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2023-10-12 03:57:17 来源:网络

由诗人北岛创办 的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将举办第七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IPNHK 2023—“五月的玫瑰”,活动将于今年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6 日在北京、秦皇岛、上海、杭州和香港举行。

本次系列活动邀请了阿根廷当代著名诗人迪亚娜·贝列西,与海内外众多诗人、学者、舞蹈音乐艺术家共聚一堂,参加朗诵、对谈、舞蹈、音乐等形式的一系列活动,向人们展示跨媒介、多形式的国际诗歌艺术交流。

诗人贝列西专门为此次活动编选的她的诗歌选集,中文版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0月推出。所有线下活动都将在现场录制后将在12月逢周六晚8:00,于凤凰网公开播出。

唐小兵教授担任本次活动的总策划。本次活动由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主办,香港中文大 学文学院及阿那亚合办,香港艺术发展局支持, 凤凰网文化为本次活动的首席战略合作媒体。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拥有什么就拥有

我的白发只差编个辫子

被三月的美好日光烧灼

河上,水渐冷

太阳炽热,流水冰凉

随后,露的斗篷笼下傍晚的清爽

轻曳三月,长途跋涉

塔丽塔奔跑在她的猎场

而我迎来最好的旋律

诗行在我脑海里独自成形

在水的奇妙共鸣箱里修琢

然后我们回家睡下

圣人一样,塔丽塔和我,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就任清晨的忧伤席卷而来

拥有什么就拥有,让我享有当下

Tener lo que se tiene

Sólo me faltan rastas en el pelo blanco

de tan quemada por el lindo sol de marzo

sobre el río cuyas aguas se enfrían más y

más cálido el sol y helada el agua y después

el frescor de la atardecida bajo un manto

de rocío que arrastra delicadamente

marzo para largas caminatas, Talita

corretea por su coto de caza y yo

recibo las mejores melodías, versos

que se arman solos en mi cabeza afinándose

en la increíble caja de resonancia del agua,

volvemos a casa luego para dormir

como santas Talita y yo viviendo un rato

como queremos, dejá que barra cualquier

melancolía en la mañana temprano

y tener lo que se tiene, dejame el presente

史诗

为什么反复尝试

总是失败的事,

就像旧衣,我们想要重振

昨日在喑哑喉咙里

曾骄傲说出的话语,

或许不是为了句子,而是为了

从历史被抛至

房子最末里间的人

借助失败,也许可以确定

暂时被理清的混乱或创造

带着银印,同进退

如上帝的手

Épica

Por qué será que se vuelve a intentar

aquello donde siempre se fracasa,

como la ropa vieja las sentencias

que ayer corrían altivas por las roncas

gargantas quisiéramos reanimar,

o no es a las frases sino a la gente

que se desbarranca de la historia

hacia el cuarto trasero de la casa,

y fracaso mediante se pudiera

fijar ahí el desorden o la creación

organizados por un momento

con su sello de plata, solidarios

como la mano de Dios

奇迹的花园

一大早,母亲就试着

给我打电话

到下午,告诉我:

“有好消息”,

天鹅绒一样的声音,

神秘,平静,温和,宣布

“小木兰第一次开了花,两朵”

自有天意,我想,

甜蜜的水在我心里漾开

这木兰,她在父亲的目光里种下

多年后忧伤地说

“万一你看不到它开花,怎么这么久”

而我,一个又一个夏天哄骗着,

一点点相信或回想

曾在科勒加勒斯小广场上看到的

盛放的小小玉兰

我偷走这洁白、芬芳、脆弱的女王

在远处仍闻见它的香气,

就仿佛,仿佛一块复活节的圣饼

或爱人的身体,融入世界的美,

就如我母亲现在的感受

她说出来,声音在我听来如唱圣歌,

我曾多次保证,明年夏天就会开花

你会看到,今天终于得见

这次,美与天意同行

为了一起,赢过时间

El jardín de los milagros

Temprano en la mañana mi madre intenta

llamarme por teléfono, y en la tarde

luego me cuenta:

“tan hermosa noticia tengo”,

con una voz de aterciopelado

misterio, muy serena y suave anunciando

“la pequeña magnolia se abrió en dos flores

por primera vez”. Hay justicia, pensé

con un agua dulce que se abría paso

en mi corazón. Esa magnolia que ella

plantó bajo la mirada de mi padre

años atrás diciéndole melancólico

“si no la verás florecer, tarda tanto”

