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赋能动漫,历史温度与当下生活缺一不可

2018-07-09 08:51:21 来源:网络

去年,《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一批以国宝、文物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让观众意犹未尽。眼下,这股“国宝热”又延续到了动漫领域。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现场,“国宝元素”成为公众活动日上最引人瞩目的动漫主题。

承载着先人智慧,镌刻着民族记忆,古老文物在动漫中“活”了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宝主题动漫或以可爱的卡通造型出现,或被“拟人化”成为养眼的动画人物,再配上量身定制的趣味故事,让人眼前一亮。

动漫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绚烂世界,而宁静悠远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在动画人看来,动漫与传统文化,一个年轻时尚,一个古老厚重,却带给现代人相通的情感体验。让两者相互赋能,是高速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在市场选择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年轻人更推崇有文化情感共鸣的作品

不久前,一段中国文物在博物馆中活起来的视频刷进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甚至被称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尝试用动漫这种伴随自己成长的表达方式,讲述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汇集原创动漫的尚漫平台上,《古乐风华录》是目前最火爆的作品之一,不但点击位于前列,游戏、动画的衍生计划也已排上日程。各色中国古乐器成了这部漫画的主角,其中有德化窑白釉瓷箫、九霄环佩琴、红漆描金云龙纹埙、海昏侯编钟等博物馆的馆藏,也有寒山石钟、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失传或流离海外的中国古乐器。

为了尽可能还原古乐器的身世与特色,主创团队查阅了不少历史文献资料,并随着调研的深入,项目也从最开始计划的“中国古代十大名琴”拓展到150多个乐器。这些古乐器被塑造成养眼的动漫人物,每一个乐器都有一段量身定制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的动态漫画《故宫大冒险》则为传统文化的动漫开发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这部针对青少年的作品从两个在故宫探险的小朋友的视角展开,趣味性的创意设定俯拾皆是。故宫所藏的西洋钟表化身为呆萌小机器人,与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南怀仁组成探险组合。细节“彩蛋”更是不少,就连太和殿上的脊兽们都各具性格。

“成长中的中国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他们期待看到能与自己产生文化共鸣与情感共振的产品。”尚漫平台主编付娇道出了国宝、文物在动漫领域走俏的原因。她给出一个数据,其平台上连载的动漫作品中与传统文化相关并得到后续开发的,比重高达50%——传统文化正成为动漫作品的核心竞争力,这背后是中国漫迷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原创动漫聚焦当代人生活关切,尝试拓展表现方式边界

优秀传统文化与动画碰撞出了“双赢”的市场结果,但这种强强联手本身并非易事。有学者指出,为动漫赋能,需要警惕“披皮”式的生搬硬套。“用动漫打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是要破译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回归文化本源需要在文化之根上挖掘,形成与当下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副主任于壮说。

什么样的作品既有历史质感,又具当下思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舒霄例举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短片,这部约七分钟的国产动画片通过中国传统美术素材,讲述了动物保护这个全球关注的话题。作品用一万多张工笔画手稿,将《果熟来禽图》《杨柳乳雀图》《红蓼水禽图》《碧桃图》《芙蓉锦鸡图》等数十幅经典国画作品动态化,重新组合演绎出一个颇具警示意义的故事。在美丽的森林中,鸟儿婉转低鸣,一派和谐安逸的景象,然而一声枪响,却将这份美好终结。震撼的枪响后,画面瞬间转黑,升起一缕青烟、几片鸟羽寂然飘落,动画最终定格在画卷被打穿的破洞上,黝黑深远而又触目惊心,如同一个残酷的叩问。舒霄说,这部作品不仅让古画动起来了,更可贵的是在传承的同时,讲述了新的故事,赋予了其新的意义。

同样,动漫也可以承载起关于匠心和责任的主题,比如,一部名为《故宫回声》的作品,就将“追光灯”打到了上世纪国宝迁移过程中“护宝人”的身上。《故宫回声》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底本,讲述为了保护国家文物将文物南迁的故事。作品发布后颇受业界关注,被称为故宫文创品牌,故事化深度开发的一种尝试。

破壁圈子文化,摘下“低幼”标签。中国原创动漫在与日美等动漫大国作品的竞争中,正在以聚焦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关切,尝试拓展动漫作为表现方式的边界。在传统文化和动漫相互赋能的过程中,更多优秀的动漫人和原创作品正在成长。

,用传统文化珙桐花 赋能动漫,历史温度与当下生活缺一不可

相关:

