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月氏 发出中国声音

2018-07-18 09:52:59 来源:网络

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中亚,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的壮举。对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月氏西迁前的原居地在哪里?西迁后大月氏又生活在哪里?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数百年来持续关注的月氏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其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古代国家和人群的关系也难有定论。

今年6月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市举行的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上,中国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披露的最新发现令国际学术界为之振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梁云教授报告说:“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在所谓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分布着一种共性很强、面貌特征相当一致的游牧文化遗存。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来看待。这支考古学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完全吻合,应是我们寻觅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遵循惯例,可将其命名为月氏文化。”“拉巴特墓地的发掘以及月氏文化的认定,对月氏的考古学探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已知点和出发点,在学术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教授报告说,初步确认古代月氏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应该是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初步认为约从公元前500年至前200年期间,生活在东天山地区的游牧人群应该是月氏人。“月氏人和贵霜人是不同的人群”,“贵霜王朝是贵霜人建立的,不可能是月氏人建立的”。

这些成果得到与会的中乌两国政府官员和考古学家的高度评价。近日,王建新、梁云两位教授再次分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向记者解读了团队在东天山和西天山地区月氏研究的最新成果。

东天山探索18载,揭开尘封千年面纱

月氏,一个曾经横扫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战国时期,他们便在中国北方过着游牧生活。对月氏西迁前的原居地,中外学术界在地域推断上差异巨大,难以形成共识。

《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祁连间”。“敦煌、祁连间”在哪里?有学者认为在今河西走廊,俄罗斯有学者认为在今阿尔泰山地区。王建新研究认为,公元前2世纪以前,古代月氏人和乌孙人的活动中心应在东天山一带,这恰好符合“敦煌、祁连间”的文献记载。

东天山指天山山脉的东段,即今天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中心的天山区域。汉文典籍里,东天山被称作“祁连山”,并记载这里是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政权的统治中心,也是汉代中央政府与北方游牧势力争夺西域的前沿阵地。

“汉代文献中的‘祁连’不是指今天的祁连山,而是指天山,就是东天山。东天山在汉代文献中被称作‘祁连山’‘天山’‘祁连天山’。‘祁连山’是音译的名称,‘天山’是意译的名称,而‘祁连天山’是音译加意译的名称。”王建新介绍,“今天的祁连山在汉代文献中称为‘南山’,昆仑山则称为‘西域南山’。更重要的是,在汉代文献中,南山和祁连山是在一段话中同时出现的。”

从2000年开始,王建新带领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在甘肃和新疆进行了持续18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游牧人群的生活状态是“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这一认识直接影响到考古实践,导致考古学主要进行墓葬的发掘与研究,忽视了居住遗迹和聚落遗址的存在及岩画与聚落遗址的共存关系。

王建新提出古代游牧人群存在定居地,在理论和实践中纠正了传统认识;全面揭示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在东天山地区普遍存在和季节性分布的规律,提出了古代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基本要素——居住遗迹、墓葬、岩画进行“三位一体”综合研究的方法,极大丰富了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具国际领先水平。

2001年以来,在新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团队在以哈密为中心的东天山南北两侧,发现4处早期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分别是:东天山北麓巴里坤县境内的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石人子沟(东黑沟)遗址群,东天山南麓哈密市境内的乌拉台遗址、西山遗址。王建新判断,这些大型聚落遗址,应属古代月氏、匈奴等早期游牧民族的最高等级的王庭、单于庭遗址。

据介绍,石人子沟遗址群从东到西分布着红山口、石人子沟、西沟、小黑沟、大黑沟5个遗址群,遗迹分布面积达36.43平方公里,已发现石构居住遗迹800多座、墓葬2000多座,刻有岩画的岩石4000多块。这是东天山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大型聚落遗址。

