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第一铁杆詹黑,咋突然就变成詹蜜了?

2023-01-08 19:09:33 来源:网络

记得几年前,凯文-杜兰特用来形容勒布朗-詹姆斯的一番话在NBA引发了不少争议。他说,勒布朗身边的环境“有毒”——这并非针对勒布朗本人,仅仅就事论事:围绕在勒布朗身边的一切人和事似乎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扭曲,具体到球员层面,自然是失去对舆论乃至职业生涯的掌控。

而就在最近,这种“扭曲力”的作用再次在众人眼前上演:多年来被封为“全美第一詹黑”、在节目里和社交网络上黑勒布朗黑到丧心病狂的人气名嘴斯基普-贝勒斯,居然在一夜之间变成勒布朗铁粉了。

他在前几天的节目上放出了惊人之论:“从勒布朗进入NBA第一年开始,我就在密切关注他……一场比赛都没落下,不信你们可以问我老婆。周五晚上、约会之夜,我都不会错过勒布朗的比赛。勒布朗如今的状态真是从没这么好过,他看起来比上赛季还瘦了几斤。我这个质疑者已经被他征服。继续统治吧,因为你能做到。”

之所以说他反常,是因为黑勒布朗可以说是贝勒斯节目的热度支柱,他贬低勒布朗(甚至包括他全队和全家)的角度极为刁钻清奇,这里可以列举他的一些著名论点:

“骑士的MVP是凯瑞-欧文。”

“当勒布朗跟韦德和波什在南滩抱团,他就永远失去了当MVP的资格。”

“没人愿意执教詹姆斯,他没资格进入GOAT讨论。”

“JR史密斯总决赛脑子短路是詹姆斯的错。”

“詹姆斯善于操纵媒体,用伤病为借口逃避困难赛程。”

“勒布朗只是在追逐贾巴尔,他现在打球不为赢球只为得分。”

甚至连勒布朗的儿子,贝勒斯都不放过,布朗尼15岁时在比赛里上演精彩暴扣,他点评道:“嘿布朗尼,扣得不错。但你爸可以用左手扣。”

而现在,他对勒布朗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自然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当他真的引火烧身,勒布朗也就成为了他转移焦点,稀释公愤的手段。

前不久,NFL球星哈姆林在比赛中重伤昏迷,心跳骤停,情况一度十分凶险。贝勒斯在社交网络上点评了好几段话,质疑NFL推迟比赛的决定,碎碎念称“赛季已经到了末段,这场比赛对常规赛排名意义重大”,似乎完全不能理解球队把哈姆林抬下场后为什么不能继续比赛。

对于如今的美国体育界来说,这话无异于仇恨言论。在评论区下怒骂的全是一水蓝V,除了异常愤怒的多位NFL球星,小托马斯、帕金斯、武圣杰克逊、巴克利等人都利用自己的平台发表评论,巴恩斯还爆料以前有教练和球员都想揍他——从体育圈到媒体圈到文化圈更不要说饭圈,贝勒斯这次是真的面临被“取消”的抵制危机了。

于是,他迅速利用勒布朗制造了新的话题,坚持在节目里源源不断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哈姆林的争议。

去年曾有媒体做过统计,贝勒斯87%的推特里都提到了詹姆斯(这就是真爱)

一直以来,贝勒斯的观点和风格都被许多人批为“病态”,他似乎没有最基本的同理心,经常把球员非人化,而他一本正经理所应当的态度,又显示出他仿佛缺乏起码的敏感。考虑到他的生平,说他病态也不算完全不靠谱。

贝勒斯出生于美国生活条件最差之一的俄克拉荷马州,从小家庭环境非常糟糕,父母没有给他和弟弟妹妹任何温情。母亲是在长辈压力之下被迫生的孩子,因此在婚姻生活中非常不快乐。父亲有酗酒的毛病,进过戒断中心好几次都没用。他每天凌晨4点出门(后来凌晨两点就醒来工作的贝勒斯说“不算早”)经营小餐馆,还逼迫幼年的贝勒斯在店里做工直到17岁家庭破裂。

那年,父亲出轨了母亲的闺蜜,两人私奔后,母亲也开始酗酒。他跟弟弟年纪相仿,两人在一个卧室睡上下铺到14岁,但可悲的是,他们兄弟感情淡薄,甚至比陌生人还疏远。他们从不谈心,上学后甚至连碰面都很少——贝勒斯读九年级时就跟后来的第一任妻子在一起,只要有空就去她家待着,暗地里把她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偷得一点家的温馨。

有意思的是,贝勒斯一辈子关系疏远的弟弟也颇有成就,如今是全美最著名的大厨之一,奥巴马都是他的铁粉,甚至邀请他前往白宫工作。

贝勒斯形容少年时期的自己是个内向的怪胎,除了体育之外,他用阅读和写作逃避现实。因为学习特别刻苦,成绩非常好,初中时就被英文老师鼓励做了校报的主要体育专栏写手,从此定下了人生方向。高中毕业时,就和那些穷苦出身的球员一样,他靠一份体育作家奖学金才迈入高等学府。

