,战争在过去100年里没有变化吗?布图索夫答:没有,它的本质没变。即便在今天,在前线的人还是手持突击步枪和手榴弹。这场战争最伟大的英雄是在战壕里的步兵。问:您对此不感到惊讶吗?俄军曾被认为是高度现代化的,装备了所谓超级武器。..

孟浩然:想出去工作,却不想烦神端着酒,赏菊花,谈人生,聊理想。不只是我们不想上班考试,古人也是如此。从标准“废柴流”开局,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到“高考”落榜后,成为知名“旅游博主”的徐霞客,作者急脚大师在《跟古代学霸握个手》讲述了52位古代“学霸”们的草根逆袭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囊括了各个时代的顶尖“学霸”,讲述了他们在功成名就前的学霸时光。在下文中,作者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谈起,在考场失意和诗场得意之间..

如何阅读马基雅维利:必须暂时搁置关于其著作的一系列流行观点如果想要真正了解马基雅维利的著作,那就必须暂时搁置——甚至质疑——长期以来学者和大众形成的关于其著作的一系列流行观点。其实,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政治思想史晚近时期才形成的一些观念。如果要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解读,那就必须首先考察其政治和知识背景。马基雅维利1469年5月3日,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当时强大的梅迪奇家族掌控着该城市的政局。1494年,他目睹了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入侵,该..

马尔克斯:我的天职与其说是作家,不如说是讲故事的人1927年3月6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于阿拉卡塔卡,一个很小的哥伦比亚镇子,附近有一座叫做“马孔多”的香蕉种植园。40年后的1967年,经过创作上多年的挣扎与挫折之后,他的第五本书《百年孤独》出版,“马孔多”即是书中神话般的大陆。《百年孤独》一经出版便引发了“一场拉丁美洲的文学地震。批评家们将此书视为虚构艺术的杰作,公众有条不紊地将新版本抢购一空……”此后两年间,《百年孤独》各个语种的译本获得..

“是不是和我在一起,你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要孤独?”2006年,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作者是哲学家安德烈·高兹。《致D》是一封情书,高兹写给他久卧病榻的妻子。第二年,作家打开煤气,与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于是,《致D》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爱情墓志铭。一向严肃的思想界轰动了,情书中的爱意汹涌缱绻,承载着太多哲学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小猫露出肚皮,只向爱人展示专属的柔软和真诚。在这个速食年代,我们很难再相信爱情和婚姻,但这封情书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