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教育落地生根 大冬会见证中国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历程

2019-03-15 12:04:36 来源:网络

当地时间12日晚,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落幕,燃烧了11天的主火炬渐渐熄灭。此次大赛中,中国代表团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优势项目中有着不俗表现。

参加此次比赛的队员和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以往只为争金夺银到现在冰雪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大冬会见证了冰雪运动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

24岁的管莹莹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目前是该校冰球专业的学生。已是第三次参加大冬会的她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就有从事冬季运动的梦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冰球在东北的哈尔滨等城市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小时候很多学校都组建了冰球队。

“那些没有球队的学校,孩子们自己制作简易球杆,用铁罐头盒子当冰球打。如今,我们不仅在学校学到非常系统的训练知识,而且学校也非常重视冰雪文化的教育。”管莹莹说。

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朱志强是本次大冬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冬奥组委特聘专家。哈尔滨体育学院是中国最早开设冰雪运动的高校之一,近年来,该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力度在不断加大。朱志强还欣喜地看到,冰雪教育在中国形成了“多地开花”的局面。

朱志强说,1956年建校时,哈尔滨体育学院只有“水冰教研室”,当时连滑雪教研室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该校成立了冰雪部;2012年,该校成立了以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为主的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他说,现在该校本科学历以上学生有6000多名。“我们不仅注重冰雪竞技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还和韩国、美国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冰雪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教育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会涌现出一批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朱志强曾全程参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起草和修订工作。他说,规划中提到冰雪文化进校园和冰雪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恰恰是哈尔滨体育学院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内容。

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力争让哈尔滨体院走出去的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冰雪项目基本技能,让冰雪特色办学使每一名学生受益,达到冰雪教学校内全覆盖、冰雪基本技能全员能达标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将继续发挥冰雪学科专业全国领先的优势,直接面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国家培养和储备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冰雪体育人才,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冰雪场地设施管理和维护专业人员等。

“人才培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使哈尔滨体育学院真正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是主场的主力’。”朱志强说。

本次大冬会中国代表团旗手杨诗琦也是高校冰雪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在加入大冬会中国代表团之前,杨诗琦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滑雪队队长。这个3月,杨诗琦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第一次获得国际雪联的积分,也是第一次担任大型赛事的代表团旗手。

从小喜欢滑雪的杨诗琦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是通过高考而非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的北大。她说:“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冰雪教育氛围和文化越来越浓。目前北大滑雪协会的注册成员有约5000人,从大一到大三,我也见证了滑雪运动在校园里逐渐受欢迎的过程。”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薛彦青说,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的带动下,中国有越来越多高校开展冰雪教育,这次大冬会除了东北高校以外,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高校的很多学生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这次取得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的安凯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运动员是在享受比赛,展现出中国大学生阳光、自信、开放、友善的良好风貌,他们参赛获得的经历都将为其大学生活增添精彩一笔。”薛彦青说。

朱志强说:“冰雪运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那是一种不畏严寒、征服自然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是一种追求卓越、志存高远的境界。希望通过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冰雪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让冰雪教育在中国校园落地生根,让冰雪之花更加晶莹夺目。”(执笔记者:李琳海;参与记者:林德韧、徐征、张逸飞)

,冰雪教育落地生根千里眼摄像头 大冬会见证中国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历程

相关:

中式台球世锦赛3月开杆 500名各国选手逐鹿玉山中国·上饶·玉山2019CBSA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的外围赛将在15日全面展开。 外围赛报名目前已全面结束,国内男子、女子组共有近200名选手报名,国际男子、女子组共近300人报名。根据赛程,他们将在15日至20日期间在玉山角逐赛事的正赛名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外围赛的国际组选手方面男女组的报名人数较以往四届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蒙古等国家的出征世锦赛军团,都是在国内经过专门的中式台球选拔赛之后,由遴选..

