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新作《催眠师手记》发布 催眠不是沉睡而是唤醒

2018-07-17 08:45:29 来源:网络

一本是写“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另一本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作者高铭的心理纪实作品《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一直在各大书籍畅销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在近日,后者也已经出版了第二季。日前,由磨铁图书和西西弗书店联合举办的高铭《催眠师手记》系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高铭向读者分享了该书内容,并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专访。

现场

主角,全部是身边的普通人

高铭称自己是客观的“社会观察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两部作品便是他对这个社会两个不同群体的观察记录。不同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写的是非常态的精神世界,《催眠师手记》中的各个案例的主角,其实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和第一季相同,第二季的所有内容也均出自其数年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到的真实案例而来。许多案例原型的身份、背景、细节、特征被打乱,再经过拼图处理后创作,以此尊重受访者的隐私,这样,本书既保留了纪实档案的真实性,亦增加了推理小说般的故事性。

“正因为这些人无处不在,所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值得大众关注。”高铭表示,也是透过这些正常人的案例,可以发现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未必如我们以为的那样,那里有太多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人的精神深处,同宇宙一般神秘。

心理,照镜子和自己谈谈

在第二季故事中的主角有两个:催眠师“我”和心理分析师“搭档”。高铭解释,真实的催眠师工作既不神秘,书写起来也不好看,一个人“自说自话”进行逻辑分析会稍显无聊,所以他把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两个人的组合,经二人不断交流碰撞,会让很多人想到福尔摩斯和华生。

通过接触催眠师,并阅读大量卷宗的心理分析和案例,高铭发现,在这个所有行业都钻研并企图影响受众心理的时代,现实的残酷让人们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知晓自己的真心。“人们通常会问别人: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的很多,其实就是企图照镜子。”高铭说,从讲述催眠案例反映了当代人精神的紧张,还原人们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困惑和煎熬,进而引发我们去思考。他希望读者看后,能多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好好看看。“遇到事情钻不钻牛角尖,较不较真,其实更多的还是要不要和自己和解。所以,催眠不是让人沉睡,催眠的目的是把人唤醒,唤醒之后和自己好好谈谈。”

专访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38天写了22万字,连磕巴都没打。”

北京晨报:什么契机让您创作心理学和催眠系列内容?

高铭:关注到这个领域也是个巧合,我有个朋友曾经做过精神病科医生,他告诉我精神科除了非临床和课题研究外,临床医师一般干四五年就算长的了,原因是他每天接触的都是充满质疑的环境,时间长了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听他说后,我慢慢觉得人很有意思,这里面包括对人本身的认知,也包括心理,还有非正常人等。

于是,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精神病患者,直到2008年。当时我觉得就到这儿了,不能再往后继续,自己需要时间沉淀一下。大概沉淀一年,先在网上发表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我记得一共用了38天写了22万字,连磕巴都没打,写得非常快。后来《催眠师手记》里的很多案例也是同期收集的,当我在接触精神病医师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会接触到心理分析师和有催眠资质的心理分析师。

北京晨报:接触真实的案例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高铭:写精神病患者相对简单,把他们所有身份、痕迹全给抹掉,我只讲述他的角度就好了。但是心理问题就很复杂,因为他是行为自控的正常状态,你要讲清他的心理问题,必须说明他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性别和年龄等。

但是如果患者对心理咨询师隐藏身份怎么办?后来我用了很笨的办法,就是一个一个去确认。比如,我通过心理咨询师找到他,他们都是说让我先写出来看看。把故事写出来后,被病人否了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催眠师手记》第一季是2013年出版的,跟《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差了五年,而第二季又跟第一季差了四年,就是因为这期间很多采访对象看了后告诉我不能这么写,所以这是拖了这么久出版的原因。

“好多人都有寻求心理帮助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压一辈子,而造成的影响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北京晨报:过程如此麻烦,您为什么还要坚持完成这部作品?

高铭:之前,大连心理学会和沈阳催眠研究学会的人曾跟我说过,我写的案例里,他们曾接触过但有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书给他们做了一个提醒。他们还主动提出,如果还出下一季,愿意帮我寻找案例。当时我听到这话甚至有点诚惶诚恐。后来我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有寻求心理帮助的问题,我们通常不会对身边的人说,有些问题可能会压一辈子,而造成的影响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存在时间、钱的局限或羞于开口,所以这本书多少能有些提示或帮助。我的微博私信里每天都有人向我发来精神上的求助,至少我能让一些人看到所遇到的问题大概是什么样,这才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

北京晨报:会有人对故事内容提出质疑吗?

高铭:我在高校分享时,就有同学问为什么接触的病人跟他不一样。我问他接触过几个,他说一个。我就告诉他,从2003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除了打电话联系拒绝我采访和见过面没有结果的,如果非要说一个数字的话,四年里我接触的精神病患者在180人左右。曾经我也想过,如果有人质疑,我可以让他听录音,或者把所有的患者介绍给他。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最大限度去接纳对方,我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讲述。

“专业医师看完我的书觉得挺有意思,挺喜欢的,让我觉得很意外。”

北京晨报:听了这么多精神或心理患者的故事,您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高铭:我不用调节,因为我没什么压力。我只有倾听和写作,没有能力去治疗他们,这是专业人士去做的。曾经也有人问我接触他们后,为什么不去帮助?我说,因为所有医师都跟我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自己去帮助一个精神病或心理疾病的人。因为当个人去帮助一个精神类病人的时候,你对他来说可能是连接这个世界的唯一桥梁,但你能确保帮助他多久?如果中断,他的整个世界就会崩塌。而现在有很多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机构,能够给他持续的精神帮助。

北京晨报:真实的催眠和心理分析过程是怎样的?跟文学或影视中描述有何不同?

