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寻找当代教育之道

2018-06-26 10:59:59 来源:网络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首场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首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论坛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和一点资讯联合主办。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徐勇、北师大客座教授朱翔非等专家学者同台论道,回望中国教育传统,从传统文化出发把脉中国当代教育的症结,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此外,论坛还首度公布了《国学青年阅读大数据报告》,揭晓国学青年城市TOP5及国学青年爱好等亮点内容。

论师道 教师要得到尊重也要自尊

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汉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围绕“重新认识中国教育传统”主题展开讲述,他表示,古代教育是以经典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如今职业、分科产生的教育。“孔子说:‘君子不器。’现在,每个君子都是‘器’,没有通识人才,现在大学的通识教育不是学古代,而是学西方、美国、日本。在现实条件中,科系划分导致每个科系不可能投入最精锐的教师队伍去教授通识教育。教育传统的失落,有社会、国家、体制的问题,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此外,龚鹏程认为新式教育总是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传统的科举制度里教育体制都是四书五经,写诗词歌赋干什么?没有用的,我们要学实用的科技、科学和技术,来富国强兵。从国家的角度讲是富国强兵,个人学就是为了好找到一个职业,来改变自己的地位。”

此外,龚鹏程介绍,以前中国的教育以民间私学为主体,官学虽有,但不是主体。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平民教育开始普遍,地方上的讲学同样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中国教育主体是私学,官学跟私学互相配合,私学可以平衡官学的缺点,不像现在的教育,就是读教材,天天考试,这不是教育,老师跟学生没有感情,只是功名利禄之徒。”另外,龚鹏程还特别谈到“师道”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老师是教员,过去的老师是聘任制。在我读书的时候,一个系主任要去每一位老师家里送聘书,最早是校长送。但现在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说,当下教师需要得到尊重,同时,教师也要自尊。“自尊的道理在哪里?所谓‘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你只是记住一些知识,然后拿出来教学,这个东西不足以作为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定要显示老师的价值。” 

论体制 学生变机器传统无法充分继承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徐勇、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朱翔非四位嘉宾围绕教育传统有何值得重视之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等系列话题展开谈论。杨东平表示,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把同学变成竞争敌人,“人”从教育中消失了,只有技术和考试,没有人,这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当教育远离了人,就成为‘失魂落魄’的教育。”朱汉民也称,“所谓教育,是要培养人完善的人格,有内在的德行,有兼具天下的情怀。而如果将教育变成工具理性的科学主义,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教育精华就没有得到充分的继承。”

在徐勇看来,现在的教育特别注重规模,很多院校规模很大,但其实中国传统教育,无论是私学、官学、私塾还是书院,它的规模都非常小。他介绍说,中国明清时期特别严格,明清的府学只有40人,会控制规模,除非某个人在某个地区有很大的贡献,可以为他的家乡增加一个,整体上控制得很严。”但现在的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说学习中国传统教育,这种规模小、人数少、师生朝夕相处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东西。”而对于青少年国学教育的话题,朱翔非认为,如今中小学设有专职的国学老师至关重要。“比如说教《论语》的老师就五花八门,有很多老师原来是教历史、政治的,可能校长说,你要有点时间就干脆当国学老师吧,于是就这样成为了国学老师。那些真正高校毕业的专业学生,到学校中小学里面去当国学教师的我估计很少,或者是几乎没有。但是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国学班,我希望能有认真专业的学者去给青少年培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当务之急。”

■《国学青年阅读大数据报告》

国学青年最爱读杜甫最爱逛故宫

未来国学的传承,要依靠国学青年去完成。那么在数字阅读高度发达、移动互联网产品琳琅满目的年代,多少青年人关注国学?年轻世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何在?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来自一点资讯首度分享的《国学青年阅读大数据报告》以时年18至36岁的青年为统计对象,根据一点资讯全网平台用户大数据形成,透过数据描绘了一个具象的国学青年画像。

