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足球小将」更真实的足球动漫:千万不要错过的《青之芦苇》

2022-10-03 00:53:06 来源:网络

说到足球动漫,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大空翼,南葛,《足球小将》。是的,那一句「从今天起足球就是你最好的朋友」,是全世界无数少年爱上这项运动的命运初见,也是我们这代人无可取代的童年回忆。

但时间的车轮慢慢驶过,贪心的我总是时不时在想:能不能遇见一部不同风格的足球动漫,抛开炫酷但不现实的「超能力」必杀技,真正深入到这项运动的复杂与有趣之处,同时还能保持二次元的青春、成长和热血?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青之芦苇》

特邀作者 | 羽则

知名足球作者,代表作《英超风云》、《西甲风云》

真实且深入的足球

现实的足球是什么样子?不管你看没看过比赛直播,肯定都知道一脚射门不太可能把门将的手套烧光,也不会真有人躺地上当弹簧把队友送上半空。而如果你本来就是球迷,大概也很难接受防守角球时两个人爬上横梁的反规则操作。

当然二次元的体育世界里加入幻想风格,作为艺术加工本身也没太大问题,只是偏好现实足球的人会觉得有些扯淡。而在《青之芦苇》的世界里,你看不到超越人类身体构造和牛顿棺材板的画面,只会觉得这就是真正的「足球」。

比如第一集的第一场比赛,男主角青井苇人被对手嘲讽家人,一怒之下发动火箭头槌。老球迷肯定瞬间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在「致敬」世界杯上齐祖的经典告别吗?!

好吧不开玩笑,《青之芦苇》对现实足球致敬的重点当然不是玩梗,而是从技战术的方方面面都透露着作者是真正的懂球。

比如咱们这位从小基本上只是在校园踢野球的男主角苇人,阴差阳错被回到家乡的J联赛青训主教练看中时,首先被对方降维打击然后彻夜苦练的技能,并不是看上去炫酷但在实际比赛里使用机会不多的倒挂金钩,而是职业球员基础中的基础——停球控制方向,顺势衔接下个动作。

而职业青训教练看中苇人的原因,是他作为一名前锋经常捡漏对手的失误取得进球。之后讨论如何解释这种进球时,双方拿出一堆1元和10元的日元硬币开始了沙盒复盘。

本队(1元硬币,白色)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在努力盯防和压迫传球路线。持球进攻的对手(10元硬币,黄铜色)后腰向前传给前腰时,附近的传球线路都被封锁了只能选择回传。苇人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以及对方阵型压上漏掉了后场右半区的空档,于是游走到左边锋位置反抢成功打入进球。

本泽马看了都要点赞。

又比如,苇人从乡下上京参加选拔的时候,教练让通过初次审核的球员组成一队,去和青训梯队一层层升级的同龄选手打了场练习赛。但实际上为了「放水」,教练特地让这些青训选手每个人都打在了完全陌生的位置。

这些青训小球员开始都在摸索适应,一边互相交流一边熟悉跑位。就在选拔组认为对方不过如此的时候,找到感觉的青训组打出连续流畅的一脚出球,几乎轻松地把球「传」进了球门。

脚法华丽吗?一点都不。但你想起了巴萨、曼城,还是曾经的那支阿森纳?

这就是《青之芦苇》「隐藏主角」福田达也教练的培养风格。他也曾经是日本国内的天之骄子,职业生涯高光时踢到了西甲联赛,却因为受伤没能更进一步。现在回国成为青训教练,梦想改变为培养一批孩子去挑战皇马拜仁这样的世界豪门。

他的执教理念里,既有我来点拨入门、年轻人自己领悟、学会阅读比赛变换踢法的原则,也有战术方面打造传控、实现「五路进攻」的执着。不由让人想起瓜迪奥拉对肋部传切的着迷,以及皮尔洛在教练论文里对进攻区域的划分。

皮尔洛的「五路进攻」

《青之芦苇》所描绘的足球世界就是这样。不像其他体育动漫那样主要讴歌青春,而是还原了一个专业又残酷的职业青训系统。

哪怕是日本已经有着非常发达的校园足球文化,整体水平仍然无法和职业青训放在天平上衡量,从高中名校走进J联赛的球员近些年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而职业青训又是如此残酷,小地方的天才到了这里最多算个路人,每个年龄段的升级还会伴随着一定比例的淘汰,能走到最后的何止百里挑一。

从技战术和组织架构的双重角度,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体育动漫」。

不过,如果真的完全复制现实青训,必然只剩下大量重复枯燥的训练-比赛-训练-训练-比赛,谁能看得下去呢?那肯定不止如此。

细致与动情的人物

都到二次元了,谁还愿意天天只看一群男人踢球踢球和踢球呢?就像其他动漫作品一样,主角的成长、家庭的温暖、友情的牵绊都在《青之芦苇》里不断触动着观众的心。

比如动画开播之后,首先出圈的肯定不可能是什么足球战术理念,而是主角苇人的母亲。这位单亲母亲又开店又打工,很不容易才把两个男孩拉扯养大。在苇人通过试训想要去东京追逐梦想的时候,她一边惆怅地说出「感觉足球把你从我身边抢走了呢」,一边和俱乐部相关人员打听详情,默默想尽办法筹够了学费和生活费。