CBA常规赛收官,“挖掘机开进CBA”成最亮眼体育营销北京时间3月13日,2018-19赛季CBA常规赛正式落下帷幕,北京首钢主场以120-109轻取山西汾酒股份。首钢“双子星”发挥出色大展实干家风采,朱彦西第3节外线手感火热,全场得到15分,翟晓川14分。首钢开场奠定防守基调,第3节进攻端爆发,让比赛提前分出胜负。在季后赛名额历史首次增至12个后,本赛季收官之夜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季后赛排位悬念达到了历史新高。当晚,北京首钢主场更是上演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卡特彼勒工装舞蹈,成为..

多途径推动海外流失文物回归2月28日,美国政府向中国归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2018年12月11日,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的怀抱……接二连三的文物回家讯息让人欣喜,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流失海外的诸多文物,中国该如何对外追索?追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这其中,法律和商业、政府和民间又该扮演什么角色? 依据公约、协议展开追索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是指鸦片战争后,因战争抢掠、盗掘等不道德和非法手段..

荷花奖舞剧《醒·狮》4月18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继去年摘得中国舞蹈届最高奖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后,受第四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之邀,首次来京进行全本演出。醒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民间舞蹈,每逢节庆活动或重大事件,必有醒狮助兴,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是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该剧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为故事背景,以厚重..

音乐舞蹈剧场《水腔》4月6日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随着天气转暖,一年一度的华人春天艺术节又应约而至。“华人春天艺术节”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业以来推出的第一个艺术节品牌,旨在关注华人艺术家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华人艺术家创作、交流并走向世界的舞台。第四届华人春天艺术节的剧节目之一音乐舞蹈剧场《水腔》现已开票。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象无形,水将天各一方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苗族的“水腔”是借水之涌动传递情感的古老歌调,寄托了前人缠绵而浪漫的情思。 剧场呈..

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京成功上演 谱写英雄赞歌3月13日、14日连续两个晚上,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两晚演出剧场内皆座无虚席,观众们都被这部谱写闽西苏区英雄赞歌、展现闽西儿女大爱精神的原创民族歌剧深深打动。演出高潮处观众频频拭泪,大家多次用如雷掌声表达对于这部民族歌剧的喜爱之情。 《松毛岭之恋》是福建省歌舞剧院继民族歌剧《平凡的世界·黄土地》3月9日、10日在北京成功上演后的又一部..

民族歌剧《沂蒙山》在京登台 以音乐语言再现沂蒙精神14日晚,由山东省制作推出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19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在北京登台。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 沂蒙地区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

研究《说文解字》30余年 79岁书法家解读汉字奥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古代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然后写了一本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对书法家何大齐来说,或许不仅仅意味着完成一个心愿那么简单。而他的人生经历,远比一部书还要丰富。 何大齐。受访者供图 花费四年时间写成一本书 何大齐今年79岁,先祖在清朝嘉庆年间便已经在北京定居。他本人也一辈子没离开过北京城,所以即便祖籍在浙江,口音里却没有一丝南方的软糯。 “家里人有书法家,我也经常临帖..

我们今天如何看戏前年去西安旅游,友人相邀晚上看大戏《长恨歌》,是根据白居易的诗改编的,并云“精彩”不容错过。剧场是露天的,在骊山脚下一块平地上,置放一排排塑料座椅,看戏者多为游客,足有两三千人。及至开场,才发现导演把骊山作为背景,凡灯光设计、场景置换,都在山的大背景下展示。 确切地说,这是一场大型歌舞剧,歌声和音乐都是事先录制好的。由于背景过大,投影的宫殿等布景也巨大,所以,在戏台上演出的演员就愈发显得渺小。我..

《莲心不染》以肢体话说东方寓言2017年法国阿维尼翁国际戏剧节展演单元邀请剧目——舞蹈剧场《拈花》的姐妹篇、肢体诗剧《莲心不染》将于4月5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演。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莲心不染》仍由《拈花》导演屈轶导演工作室进行把关,2018年,屈轶受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为该院研究生改编、创作了《莲心不染》。该作品的戏剧构作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