2006年至2007年,西北大学团队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该遗址南部中心地带,在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上取得突破和进展。发掘出一座石筑高台、4座石围居住遗迹和12座中小型墓葬。这是整个新疆地区首次对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的科学系统发掘,也是我国对古代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获得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王建新说:“在东黑沟(石人子沟)遗址和巴里坤黑沟梁遗址,都发现了在墓葬的封堆下或墓坑内埋葬被肢解的人牲的现象,这些人牲也有随身携带的武器、工具和装饰品,甚至还有被打碎的陶器。伴随人牲出土的遗物特征表明,他们应属于以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为代表的公元前一千纪在东天山地区延续发展的土著文化。”

经过持续18年的工作,王建新认为,自公元前1000年以来,在东天山地区先后分布着两类游牧文化遗存,月氏的文化属其中之一。他说:“古代月氏考古学文化的确认,必须找到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与东天山的文化遗存系统互证。”于是,他们把目光聚焦中亚,进入中亚阿姆河以北的西天山地区开展工作。

中亚苦寻大月氏,踏破天山人未老

“多年来,学术界公认的月氏的墓地或遗址,一处都没有找到,今天你说这个是,明天他说那个是,但没有一处是确凿的、确定的。”7月13日,征尘未洗的梁云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刚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到西安。作为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的发掘领队,他今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发掘现场工作了两个多月,这是他第9次中亚之行。梁云向记者勾勒了在西天山找寻大月氏的始末。

《史记》记载的“妫水北”(阿姆河以北),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是学界公认的月氏西迁后的居住地。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和确认月氏留下的文化遗存。

“月氏文化是比较出来的,我们首先把康居文化的面貌、特点识别出来,然后就找到了大月氏的文化遗存,识别出了月氏的文化。”梁云说,“如果康居文化找不到,就没办法比较。月氏文化跟康居文化的面貌特征不一样,打个比方,咱俩的面貌特征不一样,别人一看就知道,哪个是你,哪个是我。”

“找到了月氏文化,掌握了它的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以后要再找月氏的东西,它就是标准。拉巴特墓地建立了一个标准,跟它距离再远,只要跟它的文化面貌特征一样,就可能是月氏文化。”梁云说。

据文献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除匈奴外,先后经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四个地区;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然后分遣副使到其他邻国。

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2009年以来,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同行一道,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西天山区域,开展了连续的系统考古调查。近年来,他们先后在撒马尔罕西南的撒扎干遗址和拜松市拉巴特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15年、2016年,在撒扎干遗址1区发掘大型墓葬1座,发现项坠、耳坠、管饰等金器80余件,出土铜器1件、铁器2件。初步确定康居时期的贵族墓葬。在遗址2区和5区,又发掘小型墓葬5座,石围居址1座,出土一批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等文物。这是中国人首次发掘到的古代康居文化的遗存。

撒扎干遗址地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是一处古代游牧文化的中型聚落遗址。梁云说,通过与周边考古材料的比对,目前基本可以确认撒扎干墓葬属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康居文化遗存。

2017年5月至今,拉巴特墓地已发掘出94座小型墓葬,出土器物数量丰富,有陶器、铁制的武器和工具、人体装饰品三大类,人体装饰品包括铜、铁材质的服饰,大量石质类的玛瑙、青金石等,还有很多串饰和早期玻璃的串珠。发掘表明,该墓地女性墓多出装饰品,男性墓多出武器。女性的陪葬品多于男性。与史书中关于大月氏有女王主事、中亚古国“贵女子”的记载相吻合。

发掘研究表明,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在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所谓“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分布着一种共性很强、面貌特征相当一致的游牧文化遗存,代表性遗址有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墓地、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的阿鲁克陶墓地、图尔喀墓地等。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来看待,其年代在大月氏西迁之后、贵霜帝国建立之前,与月氏在中亚的活动时间相吻合。

