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写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

2018-06-26 11:00:58 来源:网络

2014年年底,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之后,她相继出版了三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我们爱过又忘记》。

前半生几乎从未踏出横店村的余秀华,在成名后的三年中,去了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也拿到了诗歌界的重要奖项。可以说,是诗歌带着她天南海北满世界地跑。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余秀华经历了周遭世界的改变。2015年,余秀华完成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心愿——离婚;此后,她视为“天”的母亲罹患癌症离世;随着农村建设,居住了一辈子的横店村也被新的楼房取代。

当然生活中也有不变。比如余秀华仍在继续写作。从诗歌一路走来;今年,她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发表;6月,她的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出版。

“童言无忌”——著作等身是可耻的

不变的还有余秀华的率真。虽然她只能慢慢地说出并不清晰的字句,但她的话总能给人一种“童言无忌”的感觉。

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一本书时,余秀华说自己是“刻意保持慢的速度”。“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浪费纸张。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他说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在提到自己出名后挣多少钱的问题时,余秀华承认“的确是挣了一些钱”。但她同时也坦言“不过钱真不多,这让我觉得很羞愧”;接着话锋一转调侃起出版社,“我想更羞愧的是我的出版社,他们卖这个书不多,版税不高,还没有把我搞成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荡妇诗人”——“我愧对这个称谓”

事实上,在余秀华被不少人追捧的同时,关于她的争议也不曾停止——比如,有人认为余秀华的诗充满“文学性”,“有质感、有痛感”,但同时网上也有人将她的诗称为“荡妇体”。

“荡妇”这个标签源于余秀华的“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用“睡”这个字。余秀华反问:“你说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爱你,爱你干嘛?为什么要爱你?”

不过,余秀华不认可“荡妇”的说法。她在文章中写道,“荡妇诗人四个字在网上飘啊飘,敢不当回事儿?可是这四个字真正与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除了会荡秋千,还会荡双桨。”

“我配不上任何男人”

在新出版的散文集中,最后一章名字是《你可知道我多爱你》。编辑将余秀华爱过的男人都汇集在这里。

但她自认是“惧怕婚姻的”,书里写的“爱”往往也只是暂时的“错误”。在她看来,不少男性不够大度,没有气概,惧怕女性的深爱。

但她同时也说,自己“配不上任何男人”。“我不去追求爱情,但是可以动动情、动动心。我允许自己犯一点小小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生是没有意思的。这种动心我不告诉他,慢慢地时间会把这些都解决掉就可以了,没有永恒的爱情。”

但当有读者问她爱情问题的时候,她仍愿意让别人相信爱情。“你们和我不一样,你们要相信爱情,千万不要像我,无论如何要有爱情在你身边,不然你就会很亏。”

如何让灵魂挣脱躯壳?

“写诗是激情,写散文是思考。”余秀华也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己“不停地遇到这些或那些破事,真是烦死了”。

日常琐事,生存的艰辛、人生的痛苦和焦虑……这些可能都是余秀华要面对的“破事”。

每次外出,余秀华都是独自一人,常常因为腿脚不便和身体虚弱而摔倒。“上台阶上到一半摔倒了,旁边有一些人看着我,但是没有一个人拉我一下,我挣扎了几下,没有力气爬起来,索性坐在地上歇一会儿……我在人来人往的台阶上坐着,也在陌生的好奇的冷漠的目光里坐着。如果这个时候感觉不到孤独那肯定是骗人。”

而写作似乎成了让她的灵魂挣脱躯壳的一种方式,使她能在精神上满足自己。

“写作者有一种优势,每一天无论写不写作,心都在为写作服务,我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到生活经历带来的好处,但将来一定会回馈于我,所以这是作家的优势。”

,“慢写官气 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

相关:

电影修复师:和时间赛跑 挽救“毁容”的胶片电影从6月13日一大早点到14日深夜,上海电影技术厂的电影修复师吴云岳已经在大荧幕前看了将近40 个小时的电影,没有合过眼。“不仅仅是看,我的任务是捕捉毛病、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为一个小小的瑕疵会造成人家对这部影片的偏见”。对于吴云岳来讲,他的使命就是修复被时间“毁容”的电影。 2018年6月16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备受瞩目的4K电影修复单元也正式与影迷见面。一部部经典老片又重新以最美好的姿态登上大荧幕,..