在承续传统中创造个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民群众代代相续的梦想和奋斗,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相存相依的历史过程和实践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实践者,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每一个体,都应有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愿景,应有个人怎样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路径、新作为。 传统思想视角下的个人美好生活 个人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群体需要、时代背景、社会条件等紧密相连,个人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浙江浦江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因累世同居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其家族不少成员被《宋史》《元史》《明史》列入《孝义传》或《孝友传》。尤其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赐封郑氏为“江南第一家”,并亲书“孝义家”三字,使其成为明代最有影响的典范家族之一。郑氏家族数代累积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睦邻之道的经验,经数次修订、增删,至明初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官方倡导下,这些规范逐渐超越家族界限,..

古代身份证如何证明我是我在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身份证,其实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第一代身份证直到1984年才正式发行,在这之前承担证明自己身份这个“艰巨任务”的是林林总总的单位介绍信。那么,中国古代有身份证吗?如果没有,人们要如何证明“我是我”这个难题呢? 中国古代并没有身份证,倒是有两样与身份证相似的证件,那就是符牌与传信。相较而言,符牌侧重于表明身份,传信侧重于准入通行。从功能层面看,似乎可以得出“符牌+传信=身份证”的等式,但从内..

唐代家训、家风、家法与社会教化唐代是中古士族社会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士族名门的家风、家训和家法对新旧士族的兴衰有着重要意义。唐朝宰相崔祐甫云:“能君之德,靖人于教化,教化之兴,始于家庭,延于邦国,事之体大。”显然,传统社会的家庭教化包括家风、家训、家法,它们在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关乎家庭之兴衰,也影响着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家训、家风、家法与士族的兴衰 陈寅恪先生认为所谓士族“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

上古音乐的经典化音乐关乎盛衰,所以古人格外重视音乐。文献记载,尧舜时代就有了乐官,管理音乐事务,教育未成年子弟。到了周代,形成了完整的乐教体系,“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制》),详细规定了乐教的具体措施、内容及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我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最早的大学教育——成均教育的音乐被称为六乐,即《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周礼·春官·大司乐》)。《云门》《大卷..

从范仲淹家训看宋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范仲淹是宋代名相,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为官清廉,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享誉后世。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对文彦博提出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激励着宋代士大夫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范仲淹先忧后乐、为国为民的一生,被视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楷模,同时他也治家甚严,教子有方,先后编写《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

获奖越剧《荆钗记》将巡演全国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白瀛)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越剧《荆钗记》将于11月11日在温州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该剧以“信”为主题,歌颂了重信守诺、忠贞不二的中华传统美德。 《荆钗记》本是自宋元四大传奇之一,讲述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与钱玉莲历尽艰难、夫妻团聚的故事。1997年,温州市越剧团据此改编为同名越剧,曾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10项优秀奖,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导演、舞美、表演等奖项。 温州市越剧..

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在马来西亚首演新华社马来西亚马六甲7月8日电(记者林昊 王大玮)由中国导演王潮歌执导、讲述马六甲人文风情的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7日晚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首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该剧以“时间船”为主轴,通过不同的故事叙述了马六甲600多年的沧桑变迁。巧妙的灯光设计、感人的故事情节、富有张力的舞台表演以及先进的剧场技术,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 伴随着雄壮的大鼓声,演出以600多年前明朝郑和船..

当评书遇见乐队 7月7日,吴荻(左一)、张添羽(右一)与音乐家共同表演《卧龙先生的三番diss》。 7月6日至8日,在活跃于北京的评书馆“澄书馆”内,说书人吴荻、导演张添羽与几位音乐家、艺术家上演评书与乐队现场相结合的剧目《卧龙先生的三番diss》。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7日,吴荻在表演《卧龙先生的三番diss》。 7月6日至8日,在活跃于北京的评书馆“澄书馆”内,说书人吴荻、导演张添羽与几位..

“北新桥海眼”传说搬上舞台不少老北京都知道“北新桥海眼”的传说和那口锁龙井,作为北京人的青年导演张默则把这个传说搬上了舞台进行全新演绎。7月8日,张默和邵泽辉两位导演率全体主创亮相,介绍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资助项目《北新桥的海眼》的创作和排演情况。 传说北新桥的海眼处有一口井,名为锁龙井,井下锁着一条活了600多年的兴元龙。这条龙在明朝时曾祸乱北京城,降水于京师,刘伯温奉燕王之命,派姚广孝前去镇压,将它降服,封印于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