“这个时期,北巴克特里亚是大月氏直接统治的地区,有其王庭。大月氏是当时北巴克特里亚的主体民族和统治民族。这种文化遗存与大月氏的分布范围相吻合。”梁云说,“这支考古学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完全吻合,应是我们寻觅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拉巴特墓地和塔吉克斯坦的贝希肯特墓地的代表性器物,无论是陶器、装饰品,还是武器,都表现出同一种风格;墓形和葬俗也都完全一致,它们应该属于同一支文化,即月氏文化”。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的青铜时代开始,阿姆河北岸主要支流苏尔汉河河谷平原地区,一直生活着从事灌溉农业的人群。”王建新教授告诉记者,作为希腊巴克特里亚遗民一部分的早期贵霜人是农业人群,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初生活在这一平原。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到阿姆河以北的月氏人是游牧人群,生活在苏尔汉河流域、瓦赫什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和山间草原,“已有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月氏人和贵霜人是不同的人群,大月氏对包括贵霜部在内的大夏(巴克特里亚)五部实施的是间接统治,大夏五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后的贵霜王朝是贵霜人建立的,不可能是月氏人建立的。”

“没有拉巴特墓地,我们就走进死胡同啦!”

拜松市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苏尔汉河州,位于西天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在发掘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的同时,考古队还分出人手前往拜松市调查,并进行小规模的发掘,希望能找到月氏的墓地,结果未能如愿。

“倘若没有发现拉巴特墓地,我们就走进死胡同啦!”梁云说,“找不到月氏的墓地,没地方可挖,再辛苦也是白搭!”

2016年底,为了给次年的发掘选点,梁云带队沿着苏尔汉河周边跑了一个星期,但五六天跑下来一无所获。最后一天,在拜松河边意外发现断面上有灰土(即人类活动的文化层),下面有人骨暴露(墓葬)。梁云判断:“可能有戏。”

2017年,他们布下两个探方后,10厘米以下表土一揭,露出了条形的石堆。乌方一位老教授在石堆的西侧用手铲掏,竟掏出了人头骨。“我们赶紧又布了几个探方,很快就揭开了20多座墓,密密麻麻的,这个墓地就是拉巴特墓地。”梁云说。

条形石堆搅得梁云寝食难安。“这是个啥东西?如果是地表的坟堆,它应该是圆形的。”后来他联想到苏联学者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贝希肯特墓地,这才茅塞顿开,理解了它的墓葬形制。原来,条形石堆是墓道里的填石——墓葬的上部已经被老乡推土给推掉了。

继续发掘了几座相对完整的墓葬,他们完全确认了偏洞室墓的墓形。

梁云解释说,就是在地上挖一个竖穴墓道,在墓道的西侧掏一个偏室,把人塞进去,然后在墓道里填满石头,在地表起一个坟堆。当然拉巴特墓地的坟堆早就被破坏了。

梁云向记者透露,今后五六年间,寻找月氏的王庭(首都)和早期贵霜的中心(首都),确认大宛文化和康居文化,是他们要做的四方面考古工作。寻找月氏和早期贵霜两个首都非常重要,它们就在乌、塔两国境内。贵霜的早期历史也一直不太清楚,文献记载非常简单。

《史记》记载,“(月氏)过宛(费尔干纳),西击大夏(巴克特里亚)而臣之,遂都妫水(阿姆河)北,为王庭。”“妫水北,为王庭”是张骞当年亲身所至、亲眼所见,也是他给汉武帝汇报的。

“要想找到月氏的王庭,就得把整个月氏文化范围内的所有遗址,梳理个遍,太不容易了!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若干年甚至很长时间。”梁云说。

,寻找大月氏 发搞笑语录 出中国声音

相关:

数字创意:开掘传统文化“富矿”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数字创意扑面而来,从手机里的音频、视频到电视、电影的制作,从场景的模拟到环境的沉浸,从语音的转换到音乐的下载,从信息的存储传输到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数字技术正改变着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方便文化内容的传播、精准锁定文化消费者、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 近日,山东曲阜的数字文化产业研修班专题研讨“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上海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特意聚焦“动漫,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见证——读《於可训文集》十卷本改革开放40年来,於可训一直是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排头兵和弄潮者,他从未淡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主力阵容,始终热情投入到永远都是进行时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与研究中。《於可训文集》就是新时期40年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见证,其中凝聚了作者大半辈子的文学心血与学术精髓,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作者40年来在文艺园地中精耕细作的勤勉身影,可以发现一个评论家多年成长的历史足迹,还可以领略到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与一个批评家的学..