一毕业,贝勒斯就选择了体育媒体的行当,先后在《迈阿密先驱报》、《洛杉矶时报》工作,并获得了不少新闻奖项。25岁时,他就被《达拉斯晨间新闻》聘为首席体育专栏作家,见证了达拉斯牛仔队的崛起辉煌,还因此出了好几本书,制造了不少争议,包括宣称当时的球队当家球星特洛伊-埃克曼是同性恋。(埃克曼后来放话称:“我也很好奇,假如我见到他本人会对他做些什么。”)

1998年,贝勒斯离开达拉斯,前往大城市芝加哥,继续报道体育。他对媒体行业的方向有精准的预判和把握,芝加哥成为了他离开纸媒走向电视网络的跳板。

在许多体育广播电视节目中混个脸熟后,贝勒斯2004年进入ESPN,开始了主持生涯。当时正值体育媒体版图改变,ESPN规模大肆扩张,收揽全国人才之时。贝勒斯与斯蒂芬-A-史密斯搭档评球,两人的风格都十分犀利。

但随着收费价格上涨,以及社交媒体崛起给市场带来的挤压,ESPN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立即开始萎缩,贝勒斯吃到一波红利,然后再次调整方向。他没打算做奥尼尔巴克利那样的比赛解说,也做不了沃神那种靠深挖内幕立足的记者,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就得另辟蹊径。

勒布朗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能入他的眼,在ESPN声名鹊起之时,他的一个主要碰瓷对象是阿伦-艾弗森。他不断批评艾弗森没有团队精神,看衰他与安东尼的合作,以至于艾弗森本人一度拉着青涩还未褪去的安东尼进行回应。

单纯的艾弗森当时的样子显得很受伤,他说:“我不知道我怎么惹到他的……我是在人生中犯过错,但那个人,我真的无法理解,他怎么会恨我到这种程度?全世界那么多人讲我不好,只有他,我是想要驳倒的……他确实让我更努力更狠,因为我实在没听过那么难听的评价。”

而对贝勒斯而言,艾弗森的回应简直是锦上添花,让他在直播间兴奋到两眼发光:这可是送上门的一块流量肥肉。

直到艾弗森淡出联盟接近十年,贝勒斯还试图挤干那最后一点流量,去年年初他在《GQ》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道歉信:《为什么我看错了艾弗森》,用上了诸如愚蠢无知这样的词汇形容自己,甚至不忘政治正确,称这种无知正是损害美国种族关系的罪魁祸首,艾弗森其实拥有与他的儿时偶像阿里等人同样的品质,与众不同,敢做敢当。

但贝勒斯也不忘自吹自擂,“我相信他打心底里明白,我没说错,而我的话伤到了他。但我其实是不希望看到艾弗森的生涯在失败和悲剧中收场。”

而对那个时代NBA的门面球星科比,贝勒斯倒是比较收敛,毕竟他将乔丹奉若神明,科比身上的杀手气质他挑不出(或是不敢挑)毛病。但他照样能以科比为话题,宣称鹰郡事件给科比带来了好处,改变了他的形象,也刺激了他的球鞋销量。当时与他搭档的主持人在截断他这番发言后立刻更换了话题。

至于勒布朗,他在2010年转会热火的决定,刚好契合了贝勒斯的转型(在他看来可能是一种进化),让贝勒斯找到了新的目标。

他对勒布朗的评论一次比一次更没底线,连勒布朗的队友都被殃及:贝勒斯带头攻击波什“软蛋”,质疑波什人格,以至于波什直接上了贝勒斯在ESPN的节目,请贝勒斯不要在羞辱他的姓名。去年贝勒斯还带头宣扬“铁威”绰号,引来威少夫妇严正抗议。

威少回应:有本事你当我面说

勒布朗的漫长巅峰持续了多久,贝勒斯就对他火力全开输出了多久。在资讯传播从电视网络转向社交平台的过程中,NBA可能是最擅长社交媒体营销的顶级体育联赛,勒布朗和贝勒斯也都算得上其中的弄潮儿、大网红。正是因为贝勒斯以及许多想要成为贝勒斯的人制造的一个个舆论和流量的漩涡,才有了杜兰特口中“有毒”的环境。

离开ESPN后,贝勒斯在福克斯体育另起炉灶,做了节目的“大当家”,2016年,福克斯就给了他超过500万美元的年薪,到2021年续约时,年薪涨到了800万美元。美国媒体界大佬詹米-霍洛维茨曾说过:“这就像问凯尔特人是否对杜兰特感兴趣一样,我当然对斯基普、对史蒂芬-A这样的媒体人感兴趣。”

媒体帝国的机器需要一刻不停的制造话题吸引热度,没有贝勒斯自然还会有别人,他走到今天,堪称另类“天选之子”,没有机会也要给自己制造机会。

他最“恨”勒布朗,或许是因为他与勒布朗有最多的相似之处。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英雄惜英雄了。

,全糙米是什么米 美第一铁杆詹黑,咋突然就变成詹蜜了?

