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的底线究竟在哪里?留给我们的弱队太少了

2022-07-28 11:05:18 来源:网络

作者 宋承良

靠着谭龙全场比赛的唯一进球,中国队在东亚杯对阵中国香港的比赛中终于拿到一场预期中的胜利。

带着1胜1平1负的成绩,国足守住了“底线”,战平日本还多少有点超额完成任务的感觉。

然而看过三场比赛过程,多少会对年轻的这支球队有点绝望。

防守基本靠堆积人数,进球靠蒙,对阵中国香港比赛场面也没有多少优势……毫不夸张说,亚洲范围内,国足已经没把握能稳赢谁了……

第67分钟,国足前场抢断,谭龙禁区内直接抽射破门。

第67分钟,国足前场抢断,谭龙禁区内直接抽射破门。

靠拼劲超额完成任务

东亚杯从武汉易地日本进行,原本准备带上的5名超龄球员临时因伤3人退出,中国队基本上是以U23国家队为班底出战东亚杯。

相比之下,日韩都派出了本土相对较强的班底,因此外界对国足打东亚杯的预期并不高——无非就是对阵日本、韩国不要惨败,然后最后一场比赛击败中国香港。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足最终交出的1胜1平1负外加两场比赛零封的答卷,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

首战韩国,如果不是朱辰杰的意外乌龙球,国足可能不会输3个球;次战日本,全队通过积极的态度,拿到了一场意外的0-0平局;最后一场对阵中国香港,国足也如愿拿到意料中的3分。

国足球员庆祝进球。

国足球员庆祝进球。

“取得的最终成绩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人民日报肯定了东亚杯结果的同时也很理性指出,赢球得益于精神层面的胜利,“前锋谭龙为球队攻入唯一一球,得益于队友在前场的两次积极拼抢。”

“拼出机会,赢下比赛,这也是本场比赛的生动写照。”

新华社则评论道——“3场比赛无论结果,中国队的所有队员在场上每球必争、不惧对抗,展现出良好的比赛态度和战斗意志。这正是更新换代中的中国男足,所需要的朝气和活力。”

大家都是着重提到了比赛态度和精神力,这或许是国足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

中国香港队甚至有机会进球,拿下比赛。

中国香港队甚至有机会进球,拿下比赛。

对阵中国香港,毫无优势

但除了靠着连续两次前场拼抢出的进球机会,国足在对阵中国香港比赛中的过程,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全队另外一次得分机会,就是开场角球进攻中蒋圣龙的头球,除此之外,再也无法创造出机会——球队在进攻中个人技术的运用,以及整体技战术内容的苍白令人尴尬。

扬科维奇对比赛结果并不满意,他提到了体能因素,认为这是导致中国队比赛无法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

在东亚杯这个练兵为主的舞台,日韩和中国香港都大范围锻炼新人,比如日本对阵中国就使用了和第一场完全不同的11人首发。

现场为国足加油的中国球迷。

现场为国足加油的中国球迷。

但中国队的人员使用就非常固定,这背后的原因还是主力与替补差距过于悬殊的结果。中国队绝对主力对阵日本的全替补才勉强守住0-0,如果我们的替补对上对方的主力,这场面不敢想象……

对于主力球员的过度使用,或许是中国队对阵中国香港比赛只能打出30分钟左右好球的原因——上半场最后5分钟,中国香港围攻国足,至少创造出4-5次射门机会。

而从全场比赛技术统计来看,国足射门次数7-12处于落后,有效射门3-3打平,控球率各是50%,角球8-4领先,黄牌则是4-2多了两张,可见国足在防守端面临不小压力。

虽然国足是U23球员为主,但中国香港同样少了杰志队的多名球员,蓝鸟也正在为队史首次亚冠淘汰赛蓄力,因此和中国香港足总协商后留下了队内主力。

这相当于里皮时代的国家队少了恒大国脚——两队都不是最强阵容,国足毫无优势,多少令人唏嘘。

中国队在亚洲的未来,非常危急。

中国队在亚洲的未来,非常危急。

留给国足的弱旅,快没了

肯定国足拼劲的同时,官媒也明确指出了球队和对手的差距。

新华社点评道——“从过程来看,中国队与日韩等亚洲强队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面对并未派出全部主力的韩国队和日本队,中国队在高强度压迫下很难完成中场组织,几乎无法发起有效进攻,比赛节奏也要慢于对手。”

“即使是最后一轮击败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香港队,经验不足的中国队球员也暴露出传跑接应不流畅、进攻缺乏套路、阵型容易松散等问题。”

的确,看完国足和中国香港比赛后,完全没有赢球的喜悦——因为比赛的过程可以说是令人绝望的。

中国香港球员在进攻中的传接球能力,已经明显高出国足一个档次;如果说对阵日本和韩国打不出进攻套路,我们还可以用对手实力强大来做借口的话,那么对阵中国香港比赛的过程,扬科维奇又该如何解释?

