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流行歌坛一颗信号弹

2018-07-17 08:30:28 来源:网络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一首《乡恋》,被称为内地流行音乐开启的标志。1979年,李谷一为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配唱主题歌《乡恋》,1980年,这首歌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然而,这首歌同时也把李谷一拉入了改革开放后文艺界争论的旋涡。

几十年来,她作为著名民族声乐艺术家、戏曲表演艺术家,亲历了院团改革的实践、不同音乐风格的兴起,并通过自己的创新和探索,让中国流行音乐拥有自己的理论。74岁的她不仅用歌声陪伴了几代人成长,更见证了新中国音乐的发展。

风靡

李谷一“气声”遭批

在《乡恋》中,李谷一首次运用了气声技巧。“原来《乡恋》有过第一个版本,调很高,专业性很强,不太容易普及。”于是词曲作家重新创作成《乡恋》现在的版本,通俗易懂,音域不是很宽,最后也没有进入高声部。而在演唱时,李谷一不像从前唱歌时,把声音百分百发挥出来,而是呈现出柔和的感觉。歌曲推出后马上受到全国听众的欢迎,只要李谷一登台,不唱这首歌观众都不让她走。

然而,这首歌也把李谷一带进了舆论的旋涡,批评之声随之而来。一开始只是争论,后来就变成了批判,批判的焦点就在于她的唱法。虽说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但音乐创作仍然受只有“高、快、响、硬”的风格影响,《乡恋》被批判为“靡靡之音”“大毒草”,李谷一也被扣上了“黄色歌女”的帽子。

“不可能的,《乡恋》怎么会是靡靡之音、反党反人民的歌曲?”听闻这些批判,李谷一的第一感觉是莫名其妙,她这样唱,明明是为了老百姓更好地传唱。可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边是群众的喜爱,一边是来自一些权威的批判,与此同时,她还要参加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的各种演出,甚至有过50多天唱72场的记录。

那段日子,身体劳累加上精神压力,曾让李谷一夜夜失眠,一度声带出血唱不出声来。偏偏这时,中央乐团小分队要去天津第二毛纺织厂演出,厂里工人强烈要求她去。乐团领导跟对方解释,“李谷一声带出血不能去”,对方还是坚持,领导只好跟李谷一商量,“你去亮个相,不唱行不行?”

“哪可能去了不唱?”李谷一心里清楚,“这又不是看电影明星,我是歌唱家,群众就是要听你唱歌,而且就是想听《乡恋》。”最终,李谷一冒着声带毁坏的危险还是去唱了。想来有些后怕,对一个歌唱家来说,声带出血时应该禁止说话,更别说唱歌,还要休养半个月。倘若声带恢复不好,歌唱生涯可能就到了尽头。

数十年后的今天,李谷一说,当时她全凭一股湘妹子的倔强劲儿撑着。“群众那么喜欢听我唱,一些权威们越批判我,我越不服气。”老百姓越支持她,她就越想表现好。她觉得自己就像个“矛盾的中心体”,被两股潮流紧紧夹在中间。

解禁

歌坛逐渐思想开放

煎熬持续了3年,直到1983年,李谷一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公开演唱,《乡恋》才被正了名。

“1983年前,《乡恋》虽然被批判,但也不是不让唱,只是不会写在演出歌单里。”中央电视台在筹办第一届春晚时,李谷一受邀演唱6首歌曲,临场外加两首对唱歌曲,再加上后来的《乡恋》,一共9首。不过最初,《乡恋》并没有被列在其中。

《乡恋》在春晚的出现,出乎很多人意料。当时,春晚设置了四部电话热线,向观众开放点歌。没想到大量观众电话打进来,都说要听李谷一唱《乡恋》。时任春晚导演黄一鹤不敢私自做决定,递了几轮条子给坐镇现场的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据黄一鹤回忆,吴冷西也没有当即拍板,而是考虑了许久,最终决定顺应观众要求。“这首歌正被批判,如果让我唱了,他这个广播电视部部长可能要掉乌纱帽的。”李谷一很理解他的顾虑。