当苇人终于启程之前,哥哥转交了一封来自母亲的信。信里写到:「我不太懂关于足球的事情,但不管你踢得好还是不好,能不能成为职业球员,对我来说都没有关系。就算没有那些东西,你早就已经是我的骄傲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如此。注意不要受伤,倾尽全力去踢你喜欢的足球吧。」

这一集在日本播出当天正值母亲节。苇人在列车上泣不成声时,无数观众也在屏幕前哭成了泪人。

信里还写到:「作为母亲,支持你的梦想是义无反顾的,但是别的人也会给你很多帮助。到了东京之后可能还会更多,千万不要忘了感恩之情。」

职业青训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但苇人也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包括两位在这类题材里必不可少的同龄妹子。(必然也有些情感纠结和迟钝男主,不过并不是核心篇幅、处理也比较得当,这里没有党争也不需要胃药,请放心服用。)

一位小时候把前面提到的福田教练视为偶像,后来因为重组家庭和偶像意外成为兄妹,由此进了足球坑。她把成为营养师视为人生目标,发现苇人有着和教练球员时期同款的精神属性之后产生了好感。在其他教练斩钉截铁判断苇人基础太差,肯定成不了职业球员的时候,她忍不住当面维护:「我觉得对刚入队的球员这么说不好,还有我是苇人全世界的第一个粉丝,以后请注意发言。」

另一位是球队赞助商的千金,但因为喜欢足球经常来场边观摩训练和比赛,梦想也能成为一名教练。谁说女球迷肯定不懂球?这位虽然是富家小姐,却对技战术头头是道,什么高位压迫、转换出球、空位传切之类的圈内名词都不在话下。经典案例是在发现主角有着出众视野之后,她忍不住提出了疑问:「为了发挥这样的能力,我也觉得他不应该踢前锋,最能发挥的位置应该是前腰,最少也要是后腰。总之要踢中场的中路。」

说到苇人的足球视野,那就来到了这个动漫最有意思的地方。

总是被锤爆的主角

是的,动漫男主角一般都是各种开挂,尤其是在体育题材里。天赋异禀和身体劲爆只能算开场标配,重要的还是成长速度极快。低调点也就是称霸地方或者全国大赛,高调些什么欧洲足坛和世界杯都能一一梦圆。

但在《青之芦苇》里,男主角几乎一直在被各种吊打。

虽然设定上给了一个也可以说是「超能力」的顶级视野,但我们都知道职业足球这行光有视野是混不下去的。而其他必备条件里,什么技术速度、对抗体能、战术理解……他简直要啥没啥。

苇人本来就只是一个喜欢踢球的少年学生,就和大部分足球少年一样梦想成为超级前锋,吹起来分分钟就是范巴斯滕和罗纳尔多转世(然后特地解释一下他们都还活着)。但是他连稍微正规一点的校队都待不下去,因为踢球风格太过依赖本能。说好听点这叫自由,说不好听就是毫无战术执行力,甚至根本就理解不了战术。

等到进入职业队青训,立刻开始各种被教做人。每次突破困境和瓶颈以为会有转机,接下来总是另一次打击。于是整部作品里,我们不断会看见苇人震惊、无力而又绝望的满脸黑线。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帮助,苇人终于补上了非常欠缺的基础,也渐渐开始学会在球场上思考。然而毕竟是「踢野球」出身,技术水平仍然明显弱于一路层层选拔上来的青训球员,再加上身体素质和周围人对比也是平平无奇,于是教练让他改变位置。

改去什么位置呢?边后卫。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部足球动漫的主角居然会是边后卫。许多我们熟悉的世界级边卫,实际上青训早期都是打在别的位置,后来因为竞争太过激烈等原因才会转行去打边卫。所以,这又是《青之芦苇》非常独特而写实的一个特点。

在边后卫这个全新的位置上,苇人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踢球风格的完全转型、对技战术的全新理解,甚至包括向原本关系很差的队友虚心学习怎么防守(阿诺德你看到了吗)……而当这一切慢慢积累,一道道看似不可能的难关勇敢迈过,就将带来这部作品的最大燃点。

永不放弃、突破自己,这是足球精神最能鼓舞人心的力量,也正是体育热血漫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当然,这部动漫也并非完美,有着许多明显的缺点。

比如专业的反面就是对大众不友好,完全不了解足球的人看见「三角传递怎么找到空位接球」、「防线如何保持距离封锁空间」这样的内容,分分钟就可能劝退。

又比如动画版的制作没有那么精细,部分比赛的分镜甚至有点像是PPT。而漫画原作进度比较缓慢,连载好多年主角还没踢上J联赛,更不用说什么挑战世界豪门了。

但是,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球迷,或者是一个好奇足球为什么会在全世界这么受欢迎的动漫爱好者,那么强烈推荐尝试入坑。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千万不要错过《青之芦苇》。