当扬科维奇下半场用徐越换下球队唯一有组织能力的戴伟浚后,他其实已经把胜负交给了命运来决定。

谭龙的进球算是对中国队三场比赛始终不放弃的一个回报,但比赛最后30分钟,如果是中国香港率先破门最后1-0取胜,这也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结果。

这一次是赢了中国香港,那么下一次中国队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留给国足的弱旅,真的没几个了。

,国足的内蒙古新闻联播 底线究竟在哪里?留给我们的弱队太少了

相关:

分娩中的女性:我不是我,我是疼痛生育,是大部分女性都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生生之门》中,叶浅韵经由生育经验,写下了女人们共通的悲欢:“我拼尽了全力。我感觉下身被某种器物剪开……更大更深的疼痛又一波波席卷过来。我觉得我就要死了……”但是,一切的疼痛又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慢慢消散。“陪伴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是艰辛的,有趣的,当看着他少年英姿,阳光清朗地向我奔来时,我忘记一切疲惫和劳累。”与此同时,生育又不仅仅是生育本身。政策的变动带来了..

《记忆之城》:旧生活从未消失,只是藏得更深初读《记忆之城》的感受是,袁凌终于开始写自己了。这位以非虚构见长的作家,笔下有贫困的农民、城市里打零工的人和受害的女孩,自我却几乎是透明的。托起他者的苦难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必须把自己折叠起来,克制情感的体验、情绪和观念,才能充当冷静的讲述者。每当想到这些,我便为他的小说读者远不如非虚构的多而感到遗憾,因为相比后者,私人的创作可以承载更多隐秘的真相,以及他如何成为他的证明。至于“记忆之城”..

社交太可怕了吧 | 社恐作家们的自白在今天,“社交恐惧”是一个热词,用于形容一种不愿、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的状态。说是恐惧未免有一些夸张,有一些简单,其实与社交保持距离的原因大多是复杂而深刻的,一个词怎么可能涵盖。我们精选了几位所谓的“社恐”作家的自白,哪一位的描述最符合你的心境呢?欢迎大胆地留言与大家分享。残雪一般来说,害羞内向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较强。小时候我很怕见生人,如果父母向客人介绍我,我总是满脸通红,恨不得立即跑开。到外面..

余华、俞敏洪对谈《兄弟》:两个时代的参与者《兄弟》是余华写于16年前的作品,讲述了两个时代下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 余华曾说:“伟大的作家都是这样,哪里有障碍,自己的叙述就往哪里去,而且总是热衷于寻找最大的障碍,然后用最有力的方式去克服它们,叙述的力量就是这样爆发出来的。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有力地去叙述故事?我觉得《兄弟》的写作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希望。”今年7月,新经典推出了新版《兄弟》,将..

海星、海马、海豹……:喂,我们有话对你说呢夏天,是一个适合去海边的季节。从陆地上看,大海只是波动的平面,然而事实上,海洋中居住着我们这个世界75%以上的生物。它们中的一些,如海豹、海獭,是我们熟悉的“毛茸茸的小家伙”。而另一些,像是海绵、海葵,却拥有着挑战我们想象力的形态和生活。试想一下,当它们与我们一一相见,在试图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它们都会说些什么?下文中,你将听到它们的“心声”。在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哈林顿看来,我们应该多花点儿时间..

鲁西奇、罗新谈秦吏“喜”与他的世界鲁西奇(右)、罗新(章静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鲁西奇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他最新出版的《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将目光投向了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秦朝的一名小吏,喜。秦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这些宏大面相,都以一种结构化的分析与写作方式,在喜的个体生命历程中得以呈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罗新教授与鲁西奇教授做了一次关于《喜》的对谈,《上海书评》选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喜: 一个秦吏和..

我想住回四合院,那里有我熟悉的大娘婶子,知了大黄“味儿”这个字,添上了儿化韵,便不仅仅是香辣咸甜的味道之意,更有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人文韵味。所谓“京味儿”,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城市气质与人文韵味。豆汁、麻豆腐、熬白菜,这是京味儿;四合院、大杂院、黄狗水缸胖丫头,这也是京味儿。估衣街的叫卖声声入耳,胡同里抖空竹的嗡嗡声直上天际,悠长绵远,不是京味儿又是什么呢?京味儿固然发端于传统,但京味儿绝不等于怀旧。时代有殊异,风俗有变革。京味儿文化..

传染病的减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悖论?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近年来也有不少有关传染病的书籍出版,包括《传染病与人类历史》等作品都曾提到一个问题:不同年代的瘟疫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却间接刺激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提示我们注意瘟疫问题的复杂性。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计划主任托马斯·博伊基在新书《瘟疫与发展的悖论》中,则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悖论:人类传染病防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固然是好事,但它有可能带来哪些发展上的风险..

乔伊斯在《泽诺的意识》中看到了一种新的英雄主义乔伊斯和斯韦沃的生活和作品相互重叠,在相互学习和影响对方作品的同时,也相互借鉴对方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如果乔伊斯和斯韦沃没有相遇,他们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将会完全不同。关注这两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的生活和写作重叠之处的研究有许多。而我的目的是着眼于他们友谊的交集,以及浪迹于斯韦沃家乡的里雅斯特(Trieste)时,斯韦沃的现实生活。乔伊斯和斯韦沃我想强调乔伊斯创作利奥波德·布鲁姆的非凡创作..

一个36岁的女人马上要迎来她人生中最美好时光 | 星期天文学·周婉京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