当然,这些都是李谷一后来才听说的,当一个个电话打爆后台的时候,她还在舞台上唱歌。而当担任主持人的姜昆报播由李谷一演唱《乡恋》时,坐在台下圆桌边的她吃了一惊。“这么大胆吗?”李谷一心里嘀咕着走上台,熟悉而轻盈的旋律却脱口而出:“你的声音,你的歌声……”“其实我当时唱得满头大汗,那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很老的剧场,非常小,非常热。”不过,伴随电视传播,李谷一心里明显感受到一点,“《乡恋》解禁了!”

自此,《乡恋》演唱变得名正言顺。“这不仅仅是音乐上的事,还是思想上的事。”李谷一说,《乡恋》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的一颗信号弹。它的解禁,昭示着文艺创作可以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歌曲和演唱方法都应该有。”

思想观念上的进步,推动了艺术上的发展。此后,气声技巧的运用被广泛接受,而作曲家张丕基在《乡恋》中使用的流行元素,如电子琴、电吉他的配器,探戈节奏以及带有流行风格的鼓点也迅速风靡,引领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音乐潮流。在题材上,《乡恋》也为流行歌曲和演唱的发展助推了一步。“《乡恋》里还没有提到爱情,只是表达乡情,但也与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不一样。”李谷一回忆,等到1985年以后,爱情歌曲逐渐被大众接受,流行音乐的表现内容越来越丰富。

开拓

创建首个轻音乐团

早在《乡恋》还没被解禁的1982年,李谷一就已经在筹划另外一件事:创建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对这个名字,现在的90后、00后恐怕不太了解,但付笛声、任静、鞠敬伟、黄卓等一大批影响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歌唱家,都来自这个乐团。而李谷一,就是其首任团长。

“改革开放提出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想法和建议,经济上有了个体户,在文化领域,大家就想可不可以成立一个团体,搞一个艺术品种的创新。”当时的李谷一身在中央乐团,但她想老百姓不光要听交响乐,还应该听到更多不一样形式的音乐作品。当时正是电子乐和数字音乐发展的年代,此前李谷一代表国家出访美国时,曾了解这种音乐形式,就想把它带回来,“从演唱形式上,轻音乐团有西洋唱法,也有流行唱法,还有民族和民间的唱法。我们的乐队是混合乐队,除了交响乐队的一部分乐器外,还有电子鼓、民族乐器等多种乐器。”

用现在的话说,中国轻音乐团的成立是改革开放初期文艺院团的一次艺术品种的“创业”,也是首次由艺术家个人创建的艺术团体。

乐团采用“官办民助”模式,“经费相当有限,全靠演出赚钱。”刚成立时,李谷一全国各地拉赞助,由于她是团长,每一场演出合同都是由她去谈判。有时候就为了省100元钱的搬运费,她和对方谈合同谈到夜里两三点,第二天还要正常参加演出。当时乐团没有办公地点,一开会所有人都聚到李谷一家里,14平方米的客厅挤满了人,“孩子放学回来也没地方做作业,老伴儿下班回家也没地儿待,回来先到院子里抽烟,等我们开完会,他才能进屋。”

就是这样一支白手起家的乐团,汇集了李谷一、刘秉义、闵鸿昌等老一辈歌唱家,也培养出付笛声、任静、鞠敬伟、黄卓、王建国等一批青年演员。现在的著名指挥家邵恩,当时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他的执棒下,乐团的混合乐队演绎了大量作品,让全国各地观众了解了中国轻音乐团乐队的演奏水平。“中国轻音乐团的创建,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添了块砖、垫了块瓦。”李谷一说。