相关:

C罗远走沙特背后,那个陪伴他20年的神秘男人尽管属于C罗的巅峰时代恐怕已经落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依然是这个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球员之一,否则,沙特人不会为他开出惊人的2亿欧元年薪。而让C罗在37岁的年纪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球员的幕后操手,不再是我们熟知的超级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而是一位名叫里卡多-雷格夫的中年男人,一位从此次转会中捞到了3000万欧元佣金的神秘大佬。虽然此前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但43岁雷格夫其实早在2003年就已经认识C罗。彼时,由于踢球..

早上八点关门的咖啡店每一个漂泊在大城市的人,或许都曾经历过“蜗居”的日子。在东京,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就住过“八平米”的屋子,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然而,对吉井忍来说,尽管八平米的房间里放不下厨房、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但生活依然可以兴致勃勃。“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在最新散文集《东京八平米》中,她写下了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原本“狭窄”的生活在她的笔下,从“八平米”延伸出去,延伸进城市..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无法定义的“良质”,在《莱拉》中有了答案本文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为《莱拉:一场对道德的探究》所写的导读,原题为《溯流而上的“良质”探究传奇》,现标题为编者所拟。《莱拉》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曾创作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一畅销书,成为美国大学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莱拉》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续篇。罗伯特·波西格本书的作者美国作家罗伯特·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2..

我幼时过年,悲喜交集、苦乐参半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春节似乎来的格外早。这个年,无需居家,团圆可期,但同时也少了鞭炮和烟花的喝彩,少了那些藏在儿歌中的仪式感与热闹,我们该去何处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对作家陶亢德来说,过年最美好的意义在于让人想起童年。尽管儿童时代家境平平,却总是能在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里寻得一个崭新的、充满趣味的世界。送灶司、做除夜、裹粽子、放纸鸢、供月亮、赏“灯头戏”、吃年夜饭......那时候的年对孩子们来说..

史铁生:永存梦想的人间,比全是现实的世界,更能让我坦然对死1951年1月4日,史铁生生于北京。二十余年后,他在北京治疗腰腿疾,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也即他的写作事业的起点。坐在轮椅上,史铁生写出了一系列足以点亮中国文坛的名篇佳作。命运以双腿为限,关闭了他的大半尘世世界,也自然递给他一支写进灵魂的笔为偿。苦难从来没有让他变得阴郁,迷恋诉苦,反而助他从中沉淀出明亮的思想。或许可以说,理解史铁生笔下的文字,就是理解一条生命,如何在最为疑难之处觅..

加缪:人们所说的光荣,就是无拘无束地爱的权利在加缪有生之年,世界的动荡从未止息,这动荡锤炼着加缪的韧性与思想,竟使他短短的一生有了“丰盈”之感。他就像上天的玩偶,仿佛用以测试在怎样动荡的条件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最杰出的人。——凌越《加缪:为人道主义立下里程碑文》加缪:为人道主义立下里程碑文 | 凌越1957年10月16日,加缪和友人在巴黎福赛圣贝尔纳街的一家饭店吃饭,一个穿制服的服务员跑来,告诉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顿时脸色苍白,显得非常..

罗伯特·瓦尔泽:“让我们为自己保留一些心愿吧”1956年12月25日,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独自离开久居的精神病院外出散步,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躺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不久被人发现,警察到来,核查了身份:这人名叫罗伯特·瓦尔泽,一位早已被遗忘的瑞士德语诗人。罗伯特·瓦尔泽( 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大师,在欧洲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齐名。在世时默默无闻,后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照片摄于1899年。作为写作..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你幸福吗?”——这样的提问让人回想起一些幸福的时刻,哪怕是苦中作乐,在幸福的引导下也会格外香甜。“你痛苦吗?”——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大部分人一时都无法给出答案。德国作家韩秉哲在《妥协社会》一书提出,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

与我的预想不同,很多离异的人想要聊浪漫的爱情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永恒的讨论话题。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在两性关系中也有所折射。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怎样的亲密模式对于个体、婚姻和家庭,甚至社会最为有利?在无法忍受之时,人们又如何下定决心结束一段关系?《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一书聚焦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变迁中的一个阶段——离婚,它涉及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也涉及分离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而在这些讨论中,每个词都值得..

我们对新诗依旧一无所知互联网上,从余秀华到贾浅浅,关于新诗的“骂战”屡屡登上热搜。反对派认为新诗“糟得很”,脱胎于西方诗歌,过于自由散漫,创作不出”艺术的美“和”美的艺术“。支持派则认为新诗“好得很”,不拘格律语言,从内容到形式打破一切窠臼,充沛着个体生命盎然蓬勃的自由精神。两派始终争论不休。实际上,从新诗诞生之初到现在,关于新诗的争议已横亘百年。某种意义上,新诗的争议背后,凝缩着中国新文学百年历史发展与抉择的集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