评谈散文 散文的现代化汉语的可能性 传播方式、媒介的变革无疑会对文学产生发生影响。竹简向纸的变革、诗词之吟唱、话本、院本,在这些古代的文化故事里,我们同样能看见,文学与新的传播方式及媒介的交互影响。 所以,当代的文学生产者也应当留意到这样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思想者的好“节日”。比方说,就文本质地而言,互联网传播带来的超文本链接性,就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尺幅有限的纸质书写中,我们很难把所有引起阅读兴味的信息用笔墨“堆..

北京文学:如哨鸽般的无限诗意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这个伟大的传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将近百年的北京作家,他们内心强烈的国家民族关怀,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使北京的文学气象宏大而高远;共和国成立初始,散居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作家聚集北京,或从事专业创作或担任文学领导职务。丰厚的文学人才资源在北京构筑起了独特的文学气氛:所谓“文坛”,在北京是..

《禅门七日》讲中国故事获大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中国纪录片《禅门七日》在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该片也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主流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纪录片。 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是一个专业的艺术电影节,其宗旨为发现和奖励有才华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剧作者,让他们的作品得到展示、评判和奖励,获得更好的发行机会。《禅门七日》主题是中国传统禅的智慧对现代年轻人的启发,讲述了五名大学生在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七天里..

这些90后,要用5年去记录100个了不起的村落五彩缤纷的山川,缓缓流动的大河,土拨鼠在洞穴里钻进钻出,悠扬的歌声传遍绿色的土地,布满皱纹的笑脸自由展开……这些场景来自《了不起的村落》,一部旨在记录中国古村落现状的纪录片,播出两季以来,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 记录,是为古村落寻找未来 “开始准备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看到一组数据,10年间中国9万个村落消失,平均每天就有20个。”记录这些村庄成为导演黎振亚的动力,他希望用5年去记录100个东方村落。 开拍前..

故宫11部门迎来48名粤港澳实习生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故宫青年实习计划”开学礼17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的48名青年学子将在故宫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 据介绍,这些学生将在故宫博物院办公室、宫廷部、书画部、展览部、古建部、研究室、宣传教育部、文保科技部、故宫出版社、修缮技艺部和外事处共11个部门实习,内容包括文物修护、展览策划、藏品管理、志愿者..

《相对》——一次科学与诗歌的邂逅北京时间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安然辞世于英国剑桥的家中,结束了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了表彰霍金教授对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英国政府于2018年6月15日在伦敦西敏寺举行霍金教授的骨灰下葬仪式,将霍金教授的骨灰安置在寺内的“科学家角”,与伊萨克·牛顿和查尔斯·达尔文为邻。为了缅怀霍金教授,本文将主要探讨他与当代英国华裔女诗人莎拉·侯(SarahHowe)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他与莎拉·侯..

北京如何实现15分钟阅读圈几年前的实体书店倒闭潮至今还令不少人历历在目,虽然现阶段通过政策引导、改善经营环境以及优化经营模式,实体书店正处于逐步回暖的阶段,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实体书店的发展,北京市于7月17日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通过规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多种方式,至2020年将在全市打造一个15分钟阅读圈。 新政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

人文社潮不潮:纸质书融合AR高科技位于北京朝内大街166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67岁了,它的历史是和鲁迅、巴金、钱锺书、陈忠实等大作家联系在一起的。不过,这家老出版社最近有点“潮”,不仅紧跟收视热点,相继出版了《朗读者》《开学第一课》《谢谢了,我的家》《经典咏流传》等热播人文类综艺节目的同名图书,还在书中融入了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任一图片,就能看到相应的节目视频。 一家老牌出版社,将电视节目融合最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