十年后(1996年),中国轻音乐团与中央歌舞团合并成为中国歌舞团,后来又与东方歌舞团组建中国东方歌舞团,隶属于今天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改革开放40年了,院团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如今李谷一还会时不时地想这个问题,“院团改革不是合一合、拆一拆,文艺院团体制的改革要怎么走向市场,怎么样培养人才,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始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探索

力挺崔健演唱摇滚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音乐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李谷一从未停下对艺术的探索,还凭借她艺术家的敏锐度,帮助并发掘了大量后起之秀。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她对崔健的支持。

在崔健登台吼出《一无所有》之前,李谷一就认识他了。那时中国轻音乐团借用煤矿管理学院的礼堂排练,应邀为煤矿管理学院义务演出一场。当时乐团里的年轻人喜欢摇滚,就把崔健请来助阵。“崔健很严谨也很卖力,很有音乐天赋,给乐队一个主音,他当场就能即兴创作,演奏一首曲子出来,很厉害,了不起!”这是李谷一对他的第一印象。

可是,崔健当时的唱法不被台下一部分观众接受,有一位领导给李谷一递来一个条子,上面有150个干部的签名,写着:“他再唱下去我们就退场。”李谷一看了看条子,硬是没让崔健下台,只是缩短了崔健的演唱时间。等到崔健的三首歌曲唱完,李谷一走上台,对台下的观众说:“我们轻音乐团有这个任务,我们就是要创新,扶持新的艺术形式,谢谢大家支持我们的探索和创新。”

当时,摇滚乐已在中国萌芽,可李谷一自己听摇滚乐并不算多,但她打心眼儿里支持这种形式,“摇滚乐过去中国没有,崔健洋为中用,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那就要支持!”

其实,李谷一对有实力的新人一向给予支持。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她是唯一一位参加了15届的评委,唱得好的就给高分,蔡国庆、刘和刚等都对李谷一满怀感激之情。而在今天,她对“超女”等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实力选手也很认可,“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要给机会,现在还经常有人用摇滚或爵士唱《绒花》《我和我的祖国》。你要能‘摇’得起来你就唱呗,当然演唱技艺要过关,如果技术上不过关,那就是半瓶子醋,留不下来。”

用技术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这是李谷一评判后辈的标准,也是这么多年来她对自己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初,她又提出了“戏歌”这一概念,把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融入歌唱中,唱出了《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刘海砍樵》《浏阳河》《知音》等作品。

李谷一不断坚持探索和创新,这几年还与台湾音乐人小虫、作曲家刘岳等合作推出不少新歌,如《梦里边城》《龙文》《那溪那山》《山水》《你不来船不开》《大好河山耀中华》《唠叨歌》等歌曲。今年,她还与新生代歌手霍尊推出《一念花开》。据统计,李谷一演唱过的歌曲有800来首。

“这几十年里,我和我的同行们一直在坚持探索、创新,争取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作品拿出来。”她的艺术生涯不仅涵盖了改革开放的40年,在她看来,现在的她依然在艺术创作的路上前行,“几十年我都是这么走来的,现在,我还在走。”

,《乡恋》流行歌坛歌手2017 一颗信号弹

相关:

《邪不压正》是一场春梦 《侠隐》是一场旧梦◎李壮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上周五开始公映。毫无意外,我的微信朋友圈随之进入了刷屏炸锅模式。同样毫无意外的,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评价的两极分化情况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层面。例如演技问题。我看到有人赞叹这部电影的演员表演达到了各自的最高水平,《邪不压正》应当席卷所有演员奖项;但很快就出现了表述同样极端但观点完全相反的声音,认为整部电影里演技唯一过关的是梁启超的那只肾。再如电影的..

“观复猫小学馆”首发 马未都现场谈“猫”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携手观复博物馆打造的漫画丛书“观复猫小学馆”《云朵朵除妖记》近日在2018中国童书博览会现场举办首发式。 马未都在首发式上表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我们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之脉,猫馆长们当然也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责任,它们希望和小同学们一道,慢慢地深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渐渐建立民族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化自信心。” “观..