Y yo, verano tras verano mentía

un poco o creía o pasaba revista

de las pequeñas magnolias florecidas

que supe visitar en una placita

por Colegiales, adonde robé aquella

reina blanca, perfumada y frágil que huelo

aún en la distancia como si fuera,

como si hubiera sido una hostia pascual

o el cuerpo de la amada, la comunión

con lo bello del mundo, como mi madre

lo siente ahora y lo díce en esa voz

que me parece el cantar de los cantares

Florecerá, le aseguraba, el próximo

verano, ya verás, y hoy ha sido visto,

esta vez se unieron belleza y justicia

para ganarle juntas, las dos al tiempo

(龚若晴 黄韵颐译)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阿根廷当代著名诗人,1946年生于圣塔菲省,是1983年军政府独裁结束后的新时期该国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亦是当代拉丁美洲诗歌最重要的声音之一。贝列西已出版15部诗集,并被陆续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種語言;自1972年的处女作《命运与宣言 》到最晚近的2018年作品《爱如死般坚强》,她保持着每十年完成三至四本诗集的丰盛创造力。贝列西于 1993 年获古根海姆基金会诗歌奖,2011 年获阿根廷国家诗歌奖,并于2004 年和 2014 年两度获 Konex 奖。2012年,关于贝列西的人物纪录长片《秘密花园》上映。贝列西的作品意象大胆,声音笃定。她阅历丰富,20 世纪 70 年代曾花了六年时间徒步走遍整个美洲。

本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之行,也是迪亚娜·贝列西首次到访中国,诗人将全程参与所有活动,与各地的朋友们相见、交谈。期待新鲜的感知带来灵感的迸发,国际的视野能碰撞出更多有张力、有深度的对话。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北岛

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和朋友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自1987年起,在欧美及香港多所大学教书或任驻校作家,其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曾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古根汉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获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2009年创办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活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8年创办香港诗歌节基金会。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唐小兵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冼为坚中国人文学教授。曾在美国四所大学任教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2011年,为密歇根大学美术馆策展《多重印象:当代中国木版版画》展览。2021年,其编选翻译的当代美国情诗集《我深爱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夜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参与香港诗歌节基金会组织的“突围”第一季线上诗歌朗诵、对话活动,随后担任2021-22年“突围”第二季的总策划。202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翻译的《漫无目的的爱:比利·柯林斯诗选》。

从10月15日至11月6日,活动会在北京、秦皇岛阿那亚、上海 、杭州 和香港等多地陆续展开,期待各地的朋友们加入。 了解更多活动详情,请查看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官方网页 hkpff.com 和 Ipnhk.org。

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团队

创始人兼发起人:北岛

总策划:唐小兵

执行总监:何依亭

项目主任:李毅翔

协调主任:谢文琴

工作人员名单

赵祎麟、冯欣宁、汪葛淳、黄子迅、陈贝妍、王艺源、王琳迪、窦淇儿、吴佳睿、蒋雨露、白羽舒婷、郑疏影、杨敏聪、林江珊、刘梓铱

合作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诗歌岛、naive理想国、香港大馆、香港《声韵诗刊》、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MA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塞万提斯学院、浙江大学文学院、杭州草叶集文化空间、南京先锋书店、浙江临海再望书店、深圳飞地书局、厦门纸的时代书店


合办单位:

首席战略合作媒体:

首席战略合作媒体: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dancing girl 2023贝列西:如我们所愿地活一阵

相关:

丰子恺译《旅宿》特装版:随夏目漱石走进山林最近,丰子恺翻译的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旅宿》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丰子恺翻译出版《旅宿》65周年全新纪念版。《旅宿》既可以看作是一本小说,也可以看作是游记散文。书中描写的是一位画家为了摆脱俗世的羁绊,背着画箱来到深山,一路沉醉于旖旎的春光和秀丽的风景。到达落脚的旅宿后,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和各种离奇的故事让画家在“非人情”的世界流连忘返。奇妙的故事情节中充满了夏..

残雪这位中国作家,为什么在国外更受欢迎?近两年诺奖颁奖前后,残雪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今年尤其如此,她的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今年在瑞典出版,译者正是当年翻译莫言作品的那位,出版后引起瑞典各大报刊媒体的讨论。诺奖结果公布前的几个小时,残雪高居博彩公司赔率榜第一名。然而,一旦获奖者不是她,她的名字便再次在国内消身匿迹。残雪是谁?如果不是因为诺奖,知道她的人并不多,读过她作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得诺奖的..

