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在重复中生成新的韵律流淌:《国家与学术》新版序

2023-09-22 21:06:03 来源:网络

本书初版于2003年,那时我从川大引咎辞职转到北大,书出恰逢非典,数月后疫情解禁,而京城出现一股“国学热”。一时从刊物到报纸以至于电视台,忽然都对国学有了兴趣。犹忆数月间接到的采访和演讲、“对谈”等邀请,每周至少两次。有些邀约者本是熟人,其余也多通过朋友介绍而来。我当然知道参与这些活动必会帮助书的销售,但若频繁“出镜”,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所谓“公知”。且我到京即给自己定了规矩——不在北京演讲。于是不得不拂了各位旧雨新知的好意,闭门读书教书,国学也就没在我这里“热”起来。

罗志田|在重复中生成新的韵律流淌:《国家与学术》新版序


书的版权应是2013年到期,然从2011年起,就有好几个出版社陆续来探询再版之意。初版写作时很多史料如《国粹学报》《政艺通报》等都还难觅,所以书中所引的史料比较厚重,希望能让读者可以据史料以验证我的看法。后来那些史料慢慢有了重印本甚至电子数据库,与读者分享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出一个较大幅度的修订版,将引用较详的史料删略,使书中的见解更明晰,以利更多专业而非“专门”的读者。遂向这些出版社致谢,请朋友们以后再联络。

忽忽好几年过去了,修订事竟未提上工作日程。到2016年,原版的三联书店自己来联系了,说是要放在收纳近几十年学术原创作品的“当代学术”丛书里,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孙晓林女史亲自出面联络,就不能不欣然曰诺了。虽然如此,起初仍计划不大改也要“中改”。遂开始把原来的自序改写为新序,并从第一章起调整结构,旋又因他事而搁置。这些年真是每天都在“穷忙”,其实也不知在忙什么。学无寸进,杂事却日多,而文债尤重。转眼合同签了五六年,整体的修订一直没能进入工作日程,感觉实在不好意思再拖了。

实则改与不改,内心都有些矛盾。盖历史叙述当追求“文如其事”,史迹本“变动交互”,史体亦当随之(刘咸炘语)。裁去一些资料固然可以更加清晰地彰显作者的诠释,但历史本身是丰富的,太过简明则可能失真。且即使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历史学人也并未因此放弃史学诠释的责任,而把判断留给读者来完成。就历史撰述言,昔人写作追求的是言有余韵,现代学术也讲究说话要有分寸,在此基础上,要写出流畅通达并富有穿透力的文字,即使不受史料丰约的影响,也是极费斟酌的事。如何可以提供较多的史料以“随人观玩”(陈寅恪语),同时把自己的诠释表述得不那么余音绕梁,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况且不论是“国家”与“学术”的关联互动,还是“国学”本身,都是近代的大事。它们的前世今生,与二十世纪以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术、思想乃至政治的变化,息息相关。这些年尽管在做别的题目,相关史料一直在留心,也有不少新的看法和想法,已积累下二十多万字的半稿,故本书即使大改,也未必都能整合进去,或许只有慢慢另成一书了。

经过再三斟酌,乃改变想法,先将此史料丰富的“详本”留给专业读者,以后若时有余裕,再为不那么专门的读者写一个以旨趣见解为主的“略本”。故这一版仅改正已知的文字错误,对个别文字略作调整,舍去尚未完成的新序,仍存原序,第一章的结构也依然旧貌,可以说没怎么改。经过十多年的纠结踌躇,竟是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声惭愧!

从2003到2022这二十年间,对国学的认知以及国家与学术的关系,显然是有变化的。昔年读过此书的人,在二十年后重读同一本书,是否会读出与前不同的新意?甚至2022年的在校大学生,有些就是2003年及其后出生的。本书对他们而言,与二十年前大学生的观感,必有异同;或也只能借杜樊川所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面对不同的语境、变化的读者,本书探讨的问题,既在时间中延续,或也像歌曲的旋律一样,在重复中生成新的韵律流淌。正如百年前国家与学术的问题,在今天仍启迪着后人。无论如何,本书二十年后又再版,对于读者和出版社的厚爱,个人是十分感动也特别感谢的!

,罗志田在重复中生qq在线登陆 成新的韵律流淌:《国家与学术》新版序

相关:

以后也许见不到面了,现在是我们人生最接近的日子 | 星期天文学·杨知寒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

在喀布尔逛书店阿富汗首府喀布尔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的著述不胜枚举。2001年11月塔利班政权垮台后,阿富汗政府和国际援助力量都试图重建这座被战乱重创的城市。印度记者、作家塔兰·N·汗于2006年初次抵达阿富汗,在之后的七年里又多次重访喀布尔。她的家庭与阿富汗有某种历史关联,特别是她的外祖父,一个从未踏足阿富汗的读书人,却在波斯语的诗歌与历史中拥抱阿富汗,把喀布尔当作自己的精神故土。塔兰沉浸式地生活在喀布尔人的社区里,..