人民出版社出版14卷本《陈桥驿全集》新华社电(记者 史竞男)《中国国家历史地理·陈桥驿全集》(1—14卷)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计划出版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陈桥驿全集,标志着我国首次集中出版历史地理学创建人著作的全面启动,体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陈桥驿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家,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了解,陈桥驿为《水经注》与郦学、宁绍地区与吴越文化、方志学与地名学等多个研究..

首都新闻出版行业启动“扶贫+阅读扶智计划”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首都新闻出版“扶贫+阅读扶智计划”近日在北京91金融大厦启动。 启动仪式之外,91科技集团还举办了第三届“新疆墨玉英才北京行”活动,这是全民阅读扶智扶贫的具体举措,该活动邀请新疆墨玉的小朋友们来北京参观学习交流,以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培育科学思维,用阅读扶智力、扶志气。 按照主办方规划,“扶贫+阅读扶智计划”将于2018年至2020年..

“暴风雨”来了 濮存昕塑造“濮思洛”被称作莎士比亚“诗的遗嘱”的《暴风雨》,将于8月9日至15日被国家大剧院搬上舞台,助力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 近日,该剧导演提姆·修普、主演濮存昕等共同亮相,演员们更与音乐指导巴里·甘伯格共同带来了一段富有激情的片段展示,演员们利用手中的汽油桶、皮箱、木棍、铁盆等“天然道具”,再现了主人公和精灵们在荒岛之上的生活景象。 1611年,47岁的莎士比亚完成了《暴风雨》这部极具传奇色彩和人文主义精神的话剧作品..

漫步经典 古老与年轻对话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音乐会将于7月18日与观众见面。本届漫步经典音乐会以“古典+”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实力交响乐团,其中,担起开幕与闭幕音乐会重任的,分别是来自英国的皇家利物浦交响乐团和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他们将为观众带来“古典+摇滚”、“古典+爵士”的新奇体验。 英国最古老交响乐团带来“披头士”经典 利物浦以孕育出伟大的披头士乐队而闻名,在这座英格兰西北部小城,还诞生了一支英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

18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公布 中国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汽车讯1-6月,乘用车共销售1177.53万辆,同比增长4.64%,比上年同期提升3.0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销售569.40万辆,同比增长5.46%;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销售496.47万辆,同比增长9.68%;多功能乘用车销售88.19万辆,同比下降12.7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23.47万辆,同比下降25.88%。。 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10.91万辆,同比增长3.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德系、..

《如果国宝会说话2》将播 让文物继续活起来“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秦始皇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王者之音”曾侯乙编钟到底有怎样的时代回响?这些疑问都将在由央视纪录频道承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得到解答。节目日前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开播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23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本季每集约5分钟,展现的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 第二季继续..

博格巴笑了:最幸福的事 就是和妈妈捧起大力神杯原标题:前线|博格巴笑了: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妈妈捧起大力神杯博格巴夺冠后滑行庆祝。本文图片视觉中国没有一个法国球员挨的骂能比博格巴多了。从曼联到法国队,博格巴总是球迷和媒体集火的对象。外界批评他的发型,批评他的大嘴,但却都忘了,他其实是世界最好的中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冠军的绝对主力。这场决赛,他剃掉了自己怪异的发型,法国队的反击和后场出球都由他主导,他的进球也是缘由他自己发起的进攻……赛后,博..

卡卡:我懂C罗为何离开,他需要动力保持最高水准原标题:卡卡:我懂C罗为何离开,他需要动力保持最高水准卡卡在接受Omnisport采访时表示,自己能够理解C罗选择结束9年皇马生涯,加盟尤文图斯的决定。卡卡相信C罗是希望能找到新的动力来保持最高的水准,他知道现在是寻找新挑战的正确时间。“我认为C罗现在是经验丰富的球员了,33岁,因此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所处的情况。”“离开皇马加盟尤文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他知道是时候离开了。”“(他或许会想)我在皇马完成了所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