1

国学之大从青年出发

何为国学青年?以5.6亿安装用户为基数,将订阅“国学”及相关频道内容,且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用户称之为国学青年,这其中又以80后男性用户居多,80后群体过半,男性占比也高达79.69%。

2

国学青年的时代标签

从国学青年关注的频道来看,除了论语、易经、古诗词等传统内容外,他们还在关注互联网、英剧、电影等颇具时代元素的内容。新时代的国学青年,也正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经典文化,其中代表就有,以中式泼墨手法完成涂鸦的青年陈英杰、开创汉服品牌的演员徐娇等。

3

一方水土养一方国学青年

在国学青年的地域分布中,广州、成都、北京、杭州、南京成为最为集中的五大城市。同时,不同地域的国学青年,也有着差异化的关注点,比如广州青年更关注中医、气功等实用课程;而成都青年更关注诗词、对联等文学创作;北京则更关注文史知识补习或强化等内容。

4

国学青年与诗词歌赋

撇弃地域特色所带来的关注差异,书法、易经和古诗词是当代国学青年最为关注的国学文化。其中,古诗词又是90后国学青年最为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有青年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内容分析法来剖析古诗词,他们发现在苏轼的3458首诗词中,“子由”和“归来”是苏轼最常用到的两个词。

关于国学青年最喜欢的古诗词作者,十位唐宋诗人上榜,其中杜甫、李白和白居易位居前三。除了耳熟能详的作品是备受关注的关键外,以娱乐化的方式关注经典内容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色,红极一时的“杜甫很忙”便是其中之一。

5

从传统文化到综艺IP

国学类综艺IP如今也成为大众关注国学的一大出口,《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凭借优质的节目内容成为国学青年喜欢的国学类综艺IP,《中国诗词大会》的相关书籍也登上国学类畅销书榜单榜首。

6

从人文古迹到文创产业

在国学青年最为关注的人文古迹中,故宫、长城和苏州园林位居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国学青年对于人文古迹的关注,正在从旅游转化到文化创意产业上,故宫文创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在传递故宫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7

国学精髓与青年智慧

国学之于时代青年,有着多样化的学习价值。从一点资讯平台点击量最高的国学文章类型中可以看出,儒释道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成为国学青年关注国学的第一刚需。像此前网络上流行的佛系、道系和儒系青年,也不仅是一种娱乐化的呈现方式,其中所呈现的,正是传统文化对于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影响。

,从传统文化寻找当管爱国 代教育之道

相关:

“青铜史诗”铸周礼作为“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从不缺故事。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sì)而耕也”,3000年前宝鸡地区的周礼,浸润在周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凝结当时先进技术的青铜器,自然成为“礼”的载体。 随着时光的推移,宝鸡这片厚土,不断发掘出青铜器瑰宝。近日,记者探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翻阅那流传数千年的“青铜史诗”。 石鼓园内大气雄浑 走进位于市区东部的中华石..

阿里文学旗下三部作品入选2018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6月25日,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论证委员会论证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批,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从159项申报选题中最终甄选出了30项选题进入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2018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其中阿里文学旗下三部作品入选,罗晓作品《大山里的青春》、郭怒作品《足球纪元》、上官诗经作品《芳菲乡的振兴》榜上有名。这也是继骠骑《太行血》、何常在《浩荡》入围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选..

毕飞宇妙谈改编:女儿出嫁后 爸爸少干涉对于改编,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曾有经典语录:“不要害怕改,小说是改不坏的,它又不是《红楼梦》,小说永远在你的书架上。”近日,毕飞宇专程从南京抵京,来到大道戏剧谷,观看根据自己27年前创作的短篇《男人还剩下什么》改编的同名话剧的排练。从不干涉改编的他却一直渴望着排练场的氛围,“我曾经有一个理想,就是50岁后坐在台下做一台话剧和一台京剧”。于是,看过片段连排后,毕飞宇跳过文学,甚至从导演层面对人物的处理..

