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家夏天的门和窗

2018-07-05 08:33:15 来源:网络

老北京人,是很讲究节气的。夏天到来的日子里,在皇宫,男的要脱下暖帽,换上凉帽;女的要摘下金簪,换上玉簪。这些都是夏天到来的象征物。人体最能感受季节的冷暖变化,而装饰品则是为变化的季节镶嵌的花边。

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夏天到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首饰要换,首先要换的是窗纱,然后便是搭天棚了。清竹枝词有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这里所说的“搭凉棚”,便是说无论官宅民宅,只要是四合院,都要在院子里搭凉棚,就是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三样中的“天棚”。这里所说的“糊冷布”,就是要在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的纱帘。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不过,能搭得起凉棚的,得是多少有点儿钱的人家。清同治年间《都门杂咏》有诗专门写道:“深深画阁晓钟传,午院榴花红欲燃,搭得天棚如此阔,不知债负几分钱。”说的便是少钱的人家搭这样的凉棚是要负债的。因此,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窗帘和门帘,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秫秸编的,也是要准备的。

如果说,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搭凉棚、换帘子,乃至换冷布,都是彻底的形而下了,却也是地道的民生,让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接上了地气;热腾腾的,一步步逼近了人们,不敢怠慢。

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那时候,不少人家用塑料线绳和玻璃珠子穿成珠串,编成帘子;还有用旧挂历捻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像炮仗里的小鞭差不多大小,用线穿起来,挂历的彩色变成了印象派的斑驳点彩,很是流行一阵。

当然,这是只有住四合院或大杂院才有的风景,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经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风情。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

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更重要了。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够进得屋子来。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是那种花格纸窗,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的人家换成竹帘子或湘帘子,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纱布,好让夏天的凉风透进屋里来。这种糊纱布,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

对于老北京四合院这样房屋门窗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经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以研究数百年,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院子里的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则糊冷布。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一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窗子就支了起来,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如果夏夜窗户外面正好有树的阴凉,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绿叶枝条的影子,摇曳在窗户纸上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奇怪的图案,很有一种在宣纸上画的水墨画的感觉,挺好看的呢。这在玻璃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前些日子,偶然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上,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乃至梦连带一起,写得那样的柔和温情。

对于北京的这种纸窗,燕祥还这样写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许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纸糊窗,也才领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着花影婆娑,这是温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风摇晃的枯枝的影子描在窗纸上,可就显得凄厉了。”他说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树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户纸上,才是美好的温馨的,老北京这种用高粱纸糊的纸窗,才最相适配;冬天,薄薄的纸窗,是难敌朔风的扑打的。其实,纸窗再怎么好,也难比玻璃窗。纸窗不过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已。

后来,我读《燕京杂记》,那里提到当时有一种特殊的窗户纸叫:“玻璃纸,俗谓光明纸,用以糊窗,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我没有见过这样的玻璃纸,在我们的大院里,倒是看过有钱的人家将花格纸窗换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户没有全换成玻璃的,只是把中间一块对开的杂志那样大的地方换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吧,很有些阿Q式的自鸣得意。尤其是下雨的时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上面,又顺着玻璃窗一颗颗地滑落下来,再一滴滴前仆后继地爬上去,是我寂寞童年里难忘的记忆。

后读同治年间的竹枝词:“画堂春坐日迟迟,富贵人家得自宜。不待揭帘知客至,疏窗嵌得是玻璃。” 不觉笑话自己当初的自鸣得意。人家早在同治年间就已经换上玻璃窗了, 坐井观天的我还以为换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随时代在发展呢。

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已经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然都已经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风吹日晒,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给老北京夏天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站在旁边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他们都不知道。

,老北京人古田美穂 家夏天的门和窗

相关:

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挂牌报国寺7月3日,中国扇子艺术学会迁址历史悠久的北京报国寺并举行挂牌仪式,同时宣布以扇子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善良文化节”将于7月17日在河南许昌白兔寺举行。 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是中国唯一的扇文化艺术组织。学会于1981年由中国著名艺术家、收藏家张伯驹发起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借助“扇”与“善”的诣音,继承、传播、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扇(善)文化,倡导积德行善、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中国善良文化节”分别..

民谣歌手苏阳亮相国际诗歌节第28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将于当地时间7月14日在麦德林市拉开帷幕。我国民谣歌手苏阳作为邀请的首位中国音乐人,将在开幕式上演唱《贤良》《河水南流》《珍珠卷帘》等经典歌曲,把黄土地的声音带到南美大陆。 据悉,麦德林诗歌节至今已有28年的传统,是南美洲最大的诗歌盛会。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为“回归本土信仰,寻找诗与歌的源头”,正好苏阳的音乐植根于黄河流域的文化土壤,他将“花儿”“秦腔”等西北民间音乐及曲艺形式,与流..