高铭:首先,影视作品跟现实是一定有些差距的。而现实中的催眠和心理分析并不是那么有趣,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接触,并且化解重重心理防线。这期间需要使用各种扎实的技巧和心理防御拆解方式,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分析经验,虽然有时也要依靠直觉,但那种直觉也是借由经验所带来的。

北京晨报:专业心理医师和催眠师怎么评价您的书?

高铭:起初读我书的专业医师都是抱着好奇,居然还有人写这个。我不是专业人士,专业的人也拿我当外行,我只是个旁观者,但是专业医师看完我的书觉得挺有意思,挺喜欢的,让我觉得很意外。

,高铭新作《催歌曲网站 眠师手记》发布 催眠不是沉睡而是唤醒

相关:

美育 与美“相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80后的学生生涯中,一定少不了这样一句五字教育方针。而“德智体美劳”中的“美”,指的就是“美育”。 美育,是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概念的第一人,他以“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且毕生不遗余力地倡导美育,将美育提高到了一个改善国民素质、圆满个体人生的高度。 作为世界上最重视..

方锦龙: 欢乐的“音乐变色龙”韩轩 6月下旬的成都,烟火繁华的市井小酒吧里,荧幕上是激战正酣的世界杯足球赛,座中,一位白发“老者”也在看球。他的样貌十分引人注意,银白的头发,颇有冲冠之势,面色却极为红润,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皱纹,是典型的鹤发童颜。 “你是不是那个……那个能把琵琶弹得跟电吉他似的大师?”一路人突然发问。 “你说的是谁啊,我怎么不知道。”白发“老者”不置可否,逗着趣儿,让对方说下去。 “方锦龙!我想起来了,就是您吧!” ..

和纸艺术展呈现传统技艺新生“和纸与生活” 艺术展览日前亮相北京新地标前门北京坊,以纸为线索,呈现纸的源起、传承与创新等主题,诠释纸在设计、家居、生活和艺术的多元应用。 本次展览分为五大展区,分别以颜色、装置、生活、影像和原材为主题,展出了由和纸制作的纸灯、和纸主题墙、和纸制成的秋田犬形象等展品,并陈列了流传百年的日本各地制造的和纸。展览期间特别举办了多场纸艺沙龙与和纸手工坊,并邀请和纸大师五十岚亲临现场,以近百年家族制纸传..

《乡恋》流行歌坛一颗信号弹“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一首《乡恋》,被称为内地流行音乐开启的标志。1979年,李谷一为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配唱主题歌《乡恋》,1980年,这首歌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然而,这首歌同时也把李谷一拉入了改革开放后文艺界争论的旋涡。 几十年来,她作为著名民族声乐艺术家、戏曲表演艺术家,亲历了院团改革的实践、不同音乐风格的兴起,并通过自己的创新和探索,让中国..

《邪不压正》是一场春梦 《侠隐》是一场旧梦◎李壮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上周五开始公映。毫无意外,我的微信朋友圈随之进入了刷屏炸锅模式。同样毫无意外的,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评价的两极分化情况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层面。例如演技问题。我看到有人赞叹这部电影的演员表演达到了各自的最高水平,《邪不压正》应当席卷所有演员奖项;但很快就出现了表述同样极端但观点完全相反的声音,认为整部电影里演技唯一过关的是梁启超的那只肾。再如电影的..

“观复猫小学馆”首发 马未都现场谈“猫”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携手观复博物馆打造的漫画丛书“观复猫小学馆”《云朵朵除妖记》近日在2018中国童书博览会现场举办首发式。 马未都在首发式上表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我们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之脉,猫馆长们当然也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责任,它们希望和小同学们一道,慢慢地深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渐渐建立民族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化自信心。” “观..

人民出版社出版14卷本《陈桥驿全集》新华社电(记者 史竞男)《中国国家历史地理·陈桥驿全集》(1—14卷)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计划出版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陈桥驿全集,标志着我国首次集中出版历史地理学创建人著作的全面启动,体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陈桥驿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家,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了解,陈桥驿为《水经注》与郦学、宁绍地区与吴越文化、方志学与地名学等多个研究..

首都新闻出版行业启动“扶贫+阅读扶智计划”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首都新闻出版“扶贫+阅读扶智计划”近日在北京91金融大厦启动。 启动仪式之外,91科技集团还举办了第三届“新疆墨玉英才北京行”活动,这是全民阅读扶智扶贫的具体举措,该活动邀请新疆墨玉的小朋友们来北京参观学习交流,以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培育科学思维,用阅读扶智力、扶志气。 按照主办方规划,“扶贫+阅读扶智计划”将于2018年至2020年..

“暴风雨”来了 濮存昕塑造“濮思洛”被称作莎士比亚“诗的遗嘱”的《暴风雨》,将于8月9日至15日被国家大剧院搬上舞台,助力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 近日,该剧导演提姆·修普、主演濮存昕等共同亮相,演员们更与音乐指导巴里·甘伯格共同带来了一段富有激情的片段展示,演员们利用手中的汽油桶、皮箱、木棍、铁盆等“天然道具”,再现了主人公和精灵们在荒岛之上的生活景象。 1611年,47岁的莎士比亚完成了《暴风雨》这部极具传奇色彩和人文主义精神的话剧作品..

漫步经典 古老与年轻对话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音乐会将于7月18日与观众见面。本届漫步经典音乐会以“古典+”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实力交响乐团,其中,担起开幕与闭幕音乐会重任的,分别是来自英国的皇家利物浦交响乐团和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他们将为观众带来“古典+摇滚”、“古典+爵士”的新奇体验。 英国最古老交响乐团带来“披头士”经典 利物浦以孕育出伟大的披头士乐队而闻名,在这座英格兰西北部小城,还诞生了一支英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