音乐剧场《我们的爱情故事》 本周升级再演一部讲述当代年轻人爱情同时融入世界各国音乐舞蹈的音乐剧场《我们的爱情故事》,在去年首演后受到广泛关注。这部由东方歌舞团打造的音乐剧场作品经过升级改造,将于6月28日起在保利剧院再次亮相。 《我们的爱情故事》讲述一对年轻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与爱情擦肩而过的故事。创作者巧妙地将东方歌舞团最擅长的世界各国优秀的歌舞和音乐剧、电影等歌曲与爱情故事相结合,使得这部音乐剧既有观赏性又充满青春朝气。 曾经在《天下云..

《骨语》地铁里学会拍网剧刑侦题材网剧《骨语》正在腾讯视频热播,引发关注,评论褒贬不一。多年来,受限于涉案剧退出电视台黄金档的相关规定,大量刑侦推理题材在网剧时代井喷,屡出爆款,从《余罪》到去年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都掀起一时话题,但与此同时也将观众对此类题材的期待值大幅提升。 《骨语》改编自女法医王雪梅30年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与其他刑侦类型不同,故事重点表现法医如何协助警方推理破案,而对案件本身的..

“国剧出海”以国际视野讲中国故事让国剧“走出去”,展现真实的国家面貌和中国年轻一代的风貌,是中国电视人要回应的时代命题。2017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总量已经超过4亿美元,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类型不断丰富,出口的市场也从东南亚扩展到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剧在海外播出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和销售业绩,“国剧出海”正在成为业界关注的新话题,在刚落幕的上海电视节上,各方围绕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开热议。 柠萌..

傅振江国画作品回顾展及艺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6月23日,“水墨涤性”傅振江先生国画作品回顾展及艺术研讨会在京开幕。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千龙网讯 6月23日,“水墨涤性”傅振江先生国画作品回顾展及艺术研讨会在京开幕。展览展出傅振江先生国画作品69幅,集中呈现了傅振江先生的国画艺术成就。央视国际书画院院长赵立凡,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姜公醉,红蓼画院院长蔡小汀,故宫博物院原研究院李燕生等傅振江先生生前好友和书画名家到会祝贺。 该活动隆重纪念傅振..

被丰子恺称为中国现代漫画创始人的陈师曾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人是谁?也许会有人脱口而出:当然是丰子恺了!“子恺漫画”,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但丰子恺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人都说我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这话未必尽然。我小时候,《太平洋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终日放船好》《独树老人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认为这算是中国漫画的始源。不过那时候不用漫画的名称。所以世人不知‘师曾漫画’,而只知‘子恺漫画&rs..

当童谣和插画相伴崔莹 书名:《宝宝的花束》(TheBaby’SBouquet) 童谣收集、翻译者:露丝·克莱恩(LucyCrane) 插画师:沃尔特·克莱恩(WalterCrane) 出版社:London:NewYorkGeorgeRoutledge&Sons 出版时间:1878年 在格拉斯哥的古董书店看到这本沃尔特·克莱恩的插画书,而且是约140年前出版的首版书时,欣喜不已。沃尔特·克莱恩是英国著名插画师,他最擅长画花,他笔下的花清纯而细腻,并经常和人缠绵在一起。 我淘到的这本《宝宝的..

闻一多:诗人的心 学者的魂清华园的清雅 1932年8月,父亲应聘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他谢绝了中文系主任的职务。学校还在扩建,房子不够。父亲暂时只身住在西门外的达园,半年后才搬进新建的西院教职员宿舍46号。 1934年11月,新建的教授宿舍“新南院”落成。父亲分得了其中最大的寓所之一——72号。这里有大小房间共14间。电灯、电话、冷热水、卫生设备一应俱全。环境也十分幽静。宽敞的庭院由矮柏围成院墙,一条甬道直通居室。 这是父亲一..