“五月的玫瑰”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与北岛、贝列西共赴诗的国度深秋时节,诗意生长。10月15日-11月6日,由诗人北岛发起、创办的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将在北京、秦皇岛、上海、杭州、中国香港等地举办“五月的玫瑰”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系列活动。10月21日-22日,部分活动将在秦皇岛·阿那亚开展,以朗诵、舞蹈、音乐、对谈等多种形式,对话阿根廷当代国宝级诗人迪亚娜·贝列西(Diana Bellessi),邀请所有爱诗者的参与。本次活动由唐小兵策划。“请不要畏怯于诗歌,她如人类心灵一般深..

诺奖没有颁给残雪,而是给了这位“21世纪的贝克特”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约恩·福瑟:“因其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声音。”(“for his innovative plays and prose which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官方网站,给出了更多关于约恩·福瑟的补充:“他用挪威尼诺斯克语写成的巨著涵盖多种体裁,包括丰富的戏剧、小说、诗..

写作是超脱,也是壮胆 | 9月新书,推荐这 14 本9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请查收本月新书推荐——如果你对女性写作感兴趣,本月书单既涵盖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本月有两位推荐人不约而同推荐了她的作品)新近在国内出版的两部作品——小说《羞耻》与对谈录《写作是一把刀》,又有直接探讨女性创作的“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第一部《我不想知道的事》。如果你对更为广泛的女性主义话题感兴趣,上野千鹤子的新书《无薪主妇》与孔慧怡《五四婚姻》不容错过。上..

民间文艺走向新时代,有哪些变与不变?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久远的历史、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与复杂深厚的社会关联性,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李守白在开幕式上发言9月26日,第五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的主题为“变与不变——走向新时代的民间文艺”,力图用创新的表达方式,展现当下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可喜景象。展览内容包括长三角名家大师邀请展、优秀作品征..

无论做了多少家务,似乎总有更多在等着我“无论我做了多少,似乎总有更多在等着我。”这种感觉对很多女性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家里牙膏、卫生纸快用完了,阳台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母亲会注意到,这些举手之劳的家务,除了家中的女性之外,好像大多数人不知道主动去做。而且,大多数家庭成员把做家务视为“帮妈妈的忙”,而不是做该做的事……长久以来,男性和女性都习惯相信这种迷思,认为女性先天就是比较擅长这类事情。而事实上,没有人先天更擅长什么。然而,其实日..

穿越极寒之地,她是“死亡公路”上唯一的女卡车司机“我(埃米)是一名女作家,也是沉默的家暴受害者。她(乔伊)是一名卡车司机,在美国最危险的公路上跑运输。”在某次被家暴后,埃米决定“出逃”,前往阿拉斯加,与乔伊见面。两位女性一起穿越666千米的致命冰路,在属于自己的车里,她们无须解释与证明什么,也不用再寻求他人的肯定。在道尔顿公路,在北极荒野的狼群与驯鹿前,在乔伊的大卡车上,两位女性互相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埃米开始明白,她所钦佩的乔伊的勇气和韧性..

上了班以后,才知今生唯爱自由 | 重读陶渊明凡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都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读,常读常新。陶渊明的作品至少有两篇,一是《桃花源记》,一是《归去来兮辞》,是永远不能道尽的。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渊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晶,那么,《归去来兮辞》则是渊明道德人格实践的记录。桃花源旋开旋闭,幽眇难寻,真所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归去来兮辞》由仕而隐,乐天知命,一切实实在在,读之即在目前。前者系念..

十九世纪的妇科男医生波齐:没有空窗期,每次都很真诚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个地道的法国迷,对这个国家的种种如数家珍,奉福楼拜为文学偶像,曾被评价为“最具法国味的英国作家”。据《巴黎评论》的记者写,他家图书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乔治·桑中年时的绝佳照片,是纳达尔于1862年拍摄的,还有福楼拜一封短信的原件。尽管如此,在邂逅萨金特这幅《在家中的波齐医生》之前,他也从未在19世纪的法国著作中见过这位塞缪尔·波齐医生。画中人的猩红色长袍实在是很精美,它很长,从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