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敢不敢隐去你们的名字?

2018-07-18 09:53:08 来源:网络

日前,作家张悦然与她的文学小伙伴们发起了一场大型“文学实验”——十篇小说集中发布在主题书系《鲤》最新一期“匿名作家”特辑上,所刊小说均隐去姓名,仅以收到稿件的次序编号。接下来的一年里,在作者完全匿名的情况下,由专业评委和普通读者选出心目中最出色的小说。

业内期待,这场“蒙面唱将”式的短篇小说平等竞赛,将是唯文学水平是问的无差别文字格斗——那些年轻写作者能证明自己毫不逊色的才华和圆熟精湛的技巧;而知名作家同样能摆脱名声的多余干扰,回归文本本身,只用文字和读者沟通。

——编者

2011年,J.K.罗琳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的名字向两家出版社投了新写的侦探小说《布谷鸟的呼唤》,随后收到了两封退稿信,在其中一封信里,编辑好心地建议罗琳不如先去读个写作班,或者至少看看《作家手册》和《作家和艺术家年鉴》之类关于出版的书籍。最终《布谷鸟的呼唤》还是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的名字出版了,销量只有500本,在英国亚马逊网站上排到5000名之外。据说罗琳更换名字,是希望获得纯粹来自小说本身的反馈,透过罗伯特·加尔布雷思这样一个男性名字,我们可以推测她或许试图摆脱女作家身份带来的束缚与偏见。

但这种努力并不成功,“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在寂寞了几个月之后,最终被宣布只是罗琳的一个新面具。《布谷鸟的呼唤》的销量陡增507000%。随后公开的退稿信,使这一切看起来像个游戏,把“势利”的出版商和“盲目”的读者戏弄了一把。

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位成名作家或许都受到那个带给他荣誉的名字的束缚。名字里包含着他的公众形象、写作风格,还包含着他给予读者的一份承诺。早期急于建立自己风格的作家们,致力于把城墙围筑得更高更结实,让自己的王国牢不可破。但到后来想要拓展疆域的时候,城墙就变成了阻碍。即便在创作上,他们可以突破那些阻碍,达到完全自由的境界,但被读者阅读的时候,城墙依然会存在。

读者需要穿过一扇门,进入作者的世界。而作者的名字就是那扇门。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作者的名字甚至构成了一种阅读氛围,一种魔法,使狂热的读者被催眠:我相信这个名字之下的每个字。另一些读者则可能突然感到厌倦,甚至产生逆反情绪:为什么他总在写同样的东西?

比如现在的村上春树,每出版一本新书,都会有些读者迫不及待地爬上催眠床,也会有一些读者与他就此挥别。对于熟悉村上的读者来说,抛弃他的名字来阅读《刺杀骑士团长》是很困难的。那些从这本书才开始阅读他的读者,获得的乐趣很可能远比了解绿子和直子、遇见过会开口说话的猫、又曾陪天吾和青豆并肩战斗小小人的读者多得多。如果有短暂性遗忘的药丸,村上恐怕也很希望他的读者在拿起他的新书之前服上一颗,那样他们在阅读中就不会分心和联想,能够获得一份单纯而强烈的愉悦。

但在那些尚未成名的写作者看来,名字所带来的束缚,完全是一种庸人自扰的甜蜜的烦恼。他们还在通过退稿信上的言辞推测着自己的作品和发表、出版之间的距离。更糟糕的是,退稿信这种典雅的回绝方式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被认真阅读过,又到底在什么地方有所欠缺。石沉大海。之所以会沉入大海,是因为石头没有自己的名字,它是和成千上万的石头一般无异的石头。石头需要先被拣选、被命名,才能避免沉入大海。

但这需要来自编辑和读者的耐心和勇气,当然,它还得是一块幸运的石头。如果哪天一位缺乏耐心的编辑善心发作,回复了退稿信,他很可能会建议我们年轻的写作者去看看过往发表或者出版的作品,那就是他们的标准。可是看过以后,年轻的写作者或许也不会服气,有的作品好像并没有那么好,只是因为隶属于一个编辑或者读者认可的名字才得以发表。

我们可能会说,眼高手低是年轻写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每个文学读者来说,谁能否认自己曾有过那种阅读后的失望,完全搞不清这个作品哪里好,甚至因此怀疑起一本优秀杂志、一个著名出版社的标准,最终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个为大家熟知的名字。

无怪乎年轻写作者会抱怨。知名作者的作品写得再不好,依然摆在最显耀的位置,而且它们总是可以轻松越过编辑修改的环节,有的作者还会以“谁也不敢改我一个字”为傲。有那么多的文学比赛,随处可见各种征稿启事,可是留给年轻写作者的通道依然十分狭窄。

写作以来的十几年里,我曾目睹过很多有才华的写作者放弃了创作,离开了文学,这其中当然有很多个人原因,缺乏耐心、生计所迫或是文学带来的吸引力不足以支撑持久的写作。但我还是经常忍不住会想,要是在他们做得最好的时候,一些肯定的声音适时地降临,事情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匿名评选必须感谢那些著名作家的慷慨赐稿,他们本可以安全地待在盛名之下,不必再经历这番品评。然而正是他们宽阔的胸襟,才促成了这份平等。据我所知,他们还做了一些努力,藏匿好自己的风格,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写作。不知道那些钟爱他们的读者,是否仅凭文本就能够把他们找出来,或许这也能成为阅读的一种乐趣。

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们依然记得那份年轻时候的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能给予年轻人一些祝福的话,那么就让它们以这样的形式存在吧。

(作者为中生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作家们!敢不敢隐去你们的搞笑语 名字?

