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男人还剩下什么》开演在即 毕飞宇:改编就像嫁女儿

2018-06-26 11:00:20 来源:网络

根据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男人还剩下什么》正在大道戏剧谷紧张排练,该剧将于7月4日至8日在东宫影剧院首轮演出。赶在演出之前,毕飞宇专程来到大道排练厅看望主创,他脱掉鞋坐在排练场的座椅上,很享受地观看了连排之后,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他讲到最初有人来谈这个小说改编时“我非常诧异,这个我27年前写的一个隐喻性的小说,如果让我自己挑,我万万想不到有人会改编这个作品。而且,我也没想到是一个双时空的改编,之前任何一个戏的改编都是清晰的,只有这个戏变化太大了,所以我也特别渴望看到到底发生了什么”。毕飞宇同时表示,作品改编就像嫁女儿,嫁出去就跟当父亲的没太大关系了,但关键是要有这个原作的魂儿在。

改编的关键是抓魂儿

在谈到《男人还剩下什么》的改编时,毕飞宇说:“我觉得改编就像嫁女儿,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完全一样吧,只要你觉得她某一方面跟你很像就可以了,至于她和男朋友晚上拉不拉手,接不接吻,跟当父亲的没太大关系。但关键是要有这个原作的魂儿在,我觉得这个戏没丢,只是变了一种形式呈现。我不希望‘愚忠’,光把情节扒下来是不行的,失去了自由的写作没有意义,我自己渴望的自由,我也一定会给别人。我小说的价值就在于辅助别人思考,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幸福。”

当被问到“会不会自己改编自己的小说时”,毕飞宇肯定地摇头,“我不会那么做。我年轻的时候,就有人请我做编剧,但我那时候就很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在编剧这条路上浪费时间,不如花时间继续写我的小说,因为我认为我在写小说这条路上肯定会走得更远。”

要为这个话剧点个赞

对于《男人还剩下什么》的大刀阔斧改编,毕飞宇说:“这个戏改成这样,远远出乎我的意料,我所写的是一代人的婚姻关系,在这个戏中只剩下了影子,是精神性的东西,编剧处理的非常有意思,她写了两代人的情感模式,过去的30年中国人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但精神层面上和婚姻诉求中,我们是否也发生了改变,这部戏里所提出的是个多维度的空间问题。一代人的情感模式变成两代人的情感模式不是简单加了人物,戏丰富了,也让小说里的隐喻落了地,所以我看了剧本之后,很快就由吃惊变为喜爱,我要为这个话剧点赞!”

此外,在观看话剧排练片段之后,毕飞宇也对该剧“悲喜剧”的形式给予认可,“这个戏看起来特别轻松,喜感十足,但又有着一个悲剧的内核,这种内外的不配套其实带来的是十足的戏剧张力。让我想起了京剧《苏三起解》,也是用高度喜剧去呈现一个大悲剧,这是我喜欢的。”

看首演会不亚于新婚

写《男人还剩下什么》小说时,其实毕飞宇是带着反思的情绪在创作的,“我30岁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才华横溢,但那是在我骂人的时候;而当我想赞美别人的时候,我变得很无能,渐渐地我发现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代人是从‘文革’中走来的。我们身边很多人,做生意或者其他事情上都很会沟通,唯独跟家人沟通就出现很大障碍,所以我就写下这句‘在恨面前,我们都是天才;在爱的面前,我们却很平庸’。后来我就开始改变自己,尝试着开始夸赞别人。”

毕飞宇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带他去踢球,我跟他说当你的对手赢了比赛时,你要走上前去,说:‘祝贺你!’我儿子问我做得到吗?我说,正因为我从来没做到过,我才这样要求你。我是到现在这个年纪才做到的。我特别喜欢看世界杯和NBA,因为我总结出来,赛前把最大的自信留给自己,赛后把最大的赞美留给别人,这是我所能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最后,毕飞宇还告诉在座的记者,“首演我会来看的,但是你们不要让我讲话,因为一个小说家看到自己小说里的人物有血有肉地跟你在同一空间呼吸,那种感觉可能会让我很幸福,那种激动兴奋不亚于新婚,我怕我上台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流眼泪,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话剧《男人还剩下什棺材兽 么》开演在即 毕飞宇:改编就像嫁女儿

相关:

中国书店再推罕见“敦煌文献”中国书店藏有诸多敦煌文献,外界知之甚少,但其对古籍文献的行业性保护功能,使得它在敦煌文献的收集、发掘上具有特殊优势和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成效。今年中国书店再次推出《中国佛教版画全集补编》,收录唐刻佛画残片数幅,其中部分敦煌发现的捺印作品,图版极为罕见。 敦煌文献是记载我国古代中古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被视为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第一手珍贵文献资料。中国书店所收藏的敦煌文献在时间跨度上几乎包含了敦煌文..