王珮瑜借力流行艺术推广京剧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最近一期的《同一堂课》上,王珮瑜向孩子们展示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和“七字口诀”表情包,引人入胜的讲解引发了孩子们对国粹艺术的极大兴趣。 作为余派老生的代表人物,王珮瑜一直致力于推广京剧,来到了《同一堂课》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讲解《空城计》这篇课文,王珮瑜向孩子们展示了诸葛亮的羽扇和定场诗,一句“忆昔当年居卧龙,万里乾坤掌握中”瞬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而“惊提怒沉喜展眉”的京剧表..

儿艺新戏《月亮草》首演中国儿艺2018年首部大剧场新戏——儿童剧《月亮草》将于7月7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并将于7月14日作为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幕大戏精彩亮相。 儿童剧《月亮草》是1993年演出过的一部具有中国民间色彩的喜剧作品,由中国儿艺国家一级编剧徐葆齐创作,灵感取自《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此次由优秀青年编剧杨硕担任改编,讲述了性格迥异的两兄妹——唐妹勤劳善良,靠辛苦劳动过踏实日子;唐哥却好吃懒做,梦想得到神草月亮草..

出版新书《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 李峥嵘:育儿不如育己亲子专栏作家李峥嵘新书《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于日前由辽宁美术出版社推出。该书选取了50个日常生活故事,让读者在捧腹于书中人物明仔的调皮语录时,又不禁为妈妈巧妙的应对方法所折服。同时,书中还含有大量的分级阅读图书推荐,让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作者李峥嵘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就像百变的故事,我们不妨利用有限的陪伴阅读时间,听听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亲子阅读不是我要你读,重要的是给大人..

涉案文物鉴定由国有文博机构执行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文物犯罪刑事案件所涉及的文物或者疑似文物的鉴定评估程序进行规范。《办法》以国家文物局管宏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管日常、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对其开展的鉴定评估活动独立负责的原则,首次设立了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的三级管理制度。 国有文物博物馆机构执行鉴定评估 所谓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是指国家文物局指定的国有文物博物馆机构,为配..

《法医秦明2》历经主演阵容大换血 “新秦明”更接地气历经一年多的筹备,曾经开拓刑侦探案剧爆款的《法医秦明》第二部终于在近期上线。大换血的主演阵容,全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曾经的“爆款”能否再续昨日辉煌,不少人都暗自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根据最新播放数据,剧集刚播出不到三分之一,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经接近10亿次。在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兼搜狐视频CEO张朝阳看来,这个数据宣告了网红剧第二代的胜利,并已经成功突破了刑侦剧小众圈层的局限,“法医秦明本身成了..

大罗为内马尔发声:对他的批评是无稽之谈近日来,巴西球星内马尔因为受侵犯后的反应受到了不少指摘。巴西传奇射手罗纳尔多则站了出来,为后辈发声。罗纳尔多对记者说道:“看待足球、解读足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反对所有认为内马尔是在表演的说法。他是一位聪明的球员,他知道如何在杯侵犯时保护自己。我认为裁判对他的保护不够。”“当别人一直踢我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不公平。对他的批评是无稽之谈。电视和报纸只想找点事说说。”

《万历十五年》畅销36载 读者记住了黄仁宇今年6月25日是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诞辰100周年,人们熟悉他是因为一本18万字的《万历十五年》。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他将彻底隐没在学术界,或许永不为世人所知。《万历十五年》中文版至今已畅销36年,并创下了史学读物很难企及的300万册销售纪录。这本书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宣传过,其名声却不胫而走,无论是这一奇特的出版现象,还是对该书的重新认知,都有值得梳理、评判的价值。 出版幕后 当时黄仁宇获得稿费760元 魏连科..

现代京剧《在路上》 为反腐英雄塑像新华社电(记者 周玮)作为“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的重要项目,反腐题材现代京剧《在路上》7月3日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上演。 这部戏讲述了一名铁骨柔情的女纪检干部在调查一桩暗藏贪腐的人命案时,直面亲情、友情、人情的压力考验,克服重重压力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激烈较量,最终为党清污、为民除害的故事。 此剧由湖北省纪委监委支持,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指导,湖北省京剧院主创。创作团队阵容强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