北京人艺新戏《伊库斯》呈现“生命之痛”北京人艺2018年首部新戏《伊库斯》25日晚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首演。作为英国当代剧作家彼得·谢弗的经典作品,该剧从一个悬疑事件出发,以医患的不断交流为线索,呈现出远比表层叙事厚重的“生命之痛”。 “伊库斯”是拉丁语Equus的音译,意为“马”。剧中,小镇少年艾伦因刺瞎了马术俱乐部的六匹马面临指控,在心理医生的干预下,艾伦的犯罪动机、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及其与环境的紧张关系都逐渐明朗…… “这是一部描写人与自己..

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评选启动25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届“薪火相传”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本届“薪火相传”评选以“寻找文化遗产筑梦者”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在文化遗产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践行中国梦的杰出个人和团队,激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 评选活动时间自2018年6月至11月,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出突出贡献,或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公民,以及在中国境内合法开展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作出突..

中芭《九色鹿》授权劲松四小演出《九色鹿》是中央芭蕾舞团近60年历史上首次为孩子打造的童话芭蕾舞剧。日前,中芭联合市教委,将该剧表演权授予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该校的师生们则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以成功的表演表达了他们对这份殊荣的回报。 劲松四小是北京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个金帆艺术团的学校。《九色鹿》今年4月末才刚在京首演。首演结束后两周,该校就获得了该剧的表演权。《九色鹿》舞剧编导和原班排练老师,亲自到劲松四小辅导普普通通的小学生表..

美国“好莱坞社区”落地北京在美国加州已运行17年的“好莱坞社区”(Hollywood Production Center),日前第一次走出美国,落地北京中关村东城园。这个会员制影视生态服务平台,将发挥其强大的资源对接能力,帮助中美影视机构实现深度合作。 提起“好莱坞社区”,国内许多影人还感觉陌生。不过,若提起它服务过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视大热电视剧《吸血鬼日记》,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个会员制服务平台,隶属于美国亚美迪集团,由好莱坞..

中国故事,我们一道来讲中外合作编写文学丛书、教辅教材走进国外中小学、古典音乐飘进国外主流市场……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类型日渐丰富,渠道更加畅通,画风愈加鲜活。走出去,既是对世界强烈渴望了解中国的回应,也是主动发出中国声音的自信表现。今起,本版陆续推出报道,讲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故事。 ——编者 日前,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袁行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蔡宗..

高古之风 现代之趣朱强的散文风格是具有个性化和辨识度的。他在谋篇布局上有自己的策略与思考,在展现宏观历史场景或事件的同时,巧妙植入个人微观感受,把众多的历史事件与个人的复杂感受安顿在恰当的位置上,如同一款美味的夹馅蛋糕,是多层次、多向度、多口味的综合体,给人丰富的感官与审美体验。 用美食来比喻朱强的散文,是因为从他的散文中常常可以体验到某种味觉叙事。例如《飘来物》中对雾天的描写:“大雾弥天,往日的楼房大树都被什么..

以文字构造属于自己的房子集中起来看同一个作家的小说,虽然是短篇,如同追一部电视连续剧,不为情节的引人入胜,也不为桥段的扣人心弦,时间久了,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会不会带着挑剔的眼光鸡蛋里挑骨头?会不会有千篇一律不无雷同、心生厌倦的迟钝与麻木?朱辉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要你好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收录了他近年来精心创作的15篇小说,篇篇读来皆精彩,惨淡经营不寻常。 小说经营,贵在讲好一个故事。故事的讲述,不在猎..

话剧《男人还剩下什么》开演在即 毕飞宇:改编就像嫁女儿根据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男人还剩下什么》正在大道戏剧谷紧张排练,该剧将于7月4日至8日在东宫影剧院首轮演出。赶在演出之前,毕飞宇专程来到大道排练厅看望主创,他脱掉鞋坐在排练场的座椅上,很享受地观看了连排之后,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他讲到最初有人来谈这个小说改编时“我非常诧异,这个我27年前写的一个隐喻性的小说,如果让我自己挑,我万万想不到有人会改编这个作品。而且,我也没想到是一个双时空的..

中国书店再推罕见“敦煌文献”中国书店藏有诸多敦煌文献,外界知之甚少,但其对古籍文献的行业性保护功能,使得它在敦煌文献的收集、发掘上具有特殊优势和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成效。今年中国书店再次推出《中国佛教版画全集补编》,收录唐刻佛画残片数幅,其中部分敦煌发现的捺印作品,图版极为罕见。 敦煌文献是记载我国古代中古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被视为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第一手珍贵文献资料。中国书店所收藏的敦煌文献在时间跨度上几乎包含了敦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