傲慢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但它已然呈现为看待自我的错误方式美国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在她最近的著作《傲慢的堡垒:性侵犯、问责与和解》中,选取了“性侵犯和性骚扰”这个角度进行讨论,来反思女性为何在美国社会中缺乏完全的平等。在这本书中,关于“傲慢”的论述非常重要。努斯鲍姆认为,将女性仅仅当作物品,拒绝给予她们同等的尊重和完全的自主权与傲慢这种恶习有关。努斯鲍姆将傲慢定义为一种包含以下想法的恶:你凌驾于他人之上,其他人都不是完全真实的。在书中,努斯鲍姆还讲..

徐则臣:我们为什么爱读汪曾祺?“他说他的写作在很多人看来不合时宜。因为80年代初的中国是百废俱兴的,在一种昂扬的、奋进的、热火朝天的状态下,文学跟时代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这个时候他恰恰写了跟当下生活关系非常散淡疏离的作品,他说其实他写《受戒》这个小说体现的不是《受戒》故事里那个时代的审美和对社会的认知,而体现的是一个80年代的中国人对这个时代的认知。”9月10日,作家徐则臣老舍剧场进行了一场以“我们为什么爱读汪曾祺”为主题的文学..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的首部幻想文学:描绘不存在的动物动物园那么大,但总有漏网之动物。晕梦狐、时间熊、天气浴豹、玻璃猛犸、风铃狮子、乌托邦尼兔……事实上,这些都是《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里的“神奇动物”。这本书是《百年孤独》译者,北京大学教师范晔首部原创幻想文学,由作家、绘者顾湘绘制插画。近日,范晔和顾湘在上海共同讲述了这本书背后的创作故事。活动由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btr主持。《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书封《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

周碧初诞辰120周年:让“看不见”成为“看见”周碧初(1903-1995)是20世纪中国现代油画和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前辈大家。今年恰逢周碧初诞辰120周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于近日举行“大师之道——纪念周碧初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来自美术界、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以及周碧初的亲属学生汇聚一堂,对周碧初的艺术成就、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在美术史要补正的东西有很多,厦门美专、新华艺专、决澜社、默社的活动,这些活动周碧初都活跃在其中,这..

他是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拍出了这些明星最真实的一面杜可风,澳大利亚籍摄影师。他的代表作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作——《重庆森林》《阿飞正传》《花样年华》《无间道》《甜蜜蜜》……十八岁时,他当上海员离家出走,并借此环游世界。他像马可·波罗一样“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亲身经历着世界各地的山川河流、传闻习俗。在杜可风的梦想中,他最终要到达的圣地便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历经千帆后,他终于来到了中国,并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中文,他开始与中国的音..

画中观器,看宋代家具的简约清雅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瓷器、绘画、诗词文章,家具同样是宋人美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宋代家具的发展,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是明代和明式家具发展与演进的根本依据。其造型简约大方,格调高雅,其中⼀些家具形制具有明式家具都⽆法超越的美感。然而因年代久远,实物遗存少,宋代家具一直以来难以走进大众视野。近日,《画中观器——宋画里的家具》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从100余幅宋画入手,基于图像、文..

小白丨《体面人生》:抓住真实世界的碎片《体面人生》,黄昱宁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丨读客文化这是一个时代渐行渐远的结尾?或是另一个时代貌似平静的开端?因为身处其中,我们很难看清。也许要有一个视角,滤去太多太杂乱的景观;或者时间之流中一个制高点,向前、向后都能看得更远些。黄昱宁可能恰好拥有那样一个视角:这个时代(假如真有这么个东西)开始之初,人们只会在懵懂中到处乱撞时,她仍是对世事似懂非懂的少女,就像《阿B》故事的叙述者,管亦心。她看见..

美军最高将领:乌反攻无法完全逐出俄军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17日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表示,乌克兰发动的反攻无法完全夺回被占领土。报道称,米利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反攻尽管规模很大,有自己的战术目标,但存在一定限制。即使是目标完全达成,也无法完全逐出俄军,逐出俄军是泽连斯基更大的战略目标。”米利称,乌克兰当前的反攻是长期、艰难且血腥的。据悉,乌克兰的反攻始于6月4日。在反攻开始三个月后,俄总统普京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