,比「足球小将」更真实的红外光谱仪 足球动漫:千万不要错过的《青之芦苇》

相关:

从“鲁迅有点帅”说起说起鲁迅的外貌,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其诗作《自嘲》中的形容——“横眉冷对”,虽然有如此严肃冷峻的加持,然而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以如今的审美标准来看,恐怕怎么都称不上“帅气”。鲁迅、萧伯纳、蔡元培从左至右,摄于1933年对于鲁迅的外貌描述最准确的,应该是他身边的亲人、好友、学生们。在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笔下,鲁迅“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而作家郁达夫甚至称鲁迅为“中..

莫言的国庆假期书单:一起阅读《史记》等经典大家好,我是莫言。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跟大家分享我读过的好书,我们在假期里一起阅读经典。《史记》我们读《史记》,何尝不是在读司马迁的心灵史。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他是童心活泼的大作家。他笔下那些成功的人物都有出奇之处,都有行为奇怪、超出常人之处。项羽奇在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也不成,不学而有术,奇在他是一个天生的战斗之神。韩信奇在以雄伟之躯甘受胯下之辱,拜将后屡出奇计,最后被糊糊涂涂地处死。奇..

母乳与奶粉:一段有关喂养的文化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这只是故事的开始。生产之后,是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背后既有理性计算,也是科学话语与道德观念的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有关生育、人口问题的讨论之中,喂养议题一直备受关注。事实上,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问题。近代以来,无论东西方,都经历过从母乳喂养到牛乳哺育的话语转变。近年来,母乳喂养重被提倡为最佳的哺乳方式,围绕母乳喂..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说起唐朝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太多,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然而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之外,还另有一个唐朝诗人在其中显得尤其特别——王梵志。作为一名唐初河南的底层农民,王梵志创作的一大主题就是道德劝诫,所谓“教你做人”,然而他在“讲道理”、劝诫讽喻的时候,真的触及了社会现实,讽刺当时的官吏司法、世态人情,在通达、通透之处看透了生死、爱憎与得失。下文摘选自王晓磊(六神磊磊..

一生中难免有那么几次,人会荒唐地去怀疑自己的价值 | 星期天文学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

没人关心女性的性爱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 & 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日本女性主义先驱,其作品《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启发了无数女性。铃木凉美,拍过100多部成人电影的“前AV女演员”,她将此段经历与观察写成学术论文后,被东京大学录取。相差35岁的她们经历迥异:铃木在性交易市场目睹过男性低劣的欲望,已对男人彻底绝望;上野经历过无数次愤怒与失望,但仍对世界充满信心。她们在2020年开始通信,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12个不同..

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最后记忆:爱你,不曾忘却当记忆被疾病夺走,阿尔茨海默病人最坚固的回忆是什么?永远背得出女儿的电话号码;给老伴夹菜仿佛肌肉记忆;忘不了那年背儿子去城里看病、救回一条命……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症状,这种脑部退行性疾病会逐渐蚕食患者的记忆和认知。然而,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病人对家人爱的记忆往往难以冲刷,家人也成了他们生命最后一站的全部依托。从记忆断点开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会迷路、无法算账,分不清左右,甚至出..

找了14年,终于找回了我被拐卖的孩子2007年10月9号,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无比平常的一天。但对于本文口述者孙海洋来说,这却是他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这一天,是他在深圳的包子铺刚开业的第7天,也是他的小儿子孙卓上幼儿园的第2天。这一天的晚上8点前后,他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了。在这之后的14年零57天里,孙海洋踏上了漫长的寻子旅途。他曾目睹过“拐卖村”,见到过老婆、孩子全是买来的一家人;他加入全国各种寻子群体,甚至帮助别人找到过被拐走的孩子;他也曾作..

出身寒门的我,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此前,“小镇做题家”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们依靠出色的做题能力升入名校,却发现身边那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同学不仅会做题,而且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这种一定程度上是由出身所带来的差距,以及由此所催生出来的复杂心境,引发了大众深刻的共鸣。不过,相比较能够进入名校的“小镇做题家”,也许一所普通二本院校里的大学生们的境况会更加贴近更多人的真实现状。本文作者艾苓正是来自这样一所普通..

我的朋友啊,故乡的那棵树如今在何方?在城市里,树往往以社区的点缀或者道路的卫士等“身份”被安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小孩而言, 树是他们熟悉且亲密的伙伴。 他们会在树下玩耍,会将树枝和树叶变换出各种好玩的花样,甚至当他们愁闷之时,树还是可以听他们絮叨的“亲人”。下文中,出身农村的郭福来为我们讲述了他与一棵树之间的“羁绊”—— 小郭福来发现了一棵会流“血”的树,并领来了两名同龄小伙伴前来“猎奇”,三个人与一棵树从此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