相关:

三分钟京剧“小灶”,炖出老戏余韵悠长作为王珮瑜“余脉相传”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的“打炮戏”,《朱砂痣》日前在中国大戏院上演。和王珮瑜以往的演出一样,剧场内照例是热情的年轻观众,有的还对《朱砂痣》的剧情了然于心,套用流行曲《至少还有你》的歌词打趣:“一句话总结故事:你脚底的痣,我总记得在那里。” 这个“暗语”典出何处?直至谢幕时分,答案揭晓:一只粉色的“小怪兽”人偶上台,与一旁褪去头套的王珮瑜,恰是新组合——“戏多多”与“瑜老板”。原来..

寻找大月氏 发出中国声音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中亚,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的壮举。对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月氏西迁前的原居地在哪里?西迁后大月氏又生活在哪里?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数百年来持续关注的月氏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其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古代国家和人群的关系也难有..

数字创意:开掘传统文化“富矿”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数字创意扑面而来,从手机里的音频、视频到电视、电影的制作,从场景的模拟到环境的沉浸,从语音的转换到音乐的下载,从信息的存储传输到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数字技术正改变着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方便文化内容的传播、精准锁定文化消费者、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 近日,山东曲阜的数字文化产业研修班专题研讨“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上海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特意聚焦“动漫,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见证——读《於可训文集》十卷本改革开放40年来,於可训一直是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排头兵和弄潮者,他从未淡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主力阵容,始终热情投入到永远都是进行时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与研究中。《於可训文集》就是新时期40年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见证,其中凝聚了作者大半辈子的文学心血与学术精髓,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作者40年来在文艺园地中精耕细作的勤勉身影,可以发现一个评论家多年成长的历史足迹,还可以领略到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与一个批评家的学..

评谈散文 散文的现代化汉语的可能性 传播方式、媒介的变革无疑会对文学产生发生影响。竹简向纸的变革、诗词之吟唱、话本、院本,在这些古代的文化故事里,我们同样能看见,文学与新的传播方式及媒介的交互影响。 所以,当代的文学生产者也应当留意到这样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思想者的好“节日”。比方说,就文本质地而言,互联网传播带来的超文本链接性,就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尺幅有限的纸质书写中,我们很难把所有引起阅读兴味的信息用笔墨“堆..

北京文学:如哨鸽般的无限诗意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这个伟大的传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将近百年的北京作家,他们内心强烈的国家民族关怀,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使北京的文学气象宏大而高远;共和国成立初始,散居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作家聚集北京,或从事专业创作或担任文学领导职务。丰厚的文学人才资源在北京构筑起了独特的文学气氛:所谓“文坛”,在北京是..

《禅门七日》讲中国故事获大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中国纪录片《禅门七日》在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该片也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主流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纪录片。 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是一个专业的艺术电影节,其宗旨为发现和奖励有才华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剧作者,让他们的作品得到展示、评判和奖励,获得更好的发行机会。《禅门七日》主题是中国传统禅的智慧对现代年轻人的启发,讲述了五名大学生在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七天里..

这些90后,要用5年去记录100个了不起的村落五彩缤纷的山川,缓缓流动的大河,土拨鼠在洞穴里钻进钻出,悠扬的歌声传遍绿色的土地,布满皱纹的笑脸自由展开……这些场景来自《了不起的村落》,一部旨在记录中国古村落现状的纪录片,播出两季以来,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 记录,是为古村落寻找未来 “开始准备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看到一组数据,10年间中国9万个村落消失,平均每天就有20个。”记录这些村庄成为导演黎振亚的动力,他希望用5年去记录100个东方村落。 开拍前..

故宫11部门迎来48名粤港澳实习生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故宫青年实习计划”开学礼17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的48名青年学子将在故宫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 据介绍,这些学生将在故宫博物院办公室、宫廷部、书画部、展览部、古建部、研究室、宣传教育部、文保科技部、故宫出版社、修缮技艺部和外事处共11个部门实习,内容包括文物修护、展览策划、藏品管理、志愿者..

《相对》——一次科学与诗歌的邂逅北京时间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安然辞世于英国剑桥的家中,结束了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了表彰霍金教授对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英国政府于2018年6月15日在伦敦西敏寺举行霍金教授的骨灰下葬仪式,将霍金教授的骨灰安置在寺内的“科学家角”,与伊萨克·牛顿和查尔斯·达尔文为邻。为了缅怀霍金教授,本文将主要探讨他与当代英国华裔女诗人莎拉·侯(SarahHowe)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他与莎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