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变成了雷管 周萍得上了“当代都市病”

2018-07-31 08:51:33 来源:网络

◎今叶

王子川导演的新作《雷管》取材自《雷雨》,提取了周萍与四凤两个角色,以两人在原作中的关系、对话为基础,重新创作了一出作品。除了将时间设定在当代,《雷管》将两人的年纪也增加了几岁,由此,两人关于恋爱婚姻的讨论,也变得更加成熟合理。

100分钟的剧情全部发生在四凤家中,时间限定在太阳升起前的几个小时。人近中年的周萍喝醉了酒,夜宿在28岁的四凤家中,两人一觉醒来,围绕着两人的关系、未来的生活计划,一路吵到了成功私奔。对话间交待了与《雷雨》基本一致的剧情,但始终没有捅破周萍与四凤的乱伦关系,这或许可以为两人最终得以私奔添加几分合理性。

真正让这部新作剧情成立的,是所有的对话、情节设计都紧紧围绕着周萍与四凤之间的恋爱“拉锯战”展开:周萍弟弟对四凤的追求、孩子是谁的、周萍与他的前女友们……每一句争吵听起来都像是今天的情侣或夫妻对嘴舌。同时,所有争吵的原因都没有离开《雷雨》的人物关系与性格,曹禺笔下的四幕悲剧与今天观众所关心的“原生家庭”“两性战争”形成对话。

《雷管》的创作,算不上是排演经典,却让我们对经典排演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了反思。近年来提到《雷雨》总难回避“笑场”事件,我们不应该把“观众的笑”理解成一种对经典作品的否认,而是应该追问“我们如何理解经典”。一出被公认为悲剧的作品,当创作者试图极力按照其原貌演出时,观众却笑了场,不是创作者排出了喜剧效果,而是因为观众不理解舞台上的情节、角色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如此行动。我们不断重新排演经典,不是为了搞装修,做教科书的“舞台化”,装饰再华丽,布景再符合时代,如果人物说话、行动的逻辑与当下的观众心理出现了落差,就会显得尴尬,令人无所适从。

《雷管》创作者聪明地找到《雷雨》可以与当下观众分享的视点,并以此捋出一条故事线,通过喜剧表演,向观众讲述自己对《雷雨》的态度,同时也带着观众重新阅读《雷雨》。

《雷管》的创作方式,极易让人联想到英国编剧汤姆·斯托帕德取材自《哈姆雷特》的《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该剧选取莎翁原作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两个小角色,成功创作了一出充满荒诞色彩的喜剧,既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更能由此对《哈姆雷特》形成新知,这大概是从古至今所有站在大师肩膀上的创作者与改编者希望达到的剧场效果。

王子川饰演的周萍,促成了《雷管》演出成功的根基。他时刻保持“表演”的状态,加上即兴元素,将周萍从《雷雨》中的悲剧性格定位中拉扯出来,同时保留了周萍所有的性格缺陷。在曹禺笔下,周萍是一个性格矛盾体,他一方面是个“美丽的空形”“空虚脆弱”,同时又保留着一种原始人的蛮力。曹禺所定位的“蛮力”,最明显地表现在他对于繁漪、四凤的恋爱动机上,他从爱繁漪到爱四凤,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私欲的满足。他摆脱繁漪,是因为繁漪成了他生活中的麻烦;他想要追求四凤,无非是把四凤看成了自己摆脱原有生活状态的新希望。

王子川扮演的周萍不再忧郁,不再隐瞒,而是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所想所做向四凤坦白。他保留了周萍所有的性格缺陷,同时将它们夸张地表演给观众看。他夸赞四凤的美丽,同时毫不掩饰自己是因为四凤像自己的妈而更爱她。他油嘴滑舌,看似毫无上进心,却时刻怀有摆脱父亲的权力、摆脱弟弟的存在、想要全方位占有四凤的欲望。在《雷管》中,周萍依旧是一个毫无责任感,会因为感情潮涌贸然行动,做出让自己后悔事情的男人。然而王子川同时赋予了这个角色以当代都市“空心人”的色彩,他拖延、懦弱,同时会因为自己的私欲没有满足,做出冲动、甚至犯罪的决定,这也是为何他最终选择与四凤私奔的真正动机。今天,这样的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雷管》完全抛弃了曹禺笔下的家庭悲剧逻辑,而选择朝着两性喜剧的方向进击。曹禺笔下那个念经吃素、讨厌女人的周朴园,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家庭权力,与在两性关系上的权力和能力,合而为一。由此周萍所受到的压抑,以及他对待四凤、婚姻、孩子的态度,得到了更加直白的解释,而多次出现的猪鞭、虎鞭、药酒,成了这些解释在舞台上最直观的呈现。

将原作中的两性与欲望在舞台上直观呈现,是《雷管》的合理与聪明之处,但同时也形成了这部作品的短板,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万能理论,它可以解释问题,却不够彻底与特别。

回到上面提到的《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它通过戏中戏、角色扮演以及游戏的方式,构成了多层次的戏剧结构,让剧情与《哈姆雷特》形成呼应,加上以喜剧的方式演出,作品就很容易让观众体味到戏剧作为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作为一种有关扮演的艺术的魅力所在。