艺术竞技场上,作品最具说服力在新诗的版图上,朱英诞是寂寞的。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半个多世纪里留下新诗三千多首,旧体诗一千多首,数量不可谓不丰赡。但却因其活跃期笔名过多,令读者不明就里,加上艺术选择和时尚话语存在错位,后来又有意隐逸,除了在初入诗坛的20世纪30年代自费出版过一本诗集《无题之秋》外,基本上从文学史乃至诗歌史上“走失”了。好在历史是公平的,它对优秀的作家或诗人可能遮蔽一时,却不会永久埋没。朱英诞去世后,随着《冬夜冬花..

《新时代面对面》英文版出版发行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近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新时代面对面》已翻译成英文版,面向海外出版发行。 《新时代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对13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阐释。为进一步加大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对外宣介力度,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会同华媒国际集团长河出版社,组织国..

姚谦:收藏是阅读的动力“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谁知道一想你思念苦无药”,在《我愿意》《味道》《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经典作品中是我们熟悉的姚谦,他将情感深处的玄机变成言简意赅的歌词,唱出大众心中的真情可贵。而在勃鲁盖尔、安迪·沃霍尔、刘野等艺术家的作品中,还有一个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姚谦,他的这个身份是热爱收藏并具有三十余年收藏资历的收藏家。姚谦曾说,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有两个,一个是音乐..

从传统文化寻找当代教育之道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首场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首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论坛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和一点资讯联合主办。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徐勇、北师大客座教授朱翔非等专家学者同台论道,回望中国教育传统,从传统文化出发把脉中国当代教育的症结,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此外,论坛还首..

“青铜史诗”铸周礼作为“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从不缺故事。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sì)而耕也”,3000年前宝鸡地区的周礼,浸润在周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凝结当时先进技术的青铜器,自然成为“礼”的载体。 随着时光的推移,宝鸡这片厚土,不断发掘出青铜器瑰宝。近日,记者探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翻阅那流传数千年的“青铜史诗”。 石鼓园内大气雄浑 走进位于市区东部的中华石..

阿里文学旗下三部作品入选2018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6月25日,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论证委员会论证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批,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从159项申报选题中最终甄选出了30项选题进入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2018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其中阿里文学旗下三部作品入选,罗晓作品《大山里的青春》、郭怒作品《足球纪元》、上官诗经作品《芳菲乡的振兴》榜上有名。这也是继骠骑《太行血》、何常在《浩荡》入围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选..

毕飞宇妙谈改编:女儿出嫁后 爸爸少干涉对于改编,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曾有经典语录:“不要害怕改,小说是改不坏的,它又不是《红楼梦》,小说永远在你的书架上。”近日,毕飞宇专程从南京抵京,来到大道戏剧谷,观看根据自己27年前创作的短篇《男人还剩下什么》改编的同名话剧的排练。从不干涉改编的他却一直渴望着排练场的氛围,“我曾经有一个理想,就是50岁后坐在台下做一台话剧和一台京剧”。于是,看过片段连排后,毕飞宇跳过文学,甚至从导演层面对人物的处理..

音乐剧场《我们的爱情故事》 本周升级再演一部讲述当代年轻人爱情同时融入世界各国音乐舞蹈的音乐剧场《我们的爱情故事》,在去年首演后受到广泛关注。这部由东方歌舞团打造的音乐剧场作品经过升级改造,将于6月28日起在保利剧院再次亮相。 《我们的爱情故事》讲述一对年轻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与爱情擦肩而过的故事。创作者巧妙地将东方歌舞团最擅长的世界各国优秀的歌舞和音乐剧、电影等歌曲与爱情故事相结合,使得这部音乐剧既有观赏性又充满青春朝气。 曾经在《天下云..

《骨语》地铁里学会拍网剧刑侦题材网剧《骨语》正在腾讯视频热播,引发关注,评论褒贬不一。多年来,受限于涉案剧退出电视台黄金档的相关规定,大量刑侦推理题材在网剧时代井喷,屡出爆款,从《余罪》到去年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都掀起一时话题,但与此同时也将观众对此类题材的期待值大幅提升。 《骨语》改编自女法医王雪梅30年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与其他刑侦类型不同,故事重点表现法医如何协助警方推理破案,而对案件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