而在《雷管》中,我们欣赏了很多精彩的表演瞬间,看到了主创对《雷雨》许多有趣的解释与改编,剧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线头与元素,但它们终究没有按照戏剧的方式结构汇聚在一起。比如提及矿场的污染与老百姓咳黑痰问题,让人一度以为会向环保题材发展下去;开场从窗外传来的野猪叫声,让人猜测起这是角色命运或是欲望心魔的象征……观众把这些都当作暗示继续联想下去,很可惜这些联想都落了空。全剧看完,留下的只有不断出现的“抖机灵”式的台词,缺少了真正属于戏剧形式自身的完整感,难免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就剧场效果来说,《雷管》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创作,甚至是一次对《雷雨》有趣的改编。这源自主创对观众的体贴,得益于王子川对于表演的拿捏,但这种表演只有纳入到戏剧创作的结构之中,才能发挥舞台最大的魅力。所以《雷管》更像是一场对周萍性格的表演展示,而距离一部完整出色的作品,还需要更多思考。

,雷雨肝火旺盛怎么调理 变成了雷管 周萍得上了“当代都市病”

相关:

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与不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实验,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淘洗,经历了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总体上看,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文学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非网络时代的文学时期,后一个时期,是网络时代的文学时期。何为非网络时代的文学?就是网络还没有产生之前的文学创作、传播、批评和阅读。何为网络时代的文学?就是网络覆盖之下的文..

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如何解读今天美国考古协会前任会长罗伯特·凯利的社科通识佳作《第五次开始:600万年的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我们的未来》闪烁着考古学家的智慧,在英文世界出版后广受好评,此次中信出版社请中山大学历史系徐坚教授翻译成中文出版,除了专业的保障,富有中国文化背景以及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字,也让中国读者重新发现考古学拥有的“预测未来”之魅力。 凯利举重若轻,没有陷入对众多考古实例的具体分析和梳理,也没有沉醉于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看家本..

“革命文物+”助力老区精准扶贫7月29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刘玉珠介绍,目前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与近现代重要革命直接相关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可移动文物49万件(套)。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

饶雪漫同名小说惹哭齐秦时隔上一部作品五年之后,饶雪漫重新回归作家身份,带来全新题材的长篇小说《大约在冬季》。这个故事以齐秦的经典情歌《大约在冬季》为背景,因为真实而打动了包括齐秦、齐豫、马思纯在内的首批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在冬季》已经不单纯是一本小说,饶雪漫还推出了《大约在冬季》的舞台剧,由雪漫舍签约艺人余佳淼、胡子轩参与演出。 《大约在冬季》故事开始的时候是2018年当下。小念5岁的时候跟父母移民到洛杉矶,17岁父亲..

河北梆子《台城柳》“两下锅”河北梆子小剧场剧目《台城柳》,以南梁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梁武帝的二皇子萧综与梁武帝萧衍、叔父萧宝夤的一段传奇历史。台城位于南京鸡鸣山南,原是六朝六代的政治中枢,但随着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而黯然。 《台城柳》一剧的看点是“两下锅”的表演形式。其含有河北梆子和京剧两大剧种,运用多重空间手法来体现人物的悲惨命运。此剧不仅有河北梆子悲壮激昂的豪迈演绎,更有京剧苍韧有力的表现。《台城柳》的剧本获得“第四届..

全新警界反腐题材长篇小说《双眼台风》发布近日,须一瓜新作——警界反腐小说《双眼台风》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双眼台风》是须一瓜继《太阳黑子》(电影《烈日灼心》原著)后,推出的又一部全新罪案题材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冤案的平反过程,正面强攻权力腐败与犯罪,为忠于正义、拼死抗争的翻案警察立传。须一瓜有着作家和政法一线记者的双重身份,这让她的作品可以看到现实生活里真实案件的影子,其通过文学的渲染使得故事中正邪两方对抗更具有..

绘本阅读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近日,出自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之手、问世50多年的儿童绘本《爱心树》遭到网友质疑,认为这部闻名于世的儿童绘本是“毒鸡汤”,其所倡导的精神会误导儿童——“父母的爱就该无限牺牲奉献”。这将造成孩子价值取向的混乱,从而有碍于向孩子传递正确“三观”及思维养成。 亲子绘本阅读是近些年来国内儿童教育中较为盛行的一种,它强调亲子间互动的早期阅读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营造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使孩子能在阅读分..

白岩松:图书出版必然逆袭从18年前的《痛并快乐着》,到8年前的《幸福了吗?》,再到三年前的《白说》,这些作品让白岩松作家的身份和他主持人的身份一样为大众所熟悉。而今年迈入50岁的白岩松将作家的身份进行了“扩容”,具体方式是推出了自创图书系列品牌“From Bai”,将《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三本书全新扩容,以“文字+视频+音频”的形式将他的文字作品增值。这是白岩松在图书出版领域的一次尝试,他将其称为“出版3.0时代”。“焦点..

戏曲现代戏如何走向高峰现代戏和传统戏并不是对立关系,优秀现代戏作品始终体现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化用。越是立足于深厚传统基础的戏曲艺术家,越有可能为现实题材开掘和当代人物形象塑造找到最佳手段。 相较于传统经典剧目的卖座,优秀现代戏收获的掌声与感动还不能转化为票房佳绩,说明当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广大观众对现代戏更广泛的认同,现代戏演出市场亟待开拓。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努力继承与激活传统,同时尊重戏曲规律,充分发挥创造性,..

段煦用博物笔记写出真实的北极“北极其实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日前,在新书《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笔记》读者见面会上,博物学者、科普作家段煦就像谈论老朋友一样兴奋。 段煦从201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去北极科学考察,有时一年不止一次。《斯瓦尔巴密码》26万字、1000多张图片,花了段煦2年多时间。他说,希望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更多人,于是采用了“北极指南”的结构,用笔记的手法把他获得的关于北极的科考知识再现出来。 段煦说,事实上,北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